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防止食品污染
家庭预防果蔬食品农药污染残留中毒的方法
浸泡水洗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水冲洗2-3遍。
碱水浸泡法:有机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中分解迅速,此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具体做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5遍。
去皮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西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但要防止再次污染。
储存法:农药在空气中随时间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5天)的储存,以减少农药的残留量。此法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果蔬。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未削皮的果蔬。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难以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将果蔬表面上的污物洗净,再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答案补充
还有这个
一、安全选购食品。一是要正确识别标签,查看标签内容是否清晰、齐全。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另外加贴、补贴和篡改。二是要选择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的食品。如:优质的香肠肠衣应干燥完整且紧贴肉馅,肉色均匀,无黏液及霉点,用手捏时,坚实而有弹性;质量良好的腊肉,皮为金黄色并有光泽,瘦肉红润,肥膘淡黄色,无斑点,而有哈喇味或变色的腊肉不能食用;新鲜的带鳍鱼类有一种轻微的鱼腥味,鱼皮发亮有光泽,鱼磷紧贴鱼身,眼睛凸出清澈,鱼鳃红润潮湿,鱼肉触摸坚挺有弹性;已死亡、壳破碎及损坏的甲壳类动物不能购买。
答案补充
二、正确加工保存食品。易腐败的食品要随买随加工,加工过的食品最好马上吃掉。当准备食用已存放了一段时间的食物时,要将食物再次加热到100摄氏度以上;不喝生水、不食用未经加工的牛奶;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缩短在5-6小时;新鲜的鸡蛋产品应该储存在5摄氏度或5摄氏度以下,冷冻鸡蛋储存在-18摄氏度或-18摄氏度以下,牛奶最理想的保存温度是1-5摄氏度,对没有包裹冰层的鱼和贝类水产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低温和空气流通,是保持果蔬新鲜的必备条件。
三、注重清洁卫生。做饭前要把手洗干净,中间转而做另一种食品时最好也要洗手。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要先切熟食,后切生品。尽量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避免生熟食品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同时,要注意及时将厨房里的垃圾、污垢清除。
② 食品污染该如何预防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
3、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
4、加强农药管理。
5、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2)防止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措施有哪些扩展阅读
辨别变质腐败食品:
1、色泽变化。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时,食品色泽就会发生改变。常会出现黄色、紫色、褐色、橙色、红色和黑色的片状斑点或全部变色。
2、气味变化。食品腐败变质会产生异味,如霉味臭、醋味臭、胺臭、粪臭、硫化氢臭、酯臭等。
3、口味变化。微生物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时也常引起食品口味的变化。而口味改变中比较容易分辨的是酸味和苦味。如蕃茄制品,微生物造成酸败时,酸味稍有增高;牛奶被假单孢菌污染后会产生苦味;蛋白质被大肠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污染变质后也会产生苦味。
③ 怎样控制食品污染的措施
由食品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和奇特的疾病,残酷的事实已到了令人焦虑的程度。为了控制食品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食品污染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合乎标准的安全食品变得越来越少。另外,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各种人为的因素是食品发生污染的另一个原因。因此,要控制食品污染,就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要控制食品污染,必须要控制环境污染,这在前面的环境污染控制部分进行了介绍。至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污染因素,则要通过法律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来对食品安全提出可测量的目标,进而控制住食品污染的问题。
二、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要在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就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食品的保存、细菌的杀灭三个方面入手。
1?原材料的选择食品的原材料大多带有一定的细菌,不同生产状况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尽相同,很多情况下,原材料在采购后可能会存放一段时间,细菌可能会增长繁殖,经过一定的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其最终细菌的数量往往决定于食品的初始菌数,因此在购买原材料时,就应该控制食品的细菌污染。
在无法判断哪些食品清洁状况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新鲜的原材料,因为新鲜食品存放时间短,细菌繁殖的代数少,无论如何其细菌数量也比不新鲜食物少。
2?食品的保存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不利时,微生物可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通过控制食品的储藏条件可达到延缓细菌增殖的目的。
控制食品的含水量: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该法适宜于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粮食、饼干等,如粮食中的水分含量在13%以下时,可阻止微生物的生长。为控制含水量,购买这类食品后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塑膜包装食品在开袋后不可存放过久,同时避免一次购买过多。
提高食品的渗透压:提高食品的渗透压可使细菌脱水而受到抑制,提高渗透压可通过盐腌与糖渍的方法。一般食品中食盐含量达到8%—10%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繁殖,盐腌食品常见的有咸鱼、咸肉、咸蛋、咸菜等。糖渍食品是利用高浓度(60%—65%以上)糖液,作为高渗溶液来抑制微生物繁殖,但此类食品还应该密封和在防湿条件下保存,否则容易吸水,降低防腐作用。常见的糖渍食品有糖炼乳、果脯、蜜饯和果酱等。
降低食品的储存温度:低温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食品中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从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根据储藏的温度可以分为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冷藏是指在高于食品的冰点温度下储藏的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藏,对食品的风味及营养成分破坏不大,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冷冻是将食物中所含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即将食品温度降低到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由于缺水和低温,大大限制了食物中微生物的生存,同时杀死部分微生物。
使用抑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食品中添加这类物质能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有添加防腐剂、熏制和酸防腐几种方式。
防腐剂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物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乳酸链球菌素等。
3?细菌的灭杀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完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食品的原材料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微生物,清除与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在于去除致病菌与腐败菌,以减少微生物造成的人体伤害。
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种,洗涤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除菌方法。实验证明,用干净的水冲洗苹果,可除去苹果表面95%以上的微生物。有些食品如液体食品不能采用洗涤的方法,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去除微生物。
某些食品不适宜采用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或除菌效果不理想,食品中仍存在微生物时,可采取微生物杀灭的措施,在食品加工中常利用除菌与杀菌相结合,以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处理和辐射杀菌两种方式。热处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处理方法,热处理使细菌菌体蛋白变性凝固,细菌因细胞内的代谢停止而死亡。由于热杀菌对食品的性状、营养等破坏较大,近年来辐射杀菌的应用越来越多,辐射杀菌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分子跃变时释放的射线来进行细菌杀灭。
三、加强食品污染监管除了要对食品卫生加强控制,减小食品污染发生的机会,对食品污染加强监管是有效降低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途径。食品发生污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漠视。对于全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对于食品管理部门的人员来说,是否拥有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管理人员却存在着食品安全意识严重滞后和管理混乱的情况,特别是由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致使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要注意加强法治监管和打击力度,以保证食品的安全。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规的一些亮点引人关注,比如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确立民事赔偿优先原则、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民事赔偿优先、“问题食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④ 防控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措施主要为
防控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措施主要为:
1、保持加工场所清洁卫生,防止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
2、严格清洗和消毒餐饮具,加工工用具及容器;
3、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严格执行加工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如下:
1、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对于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6、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7、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8、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9、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⑤ 利用渗透压来预防生物性污染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腌渍。
食品用腌渍的方法进行保藏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可能时间更加久远)。
加食盐的食品的腌渍保藏包括干腌和湿腌,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品的色香味。
⑥ 哪些措施能降低食物污染
(1)挑选
在粮食发霉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挑出霉粒,减少污染。此法对于黄曲霉污染的花生、玉米去毒效果较好。
近年人工栽培的银耳日益增加,有些地区发生采食新鲜银耳引起中毒的现象,其原因是新鲜银耳很容易受到霉菌污染而变质。
因此,对于变质银耳应坚决剔除,为慎重起见最好不吃新鲜银耳。
(2)清洗
浸泡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污物、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对去除残留农药也有一定效果。做法是先清洗后浸泡。
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对于韭菜、卷心菜等可疑农药残留的蔬菜。可以考虑用小苏打水清洗。
(3)消毒
是减少食物表面微生物污染的有效办法,特别适用于生吃的水果和蔬菜。方法是先清洗食物,再在消毒剂中浸泡10分钟~15分钟,然后再用消水冲洗几遍。
⑦ 从宏观角度考虑预防和防治食品污染必须要做到哪些工作
一般预防原则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队食品卫生标准、法规和制度。
加强厨房和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和监督工作。
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等)
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
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等)
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基本概念
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3.食品的腐败变: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5.霉菌毒素:为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细菌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它大约有0.0005㎜大,因此,人们不用显微镜无法看见它,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食物中的细菌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致病菌是那些能引起人体食物中毒或其它传染性食源性疾病的细菌。这些细菌包括常见的沙门氏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腊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⑧ 食品污染该怎么防护
食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遭受各种有害物质和病原菌的侵袭污染,不仅使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而且会引起各种食源性疾病和传染病。
污染食物的有害物质,依其性质主要有3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有害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等对食物的污染。微生物污染的菌源主要包括细菌及细菌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等。这些微生物污染食物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可使食物的感官性质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引起严重的腐败、霉烂和变质,产生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以致引起各种疾病和食物中毒。
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是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中大约有30%~60%的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为代表)。受污染的食物主要有粮食、花生、豆类、食用油、发酵食品等,其中玉米、花生和花生油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高温(50℃高温数小时也不被破坏),一般加热烹调破坏不了它的毒性。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质,食用后可发生肝癌等病。
对于家庭来说,防止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要搞好食品储存中的防霉工作,经常检查储存粮油,做到保持干燥、防止霉变;发现霉变食品,要及时进行除霉去毒处理。对花生油的去毒可采用白陶土吸附法、日光照射法等。烹调时,待锅内油加热冒烟后,加入少量食盐,亦可除去部分毒素。
寄生虫和虫卵污染食物,污染源主要为病人、病畜及水生物。污染方式多由于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从而使家畜、鱼类及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蛲虫、肺吸虫、肝吸虫、旋毛虫等。
昆虫污染食物是通过昆虫卵污染的,在温度、湿度适宜时,各种害虫可迅速繁殖,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螨虫类等,鱼、肉、酱、腌菜中的蝇蛆,腌鱼中的干酪蝇幼虫等。干果、枣、栗及含糖多的食品也易受侵害。
对于生物性污染,家庭厨房一定要做到干净卫生,定期清洁打扫一下。操厨者要保证无传染性疾病,且要讲究卫生。
化学有害物污染
化学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主要的有:农药中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等制剂的污染;各种有害金属、非金属以及有机、无机化合物,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中的汞、镉、铅、砷、氟、氰化物、有机磷、有机氯、亚硝酸盐等污染,这种污染有的可直接污染食物,有的经水、土再污染食品,如污染了水,水产品即可被污染;食品工业中不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标准应用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漂白剂、发色剂、抗氧化剂、酸味剂以及糖精、香精等,如发色剂亚硝酸盐在体内可形成硝酸铵,有致癌作用;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包装材料可造成食品污染,如有的塑料制品易溶出增塑剂、稳定剂等而污染食品。
防止食品受化学有害物质污染的家庭防护措施主要有:不要买未经检验的食品;要严格控制使用色素、添加剂;不要用有毒的包装材料包装和保存食品;如发现有特殊外观、气味和颜色的食品,一定不要食用,以防中毒。
放射性污染
通常情况下,食品放射性污染来源,一是来自宇宙线和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一是来自于原子能和平利用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防止这类食品污染的主要防护措施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部门的监督,家庭要做到不卖不吃未经检验的食品,对怀疑遭受放射污染的食品要坚决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