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海洋类的生物一般躲在哪里

海洋类的生物一般躲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5-18 19:00:30

Ⅰ 珊瑚上躲藏着什么海底生物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Ⅱ 北极冰下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数量之多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海洋生物更喜欢的藏身之地在哪

海底由地质运动形成的坑里

Ⅲ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中缺少

缺少阳光是最根本的原因。没了阳光,许多喜光的浮游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多在浅水活动,这么一来,吃浮游生物的小鱼虾也在水的上层活动,接着是吃小鱼虾的大鱼,还有捕食大鱼的其它动物,于是在距海面上层形成了丰富的食物链,大多数动物生活在这个区域也就不奇怪了。也可以这样说,阳光带来了营养物质,带来了氧气,带来了生存空间,所以大部分海洋生物都生活在那里。
有些微生物可以不依赖阳光而生活,以它们为基础的生物在很深的洋底构成了不同的食物链,因此在数千米深的海底依然有生物,只是数量和种类要少得多。

Ⅳ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______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
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故答案为:√

Ⅳ 海洋动物在水里是如何睡觉的它们在睡觉时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吗

一般情况下,小鱼不是躲避在珊瑚中就是躲避在一些寄生物种身体中,有的物种就是共存体制。对于这些鱼而言,他们躲避的方式还是非常的不错的,也能够安心的睡觉。

Ⅵ 海洋的最深处还有生物吗鲸鱼,海狮等大动物都是生活在

从最低级的单细胞生物,到聪明的哺乳动物海豚,都有
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在海洋中的动物群.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海洋动物,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管沙蚕等和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各种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 (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 (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海洋鱼类有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动物有棱皮龟科 (Dermochelidae),如棱皮龟(Dermochelys); 海龟科(Cheloniidae),如蠵龟(Caretta)和玳瑁(Eretmochelys)海洋动物;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仅占世界鸟类种数的0.02%,如信天翁、鹱、海燕、鲣鸟、军舰鸟和海雀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典型海洋鸟类.分布于中国的海洋鸟类约有20多种,它们一部分为留鸟,大部分为候鸟.中国常见的海洋鸟类有: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鹈形目(Pelecaniformes)的褐鲣鸟(Sula leucogaster)和红脚鲣鸟(Sula sula),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丝燕(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丝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目(Ca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 (Sirenia)等.
鲨鱼Shark 水母Jellyfish 海豚Dolphin 鲸鱼Whale 海马A hippocampus 章鱼Octopus 乌贼A squid 龙虾Lobster 海狮Sea lion 海星starfish 珊瑚 coral 螃蟹crab 贝类shell 海参sea slug 牡蛎oyster 海胆sea urchin、 虾shrimp、 海牛manatee、lionfish 狮子鱼、𫚉鱼ray、 鲸whale、海龟sea turtle、 寄居蟹hermit crab、 海獭sea otter、 海狗fur seal、 海象walrus、 海豹seal、 海葵sea anemone、 海绵sponge、 蟹crab、 管口鱼trumpetfish、 小丑鱼clownfish、 金鳞鱼squirrel fish、 蝶鱼butterfly fish、 比目鱼flounder、 刺河鲀porcupine fish、 海蛇sea snake、

Ⅶ 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在哪里

地球表面地势低的地方充满了水,这些水都连在一起,形成大海。

地球的总表面积约为5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表总面积的71%之强。在这广阔的大海中,一共生存栖息着100多万种的海洋生物。

我们将海洋的面积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大洋”和被陆地部分隔开的“海域”两部分。大洋的面积为海洋总面积的90%。

在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1/2,然后是大西洋、印度洋。平均深度以太平洋最深,为4,282米。

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海洋无论在水平的面积还是在垂直的深度方面都远远超过了陆地。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海洋的生态区分。

首先,在潮间地带和海面间存在着一大片沿岸区。沿岸区和大陆紧接,平均水深200米左右,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结构都很相似。

这个沿岸区虽然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6%,但是其中的生物种类丰富,比起海洋区来具有非常强大的生物生产力。沿岸区的海底一般被称为“大陆架”。

由大陆架向外直到2,000米深的海底一带,比起大陆架来地形的倾斜特别显着,被称为“大陆斜面”。这部分海面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5%。

比这更深的海面叫做“深海”,最深大约6,000米。再深的部分则为“海沟”,在大陆的周缘地带分布着,水深可达1万米以上。

6,000米以下的水层被称为“超深海层”,据载人潜水艇“深海6500”等的探测,确认这一水层中也有生命存在。

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深度略微大一些,海水就会变得漆黑一片,其实光线能射到出奇深的地方。

太阳光射入海水后,波长较长的光(红)在水深30米处就只剩下0.1%左右的亮度了,但是波长较短的光(蓝)在200米深度仍有20%的亮度,在某些水域甚至可以照射到1,000米深处。

光线照射得到的水层为“有光层”,照射不到的层为“无光层”。无论在沿岸区还是在海洋区,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生产者(浮游生物)都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有光层里。

Ⅷ 海洋生物分布集中在海的那里

集中在大陆架上

Ⅸ 海洋生物集中生活在海洋的哪一层

绝大多数在最上层``
大约海面附近200米,应为阳光只能射入海洋很浅的部分``
再向下几乎就是全黑暗的了`
上层有绝大多数的浮游植物和很多以此为生的生物`

Ⅹ 海底的生物是怎样生存的

海里虽然有无数大鱼、小鱼和其他生物,但它们从来不会为粮食发愁,因为海里有无数可供小鱼吃的浮游动物,而且,供浮游动物吃的浮游植物,其繁殖率大得惊人,30天内就有1亿后代被繁殖出来。不过,却一定要有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才能使浮游动物获得粮食。所以,一般来说,海洋里的生命是要依赖阳光的。

浮游动物随昼夜日光的变化在海中沉浮,这种在海中上下移动的幅度,大约为150米,因此海洋生物多数生长在这样深度的海中。

然而在1977年2月间,当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太平洋东边,厄瓜多爾尔尔以西,赤道附近的加拉巴哥地壳裂缝一带,第一次调查和研究深海的温水出口处时,却无意中在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5个“沃洲”,每一处各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如蛤、蟹、管形虫等。

25位科学家,对这项新发现都深感惊奇。在那样深的海里,既然没有食物,就不会有生物存在,但那些动物从何而来,它们何以生存呢?

他们打开由小型研究潜艇“阿尔文”号带上来的深海水样时,那充满臭蛋气味的硫化氢终于使他们的理论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他们认为,海水经地壳裂缝,在高度的压力和热度下,水里所含的硫酸盐便变成硫化氢。而这种含有臭味的化合物,就隐藏着深海里有生物存在的奥秘。某种细菌借硫化氢而产生代谢变化,得以繁殖;而较大的生物,甚至蛤则从细菌获得所需的营养。这么一来,在漆黑的深海底下,一种阳光以外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维持了一系列的生命。这种程序叫“化学合成”。在深海里发现这种作用,这还是第一次。

2400米深的海底,水的压力大约达到每平方厘米0.3吨。在那里,水温本应接近冰点,但温水出口处附近的水温则约为12℃~17℃。在加拉巴哥裂缝约几英里的范围内,在生物生存的区域,由西边起,第1区有很多比餐碟还大的蛤(35厘米左右)。第2区有很多已死的牡须,可能因那一区内的温水已停止流出,没有支持生命的硫化氢,于是海底便有一堆像古代野火会后遗下的残物。第3区有些外表像蒲公英的生物,可能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原生动物,它们有放射状的细丝附在岩石上。第四区虽然定名为蚝场,实际上却布满了我们俗称淡菜的贻贝。第五区定名伊甸乐园,巨型管形虫是那里最主要存在的生物。而每一个这种海底的“沃州”都有蟹的踪迹。大体而言,差不多每一区都有不同的生物聚集,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当海底温水开始涌出时,刚巧有动物幼体漂流到那附近,它们便留下来,就好像其他生物一旦发现了适合的环境,便定居下来一样。

“沃州”以外的深海,真像沙漠一般荒芜,只是偶尔有几只红色的八角珊瑚、脆弱的海星或海葵点缀在海底玄武岩石上。

全世界海洋中共有长达6.4万公里的地壳裂缝,到底有多少海底温水出口处呢?其中又有多少有生物存在呢?它们会使我们对深海里的生命有新的认识吗?这些都是一些未知的谜,只有靠科学家以后的研究来揭开这个谜底。

阅读全文

与海洋类的生物一般躲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