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

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2-05-11 01:48:25

Ⅰ 5米高有多高

每层楼3米左右,您可以自己想一下5米的高度了。
如有帮助请采纳。
或者是身高比较,身高1.8米大概站一下就能出来个差不多。

Ⅱ 世界上有5米高的人吗

世界是没有5米高的人。最高的人是美国人罗伯特·沃德洛,1940年他去世前的身高为2.72米,如果他能再多活一年,身高就会超过2.74米。世界上“真正的”(无病理原因的)巨人是安格斯·麦卡斯基尔,当他1863年在加拿大去世时,身高为2.36米。
美国目前最高的人是马努特·博尔,身高为2.31米,他1962年生于苏丹,现为美国公民,他曾在费城76人队和其他篮球队打过球。
英国目前在世的最高的人是克斯托弗·格林纳,他身高为2.29米。
突尼斯在世的最高的人是拉德胡阿尼·沙尔比,他于1999年4月22日至23日接受严格的测量,身高为2.359米。
最高的女性是中国湖南省的曾金莲,她1982年去世时身高为2.48米。
桑迪·艾伦是在世的最高的妇女,身高为2.317米,她10岁时身高为1.905米,她目前的体重为209.5公斤。最高的夫妻是加拿大的安娜·哈南·斯旺和美国的马丁·冯·布伦·贝茨,他们于1871年结婚时身高分别为2.27米和2.20米。

Ⅲ 海底4000多米的地方有什么些生物及习性

1 角高体金眼鲷,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鱼)拉丁名:Anoplogaster
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
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
栖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
幼鱼吃甲壳动物,而成年鱼吃鱼。
2 嘴鹤鳗鱼像仙鹤一样有长脖子和长嘴。在嘴里面,有密集的细小的牙齿,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小虾,长脖子和长嘴保证了捕食的灵活和准确。
3 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
这种头足纲、幽灵蛸目的生物就象是从午夜科幻电影中游出来的一样,在它身体上长着两只大鳍,看起来和两只耳朵一样;它的形态象胶冻样,更象一个水母而不象鱿鱼或者乌贼(本来也不是);而幽灵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个小动物,只有6英寸长(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却有一条大狗的眼睛那么大。

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

和多数的乌贼、鱿鱼、章鱼不同,幽灵蛸没有墨囊。它们的“手臂”上长着尖牙一样的钉子,由此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鱿鱼”。有一对“手臂”变化成可以延展的细状体,可以拉长到这种动物身体两倍的长度,它们就是利用这对伸缩自如的触手同其它短些的触手合作,一起来捕捉猎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幽灵蛸就把触手全部翻起盖在身上,形成一个带钉子的保护网。

就胶冻状的生物而言,幽灵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达到两个身长,而且可以在启动后5秒内达到这个速度。如果危险就在眼前,它能连续来几个急转弯来摆脱敌人。它们的鳍可以帮助游泳,就象企鹅和海龟所做的那样来划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还能找到它。
其他深海生物有:各种虾、蟹、蠕虫、硫细菌、水母...硫细菌作为生产者,能利用化学反应自身合成所需物质提供能量。其他动物一般以上层生物遗落的尸体食物等作为食物,或捕食其他深海生物,一般身体透明,眼睛极大或退化,身体高度进化以适应高压低温的环境。

Ⅳ 一般什么海洋生物在海下五米生存

小鱼,小虾,小海虫。首先海底的生物量不是很多。有一些底栖型的深海生物。他们的生存是不需要光线的。而且在长期的无光条件下。他们进化成了没有眼睛或者眼睛很弱势的模样。他们主要是吃海洋掉入海底的动物残渣碎片。

Ⅳ 在深海100米处有哪些生物(至少15个)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处每立方米平均超过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却不到1毫克。同一种浮游动物,个体小时多生活在浅处,个体较大时生活在深处。如桡足类的海羽水蚤属和光水蚤属的一些种类,生活在2000米水深处个体最大可达17毫米,而随着水深变浅,个体大小也随之变小。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对营养物质的垂直转送起着积极的作用。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有:①甲壳动物,最主要的是桡足纲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属的一些种类(最大个体可达17毫米)。其次还有糠虾、磷虾、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纲的动物。②腔肠动物,有钵水母和管水母等。它们生活史中没有水螅型阶段,个体一般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发光。③橄榄绿细胞,长度为10~15微米的细胞。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鞭毛虫。在3000~4000米水深处,此类细胞的密度仍可达 25000~50000个/升。在有些浮游甲壳动物的肠道中也常可捡出,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图1)。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其中隶属于角��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深海��鱼头的背侧有一柄状的突起,顶部可发光,作诱饵和照明用。嘴大。雌鱼体重可达6~8千克,雄鱼仅重几克(图2)。雄鱼头部钻入雌鱼的表皮吸取营养,并形成一个小裂,雌鱼产卵期,雄鱼产精子于袋中,以备授精。��鱼不成群,个体之间大约保持30米的距离。 在深海也有不少鳗鱼,如哈氏囊咽鱼和宽咽鱼等。鱼体细长,嘴特别大(图3)。有些鳗鱼幼体上游到较浅的水层,成体时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鱼类中,圆罩鱼属的个体数量最多,鱼的个体小,长仅5~6厘米,头大,暗褐色,其鳃可滤食浮游动物。不成群,个体之间约保持3米的距离。 在深海近底层鱼的种数比较多,个体也较大,如睡鲨体长可达7米,以掠食为生。有些深海鱼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图4)。深海头足类种类较少,有的章鱼适应于深海生活,没有眼睛。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见表)。在水深 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①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2~40微米之间,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包括真菌、易变菌、类酵母细胞、肉足纲、吸管纲、纤毛虫纲、有孔虫等。据对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处调查,在沉积物表层的个体数量约为每平方厘米24000个,而在0.5厘米沉积样中仅为每平方厘米1150个。②小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间,生活在同一水域,个体数约比微型底栖生物少 3个数量级。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海螅、涡虫纲、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寡毛纲、原环虫、海螨、介形类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种类。其中,线虫是主要的种类,其个体数量多,约占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门类,如海绵、腔肠动物、星虫、曳鳃虫、肠鳃动物、螠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须腕动物,以及少量脊索动物(如海鞘)和底栖鱼类。 深海海绵体大(可达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长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达万米的深渊,有的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或筑管栖息。 多毛类既是浅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栖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采得的大型底栖生物共有8种,其中多毛类4种,即吻沙蚕、海蛹,以及小头虫科和缩头虫科各一种;其余4种为美丽冠叶珊瑚、骨缘胡桃蛤、扇贝和一种钩虾亚目的动物。 棘皮动物门的各纲均有深海种类,多数是底栖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虫、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有机物较丰富的地方,海参往往是优势种,且个体也大(有的可达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参,有的具叶状的“足”,或具一排侧乳头,适于在软泥上爬行。 深海的海鞘也营固着生活,有很长的柄,滤食,不形成群体。有的底栖鱼,腹鳍和尾鳍长成棒状,能在软泥上支撑着身体或缓慢地移动,如一种深海狗母鱼。 深海热泉生物群落 1977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阿尔文”潜水球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东北300公里水深 2550米处的断裂带发现了深海热泉生物群落(图5)。这一带海底水温约20℃。生物很繁盛,有环节、甲壳、软体、须腕动物和鱼类等。其中大型的管栖蠕虫状须腕动物,管长可达5米,直径4厘米,常成簇,密度可达每平方米15千克;大的蛤贝壳长达25厘米;还有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1984年又在大西洋3200米的海底发现了类似的生物群落。这些群落的生物生长快。例如,蛤类的代谢速度比一般深海的蛤约快500倍,生长为成体所需的时间要快几十倍。从海底喷出的热水含有大量的啹S(HS-浓度超过 1毫摩尔/升)。这些动物不仅本身有同化啹S的能力,它们还能依靠共生的硫磺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将啹S转化为有机物: O2+4啹S+CO2→【C啹O】+4S+3啹O没有口、消化道和肛门的须腕动物,是靠体内共生细菌来提供营养物质的。 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深海生物的食物来源是:从上层沉降的生物死体、碎屑,微生物化能合成产生的有机物和其他深海生物等。由于食物少、温度低,所以包括细菌在内的深海生物代谢速率(氧耗)低,生长也很慢。深海生物视觉大多不发达,但嗅觉却很灵敏,曾将一些死鱼投放到菲律宾海沟水深9605米处6小时40分钟后,已引来一群端足类,有的鱼已被吃的仅剩下鱼骨。许多深海鱼类口大,能吞食比自己还大的食物。还有许多深海生物(包括许多种鱼,以及海星、海参、海笔、海葵等)能发光。这不但有作为诱饵和惊吓敌人的作用,还能作为同类互相辨识的标记。 大多数深海动物没有生殖季节,性成熟迟,一般产卵少,但卵黄多,幼体孵出后即能独立生活。有的��鱼幼体上浮到较浅的水层觅食,长大后才回到深水。

Ⅵ 深海100000米以下生物有哪些

深海龙鱼栖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和深海𩽾𩾌一样,它有一个大头,并以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武装,和深海𩽾𩾌同样相似的是它也有一个发光器钓饵,区别只是它的发光器不是长在头背,而是长在下颌。


注意:

现在人类能到达的最深海域深度是10916米,所以深海100000米以下生物有多恐怖大家也都还不知道。但就现在而言,已经比较深的海域的生物,外形都非常奇怪恐怖。所以深海100000米处到底生活着怎样奇异的生物,现在我们也还暂时不得而知。

或许等到以后科技更发达了,我们能探入更深的海底了,或许总有一天会揭开深海那神秘的面纱。据说,窥探深海的难度,比进入太空还要大。因为每多探一米的海底,那压力都是成倍的增长的,深海100000米的压力,根本就不是大家能想象到的。

特别是关于神秘海底人的猜测,一直以来都没有少过。据说在深海生活着一些奇特而又神秘的海底人,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超我们,神秘的“幽灵潜艇”就是他们的产物。关于海底人的说法很多,虽然从来没有人见到过,但一点都不妨碍大家对他们的想象。

Ⅶ 世界上深海5000米以下存活什么生物

洋生物非常丰富,约有20万种之多,鱼类是海洋中最活泼的生物,有2万多种。大部分的鱼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因为那里有温暖的阳光,丰富的食物。海星、海参可以生活在5000米以下,万米以下的海底也发现有生命存在。
太平洋的生物最为丰富多彩,其生物量占世界大洋的一半以上。藻类就有5000多种,最大的海藻称为巨藻。巨藻是海底植物巨人,一般有70~80米长,最长的可达到500米。巨藻的生长速度快得惊人,只要水温适宜,它每天可以生长2米左右,每隔16~20天体积就增大一倍。科学家发现,巨藻还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巨藻提炼的藻胶,制造五光十色的塑料;巨藻含有丰富的甲烷,还可以从中提炼出优质的燃油,并且可以替代石油。如果是这样的话,世界再也不用担心能源危机了

Ⅷ 海下的5米有什么的生物

海下五千米生活着:巨型深海大虱,科芬鱼,吸血鬼乌贼,长吻银鲛,毒蛇鱼,尖牙深海龙鱼,𩽾𩾌,吞噬鳗,巨型鱿鱼等众多海洋生物。

Ⅸ 海底最深多少米。有什么生物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是海沟,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 深度大约11,034米,在这样的深海里,除了细菌等低等生物,甚至还有一种叫“安康”的盲鱼快乐地活着,人类已经坐潜水艇下去过了,尽管船体被压缩了整整一厘米,但是还是能够探索到海洋的最深处。

Ⅹ 现在还有哪些巨型生物为何陆地很少见巨型生物

现在的巨型生物,海洋里有鲸鱼,陆地上有非洲象。至于其他的生物,很少有巨型的。鲸鱼庞大的有蓝鲸,可以体长33米、体重181吨,相当于几千个人类。非洲象身高大概3.5米,体重在7.5吨左右,比前辈猛犸象小了三分之一左右。现在没有巨型生物的原因很简单,一些是环境影响灭绝了,一些是被人类灭绝了。

3、人类

人类灭绝了很多巨型生物,比如说澳大利亚2米高的袋鼠、袋狮、恶龙般的蜥蜴和蛇等,跟现在的动物相比都是巨型的。不过大自然弱肉强食,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一些生物注定要灭绝。虽然值得惋惜,但是也是自然规律。至于海洋问题,当时人类还没有下海捕猎鲸鱼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与有哪些5米高的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