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然有没放射性物质
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有辐射发生,只是强弱程度有所不同罢了。自然界中如果没有辐射,我们人类就没法生存了。有些时候,低低弱剂量的辐射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现代人都知道泡温泉有诸多好处,其实好处之一就是接受低剂量氡气的辐射,对于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我们平时所说的辐射危害,是大剂量辐射。超出了人体正常接受的水平,这才会有害处。
天然放射性物质,或者说对人体有害的、大剂量的放射性物质,一般都存在于岩石或者其他矿藏的深处,很少有暴露于自然界中的强辐射物质。像核电站这类具有强辐射剂量的设施,其中的放射性物质都是人工合成的,其实核电就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而产生裂变和聚变的反应结果,就是产生了放射性同位素。
铀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尽管铀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铋、银要多得多,但由于提取铀的难度较大,所以它注定了要比汞这些元素发现的晚得多。尽管铀在地壳中分布广泛,但是只有沥青铀矿和钾钒铀矿两种常见的矿床。
‘贰’ 在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放射源平常人该如何避免接触放射源
放射源存在于很多地方,尽管100多年前人们才发现放射性,但放射性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所以接触放射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般有害的放射源国家都会规定做出安全表示,如果遇到了,一定要远离,不要靠近。
‘叁’ 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吗
我们吃的各类食品中含有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一些天然放射性核素,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习惯,所以我们不必辐射担忧。即使某人一次就误食了超过规定值100倍的放射性物质,身体上也不会表现出受了影响,所以就不要过分担心。其中,我国部分省区市一些地区菠菜、荠菜、莴苣叶等一些蔬菜在检测当中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碘-131,不过含量很少,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肆’ 放射性物质在哪里可以找到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我们很少被辐射到呢
放射性物质在我们周围很常见,甚至我们吃的食盐,吸得香烟都有,只不过辐射剂量很小,对我们的影响很小,但在我们生活中房屋装修时可能会产生较大剂量的辐射,例如氡气,大理石等,但氡气的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装修后最好放一段时间,这样残留的就会少一些。至于大理石最好用人造大理石,辐射能少很多
‘伍’ 什么是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是: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像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正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不仅在其所在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对整个机体也有影响。放射性物质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破坏。可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出血以及并发感染。上述现象严重的破坏了机体的生活功能而使生命活动停止。
大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发挥作用时可迅速地引起病理变化;但在小剂量的作用下,这些变化就显得缓慢,并伴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
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放射性物质
‘陆’ 放射性物质存在哪里
不用担心,挂件里不会有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国家管得相当严,储存和运输都用专门的器具.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放射性物质
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来源及分类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 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 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4、放射性“三废”处理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2)实验室废气,通常是进行预过滤,然后通过高效过滤后再排出。
(3)燃料后处理过程的废气,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气体。
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1)焚烧 (2)压缩 (3)去污 (4)包装
‘柒’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一、来源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进入、消化道食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从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其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难溶性气溶胶吸收较慢,可溶性较快;气溶胶粒径越大,在肺部的沉积越少。气溶胶被肺泡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放射性物质既能被人体直接摄入,也能通过生物体,经食物链途径进入体内。
3、皮肤或粘膜侵入
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 1%~1.2%左右,经由皮肤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由伤口进入的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高。
二、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损伤
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间接损伤
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
3、远期效应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 Downs 综合症的几率增加 9 倍。
(7)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生物体的哪里扩展阅读:
污染源
1、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
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弃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的操作运行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衰变则需上百年甚至上万年。
3、医疗放射性
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4—20)×0.0001Sv的剂量(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0.015-0.03SV的剂量。
‘捌’ 什么是放射性物质(元素)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不仅在其所在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对整个机体也有影响。放射性物质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破坏;可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出血以及并发感染。
大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发挥作用时可迅速地引起病理变化;但在小剂量的作用下,这些变化就显得缓慢,并伴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
(8)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生物体的哪里扩展阅读
物质的放射性来源于其包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与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相对应,放射性物质可分为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
经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所有现存的天然放射性重元素都是由三种最原始的元素原子蜕变而形成的,每一种最原始的原子在它衰变后形成另一种原子,而这一生成的原子继续衰变又可产生其他原子,直到最后产生稳定的原子为止。
人工放射性物质通常是利用核反应法制造的,包括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两种方法。
‘玖’ 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有哪些
海洋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而造成的污染。
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
1.核武器在大气层和水下爆炸使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核爆炸所产生的裂变核素和诱生核素共有200多种。
2.核工厂向海洋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建在海边或河边的原子能工厂,包括核燃料后处理厂、核电站和军用核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将低水平放射性废液直接或间接排入海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汉福特工厂和日本东京福岛核电站。前者1960年排入太平洋的放射性废物达36万居里,后者自在2011年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向海洋倾倒了大约10000吨左右的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3.向海底投放放射性废物。美国、英国、日本、荷兰以及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从1946年起先后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投放不锈钢桶包装的固化放射性废物,到1980年底为止,共投放约100万居里。据调查,少数容器已出现渗漏现象,成为海洋的潜在放射性污染源。
4.核动力舰艇在海上航行也有少量放射性废物泄入海中。
例如俄罗斯对北冰洋核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棘手难题,俄罗斯大量陈旧的核潜艇退役,缺乏缺乏燃料装填和存储设备以及维修不善是“祸因”,一般而言,对待核残余,根本的方式是深埋5千米的地下,等待核物质不断衰变最终对环境无害。但俄罗斯以经济不振为由,若外界不给国际援助,那么就将宣布直接排海,非常轻率地将人迹罕至的北冰洋作为“核垃圾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科拉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坟场,而俄罗斯不断将大量的核废料倾倒入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
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之前,海洋核污染主要来自于核潜艇相撞、沉没或者善后,相反,核电站引发的海洋核污染总量因为相较下很轻微,并没有引发过多的关注。但是福岛超严重核泄之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过去的核军武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是在无人海,但核电站大多靠近人稠区,它不仅影响本国的民众,同时也能影响邻国的稠密人口区。
其次,海洋核污染复杂性太高,以至于现在都没有确定的结论来测量核污染损失。因为海水核污染之后,受到无数个变量的影响,比如深层和浅层海水的交换强度,如果够强,那么放射性物质就会在海水浅层被严重稀释,对鱼类的影响就有限,反之则是影响强度大。另外,海岸线地质结构、潮汐因素、风、温度都会不断改变着“污染路径”。
核污染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较强辐射,并且辐射时间相当长,可以达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它分别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即消化道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难以治愈。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超剂量物质长期作用人体会患发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同时这些污染物质会严重危及水生生物生存。
海洋核污染对“海洋食物链”的影响更是诡异,难以捉摸。一般而言,陆地食物链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步骤,可以得到控制和预测,但在水环境下,推导核污染通过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影响人类生活几乎是不可能任务。既有“生物放大”特性,即放射性物质集中积累于某类生物体,从而导致食物链的激进变化,也有“生物收敛”作用,即放射性物质会被大量种类的生物体逐步吸收,从而快速“消解”。最诡异的是,竟然还有所谓的“核污染后生态繁荣”景象,例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今天,当地野生动物非常繁盛,其原因在于大量动物和生物的核抵抗能力被低估了,相反核危机造成了人类大规模迁走,使得生态系统在“去人化”之后反而恢复生机。
虽然目前已经禁止向海洋倾倒高放射性废弃物,但低放射性和废弃物的倾倒仍然没有得到控制。放射性废弃物进入海洋后,大都沉入海底,由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相当长,再加上人类缺乏对深海环境的足够认识,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当前形势,各国均加大力度对放射性监测与防护的研究,分别通过海洋辐射探测器、建立海洋放射性预警系统、海洋放射性监测体系及海洋放射性核素快速富集技术研究等,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的监测。
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海洋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海洋放射性污染问题给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面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及治理,我们目前的研究水平仍旧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它。因此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研究仍待我们去探索,而如何更好的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