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中科学探究做实验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通过观察某个试验现象得出结论;
调查法:通过某项调查,比如调查表等等的形式得出结论(例如:调查某种遗传病);
控制变量:之研究某一方面对实验的影响(注意单因子变量原则);
分析比较:通过几组实验数据相比较得出结论(比如控制变量之类的题目);
抽样检测(注意随机性):选取部分试验项目进行分析来估计总体(比如:调查某地某植物密度);
② 生物中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在生物学史上我们经历了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和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发展,得到了前人留下的很多宝贵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将这些方法进行渗透。总体来说大致有八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法、系统分析法、同位素标记法。
③ 生物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三种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④ 高中生物中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说演绎法 像这样的都有什么 怎么区分
一、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1、假说:假设的意思,指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说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充分说明假说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演绎:有发挥的意思,如演说、演绎,一种推理的方法,是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跟“归纳”相对。
3、归纳:一种推理的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
4、类比:一种推理的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其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
5、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的(结论)过程,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6、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7、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A有属性a、b、c、d ,B有属性a、b、c ,推出结论B有属性d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光的性质时,曾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二、例说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流程
上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小王蓬头垢面,匆匆忙忙的闯进教室(发现现象),老师猜想,小王今天早晨起床完了,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做出假设),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小王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会出现饥饿、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症状(演绎推理)。果然,小王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坐立不安,经询问得知,小王确实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吃早饭(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当然我们的假设也可能不正确,如小王是因为学校停水没来得及洗刷造成的,也就是说假说演绎的正确与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三、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假说演绎法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结果杂交后的子一代总是高茎的,将子一代自交后,经统计,发现出现了3高:1矮的性状分离比。对其它对的相对性状也作了以上实验,发现这是一个共性,即子一代都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目比例大致为3:1。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孟德尔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即:生物的性状是有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个遗传因子能够掩盖另一个遗传因子的作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3、演绎推理,深入探索
依据上面的假说,子一代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它们应当各自对立、互不混杂。子一代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均如此),分别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并且数目相等。当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生受精作用时,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表现为显性性状,不含显性遗传因子的表现为隐性性状,这样,子二代就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孟德尔的假说和演绎合理的解释了他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预测到另一些实验的结果。根据其假说和推理,如果子一代是杂合子,就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如果用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隐性个体与子一代进行杂交,预期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是1:1,孟德尔在预测了如上实验(测交)的结果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结果与其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验证了其假说的正确性。
5、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在反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后,确定了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后人总结归纳其假说,得出了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类比推理一例──基因在染色体上
1、认真观察,发现事物的共性
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即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
在配子中成对的染色体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2、深入思考,依据共性作推理
萨顿根据发现的以上现象,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变化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做了深入类比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推论,即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实践检验,团结合作出真知
类比、假说、推理后得到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不管它有多么的合情合理,在没有实践的检验之前,还都仅仅是假说,不能作为定律来使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终于在1909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确实在染色体上。
五、科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现代遗传学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我们应当深刻体会,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并不清楚遗传因子是什么,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超越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孟德尔所处的时代,生物学所采用的常规研究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进行观察和实验,再分析结果,然后提出假说,这种方法被称为归纳法;另一种是先提出假说,然后用实验来证实或否证,这种方法被称为演绎法。孟德尔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已有的事实,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更重要的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并在不同植物的杂交实验中分别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其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这一科学方法的深入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遗传现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手段,其价值并不亚于遗传规律本身,它对后人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孟德尔、萨顿还是其他科学家,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对生产生活的密切观察、深入思考等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敢于依据事实,大胆假说、推理,敢于向传统挑战,这在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及其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还应当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大胆探究,用所学知识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⑤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学家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1、 观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状来描述生物的状况。通常是先对其外形及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再把生物体解剖借助光学仪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观察是多种多样的,有个体的观察也有群体的观察;有静态的观察也有动态的观察;有相同种类的观察也有不同种类的对比观察。
2、 实验是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来观测生物的变化和反应,以探究生命内在的因果关系,是认识生命活动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扬·巴普蒂斯塔·范·海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
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
系统的方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克洛德·贝尔纳与沃尔特·布拉福德·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诺伯特·维纳与威廉·罗斯·艾什比的控制论到卡尔·路德维希·冯·贝塔郎非的一般系统论。
最早建立的是系统心理学,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
从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到伊利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曼弗雷德·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化学)理论。
(5)生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研究领域
生物学家从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产生很多研究领域。例如:
1、 面向原子和分子: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
2、 面向细胞: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
3、 面向多细胞: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组织学。
4、 面向宏观:生态学、演化生物学。
生物学本身不断的快速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整合也越来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学在近代突飞猛进,终于导致人类基因序列定序基本完成。
由此,为了解读巨大数量的基因信息,促成了基因组学。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开创出蛋白质组学。这些新的研究领域帮助解决疾病、粮食、环境生态等问题。其众多的研究信息和积累海量研究数据则需要新的电脑算法来处理。
⑥ 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
观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生物科学的研究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科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
比较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科学。
实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时也要对研究对象作某些处理,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要考察这种处理所引起的效应。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
(6)生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物科学的进展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质、染色体、细胞等,从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科学
⑦ 生物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说道用什么方法,关键看你做哪一方面的研究啦……
细胞生物:染色,显微观察,石蜡切片,冰冻蚀刻
分子生物:PCR,无菌操作,蓝白斑筛选
微生物:冷冻,斜面培养………………
还有很多啦:显微注射,各种层析
⑧ 生物研究的几种科学方法
1.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以加深对陌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研究方法。这种联系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突破认知上的难点。
2.模型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3.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有效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性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1)对照实验法:通过比较来研究、提示实验对象的某种特性的实验方法称为对照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在科学实验中因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时,人们便寻求间接实验的方法。如利用“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模拟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过程。
4.显微观察法
显微观察法常用于用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于显微仪器(如显微镜)才能看清形态结构的实验中。显微观察让人们的观察角度从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从而更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及生命基本特征。
5.数学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针对研究对象不同的特点,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找出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量的规律性的方法。
6.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要重新修正。
7.化学分析法
就是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去认识物质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化学手段测定物质的组成、含量以及结构的方法,如酶解法。
8.染色法
将所要观察或研究的对象,用染色剂处理,达到容易辨别的目的。
9.差速离心法
由低速到高速逐渐沉降分离,将不同大小的颗粒分开的方法。如利用细胞质中的各种结构质量差异,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
10.同位素标记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来示踪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的方法。如利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11.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或现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分为普遍调查和取样调查等类型。普遍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研究对象无一遗漏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简称“普查”。取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来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来推算总体特征值的调查方法。如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⑨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有哪些
生物学科思想一般包含系统论思想、信息论思想、进化论思想、生态思想等,具体包括生物演化思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生物体的差异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思想等。有学者把生物学科思想观念概括为系统观、进化观和生态观这三大观念群。生物学科方法是根据学科主要特征和内在规律提炼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例如,生物学科中的对照实验法、模型建构法、棋盘分析法、假设一演绎法等。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可分为宏观的哲学思想方法、中观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微观的具体思想方法。宏观的哲学思想方法如辩证统一思想、普遍联系思想、量变与质变思想、一般性与特殊性思想等,主要涉及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学科的本质与特征等。例如,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些思想,生命的本质特征,如生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都有新陈代谢、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等本质特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等,也体现了一些宏观的哲学思想。生物学科的一般思想方法主要涉及学科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地位、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如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假设与验证。这些思想方法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科文化,用文化来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地认知,促进创造性迁移、运用和创新发现,促进知识价值升华,进而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生物学科具体思想方法是指特定的思想方法,如生物学科的生物演化思想、控制变量法、模型分析法等。这些思想方法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与深刻建构,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发现。后两种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科思想方法能对教与学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就像引领航程的地图,指引着学习者在茫茫知识海洋中走得自信、走得从容、走得更远,而不迷失方向。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的特性是由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和内容可知而产生的。生物学科思想方法通常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从学科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中抽象、概括、提炼出来的思想观念,它反映了学科内在规律和特点,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因而具有抽象性与深刻性。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一门学科深层次的组织结构,可直接或间接的在学科思想方法体系中得到解释和附着,好比人体的血脉,供养着人体所有的细胞。因此能比较清晰地反映学科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引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体系化,对学科的教与学具有整合和指导作用,具有统摄性与引领性。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在学科历史发展进程中反复荡涤而沉淀下来的“结晶体”,是在无数代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锤炼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显着的稳定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种稳定性更加显着,这是由基础教育的对象、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但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思想方法又会被无数后来者反复地验证、修正和完善,因此它在具有鲜明继承性的同时也具有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