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哪几种
接种常见方法有:平板划线接种法、斜面接种法、倾注培养法、穿刺接种法、液体接种法。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二、斜面接种法
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三、穿刺接种法
穿刺培养,是指将带有欲培养微生物的接种针深插至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0.2%〜1.0%)中接种,并进行微生物固体深层培养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四、液体接种法
液体培养,是指将微生物直接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并不断振荡或搅拌,使微生物均匀地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一种培养方法。液体培养适用于好氧微生物和植物组织培养,以迅速得到大量繁殖体为目的。
五、涂布接种法
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将含菌材料现加到还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倒平台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1)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接种注意事项
1、每次接种时间最长不得连续超过2小时。
2、操作时,接种工具尖端和种块不能接触到管口和外部其它物体。工具尖端碰到外面物体要重换工具,种块碰到外面物体则作废。
3、一般用种量:每支试管母种可扩繁一级种100支左右;扩接原种6~8瓶。
Ⅱ 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基本要领
菌种分离主要在培养皿上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法和划线法。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个个体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肉眼能见的群体,然后根据培养特征,用接种针调取所需菌种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证明为单一形状的菌体。
改变培养基条件也有助于菌种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二、方法
1、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即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4、 稀释摇管法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2)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中,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改善培养基的条件来培养特点菌种。
如为了得到嗜热微生物,可在50℃~60℃下进行培养。有时投加相应的抑制剂也能提高菌种分离效果,如在土壤样品的悬浮液中投加10%的苯酚数滴,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在培养基中投加一定量的青霉素或链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霉菌的分离。
Ⅲ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是什么
1905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因对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的研究取得重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金。他发明固体培养基,用它分离培养细菌,创造细菌的纯粹培养法。他又改进细菌染色法,为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创造有利条件。荷兰科学家E.C.翰逊教授研究使啤酒发酵的酵母,创造单细胞的纯粹培养法。以后,又有人采用纯粹培养法选择适当酵母,用于啤酒的工业生产,为纯粹培养法在工业发酵上的应用开辟了道路。翰逊的学生哈斯发现,当时用的由明胶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很容易发生液化现象,使用时有困难。哈斯的妻子建议用琼脂代替明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琼脂培养基被后人采用,一直沿用到今天。后来又有人创造一种培养皿,可供微生物平板分离用。从此以后,分离出的微生物日益增多,新的微生物不断被发现。这样,可供工业用的微生物也日益充实起来,一支微生物生力军异军突起。
Ⅳ 好氧微生物适宜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培养
好氧微生物适宜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培养
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都可以,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氧气。实验室中普通的平板培养法(固体)和震荡培养(液体)都可以。为了增加氧的供应,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通气,搅拌等。液体的浅层培养(不震荡)也是好氧菌培养
一、固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倒平板
特点:菌落分离较为均匀,进行微生物计数结果相对准确。但操作相对麻烦,热敏感菌有时易被烫死,而严格好氧菌也可能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2、涂布平板法
特点:操作相对简单,是较常使用的常规方法。但有时会因涂布不均匀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开,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对稀释和涂布过程的操作特别注意,否则不易得到准确的结果。
3、平板划线法
特点:操作简单,多用于对已有纯培养的确认和再次分离。
应用:这三种方法可用于所有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并且,通过选用适当的选择平板及培养条件,可直接分离各种具有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和厌氧罐或厌氧手套箱技术结合,这3种方法也可用于获得各种厌氧菌的纯培养。
4、稀释摇管法
特点: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都相对困难。
应用:在缺乏专业的厌氧操作设备的情况下对严格厌氧菌进行分离和观察。
二、液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法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需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不能或不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分离或数量统计。
2、富集培养
特点:一般不能直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在通过富集培养使原本在自然环境中占少数的微生物的数量大大提高后,需再通过平板法进行相应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和检测。 应用:
(1)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生长要求,按照意愿从自然界中对这种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分离;
(2)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三、显微操作
单细胞(孢子)挑取
特点:分离过程直观,可靠,但对仪器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而挑取的微生物单细胞或孢子需经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后才能获得其纯培养物。 应用:从样品中直接分离所需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获得其纯培养。
Ⅳ 微生物生长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大类。
好氧培养:也称“好气培养”。就是说这种微生物在培养时,需要有氧气加入,否则就不能生长良好。在实验室中,斜面培养是通过棉花塞从外界获得无菌的空气。三角烧瓶液体培养多数是通过摇床振荡,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瓶中。
厌氧培养:也称“厌气培养”。这类微生物在培养时,不需要氧气参加。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
Ⅵ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法是在人为条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对养料、温度、氧气、水分、酸碱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并联系生产和实验上的具体要求,可有不同的培养方法。可分好气培养法和厌气培养法两类。中海生物技术的培养基一是好气微生物培养法,常用:①摇床培养法,即将微生物接种于盛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后,放在恒温培养室中的摇床上作有节奏的振荡,使空气不断进入培养液中,促其良好生长;②浅盘培养法,又称表面培养法,在盘内放一浅层培养基,使微生物能够充分接触空气,而有利于生长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间大,并且容易污染杂菌;③深层培养法,适用于好气微生物的大规模发酵培养,在大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并不断搅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触空气,迅速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二是厌气微生物培养法,实验室常用化学还原剂或抽气机吸除培养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静止状态的深层培养法。在生产中常用密封式发酵罐或不通风的固体发酵法。
Ⅶ 如何培养微生物
液体接种
从中海生物技术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穿刺接种
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活体接种
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浇混接种
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中海生物的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划线接种
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涂布接种
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Ⅷ 微生物如何培养
原理:1.单个微生物过小,一般采取菌落培养法进行培养观察.
2.由于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环境不同,种群间有明显界限.一个菌落可认为是同一菌种的集合.
仪器:接种铲和接种针(用于陆生菌种) 接种环(用于水生菌种) 酒精灯 培养皿
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稀释液:取营养液1ml溶于9ml无菌水中,振荡 5min配成10%的溶液.
2.将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吸管从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0.01%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将试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左手拿试管,右手托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在各培养皿上标上浓度.
4.将有细菌生长的样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体加入10%的营养液中.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次取样加入盛1%的营养液的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中.重复这个操作,将各浓度的营养液接上种.
5.轻轻摇匀接上种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37摄氏度保存,2~3天后就有菌落出现.
Ⅸ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对混有多种细菌,采用划线分离和培养,使原来混杂在一起的细菌沿划线在琼脂平板表面分离,得到分散的单个菌落,以获得纯种。平板划线分离法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分区划线分离法:此法常用于含菌量较多的细菌的分离。先用接种环挑取标本涂布于琼脂平板1区(占培养基总面积的¼)并作数条划线,再于2、3、4区依次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域,均将接种环烧灼灭菌1次,冷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均与上一区域的划线交接1~3次。一个成功分区划线的平板,培养后分别观察1区形成菌苔,2区菌落连成线,3区和4区可分离到单个菌落。
②连续划线分离法:此法常用于含菌量不多的标本或培养物中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是先将接种物在琼脂平板上1/5处轻轻涂抹,然后再用接种环或拭子在平板表面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直至划满琼脂平板表面。
2.琼脂斜面接种法
主要用于菌落的移种,以获得纯种进行鉴定和保存菌种等。用接种环(针)挑取单个菌落或培养物,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再从底部沿直线向上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近顶端处止。生化鉴定培养基斜面接种,用接种针挑取待鉴定细菌的菌落,从斜面中央垂直刺入底部,抽出后在斜面上由下至上曲折划线接种。
3.穿刺接种法
此法多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或双糖铁、明胶等具有高层的培养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接种时用接种针挑取菌落,由培养基中央垂直刺入至距管底0.4cm处,再沿穿刺线退出接种针。双糖铁等有高层及斜面之分的培养基,穿刺高层部分,退出接种针后直接划线接种斜面部分。
4.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用于各种液体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水、糖发酵管等的接种。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倾斜液体培养管,在液面与管壁交界处研磨接种物(以试管直立后液体淹没接种物为准)。此接种法应避免接种环与液体过多接触,更不应在液体中混匀、搅拌,以免形成气溶胶,造成实验室污染。
5.倾注平板法
本法主要用于饮水、饮料、牛乳等标本中的细菌计数。取纯培养物的稀释或原标本1ml至无菌培养皿内,再将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15~20ml倾注入该无菌培养皿内,混匀,待凝固后置37℃培养,长出菌落后进行菌落计数,以求出每毫升标本中所含菌数。先数6个方格(每格为1cm2)中菌落数,求出每格的平均菌落数,并算出平皿直径,然后按下列公式计数,求出每毫升标本中的细菌数。
全平板菌落数=每方格的平均菌落数×лr2
每ml标本中的细菌数=全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6.涂布接种法
本法多用于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细菌接种。将一定量或适量的菌液加到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用灭菌的L型玻璃棒或棉拭子于不同的角度反复涂布,使被接种液均匀分布于琼脂表面,然后贴上药敏纸片,或直接培养,本法经培养后细菌形成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