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蜇是什么类动物
海蜇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它的身体整体呈伞状,颜色为青蓝色,下部有八条触手,呈乳白色。伞径在50厘米左右,最大可以达150厘米。它依靠触手上的小型吸口,来吸食小型动植物为食。
2. 海蛰属于什么动物
答:属于海洋生物中的软体动物。
3. 海蜇是植物还是动物
海蜇是一种腔肠动物。它的整体构造比较简单,分为伞部和口腕两个部分,伞部为半球形,直径为30-6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口腕也被称为海蜇头,上面有刺丝囊,可以分泌毒液。在接触小动物时会麻痹对方,并将其吸入吞食。
4. 海蜇是生物吗
海蛰是生物,而且是动物。
海蛰也叫水母,是一大类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总称。海蛰是腔肠动物,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动物。
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达1米以上,胶质比较坚硬。伞部内有发达的环状肌,有口、胃及4个半圆形的生殖下穴。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丝状物为刺丝,其上有刺细胞,内有海蛰毒素,用于捕获小型鱼虾等猎物。
海蛰毒素毒性较强,部分海蛰的毒素可致人死亡。
5. 海蜇是动物还是植物
海蜇是一种腔肠动物,属钵水母纲。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1.5尺,最大可达3尺。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
海蜇的功效与作用
1、海蛰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2、所含的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3、含有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4、海蛰能软坚散结、行淤化积、清热化痰,对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益,并有防治肿瘤的作用;对从事理发、纺织、粮食加工等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吃海蛰,可以去尘积、清肠胃,保障身体健康。
(5)海蜇什么生物扩展阅读:
海蜇的适宜人群
适宜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者服食;适宜中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痰多黄稠之人食用;适宜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食用;适宜醉酒后烦渴者食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海蜇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此也要提醒大家,新鲜的海蜇体内是含有毒素的,因此在食用海蜇时一定要用清水洗净,用明矾、食盐让其脱水将毒素排出才能食用!
6. 海蜇属于动物还是植物
海蜇属于动物,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等。 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 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7. 海蜇是什么动物
海蜇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300~600毫米,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7)海蜇什么生物扩展阅读:
海蜇的经济效益:
1、营养价值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是很多中药处方的重要成份。
2、药用价值
100克海蜇丝的脂肪含量也很低,吃一盘海蜇丝相当于只吃了一个半苹果,而且又大大满足了你的口腹之欲。海蜇富含蛋白质、钙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3、其他价值
海蜇不仅可药用、食用,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很多商家喜欢将海蜇的幼体放在斗鱼杯进行销售,但多数养不长,要想养好杯装海蜇,一定要定期用瓶盖轻轻地避开幼蜇取出海水,更换人工海水至三分之一,换水时不能有气泡,杯中最好不要放置装饰物、其他动物,会影响幼蜇的寿命,幼蜇的食物以水母液体饲料、丰年虾为食,投喂时,取适量饵料,直接投入杯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蜇
8. 海蜇是什么东西呢
海蜇是是一种美丽的海洋生物,游起泳来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漂浮在水中。
海蜇是水母的一种,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大连海域可以见到4种水母:其中,白色霞水母、海月水母没有经济价值;来自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的海蜇和沙蜇(野村水母)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分布
海蛰分布很广,北起辽宁,南至广东、海南沿海各海区。目前仍以自然捕捞为主,每年产期分春、秋两季,春季4~6月,所产蛰体嫩小,含水量多,脱水后出成率较低。
秋季7~9月,所产蛰体较大,成熟,含水量较低,出成率较高。海蛰体中水分含量在90%以上,渔获的海蛰一般进行腌制加工,也可鲜食。
9. 什么是海蜇
海蜇又叫水母,是一种水生无脊椎动物,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的伞,伞状体的直径最大可达2米,伞状体的边缘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以长达20~30米。
海蜇分布的水域非常广,无论是在温带水域,还是在热带水域,无论是在浅水区,还是深水区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据统计全世界海蜇种类有250余种,有的海蜇还可以发光,有的长着漂亮的纹理。它们是地球上最古的生物之一,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
海蜇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有内外两胚层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游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非常的优雅。
如果的野外遇到海蜇,千万不要被它美丽的吸引而去触碰它。海蜇触手上的刺丝囊含有毒素,如果不慎碰到,海蜇会立刻会用触须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释放毒素。一般可在数分钟后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如果被严重蜇伤还会危害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