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脱氮除磷的定义是什么
脱氮除磷指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等方法去除污水中氮、磷的过程。常用于去除氨氮的化学法有吹脱法、折点加氯法和离子交换法,生物法脱氮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从废水中脱除的过程。污水中去除磷的传统方法可以采用化学法,也可以采用生物法。化学除磷是向污水中投加三价盐(一般是铝盐和铁盐),使之与污水中的磷酸盐形成难溶化合物,经过沉淀从水中去除。脱磷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可使溶解的磷化合物转化为固体形态后予以分离。生物除磷是污水中的聚磷菌吸收磷,形成高浓度污泥,并随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❷ 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对氮磷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利用和吸收
(一)生物脱氮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NH3,NH4+)化为硝酸盐,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除去。
(二)生物除磷
可溶性磷酸盐的形式,一般如磷酸根离子、偏磷酸根离子等
❸ 脱氮除磷是什么
所谓生物脱氮除磷就是将生物脱氮和除磷组合在一个流程中同步处理.而生物脱氮除磷的诸多工艺中,其共性部分为,都具有厌氧、缺氧和好样池(区).
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厌氧池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溶剂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是废水中BOD浓度降低;另外氨氮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废水中氨氮的浓度降低,但NO3-N的含量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沸水中的有机物做碳源,将回流废水中所携带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成N2释放到空气中,因此BOD5浓度下降,硝态氮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浓度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为生物降解,浓度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O4—-N浓度明显下降.但随着硝化过程,硝态氮的浓度却在增加,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已比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A2/O、氧化沟等工艺可以同时完成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O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于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有以上表述可以得出,要实现有效地脱氮除磷,必须控制好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段的交替运作.
而A/A/O是在A/O的基础生为脱氮增设了缺氧池,缺氧池的HRT一般为1.0h,DO浓度近乎0,好氧池内富硝基(硝酸基和亚硝酸基)液回流到缺氧池实现脱氮.出水磷浓度一般小于2,经过滤后可降低至1.5左右.
沉淀池回流污泥在厌氧反应区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缺氧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脱氮菌将硝态氮还原为N2;好氧区进行硝化、去除BOD和磷的吸收.
我不知道你那句话从哪儿来的,
❹ 污,废水脱氮原理是什么如何应用到废水的处理中
氮、磷是营养元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大量进入水体后,水生生物
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被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
量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再转化为
硝酸盐,之后反硝化成氮气得以去除;除磷则是利用聚磷菌放磷后,更大量的吸
收磷,使磷富集在污泥中,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磷.
❺ 主要承担生物除磷的微生物被称为什么细菌,如何实现生物除磷
主要用细菌和真菌。细菌: 假单胞菌属、芽饱杆菌属、节细菌属、棒状杆菌属、黄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固瘤细菌属、硫杆菌属等。真菌有: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酵母菌等。
藻类对有机磷也有降解作用,如小球绿藻属降解甲拌磷、对硫磷等。
降解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微生物本身含有可降解磷的酶系基因。 另一种是微生物本身并无可降解该磷的酶系,当磷进入环境后,由于微生物生存的需要,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产生新的降解酶系。
❻ 污、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叙述污、废水脱氮、除磷的原理。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氮、磷是营养元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大量进入水体后,水生生物
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被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
量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再转化为
硝酸盐,之后反硝化成氮气得以去除;除磷则是利用聚磷菌放磷后,更大量的吸
收磷,使磷富集在污泥中,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磷。
❼ 请问水处理中厌氧池脱氮除磷的原理,比如污水中的氨氮是通过怎样的反应去除的,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
1、生物脱氮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2.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只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了竞争的优势。
2)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易讲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
3)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无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有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❽ 参与脱氮的微生物有哪些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1.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xO--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1.1.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RCH(NH2)COOH→RCH2COOH+NH1CH3CH(NH2)COOH→CH3CH(OH)COOH+NH3CH2(OH)CH(NH2)COOH→CH3COCOOH+NH31.2.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xO--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2O--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2-3、HCO-、CO2等。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❾ 试述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 转化为 和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 (经反亚硝化)和 (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该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三步是反硝化作用,即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❿ 环境微生物学创新题 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1.生物脱氮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xO--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RCH(NH2)COOH→RCH2COOH+NH1
CH3CH(NH2)COOH→CH3CH(OH)COOH+NH3
CH2(OH)CH(NH2)COOH→CH3COCOOH+NH3
1.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xO--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2O--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2-3、HCO-、CO2等。 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 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