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涂布法是微生物检测中经常使用到的,适合哪种微生物的分离和检测
涂布法适用于好氧微生物的培养,最好是单细胞微生物,或有孢子或芽孢,由于将含菌材料现加到还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请写出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具体步骤。
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通常采用涂片法,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细菌个体小,通常用涂片法制作玻片标本。涂片法是装片法制作玻片标本的一种方法。制作方法是,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制作真菌标本可以采用涂片法、撕片法、贴片法和切片法,单细胞或孢子或菌丝采用涂片法,大型真菌有较大的组织块,可以采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丝)、贴片法(将蘑菇的菌褶贴到载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观察蘑菇的结构)。
制作植物玻片标本方法很多,根据材料不同和观察目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涂片法(观察果实营养组织,如西瓜瓤)、撕片法(观察洋葱表皮、观察导管)、切片法(观察组织、器官结构)、磨片法(坚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观察)。
切片法分为徒手切片、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等方法。
③ 微生物平板涂布注意事项
微生物平板涂布注意事项:
1、样品要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
2、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
3、涂抹平板计数法与混合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先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凝固后编号,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编号的琼脂平板上。
(3)涂布法如何制作微生物标本扩展阅读:
涂布平板法的特征: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
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涂布平板法
④ 简述如何利用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两种办法都是先要做好固体培养基的配制,之后灭菌后备用。
1、先将样品按10稀释法进行系列稀释,用的是无菌水即可。根据样品中微生物数目的多少确定用哪三个连续稀释度,一般先10的负6次方到10的负8次方。
2、涂布法,将灭菌的培养基冷却到摄氏50度左右时,倒入无菌的空平板,冷却凝固后备用;将稀释的样品取1毫升放于凝固的固体培养基表面,之后用无菌的玻璃涂棒分布均匀。
3、浇平板法:将1毫升稀释的样品放于空白的无菌培养皿,之后将冷却到45-50度之间的培养基倒入,轻摇混匀、凝固。
4、待完全凝固后倒置培养,即可获得单一菌落。
适用范围:
浇平板法适用于兼性微生物的培养,涂布法适用于好氧微生物的培养。最好是单细胞微生物,或有孢子或芽孢。
⑤ 简述如何利用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一开始可能是被涂布物品稀释多少个稀释倍数,然后进行浇注,看菌落,涂布法好像在稀释度上可以进行一个涂布以后这个涂布棒上所带菌体已经量少了,所以再涂布另一个,可能不用太稀释也可以做到。但是很多菌体可能由于对培养基的亲和性比较好,所以在高浓的时候已经脱离涂布棒,可能有些微生物分离不到。(只是个人的观点)
⑥ 稀释涂布法是怎么样的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稀释平板涂布大部分是用于统计细菌数目的,不知道哪个稀释浓度最后长出来有适合统计的菌落数,所以必须每个稀释度都涂板子。
倒平板的方法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平板培养基的冷凝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平板一个个摊开在桌面上冷凝,另一方法是将几个平板叠在一起冷凝。前者冷凝速度较快,在室温较高时采用;而后者冷凝速度较慢,可在室温较低时采用,其优点是形成冷凝水少,尤其适用于平板划线等的需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稀释倒平板法
⑦ 高中生物,涂布分离法是指什么,什么情况下使用
学生问题:选修1《微生物的应用》教学中,什么时候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什么时候用稀释涂布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
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缺点:不能计数,一般用于从菌种的分离纯化。
例如:筛选大肠杆菌菌种。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优点: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一般用于平板培养基的回收率计数。
例如:测定纯净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⑧ 跪求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涂布平板法 测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实验步骤(详细)
涂布平板法实验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配制 牛肉膏 0.3g
蛋白胨 1g
氯化钠 0.5g
琼脂 2g
自来水 100mL
pH 7.0~7.2 灭菌 1.05kg/cm2,22min
配制具体步骤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蛋白胨很易吸潮,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在琼脂溶化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使烧杯破裂。最后补足所失的水分。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值,如果pH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值,直至pH达7.6。反之,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避免回调,否则,将会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对于有些要求pH值较精确的微生物,其pH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使用方法,可参考有关说明书)。
4.过滤
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一般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这一步可以省去(本实验无需过滤)。很多都是不需要过滤的。
5.分装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分装装置见图Ⅴ-1。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
(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如图Ⅴ-2。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3)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6.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棉塞制作方法附本实验后面)。
7.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扎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使用时容易解开,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8.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以1.05kg/cm2(15磅/英寸2),121.3℃, 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9.搁置斜面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50℃左右,将试管棉塞端搁在玻棒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1.活材料: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剂。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附录三、1)
3.器材:90ml无菌水、9ml无菌水、无菌平皿、lml无菌吸管、天平、称样瓶、记号笔、玻璃刮铲等。
四、实验方法
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再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l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图22-1)。
图22-1 平板计数法中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
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通常测定细菌菌剂含菌数时,采用10-7、10-8、10-9稀释度,测定土壤细菌数量时,采用10-4、10-5、10-6稀释度,测定放线菌数量时,采用l0-3、10-4、10-5稀释度,测定真菌数量时,采用10-2、10-3、10-4稀释度。
2.平板接种培养 平板接种培养有混合平板培养法和涂抹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1)混合平板培养法 将无菌平板编上10-7、10-8、10-9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9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0-9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8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8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0-7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7的3个平板中(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时,吸管可不必更换)。然后在9个平板中分别倒入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细菌培养基(图22-2),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冷疑后倒置,适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
(2)涂抹平板计数法 涂抹平板计数法与混合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先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凝固后编号,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编号的琼脂平板上(每个编号设三个重复)。再用无菌刮铲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图22-3),每个稀释度用一个灭菌刮铲,更换稀释度时需将刮铲灼烧灭菌。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涂抹时,也可以不更换刮铲。将涂抹好的平板平放于桌上20—30min,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然后将平板倒转,保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
⑨ 微生物实验平板制作方法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常用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紫外线照射、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
(3)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
(4)平板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融化、灭菌、倒平板。
(5)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拨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用右手手掌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夹住管(瓶)塞(也可将试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夹住。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则不必夹在手中)。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例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平板划线操作:
①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
②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⑩ 混菌法和涂布法
两个差不多,不过我推荐你使用涂布法。混菌法比较难,反正当时我们做微生物实验时做过比较,结果用涂布法长出的菌落比混菌法好,污染少。不过,混菌法有利于混匀菌液。
混菌法:首先准备干净灭菌的平板,然后吸取一定量的菌液于培养皿中,再倒入温度已经降到60度以下(差不多也行)的培养基,盖上盖子,平置于桌上来回轻轻移动使之充分混匀。整个过程一定是无菌操作。
涂布法:首先配置系列浓度的菌液(你是化学专业的所以这个你应该会吧?不过,提醒下,配制时移液管要用灭过菌的,移液时不用洗耳球用嘴巴吸、吹,一般稀释到10^(-6)就行,这个视你本来菌液的浓度而定),然后吸取你要的那个浓度的菌液(一定量)于准备好的培养基中,在用专门的玻璃涂棒(这个的名字我忘了)涂匀就行了。整个过程无菌操作。
至于培养的时间,温度等得看你培养的是什么菌,这个网上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