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深处的生物,你认识几种
海底有很多罕见的美丽生物:
海兔
圣诞树蠕虫很小,是管虫的一种。这些迷人的珊瑚有很多颜色,黄的、橙的、蓝的、白的都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海洋。这种蠕虫的彩色螺旋其实是高密度呼吸结构,它没有专门为运动和游泳的附属肢体,不能游到管子外面去。它们有两个很漂亮的冠,让它们看起来像圣诞树,也因此而得名。
2. 海洋深处有什么生物海洋含盐率有多高
至今为止,我们地球上最大最深的侯赛因瑚海,70%的表面被水覆盖,所以地球也被称为水银球,70%的水大部分是海洋,海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全球海洋中,水的大小和深度是不同的,其中最大,最深的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珊瑚海中有成群的鲨鱼,因此珊瑚海也被称为鲨鱼海,珊瑚海总面积为479.1平方公里。
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珊瑚海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它的水温也很高,年水温在20℃以上,最热的月份甚至超过28℃,珊瑚海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注入,这也是导致珊瑚海水污染少的原因之一,这里的海水清澈透明,水下的光线足以促进各种珊瑚物种的生存。同时,海水的盐度一般在27-38%之间,这也是珊瑚生活的理想环境。
关于海洋深处有什么生物海洋含盐率有多高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3. 海底深处有什么恐怖生物
1、尖牙鱼
尖牙鱼是属于金眼鲷目的一种鱼类。栖息在大洋中特别深的地方,尽管它们最常栖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处的深渊带中部都是它们恐怖的家,此处的水压大得可怕,而温度又接近冰点。这里食物缺乏,所以这些鱼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们多数的食品可能是从上面几层海洋落下。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大王乌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僵尸蠕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桶眼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哥布林鲨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尖牙鱼
4. 海洋深处有哪些动物
太阳光是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不仅陆地上的生物是这样,海洋的生物也是这样。
海洋里的各种生物都会形成一种不可断缺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则利用太阳将水、二氧化碳和矿物质化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浮游植物是海洋里的基本食物。海中动植物的残骸则沉入海底,一些将成为海底动物的食物外,还有一些都腐化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再升到水面供给浮游植物的需要。这样,生命便循环不息。然而,阳光是推动这个大循环的必须因素。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命循环中最基本的分子。这些浮游植物利用阳光的能量和海中的化学物质制造糖和淀粉,这种生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海里虽然有无数大鱼、小鱼和其他生物,但它们从来不会为粮食发愁,因为海里有无数可供小鱼吃的浮游动物,而且,供浮游动物吃的浮游植物,其繁殖率大得惊人,30天内就有1亿后代被繁殖出来。不过,却一定要有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才能使浮游动物获得粮食。所以,一般来说,海洋里的生命是要依赖阳光的。
浮游动物随昼夜日光的变化在海中沉浮,这种在海中上下移动的幅度,大约为150米,因此海洋生物多数生长在这样深度的海中。
然而在1977年2月间,当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太平洋东边,厄瓜多爾尔尔以西,赤道附近的加拉巴哥地壳裂缝一带,第一次调查和研究深海的温水出口处时,却无意中在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5个“沃洲”,每一处各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如蛤、蟹、管形虫等。
25位科学家,对这项新发现都深感惊奇。在那样深的海里,既然没有食物,就不会有生物存在,但那些动物从何而来,它们何以生存呢?
他们打开由小型研究潜艇“阿尔文”号带上来的深海水样时,那充满臭蛋气味的硫化氢终于使他们的理论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他们认为,海水经地壳裂缝,在高度的压力和热度下,水里所含的硫酸盐便变成硫化氢。而这种含有臭味的化合物,就隐藏着深海里有生物存在的奥秘。某种细菌借硫化氢而产生代谢变化,得以繁殖;而较大的生物,甚至蛤则从细菌获得所需的营养。这么一来,在漆黑的深海底下,一种阳光以外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维持了一系列的生命。这种程序叫“化学合成”。在深海里发现这种作用,这还是第一次。
2400米深的海底,水的压力大约达到每平方厘米0.3吨。在那里,水温本应接近冰点,但温水出口处附近的水温则约为12℃~17℃。在加拉巴哥裂缝约几英里的范围内,在生物生存的区域,由西边起,第一区有很多比餐碟还大的蛤(35厘米左右)。第二区有很多已死的牡须,可能因那一区内的温水已停止流出,没有支持生命的硫化氢,于是海底便有一堆像古代野火会后遗下的残物。第三区有些外表像蒲公英的生物,可能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原生动物,它们有放射状的细丝附在岩石上。第四区虽然定名为蚝场,实际上却布满了我们俗称淡菜的贻贝。第五区定名伊甸乐园,巨型管形虫是那里最主要存在的生物。而每一个这种海底的“沃州”都有蟹的踪迹。大体而言,差不多每一区都有不同的生物聚集,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当海底温水开始涌出时,刚巧有动物幼体漂流到那附近,它们便留下来,就好像其他生物一旦发现了适合的环境,便定居下来一样。
“沃州”以外的深海,真像沙漠一般荒芜,只是偶尔有几只红色的八角珊瑚、脆弱的海星或海葵点缀在海底玄武岩石上。
全世界海洋中共有长达6.4万千米的地壳裂缝,到底有多少海底温水出口处呢?其中又有多少有生物存在呢?它们会使我们对深海里的生命有新的认识吗?这些都是一些未知的谜,只有靠科学家以后的研究来揭开这个谜底。
5. 一万米深的海底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生物
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要难多了,海洋的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可以说,人类对海底的探索只有不到5%,剩下的95%都是未知世界。
下面我带你们一起往下潜,来看看海底一万年米到底有什么?
目前人们对海底深处的认识远不及对太空的认知程度,如果科技水平提升了,人们能够乘坐潜水器在万米之下的海底畅游,那时的一定能发现更多令人大吃一惊的生物,这可不亚于对宇宙的探索呢!
6. 大海有多深海底深处又会有什么呢
世界上只有1.2%的海洋深于6000米。 其中,太平洋中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东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非常着名的海沟。 该塔从北向南延伸2850公里,其宽度只有70公里。 它切入海底,陡峭的悬崖几乎站在墙上。 据估计,该沟渠已经形成了6000万年。 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艘名为“ fichaz”的海洋勘探船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并于8月18日在海沟西南部发现了一个非常深的深渊 超声波探测器。 它位于11 n°20.9´,142°11.5´e处,最大深度为11022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所以说在海底的深处也是有生物的。
这种结果也会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毕竟海洋像天空一样,我们研究太空当然也要研究海洋,这样非常美丽和美妙,也是我们愿意去研究的东西,当然在海洋的深处肯定也会有生物的存在,这种生物肯定也是生存能力比较强的,不然也不可能在海洋的深处存活下来。
7. 海底最深处有什么生物
因人类现在还无法到达最深的海底去探查,也就是说无法知道最深海底有何种鱼类。所以最多只能说人已发现的深海鱼所处深度纪录是多少。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其中心位置为北纬15°、东经147°30′。其最大深度达11034米。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探测深海的奥秘是极其困难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人类至今无法乘坐潜艇下到海沟深处,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但在深海中仍然生活着一些特殊的海洋生物。
深海的鱼类不会压扁是因为它体内的压力很大,内外抵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象一下鱼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一样,这样力是平衡了。
8. 海洋最深处会有什么生物
首先可以100%肯定的是有很多微生物,因为微生物才能再那么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但也不能否定存在大王乌贼那样子很庞大的海洋生物,或许它们有我们人类无法得知的方式,在如此极端艰难的深海中,以庞大的身躯存活,或许它们也早已经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的智慧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只是因为环境问题,无法来到浅海区展现他们的强大而已。具体如下:
1、简介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2、海水温度
因海洋风光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3、影响气候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影响。
9. 海里有哪些生物
鲸鱼类:蓝鲸,抹香鲸,虎鲸,齿鲸,剑吻鲸。
鲨鱼类:大白鲨,虎鲨,真鲨,角鲨,六鳃鲨。
海蛇类:阔带青斑海蛇,黑背海蛇,青环海蛇,钩嘴海蛇,平颏海蛇。
金枪鱼类: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
海豚类:黑白海豚,灰海豚,白腰斑纹海豚,中华白海豚。
10. 海底最深处有什么动物
1、海百合
海百合属于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统称,成体以柄固着于海底而生活。
柄上有鳞茎状的身体和羽状分枝形似蕨叶的触手(腕),整个动物外形似植物。柄由石灰质的圆盘构成;身体具内骨骼,由排列紧密的石灰质骨片构成。
海百合主要见于深海,以有机物碎屑为食。现存80种,长度均不超过60公分(24吋)。许多种归属于后海百合属(Metacrinus),分布范围从日本到澳大利亚。美丽新海百合(Neocrinus decorus)是西印度群岛的常见种。
2、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
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从骨板间突出的膜质泡状突起,外覆上皮,内衬体腔上皮,其内腔连于次生体腔,称为皮鳃,有呼吸和使代谢产物扩散到外界的作用。水管系发达。个体发育中经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
现存种类1600种,化石种类300种,广泛分布于砂质海底、软泥海底、珊瑚礁及各种深度的海洋中。
3、海参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全球有900多种,我国约140种。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上海参种类最多、资源量最大的区域。
我国海参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主要经济品种是刺参,也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海参种类,热带区主要在两广和海南沿海,主要经济品种有梅花参等。
万米深海沟最普通的动物就是海参。但是,深海海参不能食用。食用海参多栖息硬的石底、珊瑚礁底或珊瑚砂底。他们在海底能缓慢地匍匐前进,或潜伏于沙底或躲藏在石下。刺参有“夏眠”现象,玉足海参有“冬眠”现象。
4、蟹
蟹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甲壳动物,尤指短尾族的种类(真蟹)。亦包括其他一些类型,如歪尾族的种类约有4700种。其分布见于所有海洋、河流及陆地。
蟹的尾部与其他十足目(如虾、龙虾、螯虾)不同,卷曲于胸部下方,背甲通常宽阔。第一对胸足特化为螯足。通常以步行或爬行的方式移动。
普通滨蟹的横行步态为人们所熟悉,亦为多数蟹类的特征。梭子蟹科的种类及其他一些类型,用扁平桨状的附肢游泳,动作灵巧,大钳子很有力。我国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
蟹有很多种类,大部分蟹类可以食用。大部分吃得最多的都来源于大海或者淡水湖泊区域。
5、章鱼
章鱼:为章鱼科26属252种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为头足纲最大科,可分为深海多足蛸亚科(Bathypolypodinae)、爱尔斗蛸亚科(Eledoninae)、谷蛸亚科(Graneledoninae)和蛸亚科(Octopodinae)。体卵形或卵圆形,肌肉强健,外套腔开口窄,体表一般不具水孔。
该科是重要的商业性头足类,中国南部沿海的真蛸(普通章鱼)和北部沿海的短蛸均有一定产量。蛸的干制品称“八蛸干”或“章鱼干”,除食用外,在医药上尚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6、乌贼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
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与鱿鱼和章鱼一样属海洋软体动物,三者均不属于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