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也不是,要与生态瓶所能提供的支持能力相对应,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矿质营养,阳光,如果放入植物过多,生态瓶中的资源不能供应这么多植物的生长。生态瓶同样会崩溃。所以要根据生态瓶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
⑵ 生态瓶中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什么
生态瓶中的动物对植物的作用:
1.
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
2.
绿藻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3.
小虾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生态瓶目前的市场比较大价格在几十往上。
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光口瓶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生态瓶是一种有趣、充满活力且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饲养、观赏生态瓶中的鱼和其他各种水生生物,这种饲养和观赏可以增长知识,促进探究,增进理解,并带来美的享受。
⑶ 陆生生态瓶种什么植物
陆生生态瓶种苔藓,蕨类,多肉,网纹草,文竹,袖珍椰子。微景观生态瓶的主力军是苔藓,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大家在养生态瓶的时候注意浇水,不要让土壤干。土壤太干了,苔藓会慢慢减少,但是注意,宁愿干也不能过分湿润,过分湿,苔藓会死掉。
生态瓶的原理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光线及瓶中原有二氧化碳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利用瓶中原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瓶中的动物通过吃有机物吸取氧气获得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排除废物。
瓶中微生物将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⑷ 生态瓶中的植物是不是放得越多越好
当然不是哦,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
生态瓶中的植物在白天可以光合作用提供其他生物氧气,但在夜晚会吸收氧气,如果植物过多也会造成缺氧。
一个生态系统是有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的,植物正常生长不止需要光能,也需要水分,无机盐,如果植物过多,这个生态瓶里的营养物质不够,植物还是会死的。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⑸ 判断题 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对动物生存有利。( ) 如果在生态瓶里增
无论多好的生态瓶都没有办法让小动物活的更好。只有自然的环境它们才能够正常的生活。生态瓶中的动物其实已经是沦为了人们的一种装饰品,失去了生物本来的特性。请不要做那个剥脱生存权利的黑手。真的喜欢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⑹ 在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活多久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及水,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
能够保存多久,与制作的水平有关,也与放置环境有关。
⑺ 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好
1.经常换水,注意温度变化转移位置。2.生物种类不要太单一,能够成生物链最好。发现:如果不换水,水会越来越浑浊,导致生物死亡。生物种类不要太单一,要多一些~~环境要稳定:温度、氧气……如果是水生生物的话,水也得经常换一下~~生态缸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数量必须要合适。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放入的生物生活力越强,生物的数量比例越适宜,环境条件越适宜,整个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更长。将制成的生态瓶放在太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影响生物的存活。]
⑻ 生态瓶中动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
生态瓶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为动物提供了其生存所需的 氧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哦~
⑼ 生态瓶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方面的需要
氧气和食物
植物可以通过阳光把和二氧化碳和氮转变为氧气和碳水化合【就是我们熟悉的糖和淀粉】而这些正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而二氧化碳和氮又恰恰是动物所排泄的。
当动物、植物——这两者的供求都达到满足和平衡时,就是生态瓶中的生态平衡了。生态瓶就可以在只提供阳光这一种能源的情况下,不再需要与外界有其他物质交换,而使里面的生物继续生存下去,这就是生态球的原理,也是我们地球生态平衡的原理。
⑽ 生态瓶(含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怎么做
专业解答:
步骤一
“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或食用油用完后收下的油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三是自己家吃完了以后留下的。不管哪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由于是模拟生态系统,所以最好不要放过滤器等非原生态物品。
步骤二
“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
步骤三
“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有根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有个孩子就这么一个细节没注意,种了一个下午的水草还是没种好。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步骤四
“把田螺、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放进去。” (如果使用油桶则可放入几条小鱼)
很多学生会发现鱼刚刚放进生态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态瓶的水质很好,鱼为什么这么容易死去呢?
其实是鱼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你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约1.5小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鱼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学生会问老师,一个生态瓶中到底放几条鱼好呢?生态瓶中放养的鱼的数量和生态瓶中水的体积及鱼在水中可获取的氧气量直接相关。如果养的是金鱼,则每4升水放两到三条成年金鱼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判别生态瓶中鱼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鱼浮在水面不断“喘气”,如果有这个现象发生,则表明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要么是水质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放入的鱼太多了。
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你和你的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有了这个生态瓶后,我们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变化的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这与教材设计中的教学时间不同,要做好教学进度的调整。
生态瓶可以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从中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