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试述确诊伤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诊断微生物学检查(1)病料采集:取病畜禽的组织,肝,肺,脾等体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渗出液。(2)镜检:对原始病料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见清晰的荚膜。(3)培养:同时接种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溶血性,并染色镜检。(4)生化试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8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菊糖、水杨苷和肌醇。可产生硫化氢,能形成靛基质,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接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溶血性巴氏杆菌不产生靛基质,能发酵乳糖产酸。能发酵葡萄糖、糖元、肌醇、麦芽糖、淀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菊糖和赤藓醇。动物试验常用的试验动物有小鼠和家兔。实验动物死亡后立即剖检,并取心血和实质脏器分离和涂片染色镜检,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细菌即可确诊。血清型或生物型鉴定可用被动血凝试验、凝集试验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和血清型。用间接血凝试验测溶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根据生化反应鉴定该菌的生物型。(以上内容是我查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❷ 临床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对于细菌:
临床多采用快速诊断中的病毒成分检查和抗体检测
❸ 为确认链球菌感染,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链球菌所致疾病不同,可采取脓汁、咽拭、血液等标本送检。
1直接涂片镜检,取脓汁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就可以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脓汁或棉拭直接划线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上,孵育后观察有无链球菌特征菌落。
3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 O test,ASO test)简称抗O试验
4采用特异性的链球菌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比对
望采纳
❹ 致病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基本程序是怎么样的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异迅速,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进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多聚酶链反应等,该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对病原体的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学诊断已不再局限于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 J。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省时、无污染、结果精确,可以准确灵敏地鉴定病原微生物。1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是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1.1 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体形体积微小,大多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适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诊断。直接涂片镜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在基层实验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1.2 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 分离培养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痰、粪便等)或培养物中有多种细菌时对某一种细菌的分离。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同时处理批量样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自动化培养和鉴定系统不断产生,传统鉴定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大大加快了检验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可同时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验500多个菌种。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营养要求比较高,常规培养阳性率低。雍刚 等将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淀粉、生长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剂加入到巧克力培养基中制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养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率。苏盛通等在营养琼脂中加人了中药红枣、赤小豆培养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生长指数明显高于血平板。1.3 组织细胞培养 活组织细胞培养适于专营活组织细胞内生存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敏感的组织细胞是不一样的,将活细胞从病原体敏感的动物组织中取出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或用病原体敏感细胞系进行传代培养,再将病原体接种于相应的组织细胞中后,病原体可在其中繁殖增长,引起特异性的细胞病变效应。也可以将病原体直接接种于敏感动物体内,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出现特异的病理学改变。往往可以根据这些特异的病变对病原体进行鉴定。2 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对病原体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简化了鉴定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术、乳胶凝集实验、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测试技术等。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可检测样本中病原体抗原,也可检测机体的抗体成分。幽门螺奸菌在我国人群感染率高达50% ~8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唾液中抗HP抗体来诊断HP感染,其结果满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极高,ELISA应用于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学诊断的效果最为明显。临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从这些细菌中分离出目标菌是关键。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病原体的单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联到磁珠微球上,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磁珠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在外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将目标病原体分离出来。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针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磁珠,如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军团菌等,广泛应用到各级科研和实验室 。经IMBS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4 h。IM—Bs还可以和其它检测技术联合来检测病原菌,免疫磁珠分离得到的目标菌可继续用于分离培养使大肠埃希菌0157最低检测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结合聚合酶链反应(IMBS—PCR)可对培养条件比较特殊的细菌如苛养菌、厌氧菌进行快速检测,肉类中的产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经IMBS.PC
❺ 疑似肺结核病人,应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脑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应部位分泌液或组织细胞。直接涂片镜检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阳性菌即可初步诊断。抗酸染色一般用ziehl-neelsen法。为加强染色,可用ik(intensified kinyoun)法染色。将石炭酸复红染色过夜,用0.5% 盐酸乙醇脱色30s,则包括大多结核分枝杆菌l型也可着色。为提高镜检敏感性,也可用金胺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结核分枝杆菌呈显金黄色荧光。浓缩集菌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培养与动物试验也必须经集菌过程以除去杂菌。脑脊液和胸、腹水无杂菌,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 naoh(痰和碱的比例为1:4,尿、支气管灌洗液和碱的比例为1:1)处理15min,时间过长易使结核分枝杆菌l型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死亡。尿标本先加5% 鞣酸、5% 乙酸各0.5ml于锥形量筒内静置,取沉淀物处理。处理后的材料再离心沉淀。取沉淀物作涂片染色镜检。若需进一步作培养或动物接种,应先用酸中和后再离心沉淀。分离培养将经中和集菌材料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器皿口加橡皮塞于37℃培养,每周观察1次。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长成肉眼可见的落菌。液体培养可将集菌材料滴加于含血清的培养液,则可于1~2周在管底见有颗粒生长。取沉淀物作涂片,能快速获得结果,并可进一步作生化、药敏等测定和区分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国内学者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l型可存在于血细胞内或粘附于细胞表面。这种患者往往血沉加快,用低渗盐水溶血后立即接种高渗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基能提高培养阳性率。动物试验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3~4周后若局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阳转,即可进行解剖。观察肺、肝、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结核病变,并作形态、培养等检查。若6~8周仍不见发病,也应进行解剖检查。快速诊断一般涂片检查菌数需5x103~4/ml,培养需1x102/ml,标本中菌数少于此数时不易获得阳性结果,且培养需时较长。目前已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获得阳性,且1?2d得出结果。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又细菌l型由于缺壁并有代偿性细胞膜增厚,而一般常用的溶菌酶不能使细胞膜破裂释出dna,以致造成pcr假阴性。用组织磨碎器充分研磨使细胞破裂后,则可出现阳性。目前有条件的单位使用bactec法,以含14c棕榈酸作碳源底物的7h12培养基,测量在细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14c量推算出标本中是否有抗酸杆菌,5~7d就可出报告。
❻ 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是有哪些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因鼠疫传染性极强,采集标本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肿胀部位组织液、脓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肺、病变淋巴结以及心血等。陈旧尸体取骨髓。将采集标本送至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查,禁止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操作。
直接涂片镜检
除血液标本外,一般均需涂片或印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革兰染色或吕氏美兰染色,镜检。在不同材料中,菌体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异,除典型形态外,往往可见菌体呈多形态性,需加以注意。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标本需先置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培养一般选用血琼脂平板,28摄氏度24小时后,可见较小的露滴状菌落,继续培养则菌落增大至1~2毫米,中央厚而致密,周边逐渐变薄。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特异荧光抗体染色等作出鉴订。
血清学试验
可用于检查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敏感而特异的试验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检测核酸
用DNA探针杂交方法或PCR技术检测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有助于鼠疫的诊断。PCR敏感性极高,蚤体内有10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术检出。
诊断检查
诊断:取决于病人有接触史及肺部受累表现,病因诊断取决于痰、血或淋巴结吸出物革兰染色、培养,有条件的单位可作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诊断。
❼ 微生物学检查主要包括哪三样
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直接镜检、检测特异性抗原或病原体成分、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体外药敏试验等。
(一)直接镜检
标本经涂片染色或制备湿片镜检,有些标本如尿液、脑脊液等经过离心浓缩后镜检出其初步结果对有些病人标本有诊断参考价值。直接镜检对于确定进一步检出步骤及鉴定方法也很有帮助。另外,直接镜检还可评价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二)快速诊断
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主要是指特异性抗原和核酸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包括免疫荧光技术、胶乳凝集试验、酶免疫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等。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探针杂交、PCR技术。其他快速检测法还有气-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生物发光测定法和基因或蛋白微型阵列芯片技术等。
(三)直接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即在分离培养病原体的同时,直接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平板,用抗生素纸片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在18~24h内可获得结果。但因其在试验时接种量难以标准化,且对混有杂菌和混合感染的标本不易明确其结果,故分离出纯培养物后应再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四)常规检验
1.分离培养: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若原始培养为阴性,但据镜检结果和临床信息提示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则应再采集大量标本,离心浓缩或溶解离心法处理,取沉淀接种营养丰富的需氧或厌氧培养基来培养。
对于存在正常菌群部位采集的标本,分离时应采用选择培养基以利于病原菌生长,也可加某些抗生素抑制污染菌的生长。对于某些感染标本中发现的细菌,如尿路感染的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可能是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其临床意义的确定有赖于定量培养法。即取一定量的标本如液体标本用液体培养基作一系列稀释;组织标本称量后制成悬液,并稀释成l0-1,10-2,10-3等,分别取0.1ml涂布于血琼脂平板或倾注培养,35℃24h后计算每克标本所含细菌数。
2.鉴定:分离出的细菌一般应经过细菌形态、菌落特点、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等鉴定。目前尚有某些微量鉴定系统,其鉴定快速、简便,值得推广。如用于鉴定肠杆菌科的20E,鉴定非发酵菌的20NE及鉴定厌氧菌的20A等。
3.体外纯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常用方法包括抑菌试验、杀菌试验、联合药敏试验和检测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等。
(五)报告
直接镜检要求2h报告,说明标本是否合格,发现微生物情况和特点;初步鉴定和直接药敏结果于24h或次晨报告,报告可能的病原菌和直接药敏结果;最后鉴定和细菌药敏结果一般不超过3天,还规定除血培养外,所有送检标本必须在24h内预报。
❽ 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包括哪些程序
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包括哪些程序: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种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微生物指标是衡量食品安全最常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食品中如果含有超出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不仅会使食物变质、腐败、失去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微生物菌种检测
检测产品: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数量、绿脓杆菌、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商业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无菌测试、微生物限量、肠道球菌数、下菌落总数等;
微生物菌种检测
检测项目:
【常规项目】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
【致病菌】
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弯曲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O157:H7/NM、致泻大肠埃希 氏菌、溶藻弧菌等;
微生物菌种检测
【其他】
军团菌、乳酸菌、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肠杆菌科、嗜渗酵母、粪链球菌、粪大肠菌群、肠杆菌属、厌氧菌落总数、厌氧亚硫酸盐还原菌、需氧嗜温菌芽孢、厌氧嗜温菌芽孢、嗜热嗜酸菌、嗜热菌落总数、白色念珠菌等;
【实时PCR快速检测】
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NM;
【抗菌性测试】
塑料制品,陶瓷,其他抗菌材质;
【药典常规测试】
USP 62,Ch。
微生物菌种检测
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4-2016 (不测血清分型)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2013 (不测血清分型、神奈川试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0-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1-201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GB 4789.14-201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5-201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检验 GB/T 4789.22-2003.
❾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程序
(1)病料采集:取病畜禽的组织,肝,肺,脾等体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渗出液。
(2)镜检:对原始病料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见清晰的荚膜。
(3)培养:同时接种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溶血性,并染色镜检。
(4)生化试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8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1、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空气和水净化、污水处理。
3、工农业生产:细菌、代谢产物、代谢活性。
4、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9)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扩展阅读:
微生物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在空气、陆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体内也有许多种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对人类有害,但是也有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
如制酒用的酒曲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个发酵工业都离不开微生物。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种类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几大类,还有一些藻类、线虫等也可归入土壤微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