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pt中怎么设置动态时钟
ppt中设置动态时钟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需要编辑的PPT,点击打开插入中的“图片”。
‘贰’ 请问如何调整生物钟
位于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的生物节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指出:周末睡懒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会使人体时钟紊乱,睡眠时间顺延,使星期天晚上难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这种紊乱状态甚至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2)生物时钟周期如何ppt扩展阅读:
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
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钟
‘叁’ 生物钟如何调整
一、冬季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此时,肥胖者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由于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铁应有充分的供应。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二、高考考生如何调整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应。要想调整到最佳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
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
三、根据生物钟原理合理安排醒睡节律及工作学习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3)生物时钟周期如何ppt扩展阅读: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1、提示时间
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时间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几点上班、某时会见某人、爱人生日的献花、愚人节、赶某趟车等等。
2、提示事件
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比如有人拜托你将一件东西给甲,当你遇到甲时,生物钟这一功能就会自动起作用,使你马上想到这个托付的东西来。
用得最多的是看到某事时,在你的大脑里所依次产生的那些“忆块”(回忆的一种),比如看到熊猫,你就会想到:它是中国的国宝、它喜欢吃竹子、它是中国作为友好象征出使国外的使者等等忆块。
再比如当你看到一道难题时,你就会调动很多忆块,在一些规则的组合下,去求解它,这一连串的事情必须启动你过去很多年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于你的大脑的,它们必须在生物钟的该功能作用下才可依次出现于你的大脑里。
3、维持状态
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个小时的班,就是生物钟这一功能的结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观看某一事时,能够聚精会神地看,也是它的结果,当注意力从视觉转向听觉时,也是生物钟作用的结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
但是,你要听完一堂课,你就必须用生物钟的该功能才能听完,否则你就会瞌睡不已,甚至逃课。这种维持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维持,比如你和你爱人的家庭的维系就是断续的,因为你不能长期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你必须去工作,去交结,去谋取。
4、禁止功能
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比如说看到一个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无论在做什么,都有可能产生逃跑,这种逃跑就是对前面所做事物的终止。再比如说你在专心专一上网,结果你老爸打来了,你对上网的终止就是生物钟的功能在起作用。
如果没有这种作用,一个人就会出现永不停顿的做事,比如睡觉,如果没有这种终止,这个人就会长期睡下去,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此功能的失控有关。
相对这四点功能,在人的大脑里有对应的四个中枢:时间中枢、空间中枢、功能中枢和终止中枢。
‘肆’ 人体生物钟周期确切是多久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为何女子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 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
生物钟依靠像时钟那样周期往复的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奏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故认为其周期振荡节奏是内生的或在不同器官内独立进行。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这时怀孕所生的孩子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优生儿。在此期,增加学习、运动量,往往事半功倍。学生节律高潮时考试易取得好成绩,作家易显“灵感”,运动员在此期易破记录。
相反,三节律运行在临界或低潮期,会表现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走神,这时易出车祸和医疗事故,也难在考试中出成绩。老年人发病常在情绪钟低潮期,而许多疾病死亡时间恰在智力、体力、情绪三节律的双重临界日和三重临界日。了解自己三节律的临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困难,安然度过临界日和低潮期。
如何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呢?以下是一种简算法:
(1) 先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公式:t=(365.25×周岁数)± x。式中“t”表示总天数,“x”表示除周岁数以外的天数。例某人1935年10月15日出生, 要计算1987年1月29日的这天生物节律,t=(365.25×52)-259=18734(天)。
(2) 再算“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 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18734/33=567……23(智力钟余数) 18734/28=669……2(情绪钟余数) 18734/23=814……12(体力钟余数)
(3) 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 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 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 将“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潮期;若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临界期。了解自己“智力、情绪、体力”三节律的运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临界、低潮期早作准备,以防不测。
上例,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期,为临界期。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周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水平线”上的波动。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人确实会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但人是有理智的,有责任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临界期、低潮期,对它没有恐惧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钟低潮期或临界期为借口。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把处于节律双重、三重临界日驾驶员换下来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谨慎驾驶,以高度责任感来克服临界日的不适。当然高潮期的驾驶员麻痹大意,以为乱开车也不会出事故,这是绝对错误的。
生物钟老化机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节律振幅减小。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例如,神经组织萎缩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减退;心肌萎缩,心功能减退,如老年人醛固酮、睾酮、黄体生成素昼夜节律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生物钟处于高潮期,还可抵消这些功能减退,但处于低潮或临界期,则有病变及死亡的危险。
(2)生物节律稳态遭到严重损害。夜班工人体温、血压夜高于昼,睡眠昼夜颠倒,日积月累,使生物节律一定程度损害。
(3)同步因子(生活习惯、光照周期定时进餐)作用的减弱。由于退休,长期生活习惯因改变而不适应,户外接受日光时间减少,干扰了情绪节律,机体衰老与同步因子削弱是有关的。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从它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天地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以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地大经。贤人长寿秘诀是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运行规律,适应阴阳升降变化,“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使之长寿健康。历代长寿老人均具有起居,饮食规律的生活。尽管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些事不尽人意,但长寿者由于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使生活节律中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这对延缓衰老有着不可估量的回春作用。
‘伍’ 人体的生物钟是如何运转的
清晨早起,鸡啼鸟鸣,整个生物界似乎都在按着同一个时刻表在有规律地运转着。当一个人每天必须在某一特定时刻内醒来,开始不可能不借助于闹钟之类的提醒,然而,天长日久就会惊奇地发现,当你不再借助闹钟时,同样也能在大约这个时刻里醒来,甚至相差不了几分钟。生物钟并不像闹钟那样,任人随意摇弄,它是人们长期规律生活养成的一种习惯,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种规律的生物钟往往是徒劳的,同样当人体的生物钟一旦建立,也是很难改变的。有人做过一些实验,其中有一个很典型的实验就是人体生物钟实验。将一个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物钟,移入地下,经过长时间地与世隔绝的生活,当人们寻问其目前的时间时,实验者竟能回答相差无几。因而,实验设计者认为,光线的阴暗、气候的冷暖等等,只是生物时间规律的外部条件,在人体内部还有一种类似时钟的机构,它可以不依赖外部条件而自行运转,指挥着人体的正常生物活动,这就是人体的生物钟。
1904年,奥地利心理学家斯渥伯达出版了《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他认为人体的生理、体能的变化和疾病的产生有23天的周期性,人的心理变化有28天的周期性。随之德国科学家出提出了与之相类似的见解,他从所选择的病例材料中发现,人类的发病期和死亡期往往与之出生23天的周期节律有关联。之后的发现更加表明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同样存在着一个33天的周期,也就是说在33天内有一天学生们的智力节律达到高潮,大脑思维、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随后逐渐下降,33天后又到达一个新最佳状态。目前,这种周期被广泛地应用到体育竞技项目,在预定比赛日期之前,教练员、心理医生有计划地调整运动员的生物钟,使之在预定的比赛日期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是什么使人体产生了生命节律,控制节律的生物钟在哪,它又是如何运转的?有人认为,人体的生物节律是外源性的,也就是说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地磁变化、电场变化、光的变化以及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从而引起人体生命节律的周期性。也有人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人即使在恒温与隔绝的地下,也可表现出近乎于24小时的节律。另外也有人认为这种生物节律是由人体内的激素所调节控制的,例如女性的月经等。近年来,一个更加接近完美的学说被提出,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脑垂体下部有一小串神经细胞,一旦它受到损伤,生命节律就会被打乱。因而,认为生物节律的正常运转是由大脑内某些专门的神经元所控制的,但是到目前没有得到明确地证实。至于从进化学角度提出的进化学说更是使人感到古色古香,颇有历史学的味道。但是作为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不防也提上几句,这种学说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生物节律,乃是生存的需要,在生理上、行为上适应了环境的节律,才能得以生存。由于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使得体内有利的基因能够得到遗传,从而后人出现天生的生物节律来,这种节律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适者生存。不能根据环境而调节生物钟者,必将遭到淘汰。
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解开人类生物钟是如何产生、如何运转之谜的,希望真相大白之日不会太远。
‘陆’ 生物钟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由于太阳,地球的白昼和黑夜决定的,并且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的,也决定了自己的生物钟。
早上,鸟和鸡都会叫。似乎全世界的生物都在按照同样的时间表有规律地奔跑。当一个人每天都在同一时间醒来而不使用闹钟时,差别只有几分钟,这是不是很神奇?
因此,科学家认为,光纤的黑暗和气候的温暖正是生物时间规律的外在条件。人体内部也有一个类似的机制,它可以独立于外界条件运行,指导人体的正常活动,所以说,外界作用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都决定了生物钟,这就是人体的独特生物钟。
‘柒’ 生物钟是如何形成的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后来产生了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捌’ 怎么在PPT中插入可以倒计时的时钟
下载“FLASH倒计时”文件,双击这个文件,运行下
然后打开需要插入的PPT,找到幻灯片母版。
在左侧选择第一页,然后在菜单栏选择“开发工具”-控件中的“其他控件”按钮,点击。
在弹出的窗口内,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选择并点击确定。
这时窗口消失,鼠标变化,然后在页面下,拉出一个矩形框,作为FLASH的占位符,当然这个大小和位置后面可以调整。
右键点击框框,找到”属性“,点击。弹出属性设置窗口。
在属性设置窗口中,找到"movie",在后面的空白处输入FLASH文件所在位置。
FLASH文件位置,可以通过右键点击之前解压后得到的SWF文件,查看属性,找到地址,CTRL + C 复制,并粘贴到MOVIE属性值得空白处 。最后别忘了加上SWF的文件名,含扩展名.swf
然后关掉属性,回到幻灯片母版,关闭母版视图。
这时,应该每张幻灯片,同一位置都有了占位符。我们点击幻灯片放映。如果弹出警告。我们选择第二个,点击继续。
这个FLASH可以设置时间,我们输入2分钟。然后点击:START
退出幻灯片播放,我们发现每张幻灯片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样倒计时都同步到所有幻灯片里面了。
‘玖’ 生物钟的生物钟规律
生物钟
科学家发现,人体拥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同时,生理美容学家也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晚上11点至凌晨5点,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这时肌肤对护肤品的吸收率极强,若使用富含营养物质的滋润晚霜及保湿剂,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早晨6点至7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
人体一天中的各种生理波动如下:
1点钟:处于深夜,大多数人已经睡了3-5小时,由入睡期--浅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时进入有梦睡眠期。此时易醒/有梦,对痛特别敏感,有些疾病此时易加剧。
2点钟:肝脏仍继续工作,利用这段人体安静的时间,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把一些有害物质清除体外。此时人体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均放慢或停止工作,处于休整状态。
3点钟: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此时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
4点钟:血压更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仍然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此时全身器官节律仍放慢,但听力很敏锐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
5点钟:肾脏分泌少,人体已经历了3-4个“睡眠周期”(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睡眠周期),此时觉醒起床,很快就能进入精神饱满状态。
6点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
7点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入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
8点钟:机体休息完毕而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尽。大脑记忆力强,为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
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此时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
10点钟: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苦痛易消。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1点钟:心脏照样有节奏地继续工作,并与心理处于积极状态保持一致,人体不易感到疲劳,几乎感觉不到大的工作压力。
12点钟: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1小时。
14点钟:精力消退,此时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个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
15点钟: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型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持续数小时。
16点钟:血液中糖分增加,但很快又会下降,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
17点钟:工作效果更高,嗅觉、味觉处于最敏感时期,听觉处于一天中的第二高潮。此时开始锻炼比早晨效果好。
18点钟: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最高峰,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此时痛感重新下降,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19点钟: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精神最不稳定,容易激动,小事可引起口角。
20点钟: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不易出事故。
21点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第四次,也是最高效时)。
22点钟:体温开始下降,睡意降临,免疫功能增强,血液内的白细胞增多。呼吸减慢,脉搏和心跳降低,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体内大部分功能趋于低潮。
23点钟: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0点钟:身体开始其最繁重的工作,要换已死亡的细胞,建立新的细胞,为下一天作好准备。
‘拾’ 就是怎样用PPT制作时钟
在PowerPoint中不支持这个功能,可以通过在PPT母版中插入一个Flash时钟,那么在放映时就可以在每页看到实时的时间了。
下面详细地介绍下方法(在进行以下步骤时,首先要从网上下载一个显示时间的flash时钟文件)
1、打开PPT母版:
6、调整控件对象的大小至合适,放置到角落合适的地方,退出母板视图。这样就完成了实时时间的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