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是由动植物种类组成,它的种类的数量、外貌和结构,决定着群落结构的外部形态。
1、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群落所含有的一切动植物,由于聚合的物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的基础。
2、数量特征:群落特征通过进行量化,在不同一类型的各个群落中,某一种类所存在的群落数,就决定了群落的基本生存特点。某种动植物在同一类型的群落中,在空间上分隔的各个群落中的相同面积内所出现的百分率,亦即在相同面积内的存在度,即为恒有度。一般用以下几个参数来表证:种的多度,表示某一种在群落中个体数的多少或丰富程度,通常多度为某一种类的个体数与同一生活型种类个体数的总和之比。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动植物个体数,它由某种动植物的个体数与样方面积之比求得。盖度,指植物在地面上覆盖的面积比例,表示植物实际所占据的水平空间的面积,它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3、外貌特征:群落的外貌指群落的外表形态或相貌。它是群落与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主要取决于物种类的形态习性、生活型组成、周期性等。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也就决定了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4、结构特征:群落结构是指群落的所有种类及其个体在空间中的配置状态。它包括层片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
B. 群落的数量特征的具体指标有哪些
(一)生物组成的多样性
一个群落总是包含着很多种生物,其中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我们在研究群落的时候,首先应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最简单的方法。
(二)植物生长型和群落层次性
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极不相同的外貌,根据植物的外貌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生长型如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这些不同的生长型将决定群落的层次性。
(三)优势现象
在组成群落的成百上千个物种中,可能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就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的存在常影响着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长。
(四)相对数量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测定物种间的相对数量可以采用物种的多度、密度、盖度、频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
(五)营养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这种取食关系决定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
C.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nt+1=nt+(b-d)+(i-e)
(n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t;死亡率=d/nt;迁入率=i/nt;迁出率=e/nt。)
D. 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群落(英语:Community)或称为“群集”是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生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
从定义可知,它是由在一个群落生境里生活的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也称为生物系统组成的。生物地理群落是生物和地理因素,就是说无生命的环境的总和。这些关系的总和则是生态系统。这个概念1877年由卡尔·奥古斯都·莫比奥斯提出,他将一个牡蛎海岸上的所有生物称作“生物社区”或是“生物群落”。
一个群落的生物物种占据不同的小生境。一个群落的生物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
特征
1、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2、 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
3、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4、 具有一定的结构
5、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6、 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
7、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8、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4)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变化的从属关系
一个物种,特别是当它迁徙的时候,它会成为不同生物群落的成员。例如,在海洋的幼河鳗鱼以叶状幼体的形式属于浮游生物,后来成为草鳗时它则成为海洋自游生物,到最后它成为河流里或湖里的自游生物。而不同的生长阶段也会使一个物种轨归到不同的群落中去。
例如大多数的蟹的幼体是无节幼体,算作浮游生物。但成体却会生活在水中或岸边,这时它们就属于底栖生物。而很多贝类动物和多毛纲动物也是如此。
E. 种群数量特征有哪三种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1、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2、密度制约: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3、随机性: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F. 什么是生物群落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楼主你好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主要特征有
1具有一定的外貌
.2.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
3.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6.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8.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G. 种群的特征有哪四个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与“密度”不同,前者是个体的“数目”,后者是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7)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
1、增长型
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
2、稳定型
现阶段大部分种群是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结构适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出生个体与死亡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3、衰退型
衰老型种群多见于濒危物种,此类种群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恶性循环,种群最终灭绝,但也不排除生存环境突然好转、大量新个体迁入或人工繁殖等一些根本扭转发展趋势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种群特征
H. 生物群落的特征有
【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I. 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1有一定物种组成2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3有一定的外貌特征4有一定的分布范围5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6有一定的边界特征7有一定的动态特征8有一定的结构,包括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9各物种的重要性不同。
种内关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表面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关系。
种的生态幅是指该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如光热水气土的适应幅度或范围。其主要规律可能有: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与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J. 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点
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变化特点有增长,波动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