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把高中生物所有的鉴定实验总结一下:例如用人口腔上表皮细胞+健那绿观看线粒体;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加双缩脲显紫色,碘液加淀粉变蓝,脂肪与苏丹3成橘黄色与苏丹4成红色,甲基绿吡罗红分别用来观察DNA和RNA,染色体染色还可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台盼蓝可以将死细胞染成蓝色,对氨基苯磺酸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玫瑰红用比色法鉴定亚硝酸盐,酚红试剂筛选尿素分解菌,刚果红与纤维素产生红色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二苯胺与DNA沸水浴变蓝用于检验DNA粗提取产物。这些是必修和选修里的部分检验试剂,暂时想到那么多,应该比较全了,纯手打。如果可以帮到你,望采纳哦~
Ⅱ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比较简单快捷的,注意是含量测定
我只知道我们技术部的人用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都要进行试验分析,没什么快速方便的方法。
Ⅲ 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有何异同
1、原理不同
(1)、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朗伯一比尔(Lambert - Beer)定律,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比色法的原理是基于被测物质溶液的颜色或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有色溶液的颜色,颜色深度和物质含量成正比,则根据光被有色溶液吸收的强度,即可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
2、特点不同
(1)、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2)、比色法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针对性强,使用条件较为严格:反应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且较稳定,它和显色剂的颜色差别较大。
3、历史发展不同
(1)、比色法的历史比分光光度法悠久。早在公元初古希腊人就曾用五倍子溶液测定醋中的铁,1795年,俄国人也用五倍子的酒精溶液测定矿泉水中的铁。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大约开始于19世纪30~40年代。而分光光度法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2)、随着光学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日益普及,精密度较高而价格又较低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已逐渐代替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法也随之逐渐代替了比色法。
二、相同点
1、两个方法均是用来进行物质含量测定地点定性、定量方法;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
(3)高中生物哪里用比色法扩展阅读:
一、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为基础。
1、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
2、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3、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来消除干扰,从而提高了选择性。
4、但光电比色计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 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 而不是单色光束,还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无论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6、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7、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Lambert-Bee定律为基础。
8、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波长范围:
(1)、200~400nm的紫外光区
(2)、400~760nm的可见光区
(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光区。
Ⅳ 高中生物测量亚硝酸盐浓度需要每次都配标准液么
一般情况,如果测量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试剂等都相投的话,可以只做一次标准曲线。
但是如果条件有变,那必须重新做标曲。当然每次都做标曲的结果可能更加精确。
Ⅳ 高中生物净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一般可以用氧气的净生成速率、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速率和有机积累量。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量,包括植物积累的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CO2或释放的O2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计算方法:以单位时间、单位光合机构(干重、面积或叶绿素)固定的CO2或释放的O2或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例如µmol CO2/m2·s)来表示。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是指光合作用的固定二氧化碳(或产生氧)的速度。二氧化碳的固定速测定率也称同化速率。在高等植物中多以每10平方厘米的叶面积在一小时内所固定的CO2毫克数(mg CO2/10cm2/hr)表示。而分离的叶绿体多以每毫克叶绿素一小时固定的μmol CO2(μmol CO2/mg叶绿素/hr)表示。在光合作用中实测呼吸速率是很困难的,因此在黑暗条件中来求O2的吸收(CO2的发生)速率,在光照条件下测定O2的产生(CO2吸收)速率,把后者的值补加到前者的值中,称为总光合速率。另一方面,在光照条件下O2的发生速率(CO2吸收)称为光合速率。在10^4尔格/平方厘米/秒以下的弱光条件下,光化学反应规则地控制光合作用速率,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间成直线关系。当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加到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强度,称为饱合光强度。通常饱和光强度越高,净光合速率也越大。
测定方法
半叶法
此法测定大田光合作用速率较实用且较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但精确度较差。在光照之前,选取对称叶片。切下一半称得其干重,另一半叶片留在植株上进行光合作用,经过一定时间,再切取另一半相当面积的叶片,称其干重。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干重的增加,即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用干重mg/dm2 h 表示,这叫光合生产率或净同化率。沈允钢等在经典半叶法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改良半叶法,基本做法同上。剪下对称的半片叶片,放在暗处并保持一定湿度,这半片叶片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可照常进行呼吸作用。另一半留在植株上进行光合作用,为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向外输送,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以阻止叶片光合产物外运。前后两次取样干重的差值(包括呼吸消耗在内)即为该植物叶片的光合生产率。也可在不对称的叶片上,用钻孔器在叶面的一半钻取一定面积的叶片圆片,两次取样,求其干重差值。
CO2吸收量测定
测定植物吸收co2的数量可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或ph比色法,由于co2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co2含量的变化即可灵敏地反映在检测仪上。红外线co2分析仪,国内已有生产,既可在室内用叶室进行活体测定,又可在田间利用大气采样器采取气样带回实验室借助该仪器检测分析。ph比色法是利用甲酚红作指示剂,其原理是nahco3溶液中的co2与密闭系统中空气的co2总是保持平衡状态,叶片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密闭系统空气中的co2,使得nahco2溶液中的co2减少,ph值发生改变,根据溶液中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即可推算出co2浓度的变化,从而求出该叶片的光合强度。ph比色法适合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缺点是精确度较低。
O2释放量测定
氧电极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氧技术。氧电极由嵌在绝缘棒上的铂和银所构成,以氯化钾为电解质,外覆聚乙烯薄膜,两极间加0.6~0.8v的极化电压,溶氧可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在极间产生扩散电流。此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电极输出的记号,可在自动记录仪上记录下来。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如光合速率高,则放氧量多,溶解氧也多,叶片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可以作为测定光合速率的指标。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并可连续测定光合作用变化过程,也可用来测定呼吸作用。
Ⅵ 高中生物,
用:比色法。
原理是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
Ⅶ 高中生物光电比色法定量检测亚硝酸盐中水域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加热使大分子有机物沉淀,注意最后获得的泡菜汁是无色澄清的哟。
Ⅷ 高中生物 检验亚硝酸盐用的试剂 名字很长是什么
Griess法:原理是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反应,生成物为深红色的偶氮染料。
还有棕色环法
Ⅸ 高中生物测量亚硝酸盐浓度需要每次都配标准液么 如题,用比色法的话不是只要第一次做出曲线就好了么.
一般情况,如果测量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试剂等都相投的话,可以只做一次标准曲线.
但是如果条件有变,那必须重新做标曲.当然每次都做标曲的结果可能更加精确.
Ⅹ 生物化学实验 比色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有哪些
原理: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光亮度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根据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精密程度,可分为光电比色法和分光亮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通常中测定含量在10-1~10-4mg·L-1的痕量组分。比色分析如同其他仪器分析一样,也具有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1%~5%)的缺点。但对于微量组分测定来说,由于绝对误差很小,测定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现代仪器分析中,有60%左右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这种分析方法
步骤
.1.用相同型号的比色管.
2.配制等体积的系列标准样品.
3.配制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等体积).
4.对比,找出相同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