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遗传因素
息肉恶变判断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⑵ 赘生物常见于那些
你好,你好!消糜栓要塞到阴道的最里面,你摸到的考虑是宫颈口,放到哪里就可以了. 另外你这还要注意卫生,每日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毛巾用后煮沸消毒,勤晒被褥,避免性交 忌辛辣食物,常见的辣椒,胡椒,咖喱等辛辣食物.
⑶ 请问女人宫颈里面有赘生物是什么意思
就是宫颈多余长出来的、与宫颈局部组织有区别的,不参与宫颈功能活动的、病理检查属非宫颈组织物的,依赖于宫颈组织而生长”的东西。
临床多见的宫颈赘生物有:宫颈息肉、宫颈疣体、肿瘤。
⑷ 扁平疣、息肉、皮赘有什么区别危害
扁平疣一般为针头至米粒大或稍大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略高于皮肤表面.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皮赘一般不会恶变。小者可用水晶膏、祛疣糊腐蚀,大者可用电凝固破坏其基底部即可,液态酚或三氯醋酸点灼亦可。
⑸ 皮肤上长了三个赘生物不知是什么有图
疣子,是一种病毒导致的皮肤赘生物,可以行激光、微波、离子刀等手术治疗,也可以进行普通手术治疗,但是其他地方再发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种病毒在体内还可能存在,遇到皮肤破损薄弱处就会生长出疣子。长了问题也不大,手术治疗就可以了。
⑹ 赘生物是什么
1、听你的叙述可能是寻常疣或者软纤维瘤一类的东西
2、治疗比较简单,去大点的医院皮肤科做电烧或者激光治疗,一分钟就治完,过程中有少许的疼痛,不过可以打麻药(可能要多交一点点麻醉费),治疗完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3、总之这个病很简单,对身体健康没什么影响,不用担心。
⑺ 阴道口有赘生物是什么
假性尖锐湿疣,既是假性湿疣,诊断时宜慎重。此病为一良性乳头瘤病,不属于性传播疾病,无传染性,在20~30 岁妇女的小阴唇内侧见多数1-2 mm光滑丘疹,群集但不互相融合,似鱼子状或小息肉状,有时痒,可能由于生理变异或阴道白色念珠菌致使白带增多刺激所致。本病不须治疗。
简而言之你需要~~~~~~~多锻炼,讲卫生~~~~
⑻ 赘生物常见哪些病
胆囊息肉的简介、类型、形成、处理及变化
1、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内壁上,并向胆囊内突出的异常赘生物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英文名
poly
poidlesiom
of
gallbladder)。根据其生长部位但为同可分为胆囊颈部息肉,胆囊体部息肉、胆囊底部息肉,按其病理成份分型可分为:①胆固醇性
②炎性息肉
③血瘀内阻型
④肝肾阴虚型
⑤混合性
,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①肝胆湿热型
②肝胆气滞型
③肝胃阴虚型
④瘀血内阻滞型。
2、如何分辨胆囊息肉的类型?
一般腺瘤样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单个存在的,很少出现两个或者几个并存的现象。而胆固醇性息肉则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很少为单发。b超检查时常常将这种多发的胆固醇结晶笼统地诊断为多发性胆囊息肉。其实,这类所谓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人,手术摘除胆囊后,剖开胆囊检查,里面往往没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积在胆囊粘膜上的非常松软的胆固醇结晶体。
3、胆固醇性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粘膜胆固醇结晶沉积,常常是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可能与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
4、被诊断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
被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的病人,不用紧张,请尽快找肝胆外科专科医生进行检查,确定息肉的类型,制定出治疗方案。
5、胆囊息肉会恶变吗?
胆囊息肉会不会恶变,这是每一个患胆囊息肉的病人都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胆固醇性息肉无肿瘤倾向,也不可能恶变,但是有可能发展成为胆囊结石或并发慢性胆囊炎。而胆囊腺瘤样息肉则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往往这种息肉均较大,直径可能超过1厘米。因此,胆囊息肉的直径接近或超过1厘米,医师会建议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以除后患。
6、胆囊息肉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胆囊息肉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但也可以有上腹区或右上腹区闷胀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少数病人还可能合并急性胆囊炎,出现胆绞痛。
7、直径较小的或多发性的胆囊息肉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病人没有什么不舒服,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只需调节饮食生活规律,每半年b超复查一次即可,也可以尝试使用民间流传的玉米须煲水饮用;如有轻微的症状可以服用一些利胆中成药,例如胆乐胶囊等等,服用时间最好半年以上;如果临床症状较明显,b超复查这种隆起性病变较前有明显增大(特别是超过了1厘米),或者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则应考虑接受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
⑼ 赘生物是什么病
肠管赘生物是肠管息肉。肠管息肉:是指各种肠管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肠管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肠管炎相似. 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