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生儿的疫苗有哪些要接种
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糖丸)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
[编辑本段]疫苗接种禁忌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
B. 新生儿哪些疫苗需接种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又刚接触到充满危险的外界环境,所以此时进行部分疫苗的接种对孩子将来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脊灰(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生儿的疫苗免疫程序(某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会有所调整):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由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各自的减毒株经分别培养、处理获得,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如果选择接种该疫苗则可不接种麻风疫苗。
乙脑(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两者均可预防乙型脑炎,选择其中之一接种即可,两者区别见前文。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与之类似。
另外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前家长应该认真了解注意事项。若婴儿不符合接种条件要及时提出,延迟接种。接种后也要密切关注婴儿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
C. 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种哪些疫苗你知道吗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现有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大多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如能成功地预防乙型肝炎,就能避免大多数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有的孩子还有一些其他情况,最常见的就是母亲携带有乙肝病毒,这种情况的话,我们也要在孩子出生24小时之内,给孩子接种上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讲,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和一类苗一样,发病率高、危害很大,比如重症手足口病、肺炎、流感、轮状病毒性腹泻等。
D. 我国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11种一类疫苗,不同年龄的孩子需接种哪些疫苗
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开始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看着是一个没什么的事,但是还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到了什么年龄才能打什么疫苗,打疫苗也要注意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像拉肚子、咳嗽、黄疸这些都不可以打疫苗,有哪些情况不能打疫苗这些是必须要提前问清楚,不要等打完了出问题了后悔。还要一些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像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流感和手足口都是要收费的,这个都是有选择性的,可以选择接种也可以选择不接种。我个人觉得对宝宝来说,二类疫苗也是非常有必要接种的,比如像有传染性的流感、手足口、肺炎之内的是很有必要接种的。
E.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哪些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
现代社会健康与医疗保障比较齐全,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都非常熟悉一种东西,那就是小孩子自出生后到学龄都必须接种的疫苗。现在的孩子在出生以后为了保证基本的健康,都需要按照规定接种规定的疫苗。而有些疫苗是可以选择接种的,有些疫苗则是必须要接种的,其中这些必须接种的疫苗的大部分费用由国家承担,公民承担少部分。那么,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呢?接种疫苗又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各位对于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以及接种疫苗的好处都有所了解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也为了其免受一些疾病的侵扰,按照国家规定接种必须要接种的疫苗。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常见病的疫苗也是可以选择接种的。
F. 自己可以选择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的疫苗及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
(1)甲肝疫苗 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适用于1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甲肝易感者包括周围有患甲肝的人,或体质虚弱,经常容易生病的孩子。
(2)乙肝疫苗 主要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一年四季均可接种。适用于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凡是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人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从1992年开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的。在此之前出生的人,如果没有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也就是说乙肝五项检查为阴性的人,最好到医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后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已经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今后不会患乙肝了。
(3)狂犬病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狂犬病。适用于任何被狗、猫等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的人。
(4)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主要预防流行性感冒。
(5)肺炎疫苗 主要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适用于2周岁以上的肺炎易感者。
(6)水痘疫苗 主要预防水痘。适用于1周岁以上的儿童。
(7)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主要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8)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MMR)主要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适用于1周岁以上的易感者和育龄妇女。
(9)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阻断乙型肝炎在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接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新生儿。
(10)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G. 什么是生物制品,包括有哪些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生物制品包括: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临床上常用的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转移因子等等!
运输三原则:
①采用最快速的运输方法,缩短运输时间;
②一般应用冷链方法运输;
③运输时应注意防止制品冻结。
(7)新生儿时期接种的生物制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入库验收:我国对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实行批签发管理,每批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
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进口,因此,入库验收时供货单位应提供批签发报告。
使用管理:调配生物制品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药师审核合格后予以调配、复核、发放或配置。使用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管理规则
(一)基本生产条件生产生物制品的单位应有合乎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应具备灭菌操作条件;有冷藏设施;应能对产品自检;生产应由主管技师以上职称者主持并做到文明生产;产品要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生物制品规程》。
(二)管理权限与范围生物制品:统一由卫生部管理,由部直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其它特殊需要的产品需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报告审核批准后,方可生产。
血液制品:除卫生部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生产,但只能有1~2个生产点,由省药检所监督检验产品质量。
其它医疗卫生单位不准生产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个别因科研需要又无生产单位正常供应的品种,要具备一定条件,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方可研制,经检定机构同意,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上人体试用,但是不得进一步中试投产。
(三)颁发营业执照卫生部所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省属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批准后方可颁发营业执照。
(四)质量标准按卫生部一九七九年颁发的《生物制品规程》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
(五)生产、销售和储备卫生部属单位的生物制品的生产、销售、储备由卫生部统一平衡。省属血站的血液制剂生产、销售由省卫生厅安排。
(六)进口生物制品由卫生部检定所检验。血液制品由口岸药检所检验。中国血源充裕国外的AIDS病已四外蔓延,进口血液制品必须严格控制。
(七)价格的制定与调整由卫生部统一管理。新产品试销时,或参照同类产品自订,报卫生部备案,投产后再报卫生部批准。
(八)医院购进的生物制品的管理应严格按储备条件要求,预以储藏,按有效期先后使用。严格适应证,防止滥用。加强血液制品的监测,杜绝由于使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
H. 疫苗接种的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该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注意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接种含有吸附剂的制品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其他疫苗。
何时不宜接种卡介苗?
1.发高烧。
2.患有严重急性症状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时伴有其它严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公克。
5.可疑之结核病患,勿直接接种卡介苗,应先做结核菌素测验。
6.严重湿疹。
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
1.接种后7~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节,微有痛痒。
2.接种后4~6周可变成脓泡或溃疡。
3.接种后经2~3月溃疡自然愈合,有时同侧腋窝的淋巴腺会肿大。
注意事项
红色小结点形成的脓泡或溃疡不可挤压或包扎,只要保持清洁即可。
如接种部位肿胀的厉害有感染情形时,则请医师检查。
5、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疫苗的制作可以经由化学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质为引,制作出微妙的变化型态,使其能够与淋巴球进行生化反应,影响抗体的制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过生物体制造的产物,以活体的病原为起始,借由实验控制的特殊环境下使其复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为诱引,可以在不伤害其他细胞的情况下只刺激淋巴球。尽管一般认为活体疫苗的效果较好,但相对也较不易保存。因为涉及基因工程,引发研究伦理的问题,目前化学合成的疫苗则较为少用。
去活性疫苗
透过热或化学药剂将致病微生物结构破坏或将其杀死,但因部分结构仍完整,可诱起免疫反应达到疫苗接种之目的,如流感、霍乱、腺鼠疫、甲型肝炎,但由于毒性较低、时效短、无法引起完整的反应,有时必须追加施打。
活体减毒疫苗
利用培养技术制造出的活体微生物,在制程中利用添加化学药剂、改变遗传物质、或是施以物理变化,以得到减低或去除毒性的品种。由于免疫反应主要侦测的是病菌本身外部的构造,因此减去毒性物质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仍可有效产生施打疫苗者的免疫力。例如:黄热病、痳疹、腮腺炎疫苗。活体结核疫苗是以不具传染性的结核菌株(strain)所制,但卡介苗在美国却鲜少使用。
类毒素疫苗
某些微生物本身无害,但其产生、释放之毒素是疾病的根源,部分科学家将此类毒素改造或破坏以达到免疫反应所需的基本诱发功能,却不伤害接种者,例如破伤风和白喉疫苗。
次单元疫苗
有些毒素或微生物只需利用部分结构即可引发免疫反应,例如乙型肝炎疫苗仅含有该种病毒的表面蛋白质。 结合疫苗
利用细菌表面多糖结构,有时这些结构对免疫系统的辨识上效果不佳,借由将这层结构连结上许多特殊物质,例如特殊结构的蛋白质、毒素或糖类,可以增进免疫系统的判断力,这种方式已成功用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基因重组载体疫苗
以微生物的生理运作为基础,配合其他物种微生物的DNA,这种方式研发出的疫苗,可能对感染过程复杂的疾病有所帮助。例如将细菌的DNA切成片段,组合至酵母菌的染色体中,利用酵母菌制作该片段之细菌蛋白质作为疫苗,可免除致病细菌对人体的实质伤害,达到免疫效果。
DNA疫苗
对目标细胞,借由改造过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以插入基因或调节基因表现(gene expression)的手法,引起免疫系统的活化,若这些细胞因此在表面呈现异于接种者本身的物质,将会被免疫系统辨识后受到攻击,尽管此项技术仍在试验中,却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癌症、遗传疾病的重要疗法。 导语: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
1岁以前,在可爱宝宝的生命里,没有什么能比预防免疫更至关重要的了。现在大多数家庭已经知道要按时给宝宝接种,但是还有很多新爸新妈,没有将免疫接种提高到足够的重视程度,
1) 免费疫苗足以保护宝宝:很多家长带宝宝接种疫苗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费的一类疫苗还是打自费的二类疫苗?出钱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费的效果好?本周是预防接种宣传周,云南将在全省范围开展主题为“接种疫苗,宝宝健康”的宣传活动。专家表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两者从安全性、接种效果、质量上没有差别。
2) 新生儿需要接种哪些疫苗?:宝宝的出生,对于家庭是一件喜庆的事情。不过,宝宝要健康成长,离不开适时接种疫苗。当孩子出生后,监护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单位及时为您的孩子建立预防接种卡,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3)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3、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4、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5、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发烧了,却正好到了预约接种疫苗的日子,还能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吗?生病的孩子打疫苗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当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时,家长们不必因此改变接种疫苗的时间。但在以下情况下,给孩子接种疫苗是不合适的,要根据医嘱推迟种疫苗
5)宝宝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因此接种后会刺激身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还有一些需要您的细心照顾。疼痛和局部的红肿。可能会持续1到2天时间。
家长应对:无需处理,观察小儿一般状况。
轻微到中度的发热。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头痛、头晕、寒战、恶心、乏力等。
家长应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超过38℃需用药物退热,同时注意多饮白开水,注意保暖。
轻度皮疹。多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一般出现在身体局部。
家长应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6)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接种时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规定进行接种。同时,儿童家长在每次接种前应如实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以下为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慢性疾。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接种时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规定进行接种。同时,儿童家长在每次接种前应如实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导语: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
1岁以前,在可爱宝宝的生命里,没有什么能比预防免疫更至关重要的了。现在大多数家庭已经知道要按时给宝宝接种,但是还有很多新爸新妈,没有将免疫接种提高到足够的重视程度,
1) 免费疫苗足以保护宝宝:很多家长带宝宝接种疫苗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费的一类疫苗还是打自费的二类疫苗?出钱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费的效果好?本周是预防接种宣传周,云南将在全省范围开展主题为“接种疫苗,宝宝健康”的宣传活动。专家表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两者从安全性、接种效果、质量上没有差别。
2) 新生儿需要接种哪些疫苗?:宝宝的出生,对于家庭是一件喜庆的事情。不过,宝宝要健康成长,离不开适时接种疫苗。当孩子出生后,监护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单位及时为您的孩子建立预防接种卡,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3)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3、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4、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5、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发烧了,却正好到了预约接种疫苗的日子,还能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吗?生病的孩子打疫苗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当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时,家长们不必因此改变接种疫苗的时间。但在以下情况下,给孩子接种疫苗是不合适的,要根据医嘱推迟种疫苗
5)宝宝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因此接种后会刺激身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还有一些需要您的细心照顾。疼痛和局部的红肿。可能会持续1到2天时间。
家长应对:无需处理,观察小儿一般状况。
轻微到中度的发热。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头痛、头晕、寒战、恶心、乏力等。
家长应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超过38℃需用药物退热,同时注意多饮白开水,注意保暖。
轻度皮疹。多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一般出现在身体局部。
家长应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6)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接种时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规定进行接种。同时,儿童家长在每次接种前应如实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以下为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慢性疾。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接种时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规定进行接种。同时,儿童家长在每次接种前应如实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I. 列举5种疫苗及他们的特点
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类别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意义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也更加坚信疫苗对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
种类
人工主动免疫
1. 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
疫苗
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
1.抗毒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结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2)重组载体疫苗(3)DNA/RNA疫苗(4)转基因植物疫苗
儿童疫苗
按照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宝宝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乙肝疫苗
一般在出生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种该种疫苗的宝宝有: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2.体制弱,有过敏史或癫痛者;3.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试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如果宝宝患有这些疾病,就不能进行接种卡介苗,具体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
小儿麻痹糖丸
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价混和疫苗,出生后满2月,初服,以后每隔1月服两次,连服两次,4岁加强1次
不能接种这种疫苗的宝宝有: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百白破制剂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6周,孩子1岁到2岁时再复种1次。
百白破的禁忌: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不能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价疫苗:1.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者或类过敏反应者;2.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疾质等;3.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个人或家庭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小提示:宝宝发热,有急性传染病时接种疫苗,可能诱发、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种。家长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时,应主动说清孩子的身体情况,以便医生正确掌握禁忌症,这样既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副反应,又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属于活菌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对于那些体质特别虚弱的孩子在注射后,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将孩子出现的不良反应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区别。
规定强免疫苗
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计划外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
流感疫苗: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狂犬病疫苗: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考虑接种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接种注意事项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
7,儿童在患传染病期间甚至传染病恢复期暂缓接种。
8,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暂缓接种。
9,发热期间暂缓接种。
疫苗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疫苗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1]
成人疫苗
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风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气管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伤寒疫苗、痢疾疫苗、宫颈癌疫苗、霍乱疫苗等很多
还有艾滋病疫苗、甲型H1N1疫苗已研制出。
生物制品
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
疫苗
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前瞻 市场概况
近年来,全球疫苗市场正引起不少制药公司的兴趣,特别是在流感可能大爆发的恐惧感笼罩下,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前瞻流感疫苗市场正日益受到青睐。该市场已连续几年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使得全球流感疫苗市场大大地扩张。2005年,这一市场的规模估计达到了16亿美元。据预计,该市场的增长趋势仍将继续。据市场调研机构Datamonitor公司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10年,仅仅是在全球七大市场上,流感疫苗市场的规模就有可能超过30亿美元。
疫苗区别
1940年经过在鸡蛋胚胎培养病毒株成功之后,美国军方开发了抗流感疫苗。1945年抗流感疫苗首次上市。1957年,全病毒流感疫苗大规模应用,该疫苗由灭活全病毒颗粒构成。1968年,流感裂解疫苗开始大规模应用,该疫苗除含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外,还含有病毒核壳和基质蛋白。1976年亚单位流感疫苗开始应用,它含更纯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流感疫苗在全球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疫苗生产的工艺是非常成熟和稳定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
每年2月份,WHO会召开一次专家会议,确定下一个流感季节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毒株。毒株的确定是根据前一年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监测网络分离的毒株情况推断出来的。与前一年推荐毒株相比,可能会替换其中的1株、2株甚至3株,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替换毒株的情况。正是由于毒株每年都需要替换,所以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流感疫苗。各厂家获得毒株后开始迅速投入疫苗的生产,一般七八月份结束生产,然后疫苗通过批签发后就可以直接上市,用于当年流感季节的预防,不需重新做临床试验。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要求做一个小范围的安全性验证试验。
不管是季节性流感疫苗还是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毒株都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在分发前都经过安全性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中有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三种抗原成分,成人用季节性流感疫苗中每种抗原成分都是15微克/剂,也就是说一支疫苗中共含有45微克抗原成分。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只有新甲型H1N1一种抗原成分,批准用于人体的也是15微克/剂。由于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原成分只有季节性流感疫苗的1/3,所以从理论上推断,在同等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基础上,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应该比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更高。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实并不算一个新疫苗品种,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推出来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对各厂家来说,就相当于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中的一种抗原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减少了配比时把3种抗原混合的步骤。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是一种抗原一种抗原生产的,生产完一种抗原需要全部清场、消毒,才能进行下一种抗原的生产。所以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周期比甲型H1N1流感疫苗周期要长。
假设:今年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如果在去年就出现并被分离,很可能WHO在今年2月份推荐的时候就把这个新的甲流病毒推荐为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对应的毒株,从而纳入季节性流感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最近对南半球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推荐有两种意见供选择,一种是把新甲流毒株列为三价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对应的甲1型毒株,另一种意见是新甲型H1N1作为单独一种大流行流感疫苗,然后季节性流感疫苗中甲3型和乙型两种抗原成分作为新的二价的季节性流感疫苗。
对于甲流疫苗其实成功率是很高的,在中国,甲流疫苗失败率在千分之零点三左右,与其它类型的疫苗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只能起到预防与防护作用,不可能完全抵制,所以说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也不能说明你不会得甲型H1N1,所以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你也必须仍对其保持预防状态。
甲流疫苗一般来说是在15天左右以后才有用,在此期间若有其他药物的使用请向医师询问清楚后在使:
竞争格局
流感疫苗格局
我国目前共有疫苗生产企业38家,能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4种疫苗。对比国际市场,我国疫苗生产企业数量偏多,规模较小,国际疫苗生产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供应,形成了赛诺菲巴斯德(ASP)、辉瑞(惠氏)、默克、葛兰素史克(GSK)、诺华5强争霸的格局。由于经济和其他技术因素的影响,我国疫苗生产企业除在个别品种上有比较优势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
流感疫苗品种
我国的疫苗市场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由省级疾控中心统一从厂商采购,2009年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第二类疫苗又称“有价苗”,是指由疾控接种门诊宣教、辅导下,公民自愿、自费并且自主受种的其它疫苗,其流通渠道同一般的生物制品行业一样,2009年市场规模在40亿元左右,此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现在我国的新疫苗研发集中在儿童疫苗上,处于价值链的下层,受核心技术制约;而美国上市的疫苗多以联合苗、灭活苗、结合苗和基因技术苗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上端,富含金量,且许多在美国上市的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仍难觅踪影,更不说治疗性疫苗。
根据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申请注册的调研显示,肺炎结合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国外开发的重大疫苗已经申请了进口注册。
乙肝疫苗人群
处于HBV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化验室等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中、小学生。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幼教老师及保育工作人员。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人员和工作人员。⑥血液透析患者。⑦使用血液制品者。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并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⑩静脉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及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
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主要为:有血液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低体重、早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虽然乙肝疫苗对这部分新生儿并无害处,但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易发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迟接种时间。[2]
J. 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都有哪几种
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婴儿新建卡时都会将事项告知家长并要求签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除脊灰疫苗是口服外,其他都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比如水痘疫苗,会有不少家长自费给孩子接种。
乙肝疫苗
作用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接种时间、剂次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卡介苗
作用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以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
接种时间、剂次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24小时内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
作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时间、剂次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百白破疫苗
作用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剂次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麻腮风疫苗
作用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
接种时间、剂次
一般接种一次,1岁半时接种。
流脑疫苗
作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接种时间、剂次
●A群流脑多糖疫苗
适用于6月龄~2岁儿童。婴儿在6~18月龄时接种第1、2剂次(2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A+C群流脑多糖疫苗
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一剂次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在儿童满3岁、6岁各接种1剂次(两剂间隔不少于3年)
此外,A+C群流脑结合疫苗和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为二类疫苗,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接种
白破疫苗
作用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用于经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儿童的白喉和破伤风加强免疫。
接种时间、剂次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麻疹疫苗
作用
麻疹疫苗的全称是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宝宝,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时间、剂次
8月龄接种1剂次,18个月后进行加强接种。
乙脑疫苗
作用
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接种时间、剂次
●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甲肝疫苗
作用
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市场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由于制备原理的不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差异。相对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灭活苗和弱毒苗都是通过侵入人体,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记忆,来达到免疫的效果。
接种时间、剂次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