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网友,这3种是什么海洋生物
刺鳐,俗称黄貂鱼,是软骨鱼类,它们的身体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刺鳐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海龟(学名:Chelonia mydas)隶属龟鳖目、海龟科、海龟属。[1]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长可达1米多,寿命最大为150岁左右。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适应在水中生活,四肢变成鳍状,利于游泳。一般仅在繁殖季节离水上岸。雌龟将卵产在掘于沙滩的洞穴中
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鱼类。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传统观念认为鲨鱼的软骨(即鱼翅)中蛋白质很高,但这是错误的。鸡蛋的蛋白质远远超过鱼翅。此外,研究显示,由于鲨鱼体内易于富集汞,同时鲨鱼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毒素,故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因为几十年来的大量猎杀,鲨鱼存在灭绝风险。[1]
⑵ 海洋都有什么生物,名字都是什么
1)海洋生物介绍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2)海洋生物介绍
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其中有闪闪发光的夜光虫和身体晶莹透明、随波逐流的水母,有美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和“顶盔贯甲”的虾蟹,还有千奇百怪的鱼类、古老的海龟和憨态可掬的海豹,更有聪明灵巧的海豚和硕大无比的鲸…辽阔的海洋中,还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分为两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如我们常吃的海带,藻类大小悬殊,最小的单细胞藻类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最大的巨藻长二三百米,称得上是庞然大物。高等的种子植物,如大叶藻、红树等,种类很少。
⑶ 什么是海洋生物
中文名称:海洋生物 英文名称:marine organism 定义1:生活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的总称。 所属学科: 水产学(一级学科) ;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定义2: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按分类系统分为海洋原核生物界、海洋原生生物界、海洋真菌界、海洋植物界和海洋动物界;按其生活方式分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寄生生物。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海洋资源学(二级学科) 。
你要想了解更多点击http://ke..com/view/262140.htm?fr=ala0_1_1进去看看
或自己在网络搜
⑷ 海洋中,身体在硬壳里,尖尖的尾巴,是什么海洋生物叫什么
该海洋生物是鲎([hòu)
⑸ 在南极除了企鹅以外,有什么海洋生物
★南极多足虾 这是一种等足类甲壳动物,与我们常见的对虾是近亲。它们在南极附近的深海中很常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海草和海绵上,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 ★未名软珊瑚 这种形似葵花的软珊瑚是英国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的,还有待于专家命名。软珊瑚相比硬珊瑚可以在光线很少的深海中生存,但不适于造礁珊瑚。 ★南极冰鱼 这种奇特的海鱼能够抵御南极海水的冰冷,它们的身体几乎透明。它们也有血液,但是血液中没有红细胞,因此它们的血液也是无色的。 ★南极筐蛇尾 这是一种奇特的海蛇尾,是海星家族的一员,体重可达5千克,寿命长达35年。它们在安静时可缩成一个小球,在遇到敌害或捕食时,可在1分钟内舒展所有的长腕。它们主要以海床上的一些小动物为食。 ★海猪 它们是海参家族一员,如同陆地上的蚯蚓一样,默默地耕耘着海底的沙土。 ★南极沙蚤 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南极海域发现的沙蚤,它们是一种海洋片脚类甲壳动物,是其他大型甲壳类动物的重要食物。 ★南极毛头星 是海百合的一种,3亿年前就生活在南极海域了。它们的触须不停地随海水漂动,捕捉漂流的海藻为食。 ★栉水母 这是一种长相奇特的水母,与其他种类的水母模样大不相同。研究表明,这种水母是水母家族中比较原始的一种。 ★灰鳐 它们在南极算是一种大块头的捕食者,经常如幽灵般在海床附近穿梭,以其他小动物为食。科学家预测,随着南极海域变暖,灰鳐等大型捕食者将越来越多,这将危及南极海洋生态。 ★海鳞虫 它是一种海洋蠕虫。一般的海洋蠕虫没有鳞片,生活在南极海域的这种蠕虫则长有鳞片,这可保障它们在寒冷刺骨的海水中畅游。 ★南极章鱼 章鱼在大部分海域都很常见,在南极海域却比较稀罕。 ★南极海虱 这是一种半透明的等足类甲壳动物,外观有些像生活在数亿年前的古生物中的三叶虫。 来源:科学启蒙
⑹ 海洋生物有什么
海洋生物有鱼,海螺,海参,海草,海姆,虾,乌贼,海绵,乌龟等等。
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冲荡而出,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⑺ 什么是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殖,并不断更新的资源;但从另一方面说,它因为是通过活的动植物体来繁殖发育,使资源以更新和补充,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但是一旦其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就意味着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
藻类在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能够自力更生地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它在光合作用中还释放大量的氧气,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为海洋动物甚至陆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
到这里,还不能不提到的一点是,藻类是在最初地球大气转变为现代大气中的“功臣”,有了它们,才有了现代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所以,海洋植物是维持整个海洋生命的基础,是坚固的“金字塔基”。它们主要包括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和在海底生长的大型藻类。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浮游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它们个体微小而形状各异,如有圆形、方形、三角形、针形等。若仅从外表看上去,你绝对想不到它们竟然是活生生的植物。大型藻类有人们熟悉的紫菜、海带等。它们在海底构成“海底农场”,有森林,又有草原。有一种巨藻,堪称世界植物之最,从几十米至上百米,最高可达500米高,重达180多千克,生长速度极快,一年可长50余米,而且它的年龄可长达12年之久。海藻在工业、农业、食品及药用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价值,除食用外,还可从中提取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海洋生物中最重要、最活泼的当属动物资源。其中有1.5~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2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海洋世界,也构成了经济效益很好的海洋水产业。其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也最重要。
目前,全世界从海洋中捕捞的6000万吨水产品中,90%是鱼类,其余为鲸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鱼类种类较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多种。鱼类可谓全身是宝,营养、经济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味道鲜美。据说,吃鱼可使人大脑聪明,还有的鱼具有医疗价值和可以作为精细化工业的贵重原料。
海龟
在水产中,鱼、虾、蟹总是相提并论的,它们不仅是席上珍馐,而且可从它们的甲壳中提取许多有用的东西——甲壳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其中生长在南极的一种磷虾被誉为“21世纪的流行食品”,因为它有着极为惊人的资源量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南极,磷虾是鲸类吞食的对象,小小磷虾喂巨鲸,这也是一件奇闻吧。
贝类种类繁多,遍布于各个海区,又比较容易找到,所以在过去,人们早已开始捕获它们,其中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是鲍鱼、贻贝、扇贝、蛏子、牡蛎、乌贼、章鱼、鱿鱼等。它们都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人们喜爱的食品。而且,有的贝壳可以从中取药,有的还有观赏价值,是贝雕的优良材料。我国特产的美术工艺品之一——大珠母贝座雕,其美丽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在贝类中,还有一点值得称奇的就是珍珠。我国是珍珠发祥地,尤其以南海珍珠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它主要是由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珠母贝和珍珠贝生成的。那一粒粒晶莹皎洁的珍珠,是海洋引以为豪的结晶。
在海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海洋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雪菌、酵母菌、病毒等,它们数量极大,分布不均。假设海洋中没有微生物存在,那么海洋中一切物质就不能回圈。但它们的活动,也使渔业生产遭到一定的损失。
⑻ 这叫什么海洋生物
这种海洋生物是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⑼ 有什么远古的海洋生物吗
欧巴宾海蝎
龙王鲸(Basilosaurus),意为帝王蜥蜴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龙王鲸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被发现的,刚开始被误认为是巨大的海洋爬虫类,古生物学家从埃及与巴基斯坦发现的化石中辨认出至少存在两个其他的种。
中文学名
龙王鲸
拉丁学名
Basilosaur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古鲸亚目Archaeoceti
科
龙王鲸科Basilosauridae
属
龙王鲸属Basilosaurus
分布区域
埃及、美国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械齿鲸
时代(period)
晚始新世4500万-3600万年前
天敌(natural enemy)
不明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15~20米
化石时期
晚始新世
保护现状
灭绝(化石)
科学分类
种
* B. cetoides
* B. drazindai
* B. isis
龙王鲸(basilosaurus)第一次发现械齿鲸化石的时候还以为它是海怪的留下的。
2简介(brief introction)编辑
第一个械齿鲸化石是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发现,但很快地在埃及的法扬(fayum)沉积层也找到保存了为数众多的其它种类。这种早期鲸类找到数量众多的化石。它在非洲、欧洲与北美间的温暖浅海必然很常见。其中一个化石还保有它最后进食的餐点,即一群鲨鱼。它们的骨骼也提醒人们其陆地动物的祖先:一双小脚。
生存年代
在埃及的沙漠,有个鲸类骨骸自沙中蚀出的奇怪地方。“鲸之谷”是个浅滩的化石遗迹,在三千六百万年前,鲸类常游近这里岸边。械齿鲸就是此地所发现的两种鲸类之一。械齿鲸的骨骸显示它的确有个很长的身体。事实上,当它首次被发现时,还被误认为是某种海蛇(所以它才会有个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虽然埃及的化石并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最近在一个械齿鲸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团鱼化石。这似乎是它胃
龙王鲸(5张)
内的东西,其中包括几种不同的鱼类骨骸,以及一只五十厘米长的鲨鱼,足以证明:龙王鲸并非性格温驯的动物。
晚始新世温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现代的热带海洋,除了一个重要的不同:那里是巨大的早期鲸鱼械齿鲸的家。械齿鲸是第一种巨型鲸鱼。它们那巨大的尺寸意味着它们需要大量的食物维持肌体,人们猜想大多数械齿鲸终日悠游在浅海,寻找潜在的猎物。械齿鲸不是一种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鱼、鲨鱼、乌贼、海龟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都在它的食谱上。械齿鲸可以用它敏锐的视力和听力寻找和抓住猎物。像现代的鲸鱼一样,械齿鲸是呼吸空气的,它不能长时间的待在水下。械齿鲸的鼻孔不是生在头顶的,所以当它上浮的时候必须把鼻子的顶部抬离水面。
龙王鲸
龙王鲸(Basilosaurus,意为“帝王蜥蜴”)是龙王鲸科中的一个属,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龙王鲸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被发现的,刚开始被误认为是巨大的海洋爬虫类,古生物学家从埃及与巴基斯坦发现的化石中辨认出至少存在两个其他的种。
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公尺(60英呎),而且拥有比现代鲸鱼更为修长的身体。古生物学家对于它们已经退化的短小后肢是非常感兴趣的。龙王鲸也是密西西比州与阿拉巴马州的州化石。
龙王鲸的发现
在19世纪早期的路易斯安纳州与阿拉巴马州,龙王鲸的化石是相当常见的,因此它们经常被当成家具的原料。后来一具龙王鲸的脊椎骨被一位鉴赏家送到了美国哲学会,因为他担心化石被当地人破坏。这具化石最后流入了解剖学家理察德·哈伦(Richard Harlan)博士的手中,他宣称这是一具爬虫类化石,并命名为Basilosaurus,意即“帝王蜥蜴”。而当英国的解剖学家理察德·欧文(Richard Owen)研究了脊椎骨、颚部的碎片、前肢与后来发现的肋骨化石后,他宣布这是一种哺乳类生物。欧文提议将它重新命名为Zeuglodon cetoides,现在变成龙王鲸的一个同物异名。虽然这个名称被很多人认为是比较恰当的,但是依照惯例,必须使用第一次公布的名称。
在1845年,亚伯特·寇区(Albert Koch)得知在阿拉巴马州发现的巨大骨头,后来被拼成了一具完整的骨骼
龙王鲸
的故事。他后来拼凑出一具长114英呎的“大
龙王鲸各类图片(21张)
海蛇”骨骼,并且让它在纽约与欧洲来公开展览。这具所谓的“大海蛇”骨骼最后被发现其实是5具不同个体的骨骼所组成的,其中有一些并不是龙王鲸,这些骨骼最后毁于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
从埃及的Zeuglodon谷所发现的化石中,鉴定出龙王鲸的另一个种,称为Basilosaurus isis。这些化石保存相当良好,包括了后肢在内,而且是为数众多。古生物学家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lip Gingerich)在这个山谷组织了几次挖掘,而且推断埃及人对于印度鳄的信仰可能是因为这些埋藏在此的巨大化石。巴基斯坦则发现另外一个种Basilosaurus drazindai。一种命名为Basiloterus husseini的鲸鱼则是已知最接近龙王鲸的一种,不过身体并没有龙王鲸那么大与瘦长。
龙王鲸的特征
龙王鲸最显眼的特征是身体非常细长,因为它们有前所未有细长的脊椎骨,所以被描绘成最细长的鲸鱼。在与其他海洋哺乳类相比之下,龙王鲸被认为有不寻常的运动方式。大小相同的胸部、腰部、荐部与尾部脊椎骨意谓着龙王鲸是类似鳗鱼般的方式来活动。甚至更古怪的是,古生物学者菲利浦·金格里奇认为龙王鲸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也会以水平的似鳗鱼般的方式来移动,对于海洋哺乳类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尾部的骨骼显示龙王鲸很可能拥有小型的尾鳍,不过可能只对垂直移动有帮助。大部分的复原图显示龙王鲸拥有一个小的,推测类似须鲸的背鳍,而其它的复原图则显示龙王鲸只有一个背部隆起。
科学家设想的龙王鲸
龙王鲸的身体结构中最着名的可能是0.6公尺长的后肢,毫无疑问的它无法帮助移动。这个退化的后肢可能只是用来固定两只位置相异的龙王鲸。后肢类似蛇类用来引导交配的退化后肢,所以龙王鲸可能也是如此。
龙王鲸的脊椎骨是中空的,似乎也是充满液体。这暗示了龙王鲸基本上只能
龙王鲸骨骼化石
在海洋表面进行水平面的移动,而其他的海洋哺乳类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立体的活动。从瘦弱的轴向肌肉组织与粗的肢骨来判断,龙王鲸被认为无法长时间持续的游泳与潜水。龙王鲸也被认为没有任何能力在陆地上移动。
龙王鲸的头部没有类似现代齿鲸的额隆(melon),脑部也是比较小的。龙王鲸被认为没有现代鲸鱼的社会能力,上述特征可能导致这个结果。
龙王鲸曾经被认为拥有一些柔软的壳,不过似乎是将海龟壳误认的结果。有一些神秘动物学家相信龙王鲸或比较进化的同类仍然存活着,它们就是被人目击到的大海蛇,然而龙王鲸的化石显示它们在37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项说法。
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这些都是比较冷门的 找起来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