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
最牛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一)
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①读题,标出关键词
②读完各选项
③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
④做完所有选择题,就转涂好
最牛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二)
1、“陷阱”排除法
例如(1)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2)洋葱根尖细胞中ATP产生场所应为( )
(3)与平静状态相比,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分解等量葡萄糖时,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
(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的设置,答题时务必敏锐观察,谨防上当,尤其对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及根尖细胞等,认真分析。
最牛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三)
2、“题眼”突破
(1)果蝇其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 )
(2)处于细胞外液的神经细胞,适当降低溶液的钠离子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务必认真读题,找准题眼,如题目中告知“豌豆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交”而玉米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由交配”。
最牛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四)
3、逆向分析法
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试题,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规思维顺序的特点,即一般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
‘贰’ 生物试卷分析
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这个需要多生物方面的兴趣,其实生物很简单的,只要你多做题,你会发现生物的题型很少,考来考去就是那几样。所以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少,一般都是常识性的问题。考试前记得抓住重点看,这样每次考试基本不会丢分。我以前生物基本都是丢一两分,有时候还是满分。所以做题也不在乎数量多少,关键是要全面,各种题型都要涉及到,而且每道题都要理解,不要只在乎答案。希望你能试试。祝下次考个好成绩
‘叁’ 高考生物选择题如何才能全做对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九种快速解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直选法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据题目衔给条件,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例1: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氧气浓同的密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氧气相对值 0 1% 2% 3% 5% 7% 10% 15% 20% 25%O2吸收量(mol)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CO2释放量(mol)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0.05mol
B.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0mol
C.仓库中贮藏苹果时氧气相对浓度为5%时最好
D.贮藏苹果时还可以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解折:本题因为D选项与题干由所说内容无关,可直接连出D项。A、B选项需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可算出。答案:D
二、找题眼法找题眼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作为解题切入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条件就是题眼。
2: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腊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题眼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答案:D
三、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例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教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但以圆形面积图的形式出现,增犬了试题难度。
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圈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从图中不难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期物的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写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然后根据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推理其数量变动情况。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丁因大量被甲捕食,数量将会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数量将增加,乙因甲增加,食物来源充足而数量增加。答案:D
四、联想法有些试题的答案,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4: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 )。
A.O
B.C
C.N
D.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周围”。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联想到植物吸收的是矿质元素,所以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答案:C
五、拟稿法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例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变鬣产生的F2中,雄蜂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B
B AaBb×ab
C.AAbb×a
D.AABB×ab
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必须首先明确雄蜂是单倍体,它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成的,因此雄蜂个体的基因型及种类,应该与雌蜂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相同;雄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与雄蜂本身的基因型相同。然后还得明确题干中提到的“亲本”.不是指F2的亲本(如果是指F2的亲本,直接提F1就行了),而是指F1的亲本。解题过程图解(从F2的个体的基因型开始,逆着基因的传递方向列出)如下:F2:♂AB、Ab、aB、ab ♀AaBb、Aabb、aaBb、aabbF1的配子:♀AB、Ab、aB、ab ♂abF1:♀AaBb、♂abP的配子:♂AB ♀abP:♂AB ♀aabb答案:A
六、图示法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倒6:氧气分子由肺泡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至少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4
C.5
D.10
解析:由题意氧气分子穿过肺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红细胞经过了一层生物膜,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答案:D
七、筛选淘汰法有些试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准。可以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
例7:基因型RrSs与rrSs的个体杂交后,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 )。
A.l︰2︰l
B.3︰1︰3︰1
C.1︰l︰1︰l
D.9︰3︰3︰l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项是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与题中条件不符,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选B项。为求准确,也可单独分析每一个性状,第一个性状分离比为1︰l,第二个性状分离比为3︰1,两个性状结合则为3︰1︰3︰1。答案:B
八、分析推理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例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茵,在产生的子代噬茵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5S,而蛋白质含有氨基(一NH2)和甲硫氨基(-SH),能够标记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15N和32P的DNA单链。答案:B
九、搭桥法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思维上的鸿沟。需根据生物学搭起思维上的桥梁。
例9:水稻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4、24、24
B.12、12、12
C.12、24、36
D.24、24、36
解析:此题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植物的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寻找思维的桥梁,即体细胞为24条染色体.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均为12条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为24条;胚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其染色体为24;胚乳细胞是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采,其染色体为36。答案:D
‘肆’ 如何评价2021山东高考生物
题干很长,这增加了同学们读题难度、提取题干信息的难度。
21年高考生物着力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既满足高校选才的要求,也体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培育目标。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表现。
山东生物高考题简答题:最后一题——基因工程,其余还有遗传题,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验设计题,生态与环境,还有光合与呼吸作用,以上这些出题范围基本不变,都是考纲以内的。
试卷特点:
21年高考生物试题蓝图设计以稳定为首要原则,在试卷结构形式、内容组织、难度结构、设问方式等维度保持基本稳定,使考生能够顺利作答、展现真实水平,体现高考的人文关怀。
试题设计稳中有新,试题素材选取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核心价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维度,分层设计,以全方位考查能力表现水平。
‘伍’ 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细胞的结构功能可能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结合考察 遗传问题 五种育种方法的考察 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结合对比考察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结合考察 集中实验的考察 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酵母菌呼吸方式 制备细胞膜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中每一步都要牢牢记住 细节部分也不可忘 同时系统的整理试验中的相同物品不通用处 如用显微镜的实验 原理 颜色反应 试剂含量等等 总的一句话就是有目标的找重点看 把书本读透 多练习练习保证自己在拿到题目是有思路
‘陆’ 高考全国卷生物题型是什么
以全国卷为例,生物的试题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细节考察题、典型应用题、材料分析题。
其实高考生物的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同学们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
很多题型都有可以归类挖掘共性,考生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找到背后知识点,再依次寻找做题切入点、形成解答思路,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一类题的百变考法,立于不败之地。题型也是有规律可言的,考试通常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度,以及做题的技巧。
高考复习生物的注意点
复习中,要利用做题、考试、练习的每一次机会,加强对时间的把握。严格按照高考时间限制答题时间,养成合理的答题节奏,在速度中提高正确率。
同时,书写工整、表达规范也很重要。有人因为书写太差、卷面混乱,阅卷者难以识别,白白丢分;有人因为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到位、公式不严谨,导致丢分。
‘柒’ 高二生物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成都市08—09学年度上期末高二生物试卷分析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良 成都市08—09学年度上期末高二生物试卷,从总体上看,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恰当考查相关能力。试卷试题内容覆盖面广,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强化,突出了重点章节内容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试卷试题的难度适中,符合高二学生的学习实际,较好地体现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份优质试卷。现就试卷结构、试卷内容(知识点)分布、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教学建议概述于下。一、试卷试题结构情况试卷由A、B两卷构成,总分150分。其中,A卷100分,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B卷50分,选择题16分,非选择题34分。 A卷(100分)B卷(50分)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60分)选择题非选择题(34分)题号1—40414243444546—53545556分值401016141010 1699二、试卷内容(知识点)分布情况(一)、试卷内容覆盖了全部教学内容,按章节分布情况试卷内容选择题题号非选择题题号分值绪论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2、3、1243题第一问8分第二章细胞4、5、6、7、8、9、10、12、13、14、46、474125分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48、49、50、51、5242、43、54、5576分第四章生命活动调节30、31、32、33、34、5344、5626分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35、36、37、38、39、40、464518分(二)、试题内容具体分布(双向细目表)情况题型题号分值 知识点 选择题 (A卷)11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种类及其作用21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作用3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41细胞膜的功能51细胞膜物质运输的种类及其影响的因素6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71识别细胞的亚显微结构8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9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情况10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间的数量关系11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121鉴定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实验131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141细胞衰老的特征151酶的种类及其作用161ATP与ADP的相关知识171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81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过程19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C3、C5、ATP 和[H]的含量变化情况201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及其所需条件211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221植物根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及相互关系231大量矿质元素241矿质元素的利用251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26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271线粒体结构和功能28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和呼吸作用的过程291新陈代谢的类型301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实验311生长素的作用321血糖浓度的调节331反射弧的结构341神经调节的方式351无性繁殖的种类36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情况371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相互关系38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391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401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非选择题(A卷)4110识图、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4216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因素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431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场所、原料及其所需条件、必需氨基酸的概念4410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运输方式、机理、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的探究实验4510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图象的识别、个时期特征的比较选择题(B卷)46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分子的关系坐标图的分析472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各时期的特点及相关细胞器的作用482新陈代谢与酶492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50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512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的坐标分析 522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532植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及作用非选(B卷)5416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及物质和能量变化情况559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氨基转换作用;脱氨基作用569实验设计;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三、试卷试题分析(一)、A卷选择题(略)(二)、A卷非选择题41题:以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为载体,考查对细胞增殖、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同时还涉及实验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42题: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该题图示简明,且有别于教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图示分析能力。43题:考查蛋白质(肽)的结构及蛋白质代谢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不足之处在于印错一字,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44题:有关“燕麦实验法”的分析题。该题的(2)小题因涉及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多数学生对“形态学上(下)端”这一概念掌握不牢,不能用专业术语答题,以致失分校多。45题: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鉴别题。该题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缺陷,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模糊。(三)、B卷选择题46题:细胞增殖的图像分析题。多数学生未能认真审题(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而导致分析错误。47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有丝分裂过程的组合型选择题,是基础题。48题:考查酶的基本知识,涉及酶的化学本质、作用特点。但该题的几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失误率较高。49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该题本为基础题,但选项中涉及的物理学内容使许多学生误选A。50题:关于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的定量分析题,难度较高。51题:考查影响矿质吸收的因素,特别是与两类呼吸的关系。题中隐含的“矿质吸收还受载体限制”,这一关键点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52题:考查蒸腾作用对矿质运输的影响。重点在于学生能否区别蒸腾作用影响“矿质运输”还是“矿质吸收”。53题:有关植物激素的基本知识,学生易误选该题的D选项。(四)、B卷非选择题54题: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综合题。该题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影响因素、相互关系。55题:人体的物质代谢。该题将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该题的设问不够明确,学生不知该答什么,故得分率极低。56题:有关生长素的实验设计与分析题。该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照实验来完成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四、学生答题情况本次检测暴露出来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基础知识不过关、没有过手不少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或含混不清,甚至存在缺陷。如41题“植物细胞结构图(结构名称、功能)”、42(1)“光和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场所、过程” 、53题“生长素功能和植物激素分泌部位”等所考查的有关结构、功能、生理过程、概念、原理等知识就是如此。2、有关图表及其信息提取能力差不少学生对生物图表,尤其是坐标曲线图的分析认识不到位,不能有效提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造成严重失分。如52题“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与影响矿质元素运输的因素”、54题“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5题“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等问题的解决就是如此。3、审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不少学生不能全面准确扑获试题信息,不能正确联系和理解相关信息或知识点间的关系,更不能正确利用各种信息或知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步骤,造成解题错误。如43题“蛋白质代谢的组成、来源、过程、应用”、44题“影响生长素的因素、作用,感光部位以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知识”、45题“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识别、时期判定、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规律”等问题的解决也是如此。4、实验探究能力很差不少学生不能正确把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更不能对相关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完善。如56题“生长素作用实验”的问题解决就如此。5、不能正确使用学科专用术语不少学生使用生活语,而不是使用学科专用术语表达生物学事实、生理过程以及概念、原理等。如44题“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应该是“由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有些学生则表述为“上面到下面”;56题“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应该是“具有两重性”,有些学生则表述为“两面性”等。五、今后教学的主要措施与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过手训练加强基础知识规范教学与过手落实是新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标准要求,又可适当降低教学的起点,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学生认知的内在联系的统一,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可以接合学习方案导学的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各方面,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根本上解决加强基础知识过手教学问题。2、加强实验教学,提升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要结合课本实验及其相关实验问题的解决与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原则,熟悉课本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等。3、加强图表问题的教学,提高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生物学学科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图表、图像、图形、坐标曲线图等,再恰当选择或改编一些变式的图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图示、获取图示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解题过程和语言表述规范的训练在教学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训练过程中,既要突出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加强解题过程和语言表述规范的训练。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在教学过程与思维活动过程创新基础上的规范,才能做到解题过程和语言表述过程的规范,进一步达到语言简洁、清晰、完整,用学科专用术语表达学科事实、过程等。 2009年2月17日
‘捌’ 如何写生物试卷分析和反思
生物试卷分析和反思: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强教学规范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打下扎实、全面的基础,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为主导应重在“导”上下功夫,学生为主体应在“学”上。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注重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参加考试时基础题不丢分。
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和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从这次试卷的整体来看,实验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我们在教学中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索: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等教学现象。还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史的重要史实,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理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价值,这对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缺少的。
3、关注社会热点,突出知识应用性
生物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例如:第49题(14分题)。对教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如何教会学生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4、加强学生解题规范性的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解题要有规矩,也就是解题的规范化。接替规范化要求按一定的规律和格式解题,要能用生物学术语去解释生物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或过程,解题要将答案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层次分明,结论要准确,避免学生出现知道意思,却答题不能完全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