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习医学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需要什么基础,怎么样才能学懂
学习组胚的话,不需要学分子生物学啊,分子生物学太高深了,可以先从解剖学学起,看的差不多后再学习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最后想深入学习的话就可以看生物化学,最后看分子生物学。
学好理科的方法:
1、想比别人优秀,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得多。状元林茜并不提倡过度熬夜学习,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高效率的学习才最关键,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是自己成绩优秀的根本。
2、学习就是紧跟老师,他觉得对于学习来说,计划是最重要的,而且越细越好。他会每天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到了高考前夕,这个计划甚至会具体到每天几点到几点干什么。
3、到了冲刺阶段,不钻研难题、偏题,而是巩固基本方法。很多学生都属于眼高手低型,基础都没打好,就想取得高分,这怎么可能呢?赵旭照不提倡熬夜等低效率的学习,学习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他始终坚持八小时的睡眠,充足的睡眠保证了赵旭照高效率的学习。
上好自习的方法:
1、立好规矩,强调自习课的纪律。
上自习课之前,就和学生约法三章,给学生立好规矩,给学生说明自习课应该怎么上,强调自习课的纪律,对于违法纪律的,要有相应的处罚。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
自习课应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明确这节课学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没有目的随意性学习,肯定效率不高,选择一门课或两门课进行学习,不要学会这个,学会那个,换来换去,浪费了时间,一节课过去了,没学到东西。
3、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自习课上学生应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遇到不会的知识,独立思考,还是不会,就先放下,课下再和同学讨论,如果课上有问题就和别的同学讨论,一是没有好的独立学习习惯,二是影响班级纪律,所以不提倡自习课讨论问题。
Ⅱ 怎么学好医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很专业很抽象很前沿的学科,想学好它其实并不容易,它不象人体解剖学那样直观,不象生理学那样有条理化,更不象内外科那样有吸引力.很多医学大学生三羧酸循环学得很好,甚至很精,但对于后面的分子生物学,即基因息传递一章却感到非常头痛,很多大五学生在考研时考虑到分值较小而干脆放弃对这一章的复习。
其实只要强制自己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先认真看好书本上分子生物学的第一章,即DNA的生物合成,当对这一章看进去了,并且基本上看出了头绪。就会有信心有兴趣继续看下去,并且最好是连贯性地系统性地看后面的,争取一次性地看完分子生物学这一篇。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花大力气啃掉这块硬骨头.如果中途有特殊情况,那么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否则前面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兴趣将会消失的一干二净,又将回到从前讨厌分子生物学的状态。
Ⅲ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进入20世纪以后,在物理学和化学的影响和渗透下,生物学的发展逐渐由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深入到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研究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蛋白质、酶、核酸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测定,以及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等。分子生物学的这些成就,尤其是蛋白质的全化学合成,使得人们更加看清了生命现象并不神秘,是人类可以认识并掌握的。不少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的黄金时代。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开始揭示出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基本结构和基础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这表明分子生物学确已开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了。
Ⅳ 对于分子生物学你了解多少
科技的发展当然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而对科学进步的发展的一个有利证据就是科学家们对于一些事物的观察是从比较大的物体观察进化到了分子水平的观察,甚至发展原子,离子水平的研究,这足以说明了人类科技的发展给科学带来的巨大好处。一些科学仪器器的发展让科学家们更加便利的观察到了一些比较小分子的事物,那么分子生物学就是从小分子水平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研究的一个学科,它的发展是比较具有前沿意义的,而且是对人类的进步是非常具有一个推动作用的。
Ⅳ 怎样开始学习分子生物学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建议楼主可以先从沈同第二版的《生物化学》开始看起,看了以后可以考虑看影印版的《分子生物学导论》,然后就可以看《分子克隆》了。
Ⅵ 对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及看法
分子生物学它不象人体解剖学那样直观,不象生理学那样有条理化,更不象内外科那样有吸引力.很多医学大学生三羧酸循环学得很好,甚至很精,但对于后面的分子生物学,即基因信息传递一章却感到非常头痛,很多大五学生在考研时考虑到分值较小而干脆放弃对这一章的复习.其实大家只要强制自己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先认真看好书本上分子生物学的第一章,即DNA的生物合成,当你对这一章看进去了,并且基本上看出了头绪,我相信你一定有信心有兴趣继续看下去,并且最好是连贯性地系统性地看后面的,争取一次性地看完分子生物学这一篇,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花大力气啃掉这块硬骨头.如果中途有特殊情况,那么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否则你前面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兴趣将会消失的一干二净,你又将回到从前讨厌分子生物学的状态.分子生物学理论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看书理解才能掌握。
除了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外,分子生物学实验也很重要,只有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才能学到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最好在大学阶段进入老师实验室,跟老师研究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那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分子生物学理论。现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发展非常快,如果只是看书根本掌握不到多少东西,如DNA、DNA提取、PCR、文库构建、测序等,在书上看着很复杂,而且印象还不深刻,如果进入实验室多做几次,其实这些实验是最基础的实验,而且不用看书都能自己做,原理非常复杂或高深难懂,但实际做起来也不是很难。
Ⅶ 怎样学好分子生物学
生物不是枯燥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更不是。
生物的活力体现在“生”,分子生物学又称核酸生物学,因为它主要研究的是核酸的生物代谢与蛋白质表达,中心法则是分子学的主线。
DNA(自复制和转录)>RNA(自复制、翻译和逆转录)>蛋白质
在三个不同的层次里展开研究,因为生物的生主要表现在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这点明白,生物学里的信息流就清楚了。理解主线后,你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第一遍先明白各个层次的过程与内容,而后将部分带到中心法则,联系起来就整体明白了。而且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很重要,实验重在理解原理后展开操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今许多的生物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因此分子变得日益重要。 赞同0| 评论
Ⅷ 关于分子生物学,你认为怎样才算是入门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涉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生物活性的分子基础,包括分子合成、修饰、机制和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描述了 DNA 转录成 RNA,然后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是为了回答有关基因遗传机制和基因结构的问题。 1953 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基于 Rosalind Franklin 和 Maurice Wilkins 的 X 射线晶体学工作发表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描述了 DNA 的结构和分子内的相互作用。 该出版物启动了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增加了对该主题的兴趣。
Ⅸ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归纳是什么
一、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编码序列所占比例远小于非编码序列。
2.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3.存在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
4.基因通过可变前接能改变蛋白质的序列。
5.真核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二、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1.DNA复制时除代DNA双螺旋解开成为两条单链。
2.自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条与模板相互补的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
3.每一个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有一条来自亲代的链。
三、半不连续复制。
1.DNA双螺旋结构中两股单链反向互补平行,一股链的方向为5'→3',另一股链的方向为3'→5'。
2.复制时合成的互补链方向则对应为3'→5和5'→3' ,而生物体内DNA的合成方向只能是5'→3’。
3.复制时,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一股子链其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合成能连续进行,称为前导链。
4.而另一股子链的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它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开至一定长度后 才能合成一段,然后又等待下一段模板暴露出来再合成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称为后随链。
5.这种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在复制中不连续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四、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a、β、γ、δ、ε。
1.DNA聚合酶δ是复制中最重要的酶,主要负责子链的延长,相当于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Ⅲ。
2.DNA聚合酶a主要催化合成引物。
3.聚合酶β、ε参与染色体DNA的损伤修复。
4.聚合γ复制线粒体DNA。
五、DNA复制是如何实现高保真性的。
生物体至少有3种机制实现复制保真性:
①严格遵守碱基配对规律:A-T配对,G-C配对。
②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原核生物DNA polⅢ对嘌呤不同构型表现不同亲和力,从而实现其选择功能。
③复制出错时有即时校对功能:在复制过程中一旦DNA新生链3'端出现与模板错误配对的碱基时,DNA聚合酶I即能迅速识别,并利用3'→5'核酸外切酶活性切除错配的核苷酸,然后再通过其5’→3’聚合酶活性连接正确配对的核苷酸。此过程称错修复。
六、原核生物复制中参与DNA解链的相关蛋白。
解链过程主要由DnaA、B、C三种蛋白质共同参与。还有DnaG、SSB、拓扑异构酶。
1.DnaA蛋白辨认并结合于串联重复序列上(AT区),几个DnaA蛋白相互靠近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可促使AT区的DNA进行解链。
2.DnaB蛋白(解旋酶)在DnaC蛋白协同下,结合并沿解链方向移动,解开双链,并置换出DnaA,初步形成复制叉。
3.解链的同时SSB结合在解开的单链上,保护单链模板。
4.DnaG(引物酶):催化RNA引物生成。
5.在解链过程中由拓扑酶来理顺DNA链。DNA拓扑异构酶II把DNA由正超螺旋变为负超螺旋,更好地起模板作用。
七、逆转录酶的三大活性。
1.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2.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3.RNase H活性,作用需Zn²+为辅助因子。
八、从单链RNA到双链DNA的生成可分为三步。
1.逆转录酶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生成DNA互补链,产物是RNA/DNA杂化双链。
2.杂化双链中的RNA被逆转录酶中有RNase活性的组分水解,被感染细胞内的RNase H也可水解RNA链。
3.RNA分解后剩下的单链DNA再用作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条DNA互补链。
九、重组修复。
当DNA双链断裂时,需要重组修复。重组修复是指在重组酶系的作用下,将另一段未受损伤的DNA移到损伤部位,提供正确的模板,进行修复的过程。“边修复,边复制”。
1.同源重组修复:参加重组的两段双链DNA在大于200bp的范围内序列相同,修复后的序列正确。大肠杆菌和酵母在同源重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的是ReoA蛋白。
2.非同源末端连接的重组修复:参加重组的两段双链DNA同源性低,修复后的序列中可存在错误,修复不精确。此方式是哺乳动物细胞DNA双链断裂的一种修复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和XRCC4。
十、简述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方式。
①依赖p因子的转录终止:p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当核心酶移动到终止子时,p因子与其结合并发挥解旋酶活性,解开DNA-RNA杂合双链,使新合成的RNA从模板链上脱落下来,转录终止。
②非依赖p因子的转录终止:核心酶沿模板移动到DNA的终止子序列时,按照该序列转录合成的RNA有两个特征:富含GC碱基对的发夹结构和一串U序列。
发夹结构可影响RNA与模板链的结合,并阻止核心酶前进;U序列则进一步降低RNA与模板链的结合力,从而使转录合成的RNA与模板链分离。随后核心酶与双链DNA解离,转录终止。
Ⅹ 怎样学好现代分子生物学
生物不是枯燥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更不是。
生物的活力体现在“生”,分子生物学又称核酸生物学,因为它主要研究的是核酸的生物代谢与蛋白质表达,中心法则是分子学的主线。
DNA(自复制和转录)>RNA(自复制、翻译和逆转录)>蛋白质
在三个不同的层次里展开研究,因为生物的生主要表现在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这点明白,生物学里的信息流就清楚了。理解主线后,你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第一遍先明白各个层次的过程与内容,而后将部分带到中心法则,联系起来就整体明白了。而且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很重要,实验重在理解原理后展开操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今许多的生物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因此分子变得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