①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
拟核中大型环状DNA分子复制当然就是在拟核中进行的,不能说成是细胞质。因为原核生物的拟核和细胞质是相对的两个概念。
当然,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也存在质粒,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所以原核生物细胞质中也可以有DNA分子复制。
② 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是哪
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在原核细胞中,核DNA复制、转录在拟核中,质粒DNA复制、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在核糖体中。
拓展资料:
1、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的分裂间期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通过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机制得以顺利完成。
DNA复制主要包括引发、延伸、终止三个阶段。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是所有生物体中最基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半保留复制,是以最开始的双链分子中的一条作为模板进行DNA复制,产生两个完全一致的DNA分子。细胞水平的校正和纠错机制能确保非常精确地复制DNA的拷贝。DNA复制发生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也就是起始点,DNA分子在起始点形成复制叉开始复制。
DNA复制从起始序列开始单向或双向进行。合成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其中一条链的起始端与另一条链的末尾端平行排列在一起,每一个复制叉只有一条链是按照从尾到头的正确方向指导新链从头到尾方向合成。根据这条指导链,DNA复制持续向前合成复制叉。
DNA复制不能沿滞后链进行,也就是说,从头到尾的DNA链,直到已经复制了足够长度的DNA分子,否则DNA复制不会继续沿着模本链进行复制,DNA复制于是从新合成复制叉处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必须暂停并等待更多的亲本DNA链片段,而此时整个长度只是沿着开始到结束方向前进了一小段距离。
DNA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原核生物一般是单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多个复制起点。
2、转录
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DNA碱基序列互补的mRNA的过程。
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进行转录时,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并被复制为mRNA,即特定的DNA片断作为遗传信息模板,以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作为催化剂,通过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前体mRNA。RNA聚合酶通过与一系列组分构成动态复合体,完成转录起始、延伸、终止等过程。生成的mRNA携有的密码子,进入核糖体后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仅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被选为模板的单链称为模板链,亦称信息链;另一条单链称为非模板链,亦称有义链。DNA上的转录区域称为转录单位。
3、翻译
翻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二步(转录为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但也有许多转录生成的RNA,如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和小核RNA(snRNA)等并不被翻译为氨基酸序列。
翻译是中心法则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生物机体的性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包括:mRNA、tRNA、20种氨基酸、能量、酶、核糖体。
翻译的过程大致可分作三个阶段:起始、延长、终止。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特定的转运RNA结合并被带到核糖体上。生成的多肽链(即氨基酸链)需要通过正确折叠形成蛋白质,许多蛋白质在翻译结束后还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翻译后修饰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活性。
③ 试述原核生物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DNA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作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两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1、解旋:DNA双链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局部解开为两条单链,以其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
2、配对与连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以氢键与模板DNA上互补的碱基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链。
3、转录的方向:从DNA模板链的3‘向5’;RNA链的合成与延伸是由5‘向3’。
4、释放:合成的RNA从DNA上释放;DNA双链恢复成双螺旋结构。
核糖体在进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除了核糖体组成、各种因子、起始tRNA不同外,其余环节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本类似。 蛋白质合成是指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 (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亦称为翻译,即把mR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转变为蛋白质或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过程。
这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的最后阶段。不同的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因为它们表达不同的基因,产生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成份至少有200种,其主要体是由mRNA、tRNA、核糖核蛋白体以及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共同组成。
(3)原核生物在哪里复制扩展阅读
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速度,主要在转录水平上,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节控制。它受性别、激素、细胞周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及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众多的生化物质变化的影响。
由于原核生物的翻译与转录通常是偶联在一起的,且其mRNA的寿命短,因而蛋白质合成的速度主要由转录的速度决定。弱化作用是一个通过翻译产物的过量与不足首先影响转录,从而调节翻译速度的一种方式。mRNA的结构和性质也能调节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④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详细过程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这是一种有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复杂过程。
①DNA解链酶
②单链DNA结合蛋白
③DNA拓扑异构酶
2.DNA复制的引发
所有DNA的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起始点开始的。
3.复制的延伸
在复制的延伸过程中,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同时进行。前导链持续合成,由全酶异二聚体中的一个亚单位和前导链模板结合,在引物RNA合成的基础上,连续合成新的DNA,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一致。
后随链的合成分段进行,形成中间产物冈崎片段,再通过共价连接成一条连续完整的新DNA链。分为4个步骤:
⑤ 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1.原核只有一个起始位点.
2.原核复制起始位点可以连续开始新的复制,特别是快速繁殖的细胞.
3.原核的DNA聚合酶III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
4.原核的DNA聚合酶I具有5'-3'外切酶活性.
⑥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是什么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这是一种有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复杂过程。
①DNA解链酶
②单链DNA结合蛋白
③DNA拓扑异构酶
2.DNA复制的引发
所有DNA的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起始点开始的。
3.复制的延伸
在复制的延伸过程中,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同时进行。前导链持续合成,由全酶异二聚体中的一个亚单位和前导链模板结合,在引物RNA合成的基础上,连续合成新的DNA,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一致。
后随链的合成分段进行,形成中间产物冈崎片段,再通过共价连接成一条连续完整的新DNA链。分为4个步骤:
⑦ 原核生物繁殖时如何复制DNA
原核生物复制过程如下:首先是DNA解旋酶与拓扑异构酶协同将DNA的双链解开变为单链;紧接着DNA单链模板与RNA引物结合,催化DNA复制起始,在前导链的复制中,引物由RNA
聚合酶生成,在滞后链的复制中,引物由引发体产生;然后就是DNA的延伸阶段,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链会以模板从5’-3‘合成,最终完成复制。
⑧ 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是什么
1、引发阶段
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富含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的序列,因为AT碱基对具有两个氢键(而不是CG对中形成的三个),因此更易于DNA双链的分离。
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复制叉的形成是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过程。
2、延伸过程
多种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大肠杆菌中,DNA Pol III是主要负责DNA复制的聚合酶。它在复制分支上组装成复制复合体,具有极高的持续性,在整个复制周期中保持完整。相反,DNA Pol I是负责用DNA替换RNA引物的酶。
DNA Pol I除了具有聚合酶活性外,还具有5'至3'外切核酸酶活性,并利用其外切核酸酶活性降解RNA引物。 Pol I在DNA复制中的主要功能是创建许多短DNA片段,而不是产生非常长的片段。在真核生物中,Pol α有助于启动复制,因为它与引物酶形成复合物。
3、终止
真核生物在染色体的多个点开始DNA复制,因此复制叉在染色体的许多点处相遇并终止。由于真核生物具有线性染色体,DNA复制无法到达染色体的最末端。由于这个问题,在染色体末端的DNA在每个复制周期中都会丢失。
端粒是接近末端的重复DNA区域,有助于防止由于这种基因丢失。端粒缩短是体细胞中的正常过程,它缩短了子DNA染色体的端粒。因此,在DNA丢失阻止进一步分裂之前,细胞只能分裂一定次数。在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延伸端粒区域的重复序列以防止降解。
DNA以双链结构存在,两条链都缠绕在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双螺旋。DNA的每条单链都是四种核苷酸的链。DNA中的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磷酸和核碱基。四种类型的核苷酸分别对应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四个核碱基 ,通常缩写为A、C、G和T.腺嘌呤和鸟嘌呤是嘌呤碱基。
而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是嘧啶。这些核苷酸形式磷酸二酯键,形成DNA双螺旋的磷酸-脱氧核糖主链,其核碱基指向内(即,指向相对链)。核碱基通过氢键在链之间匹配,形成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两个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三个氢键)。
⑨ 原核生物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各是哪里
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是裸露的,因此原核细胞DNA的转录,翻译(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都在拟核中进行且同步进行。
拟核的DNA复制是在拟核中进行,但部分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质粒,质粒能够自主复制,因此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可以发生DNA复制。
⑩ 原核细胞。dna复制的场所。在哪儿转录。的场所。
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内(还包括质粒DNA)。
1.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发生于拟核中。
2.原核细胞中转录的场所主要也是在拟核中。
3.拟核是指: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