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要复杂得多。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生活在陆地上的环节动物,如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囊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它没有肺与气管,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动物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囊深层。
陆地动物还有哺乳动物。它们体毛光滑柔软,有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分成四个腔,有2条循环途径;体温恒定;有门齿、臼齿,还有犬齿;有发达的脑神经与四肢。
陆生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但任何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
(1)冬眠与夏眠:动物的冬眠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夏眠是对夏季炎热和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2)树落叶是对冬季寒冷环境或干旱环境的适应。
(3)肉食性动物捕食其他动物,都有利爪、锐利的牙齿(或喙)。
(4)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青草丛中的青蛙是草绿色的,泥塘里的则是黄褐色的。
(5)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毒蛇都有鲜艳的花纹。
(6)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像竹节、枯叶蝶像枯树叶等。
‘贰’ 陆地野生动物有哪些
属于陆地动物的有大象、老虎、狮子、狼、狗、豹子、穿山甲、老鼠、牛、兔子、蛇、马、羊、麋鹿、犀牛、棕熊、蜗牛、长颈鹿、鸵鸟、河马、狐狸、蚂蚁、蜥蜴、鸭子、陆龟和刺猬等。
1、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大象非常聪明,能开辟场地,还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叶枯枝之中。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左右,它在10岁到15岁性成熟,怀孕期长达22个月。大象分布极广,大约在四千万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迹,然而现在主要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大类。
2、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着;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搜狗问问
3、狮子(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
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4、狼(拉丁名:Canis lupus Linnaeus),保护等级有“三有”保护动物 。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
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善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猎食。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
5、豹,别名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属于猫科豹属,体型在五种豹属猫科动物中排第四,只比雪豹大,豹虎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豹虎或金钱豹(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力大无穷,奔跑速度快,冲刺时速可达到70公里左右,普通时速60公里。
‘叁’ 陆地上的动物有哪些
爬行动物差不多都是..除两栖动物外 如老虎.大象.狼..狗..熊.猫.多之又多..鸡.鸭也是.禽类也是
‘肆’ 陆生生物有哪些,水生生物有哪些(急急急!!!!!)
陆生生物,泛指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以便觅食和躲避敌害;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 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要复杂得多。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水生生物是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的总称。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微生物、藻类以及水生高等植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漂浮、浮游、游泳、固着和穴居等。有的适于淡水中生活,有的则适于海水中生活。虽然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不外包含自养生物(各种水生植物)、异养生物(各种水生生物)和分解者(各种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协调,维持特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对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水生生物为人类提供蛋白质和工业原料,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伍’ 一下哪一种是真正的陆地生物
以脊椎动物来说,真正的陆生动物是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诞生于水中,是鱼类。鱼类登陆,进化为两栖动物,再进化为爬行动物。但两栖动物的卵产在水里,卵在水中孵化,幼体有鳃,只能在水中生活。要长成成体后,鳃退化,肺发育,才能离开水,到陆地上生活。所以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后,卵外面有了隔水的硬壳,产在陆地上,在陆地上孵化,幼体一出生就长有功能齐全的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所以,真正的陆生动物是爬行动物,包括鳄鱼、龟鳖、蜥蜴、蛇类。
‘陆’ 陆地环境相对干燥,陆地生物一般都有
(1)陆地环境相对干燥,陆地生物一般都有 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生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生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 空气中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家兔用肺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
(4)陆生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故答案为:
(1)防止水分散失;角质的鳞;外骨骼;
(2)支持躯体;运动;
(3)空气中;肺;
(4)感觉器官;神经系统.
‘柒’ 陆地动物分为哪几类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急用,谁能快点儿回答一下
从大的方面说,陆地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中,有扁形动物(如涡虫)、环节动物(如蚯蚓)、软体动物(如蜗牛)、节肢动物(如蜘蛛和各种昆虫)等。
脊椎动物中,有两栖动物(如青蛙和娃娃鱼)、爬行动物(如龟鳖和鳄鱼)、鸟类、哺乳动物(如兔子、狼、老鼠、人类)。
它们吃什么就不一定了。各类动物中,都有吃植物的,叫植食性动物或食草动物;也有吃其他动物的,叫肉食性动物或食肉动物;还有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叫杂食性动物。
这个就没办法细说的,要看具体是哪一种动物。
‘捌’ 陆地生物有哪些~~·随便说
汗。。这么多生物你随便举就好类。。。陆上的:12生肖里面除掉龙就有11个了。。植物的也可以呀,什么蒲公英,狗尾巴草,松树,小麦,高粱,青菜,薯仔,什么农作物都可以呀。。你这个范围也太广了。。空中的话:http://www.fjsnow.com/bbs/thread-7500-1-1.html
鸟类名称,可以拉一箩筐啊。。。
‘玖’ 这个世界上大约有多少种陆生生物
你知道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吗?或许不少人会说,大约几十万种吧。而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共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
870万种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我们能活100岁,假如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参观各种生物,那么每天需要参观200多种生物。当然,你不可能见到这么多生物。不是说你精力有限,而是许多生物尚未被发现、归类或记录。目前,科学家已经了解的生物总数大约为120万种,其中已知陆生生物大约100万种,不超过可能总数的20%;已知海洋生物更少,约20万种,不超过可能总数的10%。也就是说,就算你拥有的参观资源十分丰富,精力十分充沛,一生也只能看到120万种生物。
既然科学家只发现了120万种生物,为何研究又声称地球上有870万种生物呢?原来这是利用一些研究模型估算出来的数据。在估算出的870种生物中,可分为650万种陆生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又可分780万种动物、30万种植物和60万种真菌。此前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是在300万到1000万之间,而联合国环境署的最新研究则缩小了这个范围,是迄今最精确的估算结果。他们提出的870万也是一个估算值,误差在130万左右,也就是说,地球生物的种类数可能是在740万到1000万之间。
从表面上来看,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其实并不如此,因为地球上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区,那里的生物鲜为人知,还有地表之下也生活着许多生物,大海深处的生物更是难以了解。参加生物种类推算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德里克?蒂藤索说:“我们已经为此研究了好几年,我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方法但都没有任何成果,近来才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型来推算出结果。”研究小组确定物种数量的诀窍在于分析物种以及它们所属的更大一级分类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通过量化发现新物种与发现更大门类间的关系,以此推断一个门类下有多少物种。
1758年,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内乌斯创造了一套全面的物种命名体系,并沿用至今。相近的物种组成属,再往上依次是科、目、纲、门、界。在这一生命系谱中,越大的门类就越不容易有新发现。这丝毫不奇怪,因为单一新物种的发现总是比发现一群全新的门或纲类物种更普遍。研究结果指出,如果使用传统的方法对新物种进行识别和描述,可能需要30万名分类学家用1200年、花费大约3640亿美元才可以完成。然而,新的技术,例如DNA条形编码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这一工作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全球生物种类总数推算不是数字游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掌握这一数字十分重要。报告第一作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生态学教授卡米洛?莫拉说:“科学家对世界上存在多少物种这个问题一直感兴趣。现在得到答案尤为重要,因为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正加速一些物种的灭绝。许多物种可能在我们发现它们的存在之前就已经灭绝。它们可能对生态系统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潜在贡献。”在国际自然护联盟发布的“红色名录”中,将近6万个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其中将近2万种处于濒危状态。
——网上资料仅供参考
‘拾’ 陆生动物有哪些
有哺乳动物,环节动物等
例如,金丝猴,袋鼠,白熊,猎豹,丹顶鹤,虎,蛇,骆驼,兔,狼,鹿,蝗虫,蚯蚓,大熊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