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哪些文献写生物

哪些文献写生物

发布时间:2022-05-12 02:44:41

Ⅰ 有哪些生物专业必读文献

建议你看看(计算生物学)等等这类的刊物

Ⅱ 急求一篇关于生物技术专业方面的中文文献!

1 生物工程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 王新卫; 周彦; 张慧; 张书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03-15 期刊 0 1
2 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问题之探讨——以生物工程专业实验选修课为例 陈蔚青; 陈虹; 柯薇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15 期刊 0 1
3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赵树进; 陈念; 韩丽萍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7-20 期刊 0 0
4 21世纪哺乳动物胚胎生物工程发展趋向 朱士恩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8-10 期刊 0 0
6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丁兴红; 赵伟春; 刘文洪 中医教育 2007-09-30 期刊 0 28
7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刘群; 罗莉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0-15 期刊 0 436

Ⅲ 生物 作参考文献怎么写

S1意思是期刊中的第一期增刊。期刊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如下:[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引文起止页码.增刊着录示例: [1]许延营,张世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生物过滤处理[J].有色矿冶,2005,21(S1):119-122.

Ⅳ 海洋生物与人类健康 相关的科技文献 有哪些

21世纪是人类崇尚健康的时代,也是健康产业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传统的以陆生生物为原料的健康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限制。多年来,人类对陆生生物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以其为原料的药品与保健品为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生态的恶化,不少陆生动物与植物的品种遭受环境污染,濒临消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便成为了人们必须开拓的新的健康产业资源。海洋里生活着50余万种生物,占全球物种的4/5,海洋的植物物种数为陆地植物的5倍~10倍,动物种数为陆地动物的60% 。很明显,未来的药品与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基地在海洋。 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还很少,利用也不多。然而初步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海洋生物的保健作用非常突出。从鱼类和贝类中提取的牛磺酸,具有抗氧化、稳定细胞膜的作用,能消除疲劳、提高视力;从海鱼和海藻中分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提高儿童智商、延缓老人大脑功能衰退的功能;海藻、海虾和海参等腔肠动物中含有的多糖与皂甙,具有防止动脉硬化、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从鲍中提取的一种被称作鲍灵素的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从扇贝中提取的多肽,具有抗辐射和促进因放射损伤的细胞修复的作用。研究发现,海水近80种元素中有17种是陆地土壤里缺少的,许多海洋生物含有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异常丰富,如牡蛎的含锌量、海带的含碘量,都大大高于任何陆生生物,因此,海洋生物是制作和提取营养补充剂的良好原料。 鉴于海洋生物开发有广阔的前景,进入21世纪,美国、日本、英国政府对海洋开发的投资一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各国均投入巨资建立了相应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美国科学家成功地从海洋生物体内分离与鉴定出3000余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表现有抗菌、抗病毒、镇痛、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作用。 日本是海洋水产制品的消费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日本人开始建立新的健康消费观念,从传统的单一食用鲜活海产品,转向食用多功能的海产制品。受人们膳食结构变化的推动,近十余年来,日本的海产品加工业发生了重大改变,海洋健康产业发展尤其迅速。日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油与海藻产品生产国,用鱼油制成的保健品含有大量的DHA,很受中老年人欢迎;用海带、裙带菜加工的产品种类繁多,颇受妇女们的青睐。以各种鱼、虾、蟹、贝类加工和制取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素补充剂、牛磺酸制品在日本市场十分畅销。日本是世界上海洋健康品消费大国,也是长寿大国,去年年底国民的平均年龄达到81.9岁,连续 4年居世界第一,海洋健康产业功不可没。

Ⅳ 生物类论文题目

生物学重要概念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生物类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3、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5、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6、儿童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7、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8、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9、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10、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2、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13、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Ⅵ 急求有一篇关于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文献 中英都有的 谢谢大家了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植物
PDF版本 173M 压缩成155M 解压共1118页
已上传在论坛FTP资源区/待审核资料/sz22033文件夹中

作者: 布坎南
ISBN: 9787030120137 〔十位: 7030120132〕
定价: 26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装帧: 简装本
出版年: 2004-02-01
本书英文版由国际杰出植物生物学家编写,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着作。在整合前沿知识的基础上,本书围绕细胞区室结构、细胞的繁衍、能量流、代谢与发育的整合、植物的环境与农业5个主题精心组织内容,反映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本书编排有序,图文并茂,适用于植物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参考。制药学、农业

Ⅶ 谁能帮我写一篇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文献综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内容

生物力学是运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研究机体力学特征与其功能的关系。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人体伤病机理,确定治疗方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可为人工器官和组织的设计提供依据。

生物力学中又包括有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力学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目前生物力学在骨骼力学方面进展较快。

生物控制论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调节、控制现象的机理,进而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方法是对生物体的一定结构层次,从整体角度用综合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其动态过程。

生物效应是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因素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和作用。它要研究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传播和分布,以及其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

生物材料是制作各种人工器官的物质基础,它必须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

医学影像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科研的重点课题。医用影像设备主要采用 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等进行成像。

X射线成像装置主要有大型X射线机组、X射线数字减影(DSA)装置、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装置(CT);超声成像装置有B型超声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装置;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主要有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等;磁成像设备有共振断层成像装置;此外还有红外线成像和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医用电子仪器是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的主要设备,如心电、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量的监护仪等正在实现小型化和智能化。通过体液了解生物化学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已逐步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

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比诊断设备要稍差一些。目前主要采用的是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大型的如:直线加速器、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小型的有激光腔内碎石机、激光针灸仪以及电刺激仪等。

手术室中的常规设备已从单纯的手术器械发展到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各种急救治疗仪如除颤器等。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现代化的医疗技术中,许多治疗系统内有诊断仪器或一台治疗设备同时含有诊断功能,如除颤器带有诊断心脏功能和指导选定治疗参数的心电监护仪,体外碎石机中装备了进行定位的X射线和超声成像装置,而植入人体中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就具有感知心电的功能,从而能作出适应性的起搏治疗。

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也就是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采用了诊断用的x射线或超声成像装置以及内窥镜等来进行诊断、引导和定位。它解决了很多诊断和治疗上的难题,用损伤较小的方法治疗疾病。

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为医学成像技术,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在成像技术中生物磁成像是最新发展的课题,它是通过测量人体磁场,来对人体组织的电流进行成像。

生物磁成像目前有二个方面。即心磁成像(可用以观察心肌纤维的电活动,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和脑磁成像(用以诊断癫痫活动、老年性痴呆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脑侵入,还可以对病损脑区进行定位和定量)。

另一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其中包括心电信号、脑电、眼震、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

高技术领域中还有神经网络的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为此掀起了一个研究热潮。它被认为是有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Ⅷ 求关于生物信息学概论方面的文献方面的资料

1. 王哲(2002),生物信息学概论,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版,ISBN: 7810860232
2. 张春霆(2000),生物信息学概论,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3. 克兰,雷默(2004),生物信息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4. K Attwood, DJ Parry-Smith(2002),[罗静初,罗洪,曲红,等译], 生物信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5. 简兴(2004),生物信息数据库简介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
6. 徐小平(2004),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前景,郧阳医学院学报
7. 韩彬, 惠军, 祝长青(2005),生物芯片及其应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孙琳琳, 蒋继志(2006),生物信息学及在农作物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安徽农学通报
9. 张阳德(2006),生物信息学:概论,外科理论与实践
10. 钟扬, 张亮,赵琼( 2001),简明生物信息学
11. 高亚梅(2007),生物信息学
12. 张春霆(2000), 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3. 陈润生(1999),当前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任务,生物工程进展
14. 欧阳曙光(1999 ),生物信息学: 生物实验数据和计算技术结合的新领域,科学通报
15. 何红波, 谭晓超, 李斌(2005),生物信息学对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6. 张成岗(2002 ),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17. 朱杰 (2005),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
18. 李维忠(1999),国内外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服务新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我不是学生物或信息专业的。可能比较外行。找到这些文献,你看看有没有用吧。

Ⅸ 写一篇有关生物的文章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大约在 36 亿年前,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产生。
生命的起源和细胞的起源的研究不仅有生物学的意义,而且有科学的宇宙观的意义。细胞的起源包含三个方面;①构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细胞的起源;②与生命的起源相伴随的原核细胞的起源;③最新发展的三界学说,即古核细胞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 亿年前形成了。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一个硅铝质地壳形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现了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因此,在岩石圈构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显示了较为稳定的特点。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气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随着植物的日益繁盛与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大气圈的含氧量继续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类植物已十分繁盛,明显区别于太古代。
震旦纪(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个独特的地史阶段。从生物的进化看,震旦系因含有无硬壳的后生动物化石,而与不含可靠动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区别;但与富含具有壳体的动物化石的寒武纪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仅种类单调、数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还不能利用其中的动物化石进行有效的生物地层工作。震旦纪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征是后期出现了种类较多的无硬壳后生动物,末期又出现少量小型具有壳体的动物。高级藻类进一步繁盛,微体古植物出现了一些新类型,叠层石在震旦纪早期趋于繁盛,后期数量和种类都突然下降。再从岩石圈的构造状况来看,震旦纪时地表上已经出现几个大型的、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之上已经是典型的盖层沉积,与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纪可以被认为是元古代与古生代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1977年10月,科学家再南非34亿年前的斯威士兰系的古老沉积里发现了200多个古细胞化石,便将生命起源的时间定在34亿年前。不久,科学家又在35亿年的岩石层中惊诧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蓝藻,绿藻化石,不得不将生命源头继续上溯。
因为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真核生物,那时候是震旦纪。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气之后,真核细胞才可能出现.
而在此之前都是厌氧的原核生物

转的

Ⅹ 关于生物的进化,可以参考哪些文献

《进化论》达尔文

阅读全文

与哪些文献写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