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

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10 19:30:57

Ⅰ 海底生物有哪些呢

1、蓝鲸是须鲸科、须鲸属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共有4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西洋蓝鳍金枪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六鳃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鼬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虎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蓝鲸

Ⅱ 海底有多少生物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Ⅲ 东海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鲨鱼属于鱼纲鲨目,是肉食性海洋鱼类。鲨又叫鲨鱼、鲛,是软骨鱼类。身体呈纺锤形,眼睛大都在头部两侧,无鳔。生活在深海区。全世界有300多种鲨鱼,性情温和的鲨鱼吃小鱼虾`和贝类;凶猛的鲨鱼会吃海兽,甚至攻击人类。多数卵生或卵胎生,少数胎生。
鲨鱼的种类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鲨鱼都能伤害人类,只有少部分个头大的鲨鱼能伤害人。鲨鱼的嗅觉十分灵敏,主要靠嗅觉寻找食物,所以,它们能在除北冰洋以外的所有大洋里安家。鲸鲨是最大的鲨鱼,但是它们不吃肉,而是吃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一般的鲨鱼则吃鱼类、章鱼、贝类,有的鲨鱼甚至会把个头小的鲨鱼当成食物。

大白鲨这是一种人类绝不会认错的鲨鱼。身体呈巨大的纺锤体,鳃裂也是巨大的,鼻子又尖又长。它们的呈钩状的第一背鳍非常宽大,远远大于第二背鳍,胸鳍较大和尾鳍一样为新月形。背部颜色均匀为灰色或者为棕灰色,在背部与白色的腹部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大白鲨也是游泳好手,它们每小时可前进25公里,体温在10℃—15℃之间,它们什么都吃包括鲸鱼。这种鲨鱼的危险程度就不用再说了吧!

海马是海龙的同类。尾卷附在海藻上,过着固定性生活。游泳时直立身体,摆动背鳍和胸鳍,游泳前进。到春天,雌海马在雄海马的育儿囊中产卵,经过50~60天,幼鱼会从育儿囊里出来。

海马和海龙同属海龙科(Syngnathidae)鱼类,对饲养生存的水质要求并不苛刻。在国内水族市场比较多见的是黑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和斑节海龙(Dun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比较名贵的红海马(Hippocampus Coronatus)、黄金海马(Hippocampus Kuda)和产于澳洲的桨鳍龙王(Pyhllopteryx Taeniolatus)并不多见。 Oj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而大多数种类的海龙生长在河口与海的交界处,因而,它们能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
海马和海龙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而不善于游水的它们又不能迅捷地捕食。尽管它们深受海水水族爱好者的宠爱,但是,这种独特的习性,使得它们在水族箱里的饲养存活颇具难度。虽然,丰年虾、轮虫、仔鱼苗,都是适合它们的饵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们能够充分的觅食,这一点是海马和海龙饲养存活的关键所在,喂食过程中需要关闭过滤系统造就一个平静的无流环境,以便它们能够慢丝条理的觅食,还有一点就是它们的生活伙伴--如果,将海马、海龙和较为活泼的鱼类饲养在一起,那么在喂食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活饵将是被那些鱼类所抢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饲养海马和海龙,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还是将它们单独饲养在水流平缓、环境安静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时,选择虾鱼科(Centriscidae)的刀片鱼(Aeoliscus Strigatus)、松球鱼科(Monocentridae)的凤梨鱼(Monocentris Japonica)等等这些生活习性差不多的小巧鱼类共同饲养,它们将是海马和海龙良好的生活伙伴。
海马和海龙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
雄海马腹部有一个小袋,可用来装小海马.每次可装2000只小海马。海马孕期从10到25天不等。每当交配季节来临,“对上象”的雄海马与雌海马的尾部就会交织在一起,缠绵动人,很有诗意。更重要的是这种交配动作使雌海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雄海马也能够准确地接住卵子。海马的“爱情”之舞大约持续8个小时。交配前,雄海马下腹部的腹袋就会胀大,准备接受雌海马的卵。雌海马长着长长的产卵管,可将卵子排入雄海马的腹袋里。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里经过数周后,便会孵化成小海马,准备诞生。这时雄海马就会用尾巴勾住一根结实的海草茎,不断地来回弯曲或伸展身体,尤如人类女性生育时阵痛时的痉挛。同时它们腹袋的口微微张开并逐渐扩大。随后,一只小海马从开口处喷了出来,雄海马不断痉挛,小海马也不断蹦出腹袋。小海马出生后马上升到水面吸气,让体内的鱼鳔充满空气。每只小海马约有1厘米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自行摄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马此时也巳精疲力竭。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5℃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着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了适应海洋生活。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FONT>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金枪鱼类属鲈形目鲭科又叫鲔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同金枪鱼最相似的是鲣属鱼类,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鲣属腹部有4—6条黑色纵带,其它相近鱼种如舵鲣、狐鲣等有暗色纵带等。而金枪鱼类,鱼体无任何黑斑,或深色纵纹。

金枪鱼体呈纺锤形,具有鱼雷体形,强劲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鳍,鳞以退化为小圆鳞,适于快速游泳,最高游速达每秒20米。鱼体肥满,其横断面略呈圆形。金枪鱼活动旺盛,生命力很强金枪鱼的主要品种有: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和鲣鱼,其中前三种为延绳钓的主捕对象,后一种为杆钓的主要对象。它的产卵期很长,产卵海域甚广,使得全年都有金枪鱼在各海域中产卵,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全世界的食家才得以享受它得鲜美滋味。

由于金枪鱼必须时常保持快速游动,才能维持身体的供给,加上只在海域深处活动,因此肉质柔嫩鲜美,且不受环境污染,是现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味美新鲜的金枪鱼向来是日本、台湾人最爱的海鲜料理之一,尤其是金枪鱼生鱼片堪称生鱼片之中的极品,不但老食客深得其中滋味,即连少吃生鱼片得人也会选择金枪鱼生鱼片大块地品尝一番。

金枪鱼的肉质非常特别,生食是极品,熟食也香浓美味,制成罐头的油浸金枪鱼非常可口,俗称海底鸡,不但深受东南亚一带人民喜爱,连欧美人士也喜欢用来配制三明治。

金枪鱼是鱼类中营养价值较高的种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及其广阔,日本、西欧和美国是金枪鱼产品的三大市场。日本对金枪鱼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年消费80—90万吨,约占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鲜金枪鱼更受喜欢,消费量是需求量的60%,每年进口额约10亿美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人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会吃、也越来越注重饮食保健,对高档的海鲜如龙虾、象拔蚌、三文鱼等海鲜,已失去了新鲜感。因此我现正开拓国内市场,将一部分运往日本市场销售的金枪鱼直接运回国内销售,以期国人可以随时享用这个美味而营养的海中珍宝。

金枪鱼种类

1、黄鳍金枪鱼(Yellowfin Tuna):鱼体呈纺锤型,稍侧扁,头小,尾部长而细,肉粉红色。体背呈蓝青色,体侧浅灰色,带点黄色,有点状横带,成鱼的的二背鳍和臀鳍及其后面的小鳍,均呈鲜黄色。第一背鳍和腹鳍均带有黄色。体长1—3米,因不同海区而异,体重一般为40—60公斤。

黄鳍金枪鱼食性很广,以鱿鱼、表层鱼和大型甲壳类为主。作长距离洄游,其洄游与海流的季节变化有关,在热带雨季,它远离较淡的沿岸水域,游向高盐度的海区。

黄鳍金枪鱼广泛分布斗争三大洋的赤道海域,是热带海区的代表种。 黄鳍金枪鱼常见水深达160米,水温达20—28℃,最大游泳速度为90公里/小时。

黄鳍金枪鱼占全球金枪鱼产量的35%。大部分用来制罐头,生鲜和冷冻产品也持续增长。黄鳍金枪鱼现在以处于合理开发状态。

2、蓝鳍金枪鱼(Bluefin Tuna)是金枪鱼类中最大型的鱼种。身体短而结实、锥状细长的身躯,尾鳍成交叉状;身躯底部至侧边的色彩明亮,上身躯则是深蓝色,鳍是深暗色,小鳍则是呈现微黄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全身被鳞,口相当大,眼不大,胸鳍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鳍的中央,这是本种的最大特点。体长一般1—3米,大者长达3米多,体重700多公斤。

蓝鳍金枪鱼常以50—60尾成群,也有1000尾以上的鱼群。栖息水层从表层至50米深层,最适宜水温10—20℃,饵料以鲱鱼、沙丁鱼、鲐鱼、鱿鱼和甲壳类为主。

平均大小:200 ~400公斤

3、大眼金枪鱼(Bigeye Tuna)又称肥壮金枪鱼和副金枪鱼,体长约1.5—2.0米,体重大的在100公斤以上,一般为16—35公斤。体背蓝青色,侧面及腹面银白色。肉粉红色,略柔软。胸鳍长,其末端甚突,达第二背鳍下方,第二背鳍也较窄,与第一背鳍高度相近。鱼体呈灰色,肥满、尾短、头和眼明显较大。

大眼金枪鱼栖息水深较深,可达200—300米,性为成熟的个体栖息于表层。主要以深海性鱼类为食,小鱼、鱿鱼和大型甲壳类为主。最大游速可达100公里/小时。

目前大眼金枪鱼渔获产量较低,但价格较高,很有发展潜力。

4、长鳍金枪鱼(Longfin Tuna)体背呈深蓝色,侧面及腹侧为银白色,体色均匀。体长 1—1.5米,体重15公斤左右。大的个体可达45公斤。肉粉红色,胸鳍呈刀状、极长,长度大于头部是本种最显着的特点。

长鳍金枪鱼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层,有时较深达150—200米深层,傍晚分布在近表层。长鳍金枪鱼适温范围为14—20℃。饵料以沙丁鱼以及甲壳类为主。

长鳍金枪鱼的产量约占金枪鱼总产量的7%,大部分用于制罐。

Ⅳ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及种类

海洋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都非常丰富。据估计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至少有20万种,总生物量大约342亿吨。但是,要比较准确地说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其一,至今人类对深海水域的探测范围极其有限,估计还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发现;其二,由于自然杂交和遗传变异等作用,新的物种不断出现,而老的物种又在逐渐灭绝,物种的数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还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现象。

海洋生物的数量,除了用种类来表述外,更多的还是用其数量的多少来进行表述。比较常用的数量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种群的个体数量;二是用其产量或资源量。

在已知的所有海洋生物中,若以种群的个体数量表述,要数浮游生物的数量最多,仅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其个体数量即可超过全部大型海洋生物的个体总数;至于浮游植物,其数量要比浮游动物多得多。浮游生物的个体数量虽多,却因其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以至于大约需过滤1000万升海水才能获得1千克浮游生物(干品),其代价确实太大,因而至今尚无人尝试去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是,作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初级饵料,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却发挥着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若以种群的产量和资源量表述,海洋中以鱼类和贝类最多。海洋中鱼类的种类多达25000种,每年仅资源的增长量即高达6亿吨左右,全世界每年的鱼类捕捞量一般都在1亿吨上下。

我国有多少海洋生物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海洋生物的种类就有2万种之多,占世界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25%以上。其中,有捕捞价值的鱼类约2500种,虾蟹类约800种,此外还有贝类、海藻类、海参、海胆、鱿鱼、海蜇、海豚等。仅可以入药的海洋生物就多达700余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虽然丰富,但渔业资源量却不丰富,我国渔业资源的最大年可捕量只有73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仅处于中下等的水平。

海洋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便于记忆和统计,人们常按其特征与属性将之分为若干个类别。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生物系统分类法。该方法将海洋生物先分为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菌类三大类,每个类别再依次按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将海洋生物细分至种。全球目前已发现的海洋动物大约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2.5万种。

海洋植物海洋植物一般都称其为藻类,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中,藻类又被分为绿藻、褐藻、红藻、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蓝藻等八大门类,每个门再依次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进行细分。有时,人们还按藻类的个体大小和生活方式,将其分为浮游藻类和大型固生藻类两大类,其中以浮游藻类的数量最多,大约可占藻类总数的90%以上。在浮游藻类中,数量最多的是硅藻,其最大分布密度是每升海水中可达100个以上。浮游藻类的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人们用肉眼很难分得清,大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大型固生海藻类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却更为直接。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学名江蓠)、海青菜(学名石莼)等不仅是人们喜欢食用的海藻类,有些还可以作为海洋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海带和裙带菜属于褐藻,藻体色泽多呈褐色,幼嫩时呈绿褐色;紫菜和龙须菜属红藻,呈红褐色;海青菜属绿藻,呈绿色。螺旋藻也是人们比较常见的藻类,属蓝藻,呈蓝紫色,其个体大小犹如一小段卷曲的头发丝,是人们在最近十几年才开发的一种营养丰富的藻类,被认为是人类最优质的蛋白源之一。

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按动物系统分类学可分为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十几个大门类,每个门类再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依次细分。海洋生物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首推海洋动物,鱼、贝、虾、蟹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也是人类从海洋获取蛋白质的重要蛋白源。

海洋细菌海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有些种类可以使海洋生物致病,如某些海洋弧菌类;有些种类则可以作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海洋酵母类、海洋硫化菌类等。虽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远不如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那样密切,但是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分类外,在渔业资源领域,人们还常按各种生物在海洋中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等特征,将之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通常是指游泳能力一般不太强,仅能长年漂浮在海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又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群。其中,浮游植物可以利用海水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机物,是海洋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也是浮游动物、某些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的食物的供应者;浮游动物主要依靠摄食浮游植物、有时也可摄食海水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其他有机质微粒生活,同时它们又是小鱼小虾的食物。

浮游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比较小,有些种类只有一个细胞,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如硅藻、小球藻、金藻等;有些种类虽然是由几个细胞组成的,但细胞之间没有器官分化,细胞脱离群体后仍可以独立生活,被称为群体生物,如螺旋藻、角毛藻等;有些种类也是由多细胞组成,但细胞间开始有器官与功能的分化,被称为多细胞生物,如轮虫、糠虾等。浮游生物中也有少数个体较大的种类,如水母类中有些种类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须腕长超过5米。一般地讲,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种类占多数,浮游动物一般都是多细胞生物。

世界上第一个对浮游生物进行采集研究的人是德国科学家J.缪勒(1801~1858),他从1846年开始进行环球考察,用特制的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浮游生物标本。

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是指那些游泳能力较强、可以在海水中自由游动、体型相对较大的海洋生物。绝大多数鱼类、虾类,以及鱿鱼、海豚、鲸、海豹等都属于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这一术语是由德国自然科学家N·海克尔(1834~1919)提出的,是指那些大多数时间都在海底匍匐生活或固着生活,或者潜藏于海底泥沙层中过着埋栖型生活的生物,蟹类、龙虾、海参、海胆、海带以及大多数贝类(如扇贝、蛤蜊、牡蛎等)都属于底栖生物。有些鱼类,如比目鱼、鳐、𫚉等,虽然也具备一定的游泳能力,但因其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底,因此也被划归为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是构成海洋水产品的最主要生物,而浮游生物则是它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Ⅳ 海洋生物大多是食肉动物,为什么很少有海洋食草动物

海洋食草动物也有,但是不多,比方说儒艮,海牛这些就是以吃水草为生的,而其他大部分都属于吃荤的,因为海里面的植物相对比较少,因此物种进化的时候,就注定海里面不可能拥有太多的素食动物,因此绝大部分海洋生物,比方说鱼类要么就是吃虾,或者是浮游生物,个子大一点的也会吃其他的鱼,要是像鲨鱼,虎鲸,哪怕是陆地动物掉下去,它们也是来者不拒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小鱼,小虾都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而大一点的鱼,自然就是吃小鱼和虾了,就如同我们玩的游戏大鱼吃小鱼一样,也是一种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当然更大的大白鲨,虎鲸则是什么都吃,哪怕是海豹,海狮也是可以吃下去的,不过最大的海洋动物蓝鲸,反而不会猎杀别的动物,依然还是以小型的磷虾以及浮游生物为主。

Ⅵ 海底里面的动物有哪些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
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海洋生物欣赏(19张)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物种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数量占50%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全世界的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一项空前的合作计划,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出炉了。目前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Ⅶ 海底的生物有哪些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Ⅷ 海洋食腐动物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动物尸体,有些是动物自然死亡或者疾病形成的,有些是食肉动物吃完后剩下的残骸,总之,这些尸体的量是非常大的。

众所周知,动物尸体在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污染土壤、水源,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的扩散。此时,一些动物站了出来,它们无视已经臭气熏天的腐肉,大快朵颐,消化着这些动物尸体,它们就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

在陆地的生态系统中,“清道夫”的影子随处可见,像上图中的秃鹫就是欧、亚、非洲最常见的清道夫,除了秃鹫外,大到鬣狗、金豺,小到屎壳郎都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虽然它们食腐的名声不太好听,但是在自然界中如果少了它们,那么生态系统就会一团糟。

既然陆地的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的清道夫,那么在海洋系统中,有没有清道夫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01 海洋上层的清道夫

鲸在死后,许多海洋生物都会来分杯羹,毕竟唾手可得的食物没有多少动物可以拒绝,但是此时进食的鲸还算比较新鲜,一旦开始腐败下沉,就会劝退大多数的海洋生物。从海洋的上层看,最常见的清道夫就是犁头鲨了。

从名字上看,许多小伙伴会认为它是鲨鱼的一种,但其实它只是鱼鳍的形状和身形有些像鲨鱼而已,并非真正的鲨鱼。犁头鲨的学名是犁头鳐,它是鳐形目犁头鳐科下的鱼类,因为其有着像爬犁一样的头部,因此得名,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海域,在我国东海、南海都有分布。

02 海洋中层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层,最常见的清道夫就是鲨鱼了。从目前科学的观察和研究看,几乎所有掠食性的鲨鱼都有食腐的习性,只不过,它们通常看不上小鱼小虾的尸体,要吃就吃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尸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鱼界的长寿冠军,可以活400岁的格陵兰睡鲨。

03 海洋底层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清道夫通常都集中在海底,这是因为海底的资源本身就相对的匮乏,所以一旦有动物尸体落入海底,必然会遭到疯抢,而此时落到海底的尸体早已经高度的腐烂了,因此,海洋底层生物大都是清道夫。

在这些清道夫中,灰六鳃鲨是大型生物的代表,这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底层的鲨鱼,它的游动也很缓慢,虽然它可以加速捕猎,但是适应了长期的缓慢生活,这种耗费体力还不一定能够获得回报的事它很少做,因此,它将目标定在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和腐肉上。

由于我们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对陆地上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了解,也知道许多的清道夫存在,但其实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海洋的生态系统比陆地更加的健全,同时海洋中由于生物量太大,所以清道夫从海洋上层一直到底层都是存在的,比如上层的犁头鳐、中层的睡鲨、底层的灰六鳃鲨、吃骨虫以及海鳗等等。

Ⅸ 海底动物的营养价值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虾、贝、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含量充足,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日本等国研制的浓缩鱼蛋白、功能鱼蛋白、海洋牛肉等,均以鱼类为主要原料制成。

海洋生物含有独特的脂肪酸。海洋生物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为禽畜肉和植物性食物所不含,这种脂肪酸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鱼油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对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

海洋生物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宝库。海虾、海鱼中钙的含量是禽畜肉的几倍至几十倍;海带中富含碘元素;鱼肉中的铁最易被人体吸收;用鱼骨等加工制成的"海洋钙素""生物活性钙"对防治缺钙有独特疗效。
回答者: 缤纷★晴天 - 魔法学徒 一级 10-14 21:29

(1)带鱼鱼鳞中提取制成的物质6-硫代鸟嘌呤(6-TG),对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肿瘤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据报道,用6-硫代鸟嘌呤治疗69例急性白血病,有效率70%,也可与其他抗癌药配合,治疗胃癌、淋巴肉瘤、绒毛上皮癌等;同时带鱼含丰富的维生素A,是一种人体重要的防癌因子,所以经常食用带鱼,有防癌抗癌作用。

(2)鲱鱼子提取物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和艾滋病。治疗艾滋病的叠氮胸苷(AZT),就是从鲱鱼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杀血癌细胞的有效成分。

(3)鲍鱼肉和其粘液中能分离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种粘蛋白:鲍灵素Ⅰ、鲍灵素Ⅱ、鲍灵素Ⅲ,药理研究证实,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经常炖食鲍鱼或与黑白木耳、黄花菜煮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肿瘤的发生。但是鲍鱼的内脏不能轻易食用,因内脏含光感色素,食用后会增强机体对阳光的敏感性,晒太阳后可出现皮肤瘙痒和针刺感,还可发生水肿及皮肤溃疡等症状。

(4)对虾是富含微量元素硒的海洋动物,而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抗癌、防癌的微量元素。它对黄曲霉素B1等致癌物具有破坏作用,对铅、锡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毒性物质具有拮抗作用。硒能抑制体内主要致癌和衰老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生成,并能提高全身免疫功能。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体内缺硒时,癌症的发病几率增高,因此保证人体经常性硒元素的摄入,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5)海龟胆汁对肉瘤及艾氏实体瘤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龟肉炖食或炒菜,龟胆汁冲酒,少量服用能扶正祛邪,有利于防癌、抗癌。不过,在食用动物胆汁时,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中毒。

6)黄花鱼鳔用香油炸酥后,压碎吞服治疗食道癌、胃癌有效。经常食用黄花鱼,用其鱼鳔煮汤喝,配合中西医治疗,对鼻咽癌和消化道肿瘤均有使其缓解症状的功效。

(7)将海带热水提取液冷冻干燥物,喂饲移植肉瘤的小鼠,抑制率为76.3-83.6%,用狭叶海带透析内液,对先移植后给药的小鼠的抑癌率为92%,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80.4-90%。用海带炒、炖、烧汤长期食用,可作为预防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食道癌、胃癌的防癌药膳和辅助治疗食品。

(8)文蛤又称海蛤、白利蛤,它含有一种称为蛤素的糖蛋白,能刺激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功能。文蛤的提取液,对染有Moloney白血病毒的动物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杂色蛤的提取液对肉瘤的抑制率高达30%。取文蛤的组织提取液对肝癌腹水型及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40-50%,目前有的国家已利用文蛤制成抗癌药,用于肝癌、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据《饮食科学》/张家勇)

(9)鱿鱼,也称“柔鱼”,可供鲜食或干制。鱿鱼营养价值很高,是海洋赐予人类的天然水产蛋白质。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组成接近全蛋白,是一种营养保健型且风味很好的水产品,其营养价值毫不逊色于牛肉和金枪鱼,每百克干品含有蛋白质66.7克、脂肪7.4克,并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钙、磷、磺等无机盐。鲜活鱿鱼中蛋白质含量也高达16%~20%,脂肪含量极低,只有不到1%,因此热量亦低,对怕胖的人来说,吃鱿鱼是一种好的选择。而鱿鱼的脂肪里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加上肉中所含的高量牛磺酸,都可有效减少血管壁内所累积的胆固醇,对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都颇具效力。同时能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对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鱿鱼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发现,鱿鱼中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鱿鱼中同时含有一种物质——牛磺酸,而牛璜酸有抑制胆固醇在血液中蓄积的作用。只要摄入的食物中牛磺酸与胆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不会升高。而鱿鱼中牛磺酸含量较高,其比值为2.2。因此,食用鱿鱼时,胆固醇只是正常地被人体所利用,而不会在血液中积蓄。
牛磺酸有以下作用:1.调节血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肝利胆,防治胆结石;2.可抑制血小板聚脂集,降血压效果较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3.保护视力,促进幼儿大脑发育;4.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还可抗心律失常,起保护心肌的作用。

(10)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认为,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的,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11)带鱼肉费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带鱼含蛋白质184克,脂肪46克,还含有磷、铁、钙、锌、镁以及维生素A、B1、B2等多种营养成分。带鱼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且脂肪酸碳链又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的理想滋补食品。带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今医学及水产药用书籍记载,带鱼有养肝、祛风、止血等功能,对治疗出血、疮,臃肿等疾病有良效。带鱼鳞是制造解热息痛片和抗肿瘤的药物原料。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显着的降低胆固醇作用。适宜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食少赢瘦,营养不良之人食用。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的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带鱼全身的鳞和银白色油脂层中还含有一种抗癌成分——6硫代鸟嘌呤,对辅助治疗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有益。经常食用带鱼,具有补益五脏的功效。带鱼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12)对虾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对虾肉中含有水分77克、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蕴含热量90千卡。对虾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补气健胃,壮阳补精,具强身延寿之功能,主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脾胃虚弱、疮口不愈等症。

Ⅹ 海洋生物的名称有哪些

海洋生物的名称有:

1、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蓝鲸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论个头堪称兽中之“王”。蓝鲸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功率可达1700马力,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的力量相匹敌。

2、海豚:也是一种小型齿鲸动物。过去人们常说,在动物界中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但事实证明,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有些技艺,猴子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能学会。

3、红海星:红色里伸出手来,一只海星,红海星是Galapagos海岛海洋生物中最漂亮的一种。蛇星科Fromia品系有许多颜色和形状。体表具有明显突瘤或突棘,体盘背部表面具有许多小孔。

4、海龟: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

5、蝴蝶鱼:蝴蝶鱼谷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阅读全文

与海底能吃的生物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