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方法有很多,介绍几种
1.血细胞计数法
将稀释的菌液样品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算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可用于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①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活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的数量均可用此法测定。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丝状体微生物,例如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的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不培养成菌落,可通过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这样又称涂片计数法。染色可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可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
滤膜法是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上)的细菌数。
此法也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形成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菌数。例如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此法也是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比浊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是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实验测量时一定要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5.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在课本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这里说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我认为应该是在稀释涂布的基础上不培养成菌落而通过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再如滤膜法也一样,可以有两种情况。
另外,微生物计数法发展迅速,多种多样的快速、简易、自动化的仪器和装置等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微生物的数目。
❷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详细的操作步骤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菌数(即80个小格)。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6.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
7.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五、实验作业: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计数次数 每个大方格菌数 稀 释
倍 数 试管斜面中的总菌数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❸ 细菌微生物检测仪如何使用
细菌微生物检测仪(风途)通过拭子来检测发光值可以确定卫生状况。标本应取自每次深层清洁后,肉眼看上去很干净的表面。重复检测5次,统计结果。可根据环境检测需求设定上下限值,做到数据快速评估预警,表面洁净度快速筛查。
❹ 如何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和质量
如何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和质量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方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❺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
测定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细胞计数法
将稀释的菌液样品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算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可用于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①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活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的数量均可用此法测定.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丝状体微生物,例如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的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不培养成菌落,可通过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这样又称涂片计数法.染色可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可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
滤膜法是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上)的细菌数.
此法也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形成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菌数.例如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此法也是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比浊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是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实验测量时一定要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5.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在课本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这里说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我认为应该是在稀释涂布的基础上不培养成菌落而通过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再如滤膜法也一样,可以有两种情况.
另外,微生物计数法发展迅速,多种多样的快速、简易、自动化的仪器和装置等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微生物的数目.
❻ 测微目镜如何读数
首先要知道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以及测微目镜的刻度长度。
比如测微目镜上一格的长度为0.5mm,在显微镜上观察是细胞的长度刚好是一格,那细胞的真实长度=0.5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测微尺与测微目镜均是显微镜的配件,常用于对微小物体进行形态度量分析,如测定微生物的大小,测定动、植物细胞中微小结构的大小等。
(6)微生物检测如何读数扩展阅读:
结构
JCW一测微目镜由横尺及其手轮、目镜、主件三部份组成,横尺上的刻度为0~10mm,即测微目镜的有效测量范围为0~10mm,横尺上的手轮有0~99个刻度,旋转手轮一圈即为1毫米,手轮上的一个刻度为10微米。目镜有25X和15X两种,可选用任一种使用。主件内有一标有“十”字的圆形玻片,它通过手轮上的螺钉随手轮转动而左右移动。
使用
用测微目镜置换显微镜目镜,选定物镜,移动标本,用测微目镜调焦,使物象清晰后就可进行测定。
现以测定枯草杆菌的大小为例说明,把枯草杆菌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测微目镜调焦,使菌体清晰,移动标本玻片和转动测微目镜,使测微目镜内的“+”字标线的纵标线与被测菌体边缘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横尺与手轮上的刻度数值,转动手轮,使纵标线与菌体对应边缘线重合,记下刻度数值,两刻度数值之差,再除以物镜放大倍数,就可得出结果。
注意事项
1、在测定时,要一手把着测微目镜的手轮,另一手把着测微目镜主件,以防测微目镜晃动,影响测定的精确度。
2、旋转手轮时动手要轻、慢,否则控制手轮转动的螺旋易损坏。
3、在旋转手轮时,最好是同一方向旋转,以减少间隙误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测微目镜
❼ 高中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微生物学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菌落计数法、计数器法和比浊法。至于哪种方法比较适合你,得根据你的具体条件而定。
❽ 微生物水检测我们是<10cfu/10ml,那我取500毫升,咋计数
电导率越低,水越纯。电导率很低是不是说明水中的微生物也不存在了呢?微生物检测等很长时间才出结果,要是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检测纯净水的话,那就可以省了很多微生物检测步骤.
在现代食品安全速测技术中确实有利用电导变化原理来测量微生物含量的方法,叫做:Bactometer系统,是一种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比较快速的方法是有的,设备也比较先进,可能用的并不多
例如: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即用胶系统(SimPlate)
Bactometer系统
Malthus微生物快速测试仪
ATP生物发光技术(BL)
微量量热法
接触酶测定仪
放射测量法
奥地利Sy-Lab公司的BacTrac4300和BioTrac4200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利用低电导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及碳水化合物等)进行新陈代谢,生成低分子带电荷的分解物,使电导率发生变化,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并记录,检测系统每10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的变化,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并自动给出结果。因此,只要先用标准方法对比做出标准曲线,就可以达到快速定量检测菌数的目的。对于致病菌或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则不需要做标准曲线,如有电导率显着突变,则可以判断为初筛阳性,用标准方法进一步确认。
其特点是:
1。采用独创的测量培养基电导(M值)和电极电导(E值)结合的方法,测量相对电导率变化,使灵敏度大大提高,E值测量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高盐分(高电导率)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使电导率法用于致病菌快速初筛成为可能。
2。对于难以测量电导变化的微生物,如酵母和霉菌,直接电导测量经常会出现假阴性。Sylab公司采用测间接电导率的方法,通过测量KOH吸收微生物代谢产生CO2后电导率的变化反映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杜绝假阴性可能。
3。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出0.2-1个/mL(克)样品。
4。可检测样品种类广。可检测常见的各种食品、化妆品、药品、环境拭子等,还可用于微生物代谢、防腐及消毒效果研究等。
5。检测的微生物项目多。可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和霉菌总数)及致病微生物(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检测速度快。样品含菌量越高,出结果越快,只需4-24小时即给出结果。大肠菌群最长12小时出结果。
❾ 测定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哪些主要方法
测定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哪些主要方法
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直接计数测定:根据微生物种类,有血球计数板和细菌计数板;
2.比浊法:根据菌悬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光密度成正比,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OD值,用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3.核酸计数法:荧光定量PCR技术;
4.活菌计数法:MPN和平板计数法由于测定方法的限制。新鲜土样经氯仿熏蒸后(24h),土壤微生物死亡细胞发生裂解,释放出微生物生物量碳,用一定体积的LK2SO4溶液提取土壤,借用有机碳自动分析仪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根据熏蒸土壤与未熏蒸土壤测定有机碳的差值及转换系数(KEC),从而计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