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圣湘生物面试通过,想问下该企业在以后的发展如何,工资并不高,但我求稳定,这个公司有人了解吗
圣湘生物公司还不错,该企业在以后的发展很好,虽然工资不高,但符合你的要求,比较稳定。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致力于成为基因科技普惠者,服务国家精准医疗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公司将始终坚持 “创新+服务”双轮驱动,坚守“每盒每剂,但求高精高质;一诊一断,当思人命关天”的企业担当,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全球惠民“圣湘方案”,助力我国抢占世界基因技术制高点和全球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
⑵ PCR检测试剂盒 市场怎么样
你去看看达安基因的年报,关注一下圣湘生物,就知道了,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⑶ 受疫情的影响,现在核酸检测基本成为了常态,背后有着怎样的暴利
1月22日清晨,家住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的肖明,还没起床就听到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用大喇叭通知居民去做核酸检测。她从窗户往下一瞧,发现一夜之间,楼下竟然已经搭起了用于采样的帐篷。当天上午8时50分,当一位在北京西城区金融街工作的小伙子走到离单位最近的检测点时,发现队伍已经围着写字楼绕了三圈,大约挪动了一个半小时后,才轮到自己采样。
尽管北京最近的疫情几乎都集中于南部的大兴区,但此轮没有“中招”的东城与西城两区却毫无征兆地启动了为期两天的全员核酸检测。根据专家分析,北京此举可能是出于对变异病毒的担心,加之目前溯源工作也没有完成,只能扩大检测规模。
1月24日傍晚,西城区公布了过去两天检测的结果:检测了113万人,初筛到1例阳性样本,为境外输入病例复阳所致。中国式的硬核防疫,让“核酸检测”这个原本生僻的医学术语深入人心,成为年度关键词。
而体外诊断行业投资者与检验科医生们,则将此看作“市场教育”的好机会。反复的、动辄上百万、上千万人的核酸检测,让PCR基因扩增实验室在全国遍地开花,造就了一批上市公司与福布斯富豪榜新贵。
从“堰塞湖”到每天可检1亿人
在2020年之初,由于供应量不足,核酸检测一度成为武汉疫情防控的“堰塞湖”。当时,即使在武汉之外的地区,想做核酸检测也没有那么容易,个人只有出现发热等症状,去发热门诊就诊才能检测,更多时候,只能以单位团体预约的形式来组织。但从去年夏天开始,个人检测在国内普及,甚至不用提前预约,到了检测点,交钱、采样,整个过程20分钟就可完成,几个小时之后就能拿到结果。
一张阴性结果的新冠核酸检测报告,再加上绿码,逐渐成为新的“通关文牒”。有了它,出差、返校、住院、送外卖……都可以通行,而这一转变,都是在短短一年内完成的。
核酸检测,在业界也叫分子诊断。1983年,美国科学家凯利·穆利斯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最成熟的分子诊断或者说核酸检测技术。利用PCR技术,将病毒核酸复制、扩大到几十万、几百万倍,然后通过一种荧光探针来捕捉。当扩增后的病毒浓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会产生荧光信号,意味着样本中被检测出携带新冠病毒。
肖艳群是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细胞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病理研究室主任。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共有9000多人在上海临床检验中心完成培训拿到PCR上岗证,加入到上海的新冠核酸检验工作中去。目前,上海共有120多家PCR实验室,其中有70多家都是因检测新冠而新增。
过去,很多基层医院没有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要求,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抓紧进行改造,在短时间内形成核酸检测能力;去年8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到9月底前,县域内至少一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掀起PCR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潮。在山西,到去年8月,该省区、县已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其中108个县完成PCR实验室建设,能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从最初的14所增加到174所,一天最大检测量达到7.4万人份。
在这一轮公卫基建潮中,河南省县级市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拿到了500万元的经费,其中300万都投向了PCR实验室。该医院检验科主任王军说,过去,他们没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环节要手工操作,在这笔钱的支持下,去年12月,他们斥资40万元购置了一台全自动提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