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利用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如何利用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发布时间:2022-04-29 10:24:43

1.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中主要是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说,低温、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甚至能够杀灭微生物。所以可以用低温和干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酸度过高或过低、渗透压过高或过低也能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化学方法中主要有营养物质控制和化学物质抑制两种。微生物没有必须的营养物质就无法生长繁殖。如控制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或必须的维生素等,都可以抑制或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某些化学物质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甚至杀灭微生物。如砷、铅等有毒元素,氰化钾、氰化钠等有毒化合物,杀菌药物等。其原理是破坏微生物中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使这些物质失去活性或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致微生物死亡。
此外,高能辐射(如紫外线、高能电子束、高能中子束、X-射线、伽玛射线等)也能致微生物死亡。其原理是破坏微生物遗传物质DNA和RNA,使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
其实,微生物生长繁殖与大型生物是一样的,能让大型生物(比如人类)活不了的东西,微生物也活不了。

2. 怎样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对工农业及药物生产有利,但也有危害人类的一面,如食品和工农业产品的霉腐变质,实验室中动植物细胞或微生物纯培养物的污染,发酵工业中杂菌的污染;动植物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各种传染病等。因此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消灭有害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采取物理或化学灭菌法消除食物微生物。

热力灭菌法
微生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良好生长繁殖。低于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新陈代谢降低,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低温适于保藏微生物。高温对菌体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细胞内有机分子发生生物化学变化,DNA断裂、核糖体解体、蛋白质变性及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热力灭菌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此法简便、经济、有效,应用非常广泛。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一、干热灭菌法
在干燥条件下,一般细菌的繁殖体80~100℃ 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160~170℃2小时才能被杀死。其作用机制是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干热灭菌法包括灼烧法、焚烧法、干烤法。
二、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更有效。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分钟后即可被杀死,真菌的孢子稍耐热些,在80℃以上的温度才能被杀死,细菌的芽胞最耐热,一般要在120℃下处理15分钟才能被杀死。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灭菌法、常规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紫外线
紫外线波长范围是100~400nm,在200~300nm时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紫外线杀菌力最强。核酸、嘌呤、嘧啶和蛋白质等很多物质能吸收紫外线,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5nm。当微生物被照射时,DNA吸收紫外线,在链间或链内相邻的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从而改变了DNA的分子构型,干扰了DNA复制,造成微生物死亡。如果照射时间或照射剂量不足,则可引起微生物发生突变。此外,紫外线还对病毒、毒素和酶类有灭活作用。
在实际应用方面常使用人工的紫外灯。人工紫外灯是将汞置于石英玻璃灯管中,通电后汞化为气体,放出紫外线。紫外线杀菌力强,但释放能量较低,穿透力差,不能透过普通玻璃、纸张、尘埃和水蒸汽等,故紫外线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人工紫外线广泛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医院、公共场所、动物房的空气或不耐热物品表面消毒等。一般无菌室内装一支30W的紫外灯管,照射30分钟即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的湿度超过55% ~60%时,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迅速下降。使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注意防护,不能在灯下操作,紫外线会损伤皮肤和眼结膜。此外,紫外线可能诱导产生环境中有害变化而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如臭氧、过氧化物等。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光波短、能量强、穿透力高、被物质吸收后能引起物体原子或分子放出电子而变成离子,产生极强的致死效应,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微生物均有致死作用。其中最实用的杀菌射线是X射线、γ 射线及阴极射线等。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吸管、导管等,也可用于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滤过除菌
滤过除菌是用机械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细菌的方法。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毒素、酶、抗生素、维生素的溶液、细胞培养液以及空气等的除菌。过滤除菌主要有3种类型:1、最早使用的是在一个容器的两层滤板中间填充棉花、玻璃纤维或石棉,灭菌后空气通过它就可达到除菌的目的;2、膜滤器是由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纤维或硝酸纤维制成的比较坚韧的具有微孔的膜,灭菌后使用3、核孔滤器,它是由核辐射处理的很薄的聚碳酸胶片(厚10μm)再经化学蚀刻而制成,这种滤器主要用于科研。 [1]

化学方法
编辑
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药品来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方法。包括用于消毒和防腐的化学消毒剂和防腐剂,用于治疗的化学治疗剂等。化学方法很少能达到灭菌要求,它们只能从物体上除去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
消毒剂: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对芽胞则无杀灭作用。
防腐剂:具有防腐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防腐剂。
化学治疗剂:用于化疗目的的化学物质。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有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实际上消毒剂和防腐剂之间无严格的界限,一种化学物质在高浓度下是消毒剂,在低浓度下是防腐剂,一般统称为消毒防腐剂。消毒防腐剂不仅作用于病原菌,同时对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坏作用,因此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主要用于体表(皮肤、黏膜、浅表伤口等)、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理想的消毒剂应是杀菌力强、作用迅速、无腐蚀性、能长期保存、对人畜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化学药品。
化学疗剂的最大特点是选择性的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而对机体没有毒性或不产生明显毒性。包括磺胺、抗生素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3.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些影响在食品工程中的运用。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下面这五个方面:
(1)营养条件。微生物也需要营养,才能正常生长,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微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微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化物、氮化物、水和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不同的微生物彼此所需要的营养条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例如,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可以利用90种以上的碳化物,而甲烷氧化菌却只能利用甲烷和甲醇。有少数细胞能利用对其他生活有毒的酚、氰化物,固氮细胞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等等。
(2)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生物有各自的最适温度,一般是在20~70℃左右。个别微生物可在200~300℃的高温下生活。
(3)酸碱度。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酸碱度。酵母和霉菌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也有少数可以在强酸或强碱性环境中生存。
(4)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有的微生物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有的通风反不能生存;有的通风或不通风都能生存。
(5)有毒物质、辐射、超声波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沼气发酵工艺类型
(二)以发酵温度划分
沼气发酵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60℃之间,温度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沼气发酵的产气率也随之提高,通常以沼气发酵温度区分为: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工艺。
1、高温发酵工艺 高温发酵工艺指发酵料液温度维持50~60℃的范围之间,实际控制温度多在53+-2℃,该工艺的特点是微生物生长活跃,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产气率高,滞留时间短。采用高温发酵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具有较好的卫生效果,从除害灭病和发酵剩余物肥料利用的角度看,选用高温发酵是较为实用的。但要维持消化器的高温运行,能量消耗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有余热可利用的条件下,可采用高温发酵工艺,如处理经高温工艺流程排放的酒精废醪、柠檬酸废水和轻工食品废水等。
2、中温发酵工艺 中温发酵工艺指发酵料液温度维持在35+-2℃的范围之间,与高温发酵相比,这种工艺消化速度稍慢一些,产气率要低一些,但维持中温发酵的能耗较少,沼气发酵能总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产气速度比较快,料液基本不结壳,可保证常年稳定运行。为减少维持发酵装置的能量消耗,工程中常采用近中温发酵工艺,其发酵料液温度为25~30℃。这种工艺因料液温度稳定,产气量也比较均衡。总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配套,工程上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是必要的。
3、常温发酵工艺 常温发酵工艺指在自然温度下进行沼气发酵,发酵温度受气温影响而变化,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基本上采用这种工艺。其特点是发酵料液的温度随气温、地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料液温度最高时为25℃,低于10℃以后,产气效果很差。其好处是不需要对发酵料液温度进行控制,节省保温和加热投资,沼气池本身不消耗热量;其缺点是同样投料条件下,一年四季产气率相差较大。南方农村沼气池在地下,还可以维持用气量。北方的沼气池则需建在太阳能暖圈或日光温室下,这样可确保沼气池安全越冬,维持正常产气。
(三)以发酵阶段划分
根据沼气发酵分为“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理论,以沼气发酵不同阶段,可将发酵工艺划分为单相发酵工艺和两相(步)发酵工艺。
1、单相发酵工艺 将沼气发酵原料投入到一个装置中,使沼气发酵的产酸和甲烷阶段合二为一,在同一装置中自行调节完成。即“一锅煮”的形式。我国农村全混合沼气发酵装置,大多数采用这一工艺。
2、两相发酵工艺 两相发酵也称两步发酵,或两步厌氧消化。该工艺是根据沼气发酵三个阶段的理论,把原料的水解、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消化器中进行。水解、产酸池通常采用不密封的全混合式或塞流式发酵装置,产甲烷池则采用高效厌氧消化装置,如污泥床、厌氧过滤等。
从沼气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方面看,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有着很大差别。因而为它们创造各自需要的最佳繁殖条件和生活环境,促使其优势生长,迅速的繁殖,将消化器分开来,是非常适的。这既有利于环境条件的控制和调整,也有利于人工驯化、培养优异的菌种,总体上便于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是说,两步发酵较之单相发酵工艺过程的气量、效率、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方面都要优越,而且生成的沼气中的甲烷含量也比较高。从经济效益看,这种苣流程加快了挥发性固体的分解速度,缩短了发酵周期,从而也就降低了生成甲烷的成本和运转费用。
(四)按发酵级差划分
1、单级沼气发酵工艺 简单地说,就是产酸发酵和产甲烷发酵在同一个沼气发酵装置中进行,而不将发酵物再排入第二个沼气发酵装置中继续发酵。从充分提取生物质能量、杀灭虫卵和病菌的效果以及合理解决用气、用肥的矛盾等方面看,它是很不完善的,产气效率也比较低。但是这种工艺流程的装置结构比较简单,管理比较方便,因而修建和日常管理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常见的沼气发酵类型。
2、多级沼气发酵工艺 所谓多级发酵,就是由多个沼气发酵装置串联而成。一般第一级发酵装置主要是发酵产气,产气量可占总产气量的50%左右,而未被充分消化的物料进入第二级消化装置,使残余的有机物质继续彻底分解,这既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利用和彻底处理废物中的BOD,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用气和用肥的矛盾。如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双池结构的形式,降低其造价,提高与会代表级发酵的运转效率和经济效果,对加速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是现实意义的。从延长沼气池中发酵原料的滞留时间和滞留路程,提高产气率,促使有机物质的彻底分解角度出发,采用多级发酵是有效的。对于大型的两级发酵装置,第一级发酵装置安装有加热系统和搅拌装置,以利于产气量,而第二级发酵装置主要是彻底处理有机废物中的BOD,不需要搅拌和加温。但若采用大量纤维素物料发酵,为防止表面结壳,第二级发酵装置中仍需设备搅拌。
把多个发酵装置串联起来进行多级发酵,可以保证原料在装置中的有效停留时间,但是总的容积与单级发酵装置相同时,多级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装置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第一级池较单级池水力滞留期短,其新料所占比例较大,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如果第一级发酵装置失效,有可能引起整个的发酵失效。

4. 微生物的生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正比关系,在微生物生产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长的越快,相反温度越低就长得越慢,所以不管是任何微生物都有他自己所适应的温度生长环境,只有最适合他的时候,微生物才长的更好

5. 温度传感器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应用方案

无线测温在微生物生长的应用方案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总的来讲,温度是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液晶结构、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与活性,以及RNA的结构和转录等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微生物所处环境温度升高,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增强,生物化学反应加快,生长速率提高;另一方面,随温度上升,微生物细胞中对温度较 敏感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超过最适温度以后,生长速率 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

北京创羿科技的无线测温指示器(或者无线测温盒,下同)基于数字化故障指示器和导线自取电技术,分别安装到高压输电线路(或者开关柜母排)上,在线测量该点温度、负荷电流(可选)、线路电压(可选)、短路故障检测(可选)、断线监测(可选),并以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到温度显示终端或者主站,实现温度等测量值的显示和越限报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系统设计原理:通过无线温度传感器的单片微处理器控制将被测设备温度由温度传感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传递至读写器,通过微处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通过485通讯模块上传到一台PC计算机。将多个传感电子标签分布在读写器的周围,在有效的通讯范围内可以随意添加、删除、移动测温终端。读写器则安装在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计算机软件实时监控每个点温度的变化,温度监测计算机从测温通讯终端采集各监测点的运行温度数据,在数据库中作长期保存,实时显示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并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温度过热、或急剧升温到设置报警温度立即报警,实现足不出户掌握整个系统的发热状况。

系统功能:
1 、如实采集和记录各疫苗库的温度情况。
2、所有的温度数据采集和记录到一台主机计算机上,数据可以按照使用人员的要求定时自动记录并长期保存。
3、授权用户可查询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打印等操作。
4、出现异常数据的时候,可进行多种方式的报警,如:电脑图文报警、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等。
5、使用网络版软件, 局域网内的远程计算机在经过授权后,可以共享温湿度数据。

该系统对发酵过程的温度实现自动控制,控制精度可达0.5℃,为微生物生产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从而缩短了生殖周期。

6. 科学探究: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微生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
以霉菌来讲,大部分霉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8-37℃温度低于28℃时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当温度达4℃以下能抑制霉菌生长但不会全部死亡。温度高于37℃时霉菌就慢慢的停止生长直至温度达到72℃以上开始死亡。但这和空气中的湿度,还有适于生长的养分有关系。

7. 微生物的生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温度影响的是微生物体内酶的活性.酶的活性越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就越快。
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生长的温度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就越高,达到最高点时开始下降。
除了最适生长温度还有最低生长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微生物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并不死亡,还有最高生长温度,在这个温度下,也是停止生长,但是最终会死亡。
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以把微生物划分为,嗜冷细菌、嗜中温细菌、嗜热细菌和嗜超热细菌。

8. 温度对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和利用

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尽管从总体上看微生物生长和适应的温度范围从-12~100℃或更高,但具体到某一种微生物,则只能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并具有最低、最适和最高3个临界值(图7-10和表7-8)。
1.温度对微生物的作用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见图7-10。总的来讲,温度是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液晶结构、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与活性,以及RNA的结构和转录等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微生物所处环境温度升高,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增强,生物化学反应加快,生长速率提高;另一方面,随温度上升,微生物细胞中对温度较 敏感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超过最适温度以后,生长速率 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
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在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之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以温度系数Q10来表示二者的关系,即温度每上升10℃,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未升温前的生长速率之比。高温微生物的Q10在2以上,中温微生物Q10约为2,低温微生物Q10在2以下。�
---- 最低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下限,低于该温度微生物将停止生长。反复冻融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变成冰晶,造成细胞明显脱水,此外冰晶往往还造成细胞尤其细胞膜的物理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若采取快速冷冻,同时在细胞悬液中加入保护剂,则可减少冰冻对细胞的有害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快速冷冻时细胞内形成的冰晶体积小,造成的机械损伤小,而保护剂(如甘油、血清、葡萄糖等)可降低脱水的有害作用。低温一般不易导致微生物死亡,微生物可以在低温下较长期地保存其生活能力,因此才有可能用低温保藏微生物。�
----最适温度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但它不一定就是微生物一切代谢活动最好的温度。例如乳酸链球菌虽然在34℃下生长最快,但获得细胞总量最高的温度是25~30℃;发酵速 度最快的温度则为40℃,而乳酸产量最高的温度是30℃。其它微生物的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表7-6)。�
----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往往也不一定是产生子实体的最适温度。如香菇进行菌丝生长时为22~26℃;而发育和形成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20℃。
----由上分析可知,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代时也最短。但它不等于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不等于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更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细胞分裂虽然较快,但维持的时间不长,容易老化。相反,在较低温度下,细胞分裂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结果细胞的总产量反而较高。同样,发酵速度与代谢产物积累量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所以研究不同微生物在生长或积累代谢产物阶段时的不同最适温度,对提高发酵生产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一微生物不同生理活动的最适温度�
----现在,国外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对发酵温度最佳点的计算,发现在青霉素发酵生产时,各阶段如采用变温培养比在25℃下进行恒温培养提高产量14%以上。变温培养的具体作法是:接种后在30℃下培养5小时,将温度降至25℃培养35小时,再下降至20℃培养85小时,最后又增温到25℃培养40小时后放罐。�
----微生物在最高生长温度下仅有微弱的生长,一旦温度超过此限,将停止其生长并导致死亡。 微生物所能适应的最高生长温度与其细胞内酶的性质有关。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及各种脱 氢酶的最低破坏温度常与该菌的最高生长温度有关。
细菌最高生长温度与其酶类最低破坏温度
2.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
----根据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3种不同的类型。各类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和分布见表7-8和表7-9。�
----低温型微生物(psychrophiles)或嗜冷微生物--它们一般能在0℃或更低的温度下生长,超过20℃以上的温度将抑制它们的生长发育。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10℃~20℃。一般分布在高纬度的陆地和海洋中,海洋、中高纬度陆地及冷藏食品上,包括有细菌、真菌和藻类等许多类群,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藻类,如能在寒带冰河雪原表面生长的雪藻和可在极地冰块下面生长的硅藻。它们往往是造成冷冻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嗜冷性微生物能在低温下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有能在低温下保持活性的酶和细胞质膜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因而能在低温下继续保持其半流动性和生理功能,进行活跃的物质传递,支持微生物生长。其中的酶类在30℃~40℃的情况下会很快失活 。�
----中温型微生物(mesophiles)--生长温度范围是10~50℃,最适生长温度为20 ~40℃,可进一步分为体温型和室温型两大类。体温型绝大多数是人或温血动物的寄生或兼性寄生微生物,以35~40℃为最适温度。室温型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及动植物表面和体内,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温度类群,其最适温度为25~30℃。�
----高温型微生物(thermophiles)--生长温度范围是25~80℃,以50~60℃为最适生长温度,主要分布在高温的自然环境(如火山、温泉和热带土壤表层)及堆厩肥、沼气发酵等人工高温环境中。比如堆肥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常高达60~70℃。能在55~ 70℃中生长的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高温放线菌属、甲烷杆菌属等,分布于温泉中的细菌,有的可在接近于100℃的高温中生长。这些耐高温的微生物,常给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等带来损失。�
----就耐热性而言,各主要微生物类群表现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光合生物>光合生物; 结构简单生物>结构复杂生物。一个类群中只有少数种属能生活于接近这一类型的温度上限。最近已有人报道,从海底的局部高温环境中分离出能 耐100℃以上高温的细菌。研究表明,高温型微生物能耐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耐热的酶和蛋白质及其合成系统,此外其细胞质膜类脂亦富含饱和脂肪酸和直链脂肪酸,因而具有更强的疏水键以利于膜结构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同一类型的细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为了适应各种生活条件,常常改变自己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保持膜的流动性。例如大肠杆菌ML30细胞膜中脂肪酸的变化情况,很能说明问题(表7-10)。
----超过微生物生长上限的高温将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引起核酸、蛋白质(酶)不可逆变性,或者因为含有脂类的质膜结构破坏,透性改变,细胞内含物泄漏而引起死亡。�
----通常将能在10min内杀死微生物的温度称为致死温度。把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杀死微生物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致死时间。不同类群、不同菌株甚至不同菌龄微生物细胞的抗热性均不相同。大多数细菌、酵母菌的营养细胞、病毒和真菌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55~60℃(表7-11),因而,在牛奶、饮料和酒类等食品生产中,为了不影响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多采用62~65℃30min或70℃15min的巴氏消毒法。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的抗热性稍强,其致死温度为70~80℃。细菌芽孢一般能耐100℃以上的高温,少数类群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抗热性很强,它能在80℃下生长,120℃下12min才可死亡,其耐高温的顺序为:芽孢>孢子>营养细胞和菌丝体。�
----在微生物研究工作中,为了获得纯培养需要事先杀死培养基和所用器皿中的全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湿热灭菌温度是121℃,30min;干热灭菌160~170℃,2~3h
高温对同一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与温度和出发菌数有关。温度愈高,死亡愈快;菌数愈多 ,杀死全部微生物需要的时间愈长。在食品工业中常用D值,即10倍减少时间来表示高温对微生物的作用。D值是在特定温度下使微生物活菌数减少10倍所需的时间,它与微生物的起始浓度或菌数高低无关,随微生物类群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与温度成反比。据实验测定,在121℃下,芽孢的D值为4~5min;其它孢子为0.1~0.2min。在65℃时,中温型微生物的营养细胞的D值为0.1~0.5min。D值的测定虽然繁琐,但在食品的灭菌和消毒方面却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9.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几种方法;以高温为代表的物理方法杀死微生物

要控制微生物生长,就应根据他的鹅特性来选择对应的方法,例如它喜欢氧,就充氮;它厌氧就通风、供氧;它怕低温,就冷藏、冷冻;它怕射线,就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照射,如此等等。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利用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