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讲解生物资源

如何讲解生物资源

发布时间:2022-05-06 13:59:25

A. 根据马世骏教授的定义,生物资源包括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我不认识什么玛氏菌教授。但是我知道,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 微生物生物资源的基本特(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 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基本属性。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各种产品。 (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可解体性: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每种生物
微生物
都有自身独特的遗传基因,并且存在于该种生物的种群之中,任何其他的生物个体都不能代表其种的基因库。生物资源破坏后难以自然恢复,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物资源是有限的。 (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 (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 表现在:很多生物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现在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如银杏。 (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图 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 生物资源(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 野生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人为的引种驯化而成为家养生物。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 (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 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不同的资源系统的稳定性不同。通常,资源系统的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能力越强,稳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

B. 生物资源包括什么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生物资源 定义1: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总称。 定义2:对人类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价值与用途的遗传资源、生物体、种群或生态系统及其中的任何组分的总称。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其中: 动物资源包括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资源、真菌资源等。 从研究和利用角度,通常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栽培作物资源、水产资源、驯化动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遗传基因(种质)资源等。

C. 什么是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除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必需的物质外,在保证生存环境稳定、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遗传、物种和生态多样性的总称。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多型性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当前,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衰退甚至灭绝。2000年来,全世界大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
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品种,却知之不清。据估计在500万至5000万之间或更多,其中仅有140万被定名和描述。
动物:首先应该是分为两个大类;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鸟,蜥蜴,壁虎,蟾蜍,青蛙,老虎,猫.鱼.
无脊椎动物有;蜜蜂,蜘蛛,蚯蚓.
鸟类;鸟.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
爬行动物;蜥蜴,壁虎. 两栖动物;蟾蜍,青蛙.
哺乳动物;老虎.猫. 环节动物;蚯蚓.
鱼类;鱼.
这些动物由低等到高等依次是;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这样: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脊索动物
这五个都是“门”级的分类
甲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里的一个纲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里的一个亚门
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分别是脊椎动物亚门里的量个纲
从腔肠动物到软体动物(包括脊索动物门里除了脊椎动物亚门以外的其他种属)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和鸟纲是恒温动物
除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外的其他一切动物种属统称为变温动物
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合称为种子植物
藻类:常见的海苔紫菜都是
蕨类:种子蕨等(看名字就知道它已经接近种子植物了,属于高级蕨类)
裸子:松树,衫树等
被子:很多了,白菜啊,水果树什么的都是

还有把植物分为木本与草本的,不过进化学上奖草本比木本高级
藻类:常见的海苔紫菜都是
苔藓:葫芦藓等...
蕨类:种子蕨,肾蕨等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种皮包裹的植物(松树,柏树,衫树等)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裹的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E. 生物资源有什么特点

你说的不清楚啊,生物资源太广.给一个方面,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中国的气候、土地、水和生物资源分别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 光、热条件优越,但干湿状况的地区差异大。
中国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跨近50个纬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50°之间的中纬度地带。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西部大于东部,高原大于平原。以西藏为最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太阳辐射条件优于世界上不少平均温度相似的地方,长江流域优于日本和西欧。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除分别占国土面积1.2%和26.7%的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多属高寒气候外,其余72.1%的地区处于温带(占国土25.9%)、暖温带(占18.5%)、亚热带(占26.1%),以至热带和赤道带(占 1.6%),全年 0℃以上积温均在2500℃以上。其中以海南为最高,达8500~9000℃,无霜期 100天至全年无霜。因而如仅就热量条件而言,夏季都可种植多种喜温作物,大部地区并可复种,一年种二熟或三熟。全国各地的干湿状况大体可以 400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即从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沿东北斜向西南一线,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为湿润、半湿润区,西北部为半干旱和干旱区,约各占国土的一半。东南部受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雨水较充沛,年降雨量随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变化于400~2400毫米之间,干燥度一般低于1.5。且雨、热基本同期,80%以上的雨水集中在作物活跃生长期内,这是90%以上的农区和林区都分布在东半部的重要原因。
夏半年南北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北方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方高,可使一年生喜温作物的北界大大向北推移。冬季气温则比世界同纬度地方低,又使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北界南移。季风气候的不利方面主要是它的不稳定性,即夏季风各年的进退时间、影响范围和强度都不相同,因而降水年内分布不匀,年际变化也大,洪涝、干旱、低温、霜冻、台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频率较高。
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仅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干燥度在1.5以上,有的甚至达20以上。因而限制了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只在较高的山岭有少量森林资源。但这些地区有辽阔的草原,形成了中国的牧区。
②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根据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3%,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而居
世界第 3位。耕地面积按沿用习惯亩统计数字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次于苏联、美国、印度而居第4位。林地面积17.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次于苏联、巴西、加拿大、美国而居第5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约33.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而居第3位,另有草山草坡约7.2亿亩。淡水水面2.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约7500万亩;海涂面积约2997万亩,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23亿亩,为发展淡水及海洋渔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中国按人平均占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显着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占国土的25%。此外还有约19%难于利用的土地和 3.5%为城市、工矿、交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5 亩,为世界平均数4.5亩的1/3,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林地面积约 1.8亩,森林覆盖率为12.7%,而世界平均分别为13.6亩和31.3%。人均草地面积5亩多,也只及世界平均数10.4亩的一半。
③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中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628毫米)中,约有56%的水量为植物蒸腾、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
所消耗,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7115 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而居第 6位。但如折合为年平均径流深,则仅为284毫米,较许多国家为低。人均占有年径流量仅为2558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10800立方米的 1/4,美国的1/5,苏联和印度尼西亚的1/7,加拿大的1/50。
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径流量也只有1819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立方米的2/3略多。此外,地下水资源中参加短期水量循环(一年或几年)的浅层水概算每年平均综合补给量(天然资源)约为7718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全国水资源平均年总量约为27362亿立方米,比河川径流量约增加3%。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的37.8%,拥有的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而耕地却占全国的38.4%。长江流域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达2800万立方米左右,黄河流域为260万立方米,海河流域仅为 160万立方米。水量在时程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年际间变幅很大。如海河流域1963年径流量达 533亿立方米,1972年仅只99亿立方米,相差5.4倍。全国有相当大的地区,易受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④ 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丰富多样。造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另外也与引起北半球温带许多第三纪动植物种系灭绝的
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有关。就全国范围看,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几乎都可见到,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水杉和银杉等,更是世界稀有的珍贵动植物种类。如此多样的生物资源不但是农业多种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为农、林、牧、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基因库。利用和保护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切自然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需要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数量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愈来愈受重视。
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资源的不同特点,制订符合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和各种资源宏观经济效益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国家,由于人均占有可耕地面积和土地后备资源多少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和集约经营方式;由于自然资源的性质和组合特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
其次,为了有利于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需要在采取各项开发、利用措施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对资源系统所起的长远影响和整体影响,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各构成因素之间、农业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之间以及局部地区与全国以至世界范围的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只顾眼前利益的掠夺性经营,诸如种植业中的盲目开荒、林业中的过度采伐、草原牧业中的超载放牧、渔业中的过度捕捞等,对于农业生产力以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为此需要通过各种经济、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包括制订和实施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法规,如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和水资源法等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有大量动植物种质资源集中蕴藏的地区,则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再是,目前世界上一方面存在着人口不断增长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自然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被开发利用或处于开发利用上的落后状态。因此,人类在继续利用已被利用的资源的同时,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便挖掘迄未很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据测算,如现在栽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全世界平均不到0.1%,而最高产的地块接近5%,在实验室中可达10~12%。此外,遗传工程、生物固氮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电子技术、核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等,也已为农业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带来新的前景。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农业自然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出版社,北京,1983。

F. 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例如,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另外,自然界的物种资源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如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而且,丰富多彩的生物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 同样,千姿百态的生物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甚至,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例如,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另外,自然界的物种资源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如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而且,丰富多彩的生物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 同样,千姿百态的生物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甚至,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G. 云南的生物资源有哪些特点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是:

提取码:csj8csj8

作为山地占国土面积约95%的省,云南气候多样性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H. 高中地理哪些属于生物资源

(如何做好生物课程的初高中衔接,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7月18日下午,由本报教育工作室携手温州市教研院、温州书城和市社区教育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新高中新方法”讲座第三场——“如何学好高中生物”在温州书城开讲,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温州二中赵沛荣老师作了精彩讲解。
学习要变

被动为主动

“高中生物快节奏、大容量的学习,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赵老师说。

他建议学生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课程衔接问题:一、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如细胞的结构;动物的重要系统;植物的根尖、叶、花、果实等器官结构等;技能方面,如显微镜使用、实验技能和分析等。二、适应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高中生教学进度、难度、深度、密度都较大,要依靠自己解决较多的疑难问题。三、解决“作业难”问题。高中生的作业,往往要在理解基础上,用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多个知识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较强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推理应用及综合能力,较好的思维深度、灵活度和广度。四、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生学习方法较多的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高中生要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要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动学习转变,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养成快速记笔记、边观察边思考等习惯,改变“平时不重视,考前背提纲”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利用概念图和知识结构图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学会利用零散时间

赵沛荣老师将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X+Y+Z(成功=刻苦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诠释为“成功=先天素质+努力学习+学习方法+良好机遇”。他说,成绩好坏的关键是会不会学习。

经过对该校2008届高一新生展开的一项学习现状调查,赵沛荣老师发现,高一新生多数存在学习计划执行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正确、动力不足;学习交流不够;教与学目标达成错位较多;课堂有效性学习表现不足,效率不高,练习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

同样是学习,“尖子生”为什么能够冒尖,赵老师总结了几点“尖子”秘诀:1、以学为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生病也不忘学习;2、随处学习,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如刷牙上厕、携带便条);3、学习用具和资料的摆放有条理;4、书写整洁,答题规范;5、坚持完成当天的作业,有远、近不同的目标;6、学会阅读,自学能力强;7、善于做笔记与归纳;8、及时提问,善于思考;9、学习互助与合作;10、自我检测和督促;11、空闲时间经常反思;12、家庭和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说,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能学得有效。

实验探究是重点

“在初中的时候,实验探究是难点;到了高中,它仍然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赵老师说,他曾负责《温州二中生物校本课程》、《温州二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温州二中花卉培育校本课程》等校本课程的编写。他指出,新课程高中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就是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自己去探究,有些问题要自己去搜集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究活动重在方法引导,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具体规定,难度较大的提供参考案例。

赵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明确,一般研究性实验的步骤需要: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实验结果预测——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和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高考中,生物学科涉及的实验考题主要是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步骤及预测实验结果等,同学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练习。他强调,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I. 那些是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当前,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衰退甚至灭绝。2000年来,全世界大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
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品种,却知之不清。据估计在500万至5000万之间或更多,其中仅有140万被定名和描述。
动物:首先应该是分为两个大类;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鸟,蜥蜴,壁虎,蟾蜍,青蛙,老虎,猫.鱼.
无脊椎动物有;蜜蜂,蜘蛛,蚯蚓.
鸟类;鸟.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
爬行动物;蜥蜴,壁虎. 两栖动物;蟾蜍,青蛙.
哺乳动物;老虎.猫. 环节动物;蚯蚓.
鱼类;鱼.
这些动物由低等到高等依次是;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这样: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脊索动物
这五个都是“门”级的分类
甲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里的一个纲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里的一个亚门
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分别是脊椎动物亚门里的量个纲
从腔肠动物到软体动物(包括脊索动物门里除了脊椎动物亚门以外的其他种属)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和鸟纲是恒温动物
除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外的其他一切动物种属统称为变温动物
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合称为种子植物
藻类:常见的海苔紫菜都是
蕨类:种子蕨等(看名字就知道它已经接近种子植物了,属于高级蕨类)
裸子:松树,衫树等
被子:很多了,白菜啊,水果树什么的都是

还有把植物分为木本与草本的,不过进化学上奖草本比木本高级
藻类:常见的海苔紫菜都是
苔藓:葫芦藓等...
蕨类:种子蕨,肾蕨等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种皮包裹的植物(松树,柏树,衫树等)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裹的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讲解生物资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