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中有一点不对称性,膜两侧分子的性质和结构不相同。这是什么意思
最好找一副细胞膜的图对照着看,必修一的封面就是。首先是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和糖脂(糖直接连在磷脂分子上),而膜内侧没有,糖蛋白有润滑 识用等作用(像小肠上皮细胞的润滑 淋巴细胞的识别作用)。然后是蛋白质,有镶嵌 有在表面的 有横跨的(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上肯定不是对半切一模一样的。其他细胞器膜和核膜是没有膜外是没有糖蛋白和糖脂的,但是蛋白质分布不对称。
如果是考试问细胞膜的不对称性就答糖蛋白。上面的是解释。
Ⅱ 从膜脂和膜蛋白两个方面阐述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各结构成分在膜中是不均匀分布的,结构成分的不对称性是细胞膜的另一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不对称地镶嵌分布。膜蛋白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中或分布于膜表面。同时不同部位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2、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在脂双层中,各种类型脂分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卵磷脂、鞘磷脂多分布于脂双层的外层,而脑磷脂则多分布于内层。
3、糖类的不对称分布。糖类在细胞膜中的分布具有显着不对称性,它们只存在于膜外表面,与外层脂分子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
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2)如何理解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扩展阅读: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主要为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其中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
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这种结构不仅见于各种细胞膜,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如:线粒体、内质网等也具有相似的结构。
由于脂总是自我形成双层结构,所以膜就没有自由的边缘,它们总是形成连续的不破裂的结构。脂的这种性质使得它们在细胞内形成了较大的网络结构。同时,也正是脂双层的伸缩性,使得细胞在运动和分裂时膜得以改变、解体和重建。
脂的双层性和可塑性,也有利于细胞的融合和生殖,如在受精中,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结合(顶体反应) 和局部融合,就需要膜发生变化。
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序运行。但是细胞必须与周围环境发生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因此细胞必须具备一套物质转运体系,用来获得所需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
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二。
流动镶嵌模型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Ⅲ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样的
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都具有两侧不对称性。以物质传送为例,某些物质能以很高速度通过膜,另一些则不能。像海带能从海水中把碘浓缩3万倍。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使细胞内pH和离子组成相对稳定,保持了产生神经、肌肉兴奋所必需的离子梯度,保证了细胞浓缩营养物和排除废物的功能。
生物膜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细胞间或细胞膜内外的信息传递。在细胞表面,广泛地存在着一类称为受体的蛋白质。激素和药物的作用都需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而实现。癌变细胞表面受体物质的分布有明显变化。细胞膜的表面性质还对细胞分裂繁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Ⅳ 生物膜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都具有两侧不对称性。以物质传送为例,某些物质能以很高速度通过膜,另一些则不能。像海带能从海水中把碘浓缩3万倍。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使细胞内pH和离子组成相对稳定,保持了产生神经、肌肉兴奋所必需的离子梯度,保证了细胞浓缩营养物和排除废物的功能。
生物膜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细胞间或细胞膜内外的信息传递。在细胞表面,广泛地存在着一类称为受体的蛋白质。激素和药物的作用都需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而实现。癌变细胞表面受体物质的分布有明显变化。细胞膜的表面性质还对细胞分裂繁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内具有膜包被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质膜、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膜结构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保护.质膜将整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保护起来,并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核膜将遗传物质保护起来,使细胞核的活动更加有效;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将细胞的能量发生同其它的生化反应隔离开来,更好地进行能量转换.
膜结构体系为细胞提供较多的质膜表面,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由于大多数酶定位在膜上,大多数生化反应也是在膜表面进行的,膜表面积的扩大和区室化使这些反应有了相应的隔离,效率更高.
另外,膜结构体系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提供了特殊的运输通道,保证了各种功能蛋白及时准确地到位而又互不干扰.例如溶酶体的酶合成之后不仅立即被保护起来,而且一直处于监护之下被运送到溶酶体小泡.
Ⅳ 生物膜结构的特点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选择渗透性,其上镶嵌的蛋白质或者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是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中除某些病毒外,都具有生物膜。真核细胞除质膜外,还有分隔各种细胞器的膜系统,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高尔基体膜、叶绿体膜、液泡、过氧化酶体膜等,其中内膜系统包括核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高尔基体膜等。
生物膜的两种特性
1、膜的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晶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
2、膜的不对称性
以脂双层分子的疏水端为界,生物膜可分为近胞质面和非胞质面内外两层,生物膜内外二层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膜脂分布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膜内外两层脂质成分明显不同。
Ⅵ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生物膜特征与其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生物膜的特征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
生物膜是镶嵌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本身是可以流动的,同时,其上的蛋白质,可以穿入穿出双分子层,也可以在双分子层上漂移,生物膜就体现出流动性。
磷脂双分子层:亲油不亲水,所以,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容易穿过生物膜,同时,膜上蛋白只允许一定构象的物质通过,因此,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
不对称性:在于生物膜内侧外侧的磷脂成分有差异,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差异,导致其不对称性。
流动性有助于生物膜的更新,选择透过性有助于吸收用用物质和排出废物,以及某些细胞特异性识别,不对称性有助于保持生物膜内外的物质差异。
(6)如何理解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扩展阅读:
通过对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定植中起支配作用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认识到这些微生膜的形成包含复杂的理化过程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
在海洋环境中,所有类型的表面,如岩石、植物、动物和装配式结构都可能被生物膜侵占。
生物膜的存在,不仅作为屏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创造了稳定的内环境,介导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而且还承担了物质转运、信息的跨膜传递和能量转换等功能,这些都是由生物膜的结构决定的。
一般来讲,生物膜的电阻较高,不带电荷的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即带电荷或极性基团的亲水物质则不易自由通过,但上述几种则例外。
一般讲,物质在质膜上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极性。小分子物质比大分子物质更易通过,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更易通过。
Ⅶ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膜的不对称性包括 :膜脂的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分布的不对称性
1.膜脂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呈不均均分布 其中糖脂呈完全不对称分布 全部分布在外层 作为细胞识别的抗原 是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等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其他种类的膜脂也呈现不对称分布 但生理功能暂不明确 。
2.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如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载体蛋白,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向传递信号和转运物质,与细胞膜相关的酶促反应也都发生在膜的某一侧面,特别是质膜上的糖蛋白,其糖残基全部分布在外表面。
Ⅷ 为什么说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
膜上有许多糖蛋白,这些糖蛋白有在膜内的,有镶嵌在膜上的等等,而且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
Ⅸ 请解释说明细胞膜是不是对称的双层膜脂结构
可以认为细胞膜是对称的双层膜脂结构,但也不是绝对的。
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但它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中间镶嵌蛋白质。这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是对称的,所以可以认为细胞膜是对称的双层膜脂结构。
但加上中间镶嵌的膜蛋白,它的对称性就不是绝对的了。
细胞膜具有两个显着的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分布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异,人们称这种差异为膜的不对称性。各种生物膜结构都存在着不对称性。首先,膜蛋白的分布是绝对不对称的。膜两侧嵌入蛋白的数量、位置、种类都不同。其次,膜脂不对称表现在两侧分布的各类脂的含量比例不同,在不同的细胞膜脂不对称性差异很大,不易改变。故磷脂分子在膜上翻转(从内层到外层,或相反)的机率是很小的。还有,胆固醇和糖脂也主要分布于外层。
所以,细胞膜的对称性是相对的,不对称性是绝对的。
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