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看待生物技术安全性

如何看待生物技术安全性

发布时间:2022-05-04 01:24:23

1. 为什么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本来就是双刃剑,既能为人类造福、亦能为人类造孽,甚至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危害,特别是你提及的生物技术领域,如果对课题立项监管不严,稍有不慎就可能福祸两重天,比如近几年出现的非法转基因、克隆人等等。

2. 如何理解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性

目前大多人所关注的是:遗传重组食品的潜在致敏性以及潜在毒性。 们知道,任何一种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的,而蛋白质的生成则恰恰决定于 们将之改变的遗传物质(简称dna吧,虽然可能不完善)。 们通过技术手段将外源dna—这种本不属于目标物种的dna整合到了目标物种的dna序列中,从而产生 们人类想要目标生物产生的新性状:高产、“完美”的营养比例、抗虫等等。
然而,可能 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每个物种的dna序列都是一个整体,虽然可能其中只有1% 的dna是有意义的,但由于人类的干预,很有可能致使这个dna序列产生新的,且是人类预想之外的启动子或者密码子,从而产生目标之外的蛋白质乃至目标之外的新性状。这就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在没有进行完备的论证之前,都不能确定其是好是坏!同时,由于生物自身具有基因突变的可能,因此人类植入的外源dna也很有可能再带给人类意想不到的“惊喜”。

3. 明天生物课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辩论赛,我们是反方,求大神给些建议

  1. 转基因食品问题。美国孟都山公司在中国做实验。黄金大米等各种转基因食品。

  2. 基因代码。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定制婴儿,指通过“植入前基因诊断”,然后检验胚胎的基因,再选择不具有特定基因(例如癌症)的胚胎植入母体,最后发育成婴儿。

3。快速基因测序和人体芯片。 以后是否可以直接通过基因的好坏评价一个人呢?


4。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随着生物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问题,如耐药细菌,超级细菌等。


5.生物恐怖事件,利用致病微生物搞恐怖活动,造成公众混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当前恐怖主义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6。大大的增加了人的存活率,人口过剩,地球负担加重(可能有点反人类了。。。)

7 潜在影响70年代初,当科学家第一次利用重组基因技术把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构建成重组基因分子时,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用这种方法会不会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超级病毒或者超级生物,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于是科学家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

暂时想到这么多。。。说实话。。这个论题很不公平。。利大于弊是肯定的。。就这些论点吧。。


哦。。还有老掉牙的克隆人。。

4. 怎样看待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涉及到食品安全的主要就是转基因食品了,所谓的转基因食品即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有:①转基因食品外源基因产物的营养学评价(包括:营养促进或缺乏、抗营养因子等)、毒理学评价(包括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繁殖毒性等)以及是否有过敏源;②外源基因水平转移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如标记基因转移引起的胃肠道有害微生物对药物的抗性等;③未预料的基因多效性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如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及插入基因产物引发的下游基因转录效应而导致的食品新成分的出现,或已有成分含量减少或消失等。当然评价指标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内容。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通过对商品化的转基因食品植物的安全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外源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极小。人们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绝大部分DNA已经降解,并在肠道中失活,极小部分(<0.1%)的DNA转移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在特例中需考虑。对杀虫晶体蛋白Bt而言,因它只作用于鳞翅目昆虫,对哺乳动物、鱼类及非鳞翅目昆虫无作用。有些蛋白已知为抗营养因子(如外源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由于食品加工可减少或消除这些毒性物质,因此含这类毒性物质的食物生吃时有毒,但经适当加工后则是安全的。在下列情况下转基因植物食品可能产生过敏性:1.外源基因编码已知的过敏蛋白。2.基因源含有过敏蛋白。如Nebraska大学证明,表达巴西坚果2S清蛋白的大豆有过敏性,这是迄今已知转基因植物未被批准商业化的惟一例子。3.转入蛋白与已知过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免疫学上有明显的同源性。4.转入的蛋白属某类蛋白的成员,而这类蛋白家族中的有些成员是过敏蛋白。
现在还是尽量选择非转因食品,因为非转因食品更安全一些。

5.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

6.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生物技术的利与害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进入人类生活,但它在应用中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目前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于低度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将人类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利用基因治疗疾病、制造生物药品、种植转基因作物等,都将给人类带来福音。

不久前,俄罗斯医学家成功地将小鼠的胰岛素移入一位患病儿童的体内,用于疾病的治疗。这种被称为基因治疗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将有特定基因的细胞移入人体缺乏此种基因的器官内,以弥补病人的遗传性基因缺陷。今后基因治疗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难杂症。

制造生物药品是生物技术医学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种生物药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造胰岛素问世。目前,美国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这项研制,约有50%的新药是生物药。在中国,业已开发出ɑ-干扰素等生物药品。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粮食供给陷入新的危机。而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大量用于作物的抗病毒、抗虫性、抗除草剂和抗真菌细菌病害,给农业带来持续增产;运用转基因手段,还可以在体外将不同种属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连结,构成一种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同种属内植物间进行的限制,创造出新优质高效品种。同时,它还可以对果实延熟保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盐性。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玉米320多万公顷,平均增产7%,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1300万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2780万公顷,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如计入使用生物技术后化肥农药污染减少的环境效益,无疑是一个更诱人的数字。

此外,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据悉,中国业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不知不觉中,生物技术走入人类前行的进程。但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它的应用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

70年代初,当科学家第一次利用重组基因技术把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构建成重组基因分子时,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用这种方法会不会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超级病毒或者超级生物,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于是科学家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

专家们认为,现代生物技术存在着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的危险,可能会出现影响环境中非目标性生物生态结构,改变物种的竞争关系,出现转基因植物杂草化和部分产品的毒性、致病性和过敏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看待这些潜在的危险呢?专家们认为,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应当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生物技术的危害。一些可预见到的潜在危险通过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现在的大多数栽培作物经人工驯化后,在自然条件下已失去适应性和自然竞争能力,其退化为杂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发生基因漂移,改变非目标生物的生态结构和物种的竞争关系?基因漂移只能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属之间进行,有的作物与其属于同一种的杂草亲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会转移到此类杂草上,增加了杂草的抗虫或抗除草剂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适应性。在种植这种转基因作物时,一般会采取各种物理或生物的隔绝等安全措施,如使转基因作物与杂草的花期错开,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现在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国都没有与其同属一个种的杂草,不会发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许多野生的玉米是杂草,种植转基因玉米时就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的确会对农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如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量种植,会使作为清杀对象的目标害虫发生群体改变,产生抗性,更难清杀。国外目前采用“避难所”的安全措施,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同时也种植一定数量的常规作物,使转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虫与常规作物上无抗性的害虫共同繁殖,以稀释这种抗性基因,延缓抗性出现,为研制开发新的抗虫害基因争取时间。

在生物技术开发中,要注意避免人为扩大生物的毒性、过敏性,致病性。美国一实验室曾试图用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后来发现2S清蛋白是一种过敏源,重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该过敏源的生物也具有过敏性,扩大了过敏的范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实验最终被停止了。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面积的0.01%,生物产品也相对较少。依据1993年12月原国家科委发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生物产品按其风险大小划为四个等级。目前我国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低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围,我们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因为人们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就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而加以防范。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安全日益显露其重要性,它将不再局限于生物技术本身,而在国际贸易、基因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下一个世纪,生物技术将逐步商品化和产业化,生物安全将不仅是生物技术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规范和对未知危险的防范,还将成为其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7. 求一篇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或者“生物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议论文!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教材分析一、 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有关的生物学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不同观点的内容和论据。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认识到每一项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2.养成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形成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能以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技手段的进步、社会规范的建立等途径“趋利避害”。能力方面面对来自媒体和他人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初步形成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能力。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内容包括《科技探索之路──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及三节正文:《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和《禁止生物武器》。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可用2课时教学,第三节《禁止生物武器》可用1课时教学。本专题还安排了一个课外活动:“社会调查”(或“辩论会”)。本专题题图的寓意是:公众对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伦理关注,往往超过了对科学价值理解的兴趣。当试管婴儿、转基因食品、克隆动物等来到人间时,有人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有人觉得犹如一场梦魇。究竟该如何应对?本专题的学习是在前面几个专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前面几个专题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介绍各种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其知识、技能的成分更多些,而本专题主要是进行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讨论。例如,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讨论。首先,在概述转基因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伤害?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然后,以“论坛”的形式,从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不同的观点、态度,并列举了相关的论据。这样编写,不仅形式新颖,还使学生能够依据人们所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从多个角度了解和认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感受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又如,在“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提出了三个热点问题:“如果有朝一日克隆人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吗?”“你要一张基因身份证吗?”通过对这三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中的伦理争论。最后又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争夺基因资源”这一热点问题。本专题最后一节,通过对生物武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在恐怖主义猖獗且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了解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专题之所以选取了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直接相关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的意图有以下几方面:(1)提出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引出的种种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2)在学生已有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引导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进行正确的思考。(3)要让学生了解,由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传统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差别,就会产生出不同价值观。这样,对于生命科学中同一个伦理、社会或法律问题,在不同社会中不仅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还会引导出截然不同的社会措施、政策和法规。(4)对于中国来说,所有的判断和所立的法规,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国情,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既要有利于中国科学家占领科学研究制高点、有利于国家科学技术的繁荣,又要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通过介绍我国对待转基因生物、治疗性克隆、生物武器等问题的政策和法规,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技术立法要在国际法规的大框架下,符合自己的国情。在呈现方式上,本专题将学生的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排了较多的讨论(如“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辩论、调查或进展追踪等活动。其中,“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有关问题的不同观点、背景资料,以及争论的焦点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该问题全貌的情况下,展开讨论或做进一步的调查。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理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本专题的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诸如遗传与变异、生殖与发育等必修模块的基础知识;以及本模块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技术等知识。只有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辨析每一种观点背后论据的科学性。每一个问题的讨论及其辩论活动的实施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和考查。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存在有与转基因生物、试管婴儿、基因歧视等问题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加上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学生中会产生各种认识。虽然这种认识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但至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是不陌生的。四、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这一专题中,学生要能够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进行一些反思和辨析,需要运用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前三个专题的学习是本专题的基础。本专题的学习又是整个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以及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学生才能真正地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生、应用和发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切实地联系起来。同时,在分析和讨论相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也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兴趣,这也是本模块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8.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论述题

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环保及食品领域的应用,对改善人类的医疗与生存环境、提高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其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我们应高度警惕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对策。

1. 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领域。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学的方法和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创新的前沿,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尤其是1990年启动的,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顺利实施则把生命科学推向当代科学研究的顶峰。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数学、物理、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思路和新挑战,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国家,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生物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

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活跃、产业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着的领域。投资比例及产品市场均占生物技术领域的首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到新药开发、新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及新的治疗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基因诊断、荧光检测、基因芯片等。这些技术可以快速、灵敏、简单地诊断疾病。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DNA诊断技术。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疾病诊断。如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导弹,是将治疗肿瘤的药物与抗肿瘤细胞的抗体连接在一起,利用抗体与抗原的亲和性,使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以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1]。单克隆抗体更多地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再有,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包括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DNA序列分析、药物筛选、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等领域。这些都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2.2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改变了传统制药的原料、工艺和生产方式,制造出有特殊疗效的药物,帮助医学战胜了许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顽症。抗生素是人类最熟悉、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药物。目前上市的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细菌感染、代谢病、血液病、糖尿病等[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疫苗可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如病毒性肝炎疫苗、霍乱、痢疾、血吸虫疫苗等[4]。

2.3 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HGP在利用基因进行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过去人们要花很长时间来寻找到底是哪一种基因引发疾病,有了基因图谱,这一过程将大大缩短。基因图谱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病的新药[5]。了解基因对蛋白质的作用。科学家可以设计基因药物,利用基因释放的命令来修复或制造蛋白,使蛋白按要求控制人体细胞或器官的正常运作,达到治病的目的。

2.4 转基因动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来提高食物的营养水平,可为改善全球人类营养状况做出贡献。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农作物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型、高质、健康的食品。其中,以转基因植物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在美国,转基因食品高达4000多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

2.5 生物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即通过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而降解产物及副产物大都可被生物重新利用,这样便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此外,还可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

3.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3.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狭义来讲,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3.1.1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特殊又危险的环境污染。大致有三种情形:污染传统作物而改变其消费性质;污染自然界的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1.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其风险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转入食品中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影响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6,7];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致引起疾病的流行[6]。
3.1.3基因治疗的不确定性:
1)目前的技术不能保证将基因引入生殖细胞对后代不造成伤害并且有效,而一旦造成伤害将遗传下去且不可逆转;
2)有治疗价值的基因尚为数不多,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机理尚不明了;
3)为了使基因进入细胞内,基因常与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整合在一起,但病毒对机体的潜在风险没有得到解决。

3.1.4异种移植的危险性:免疫排斥与跨物种感染是异种移植的两大主要问题。

3.1.5生物武器的恐慌:生物战剂是在军事行动中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目前,传统的生物武器发展到了“基因武器”的新阶段。

3.2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但能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有可能操纵基因、精子或卵子、受精卵、胚胎、以至人脑和人的行为。这种放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确使用,也可能被滥用,对此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这种力量的影响可能涉及几代人。若这一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1997年2月, “克隆羊”的问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下一步会不会有“克隆人”?HGP的完成之后, “基因歧视”使一些携带不正常基因的人在婚姻、就业、升学等受到不公正待遇[8]。现代辅助生殖技术(Artificial Reproction Technology,ART)的产生及发展,使传统婚姻家庭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破坏,一个孩子可能有五个父母[9],到底谁是孩子的合法父母?胚胎成为商品,那么人是不是也是商品?生物技术在许多方面都给伦理学出了难题,而伦理的模糊、混乱和颠倒极易导致心理和感情上的扭曲。

4. 结语

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引起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被人类滥用时,其潜在危险难以预料。因此人类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加强政策导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健康加以引导,使其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开发新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做出贡献。

9. 如何看待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对已知的确认的危害,要重视,但也不能重视太过,因为目前人类了解到得还太少,而且什么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你因为他又危害就不碰他不对。

10. 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是什么

生物技术,尤其是重组DNA技术,使科学家能将高等生物的遗传物质同细菌的遗传物质相结合,这种实验室所创造的“杂种生物”是以前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因而可能会对人或其他生物具有独特的致病性,这种危险在目前是难以估量的。一般被实验室选作重组DNA分子宿主的是大肠杆菌K12,它是人类肠道细菌的特殊菌株,没有证据表明大肠杆菌K12能以其他大肠杆菌同样的方式引起疾病,即说明其可能有新的致病潜力。这样,当其出现在外部环境中时,人类不可避免地要对其安全性产生怀疑。与此相似,用微生物将固氮基因转移到谷物等非豆科植物中去,会产生有利的后果,但是,这种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繁殖可能会破坏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两方面的生态平衡。另外,在发展了用微生物进行药物生产的技术之后,原来比较缺乏的某些生物物质如激素,可能变得相当丰富,会导致这些物质被过分使用,从而也就失去了用其进行正当治疗的基础。再者,目前即将开始的基因治疗都是体细胞基因治疗,主要采用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如果对其安全性没有完全把握的话,则可能由于载体的插入产生细胞生长的异常调节,从而导致恶性增生。

除了以上这些具体的生物技术可能会引发的问题外,另一层次的潜在危险也将逐步暴露出来,即从事生物技术的工作人员将把生物技术引向何方?他们的价值观可能对人类利益造成伤害。如果某个科学家只是仅仅从他个人的兴趣出发开发生物技术,或者他认为科学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发展下去,或者他个人的利益取决于迅速抓住科学发现的机会,在这些情况下,该科学家的个人利益往往会与公众的利益相冲突,他有可能会违背公众的利益,而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后患。因此,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同样面临职业道德问题,他们一般不应卷入商业责任和科学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竞争之中。实际上,防止生物技术的应用不当给人类或社会所带来的危险性,在客观上赋予了科研人员将情况通报给公众的义务。当人们在围绕着是否应该发展某些生物技术的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而不能只把争论局限于科学界和政府的范围内。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生物技术安全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