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物病毒是怎么被发现的
关于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188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 Chamberland)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他利用这一过滤器就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菌除去。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Dmitry Ivanovsky)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于是他提出这种感染性物质可能是细菌所分泌的一种毒素,但他并未深入研究下去。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感染性物质都能够被过滤除去并且能够在培养基中生长,这也是疾病的细菌理论(germ theory)的一部分。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重复了Ivanovsky的实验,并相信这是一种新的感染性物质。他还观察到这种病原只在分裂细胞中复制,由于他的实验没有显示这种病原的颗粒形态,因此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 fluim(可溶的活菌)并进一步命名为virus(病毒)。贝杰林克认为病毒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但这一看法后来被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推翻,他证明了病毒是颗粒状的)。同样在1899年,Friedrich Loeffler和Paul Frosch发现患口蹄疫动物淋巴液中含有能通过滤器的感染性物质,由于经过了高度的稀释,排除了其为毒素的可能性;他们推论这种感染性物质能够自我复制。
㈡ 病毒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
病毒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
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㈢ 光学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真核、原核生物和病毒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有一定限制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真核生物(比如
草履虫)
和
原核生物(比如
支原体和衣原体)。而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他没有细胞,是观察不到的。。。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㈣ 什么样的显微镜能看到病毒
一般光学显微镜理论上的精确度有0.2μm,细菌的个体大小为:球菌直径为0.5~1.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2微米。而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0.01μm左右,顾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纯复制】
㈤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病毒吗
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病毒。
㈥ 人类是如何用肉眼看到病毒的
人类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病毒的,病毒只能在医学或者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㈦ 把所有的病毒都消灭,让它们堆在一起,肉眼能看见吗
病毒是所有人类所憎恨的,因为他就是收割生命的武器,随便爆发一次病毒,都会有上百万人死去,但想要消灭病毒,又十分困难,首先他们太小了,肉眼根本发现不了,再者他们随时都可以变异,没有专门的药物消灭它们,如果把所有病毒都消灭,让他们堆在一起,肉眼能看见吗?一定能看见的,堆在一起还是一个巨无霸,病毒的数量远远超过地球所见生物的数量。
我们人体之所以会生病,很大成分和病毒有关,所以我们提倡勤洗手,爱干净,香皂和洗手液是可以杀死病毒的,因为病毒的主要物质为蛋白质,这些碱性物质是可以吸收掉水分的,从而让病毒无处可逃。
㈧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病毒吗
目前人类认识的最小生命形态,而电子显微镜是对它们进行直接观察的重要工具,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病毒的发现都依赖于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
利用电镜技术可以对病毒形态结构、发展发育以及对靶细胞的作用进行研究,为病毒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提供了形态学的依据。对于不会明显引起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的病毒,如风疹病毒、鼻病毒等,电镜技术也是一种可靠的鉴定、诊断手段。
尤其在动物疫苗研制及其产品制备过程中,几乎离不开电镜技术的检测。使用电镜检测能使疫苗研制少走弯路,加速进程,提高质量,特别是在驯化、培育或筛选目的毒中混入非目的毒或新出现的病毒时,更能凸显电镜的功能,可迅速、直观地做出诊断。
下图为中科科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KYKY-EM8100观测磁珠偶联兔出血症病毒的实例:
图4 二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