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为缓蚀剂用的咪唑啉衍生物有多种,不知道用哪一种更好
环烷基咪唑啉衍生物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
装有温度计、冷凝器、分水器的带夹套的30
l不锈钢反应装置内,依次加入含酸质量分数95.2
%、粗酸值192.5
mg/g(以koh计)的环烷酸及工业级有机多胺,以二甲苯作携水剂,通氮气升温至150~250℃进行缩合脱水反应而生成环烷酸咪唑啉,该反应通常在15~20
h内完成。
当测得产物酸值(以koh计)≤5.0
mg/g,ir谱图与相应标准谱图接近且在1
600
cm。。附近处出现很强的特征吸收峰时,即可脱除二甲苯而转入下一步反应.
所合成的环烷酸咪唑啉冷却至120℃以下,加入烷基化试剂,控制温度在70~110℃内,反应3~5h
,即合成得阳离子型咪唑啉衍生物(nid)。反应到达终点时,产品完全溶于水。最后,将所得水溶性咪唑啉衍生物配制成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50%的含有少量卤化物助剂的溶液。环烷基是石油行业对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天然矿物油的属性定义,是以环烷烃为主要组份的混合物,是一种来自天然矿物环烷基原油中的环烷烃物质。专业上也称其为“环烷基矿物油”或“环烷基油”。外观呈油状液体,所以又被简称为环烷油。环烷基油通常是指在这种石油中含有大量的饱和环状碳链结构分子,也可能是多种环连接在一起的多环结构。如果这种环状结构的分子达到一定的比例,石油行业就通常称它们属于环烷基,如环烷基原油、环烷基馏份油、环烷基润滑油、环烷基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油等等。所以,“环烷基”是一种属性称谓。
② 临床常用的强心药有哪些
强心药是能够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强心药有些是直接兴奋心肌,有些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影响心脏机能活动,常用的强心药有强心苷、咖啡因、肾上腺素等,可分以下几种:
(1)强心苷类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对机体、其他器官没有明显影响,基本作用是加强心肌的收缩力,用药后,心脏的输出会增加,改善静脉充血和动脉血不足的状态,能减轻或消除呼吸困难、水肿和发绀等症状,常用于因心脏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循环障碍。强心苷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洋地黄、毒毛旋花、夹竹桃、羊角拗、万年青、铃兰、乌头等。强心苷类按作用的快慢可分为两类。
①慢作用类有洋地黄(叶粉),洋地黄毒苷。作用开始慢,持续时间长,蓄积性大,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
②快作用类有毒毛旋花子苷、黄夹苷、羊角拗苷、铃兰毒苷等。作用开始快,持续时间短,蓄积性小。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2)咖啡因及其制剂安钠咖注射液是中枢神经兴奋药,也有强心作用,特点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毒性小。能调整畜体的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因此,常用于综合治疗中,以扶持和改善全身衰弱和心脏衰弱的状况。
(3)肾上腺素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强心作用快而有力,扩张冠状血管,能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但肾上腺素能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剂量较大时,还可能诱发心律不齐或心室颤动,因而肾上腺素不宜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用于心搏骤停时使心脏复跳。
③ 咪唑是什么
三氮唑是指三个氮构成的化合物,四氮唑是指四个氮构成的化合物,三唑、四唑及咪唑类化合物都是一大类,咪唑没有(生物)活性,你说的是不是他们的碱性大小!咪唑的碱性大是因为N上的孤对电子,咪唑的结构是个共轭的!他的衍生物应分类讨论:如咪唑边上连有苯环(或吸电子基)和N上的孤对电子共轭,会使其碱性减弱;当连有推电子基,碱性增强,这是因为孤对电子的电负性增强。咪唑具有一定抗菌能力与其碱性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
④ 抗真菌的药一般有哪些
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衍生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14α-羊毛脂醇脱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的一类药物。
一、简介
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衍生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14α-羊毛脂醇脱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位于该脱甲基酶活性位点的铁原卟啉具有典型的单氧合酶活性,能催化羊毛脂醇上14α-甲基的氧化脱除。唑类化合物能与卟啉上的铁原子结合,通过阻止羊毛脂醇到达该脱甲基酶的活性位点而阻断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由此导致的麦角甾醇缺失并伴随14α-甲基化甾醇的蓄积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流动性,致使膜相关性酶的活性降低,通透性增加,最终使真菌的生长和复制受到抑制 [1] 。
二、研发背景
从1940年第一个抗细菌抗生素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细菌化学治疗取得了显着进展,相比之下,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特别是深部真菌病,如脏器真菌病或由真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仍为数较少。1955年,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问世,17年后,研发了5-氟胞嘧啶,该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它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真菌感染患者效果不佳。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医学上对真菌感染的日趋重视,对真菌病诊断的日趋完善,抗真菌药的研究开发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世界上有约80多种抗真菌药用于临床,这些药物的活性范围、作用方式各有特点,根据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6类,即多烯类、嘧啶类、烯丙胺类、吗啉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和唑类抗真菌药,其中,唑类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 [2] 。
三、药物分类
目前用于抗真菌感染药物分为三代,其中唑类抗真菌药有咪唑类和三唑类两类,咪唑类属第二代抗真菌药,三唑类属第三代抗真菌药。
1、咪唑类
(1)克霉唑
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临床上主要用于局部。
(2)咪康唑
口服吸收较差,静脉使用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目前临床上已经较少用于静脉推注,主要局部用药治疗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体癣、股癣、足癣、花斑癣等。
(3)益康唑
不良反应更为严重,临床仅作为外用药物,如栓剂、喷雾剂和外用溶液。
⑤ 咪唑为什么被称为生物碱
咪唑因为其中的咪唑基在溶液中,NH基团显负电荷,使得其显碱性,
⑥ 咪唑和咪唑的衍生物在化工中是什么物质
咪唑
咪唑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间位氮原子的五元芳杂环化合物,咪唑环中的1-位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环状共轭,氮原子的电子密度降低,使这个氮原子上的氢易以氢离子形式离去。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可与强碱形成盐。
用途说明
咪唑可与组氨酸竞争结合Ni离子,故生物技术里面,咪唑可用来洗脱带有His-Tag融合蛋白。
咪唑可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可提高制品的弯曲、拉伸、压缩等机械性能,提高绝缘的电性能,提高耐化学药剂的化学性能,广泛用于计算机、电器。
作为铜的防锈剂而用于印刷电路版和集成电路。
用作医药原料,用于制造抗真菌药、抗霉剂、低血糖治疗药、人造血浆、滴虫治疗药、支气管哮喘治疗药、防斑疹剂等。
用作农药原料,用于硼酸制剂的增效剂、制取杀虫剂和杀菌剂。
此外,咪唑也用作脲醛树脂固化剂、摄影药物、粘合剂、涂料、橡胶硫化剂、防静电剂等的原料; 有机合成中间体。
咪唑是农药抑霉唑、咪鲜胺等杀菌剂的中间体,也是医药抗真菌药双氯苯咪唑、益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的中间体。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及中间体,用于制取药物及杀虫剂。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咪唑类主要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在日本占咪唑类消费量的一半以下,还可用作治疗滴虫病及火鸡黑头病的药物。
咪唑类抗真菌药双氯苯咪唑、益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的生产中,咪唑是主要原料之一。
由咪唑和2,4,ω-三氯苯乙酮为主要原料可制得果实杀菌剂伊迈唑。将2,4,ω-三氯苯乙酮加入无水甲醇中,加热回流,滴加溴素。待溶液颜色逐渐消失后冷却至0℃,加入咪唑,激烈搅拌3h。然后减压蒸去甲醇。剩余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回收二氯甲烷后加入稀硝酸成盐,用水重结晶后再用氨水处理得到2',4'-二氯-2-咪唑苯乙酮。再进一步用硼氢化钠还原成相应的醇,最后在氢氧化钠和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用烯丙基氯基化而制得伊迈唑(Enilconazde,也称恩康唑)。伊迈唑与双氯苯咪唑(咪康唑)的结构和生产方法有一些共同之处。双氯苯咪唑是广谱护真菌药物,伊迈唑也是抗真菌药,但广泛用作水果的防腐剂(也称Imazalil)。
咪唑用作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固化剂,单独使用不多。参考用量4~8份。固化条件70℃/8h或150℃/4h。固化物热变形温度117~166℃。咪唑与硫酸铜反应形成一个多元配位络合物,在室温时稳定,于90~110℃时分解与环氧基反应。同时,金属离子也可与环氧基进行离子型聚合,进入到固化物中形成螯合体。一低温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中温又可迅速固化。这种咪唑金属盐用作双氰胺固化剂的促进剂,可使固化温度降低到120℃。
咪唑类主要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在日本占咪唑类消费量的一半以下,其用量为环氧树脂的0.5%-10%咪唑类化合物可用作抗真菌药、抗霉剂、低血糖治疗药、人造血浆等,还可用作治疗、人造血浆等,还可用作治疗滴虫病及火鸡黑头病的药物。
-------------------
咪唑是干什么的
三氮唑是指三个氮构成的化合物,四氮唑是指四个氮构成的化合物,三唑、四唑及咪唑类化合物都是一大类,咪唑没有(生物)活性,你说的是不是他们的碱性大小!咪唑的碱性大是因为N上的孤对电子,咪唑的结构是个共轭的!他的衍生物应分类讨论:如咪唑边上连有苯环(或吸电子基)和N上的孤对电子共轭,会使其碱性减弱;当连有推电子基,碱性增强,这是因为孤对电子的电负性增强。咪唑具有一定抗菌能力与其碱性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
⑦ 如何解释DMDM乙内酰脲
答:DMDM 乙内酰脲 / DMDM Hydantoin
总述:
1)DMDM乙内酰脲常用作防腐剂、杀菌剂,可以抑制真菌、酵母、细菌的生长; 2)此成分会分解产生甲醛,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具有一定的过敏危险性。
健康影响:
DMDM 乙内酰脲是一个轻度担忧的成分,因为:
此成分被怀疑导致免疫毒性,出处是综合中国,加拿大,美国联邦机构,美国加州,日本和欧盟的立法和研究文献
此成分被怀疑引起皮肤或感觉系统毒性,出处是综合中国,加拿大,美国联邦机构,美国加州,日本和欧盟的立法和研究文献
功能:
防腐剂,能耐酸性,较适合酸性配方使用,用于洗发香波、护发素、化妆品;DMDM 为二甲羟基二甲基(Dimethylol Dimethyl),DMDM 乙内酰脲(DMDM Hydantoin)利用释放甲醛以制造出微生物不适应的环境,借此达到防腐效果,具有一定的皮肤过敏危险性。
更多信息:
乙内酰脲,也称海因(Hydantoin),学名咪唑啉啶-2,4-二酮,是一个五元含氮饱和杂环化合物。它可以看作一分子乙醇酸和一分子尿素发生两次缩合后生成的产物。是咪唑的衍生物,属于双内酰胺和酰亚胺类。是一些药物的核心结构。用于制取乙内酰脲的衍生物,如呋喃烯定,肌松剂丹曲林钠,抗生素呋喃妥因,以及抗惊厥药物乙苯妥英、苯妥英钠、美芬妥英和磷苯妥英钠等。 氮上的氢原子被氯和溴原子取代的乙内酰脲,例如二氯二甲基乙内酰脲(DCDMH)、氯溴二甲基乙内酰脲(BCDMH)和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DBDMH),与水作用时能释放出次氯酸和次溴酸,是一类新型高效的防腐杀菌剂,用于水体的消毒,对细菌、真菌、藻类具有广谱的杀灭作用...
⑧ 有哪些药物在食用过后,千万不能喝酒
1.头孢类抗菌药和咪唑衍生物
如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拉啶(先锋Ⅵ号)、甲硝唑、替硝唑等。
因为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通常表现为心律突然增加、面部潮红、胃肠刺激、恶心呕吐,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而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
目前,临床上报告最多的是头孢哌酮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在服用头孢哌酮后,再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此外,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等药物,与酒同服的话,也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此外,酒可降低体内血钾浓度,提高机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导致中毒;酒还可能导致麻醉药的药效下降。
鉴于酒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并且有些情况难以预知。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当忌酒,即使是啤酒、果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也最好不要饮用,以防不测。
⑨ 吃咪唑衍生物喝酒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7 -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ST-T改变是由于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导致灌流量减少所致。(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