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控制食品污染的措施
由食品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和奇特的疾病,残酷的事实已到了令人焦虑的程度。为了控制食品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食品污染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合乎标准的安全食品变得越来越少。另外,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各种人为的因素是食品发生污染的另一个原因。因此,要控制食品污染,就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要控制食品污染,必须要控制环境污染,这在前面的环境污染控制部分进行了介绍。至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污染因素,则要通过法律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来对食品安全提出可测量的目标,进而控制住食品污染的问题。
二、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要在程序上控制食品污染,就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食品的保存、细菌的杀灭三个方面入手。
1?原材料的选择食品的原材料大多带有一定的细菌,不同生产状况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尽相同,很多情况下,原材料在采购后可能会存放一段时间,细菌可能会增长繁殖,经过一定的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其最终细菌的数量往往决定于食品的初始菌数,因此在购买原材料时,就应该控制食品的细菌污染。
在无法判断哪些食品清洁状况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新鲜的原材料,因为新鲜食品存放时间短,细菌繁殖的代数少,无论如何其细菌数量也比不新鲜食物少。
2?食品的保存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不利时,微生物可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通过控制食品的储藏条件可达到延缓细菌增殖的目的。
控制食品的含水量: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该法适宜于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粮食、饼干等,如粮食中的水分含量在13%以下时,可阻止微生物的生长。为控制含水量,购买这类食品后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塑膜包装食品在开袋后不可存放过久,同时避免一次购买过多。
提高食品的渗透压:提高食品的渗透压可使细菌脱水而受到抑制,提高渗透压可通过盐腌与糖渍的方法。一般食品中食盐含量达到8%—10%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繁殖,盐腌食品常见的有咸鱼、咸肉、咸蛋、咸菜等。糖渍食品是利用高浓度(60%—65%以上)糖液,作为高渗溶液来抑制微生物繁殖,但此类食品还应该密封和在防湿条件下保存,否则容易吸水,降低防腐作用。常见的糖渍食品有糖炼乳、果脯、蜜饯和果酱等。
降低食品的储存温度:低温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食品中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从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根据储藏的温度可以分为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冷藏是指在高于食品的冰点温度下储藏的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藏,对食品的风味及营养成分破坏不大,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冷冻是将食物中所含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即将食品温度降低到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由于缺水和低温,大大限制了食物中微生物的生存,同时杀死部分微生物。
使用抑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食品中添加这类物质能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有添加防腐剂、熏制和酸防腐几种方式。
防腐剂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物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乳酸链球菌素等。
3?细菌的灭杀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完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食品的原材料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微生物,清除与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在于去除致病菌与腐败菌,以减少微生物造成的人体伤害。
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种,洗涤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除菌方法。实验证明,用干净的水冲洗苹果,可除去苹果表面95%以上的微生物。有些食品如液体食品不能采用洗涤的方法,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去除微生物。
某些食品不适宜采用去除微生物的方法,或除菌效果不理想,食品中仍存在微生物时,可采取微生物杀灭的措施,在食品加工中常利用除菌与杀菌相结合,以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处理和辐射杀菌两种方式。热处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处理方法,热处理使细菌菌体蛋白变性凝固,细菌因细胞内的代谢停止而死亡。由于热杀菌对食品的性状、营养等破坏较大,近年来辐射杀菌的应用越来越多,辐射杀菌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分子跃变时释放的射线来进行细菌杀灭。
三、加强食品污染监管除了要对食品卫生加强控制,减小食品污染发生的机会,对食品污染加强监管是有效降低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途径。食品发生污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漠视。对于全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对于食品管理部门的人员来说,是否拥有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管理人员却存在着食品安全意识严重滞后和管理混乱的情况,特别是由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致使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要注意加强法治监管和打击力度,以保证食品的安全。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规的一些亮点引人关注,比如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确立民事赔偿优先原则、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民事赔偿优先、“问题食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⑵ 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在食品贮藏工作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污染进行预防。一旦出现微生物污染,应采取措施控制。
1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许多食品,如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内部一般不常含有微生物,但其外表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其数量相当巨大。这些微生物的存在,由于它们已适应于这些食品的环境条件,因而极易大量而迅速繁殖。
作为预防措施,首先是对某些食品原料所带有的泥土和污物进行清洗,以减少或去除大部分所带的微生物。干燥、降温,使环境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环境、设备、辅料和工作人员,都应注意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无菌密封包装是食品加工后防止微生物再次污染的有效方法。
2
、减少和去除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
食品及其原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微生物,包括有病原菌和腐败菌,不仅可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食用后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健康损害。
减少和去除食品中已有微生物的方法很多,如过滤、离心、沉淀、洗涤、加热、灭菌、干燥、加入防腐剂、辐射等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食品的不同性质,加以选择应用。但应注意选择的方法应以不损害食品的营养、风味、表观性状、内在质地和食用价值为原则。
3
、控制食品中残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经过加工处理的食品,仍有可能残留一些微生物。控制食品中残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可以延长食品的贮藏日期,并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控制的方法有低温法、干燥法、厌氧法、防腐剂法等等。基本原理就是创造一个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加入某些化学药剂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⑶ 如何避免儿童饮食中的生物性污染
1、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2、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3、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4、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5、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6、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
7、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置不超过两个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
8、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9、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10、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11、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12、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13、不吃过期食品。
14、不吃霉变甘蔗。
15、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⑷ 防控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及特点概念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型和毒素型.凡食用含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的中毒为感染型食物中毒;凡是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⑴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⑵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食品. ⑶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病原及流行病学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沙门氏菌属种类繁多,至今已有2300多种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菌为G-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它们在普通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和冰水中生存1~2月.沙门氏菌属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很广,人和动物均可带菌.主要污染源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排泄物.正常人体肠道带菌在1%以下,肉食生产者带菌可高达10%以上.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9月份夏秋季节多见.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各种肉类,蛋类,家禽,水产类以及乳类等.其中以肉,蛋类最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其带菌率远远高于其它食品. 患沙门氏菌感染而患病的人及动物或其带菌者的排泄物可直接污染食品,这是食物被污染的主要原因. 沙门菌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多为食品被沙门菌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在食品加工中加热处理不彻底,未杀灭细菌;或已灭菌的熟食再次污染并生长,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等因素均可导致中毒的发生. 沙门菌食物中毒是由于大量活菌进入消化道,附着于肠粘膜上生长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引起的以急性胃肠炎等症状为主的中毒性疾病.一般病程3-5天,预后良好,严重者尤其是儿童,老人及病弱者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⑴防止污染; ⑵控制繁殖; ⑶杀灭病原菌. 三,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1,病原及流行病学大肠杆菌为G-短小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随粪便分布于自然界中.大肠杆菌在自然界生存活力较强,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数月.普通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不仅无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K及叶酸供给人体,它产生的大肠杆菌素可抑制某些病原微生物在肠道的繁殖.在大肠杆菌菌属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或食入大量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时,则可引起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人畜肠道中,随粪便污染水源,土壤.受污染的水,土壤,带菌者的手,污染的餐具等均可污染或交叉污染食物.受污染的食品多为动物性食品,如肉,奶等,也可污染果汁,蔬菜,面包.此病全年可发生,以5~10月多见. 2,预防措施首先要防止食物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要通过强化肉品检疫,控制生产环节污染,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经常性卫生管理入手,减少食品污染机率.烹饪中特别要防止熟肉制品被生肉及容器,工具等交叉污染,被污染的食品必须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前将其杀灭. 四,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1,病原及流行病学葡萄球菌为G+球菌,广泛分布于人及动物的皮肤,鼻咽腔,指甲下和自然界中.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状态下可生存数日,加热70℃要一小时才能将病原菌杀灭.葡萄球菌有两个典型的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最强,能引起化脓性病灶及败血症,可污染食物并产生肠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分布广,但其传染源是人和动物,一般有30%~50%的人鼻咽腔带有此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其鼻腔带菌率达80%以上,人手上可有14%~44%的带菌率.患有化脓性病灶的乳牛,则奶中带菌率非常高.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剩饭,凉糕,奶油糕点,牛奶及其制品,鱼虾,熟肉制品为主.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以夏秋季多见,其它季节亦可发生. 食品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肠毒素.产毒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和食品种类有关.一般37℃需12小时或者18℃三天才能产生足够中毒量的肠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在20%~30%的CO2环境中和有糖类,蛋白质,水分的存在下,有利于肠毒素的产生.肠毒素耐热性强,带有肠毒素的食物煮沸120分钟才能被破坏,所以在一般的烹调加热中不能被完全破坏.一旦食物中有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存在,就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2,预防措施: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预防包括防止污染和防止肠毒素形成两个方面: ⑴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必须定期对食品加工人员,餐饮从业人员,保育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应调换工作.要加强畜禽蛋奶等食品卫生质量管理. ⑵防止肠毒素形成:应在低温,通风良好条件下贮藏食物,这样不仅能防止细菌生长且能防止肠毒素的形成.食物应冷藏,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及流行病学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是G-嗜盐弧菌,在温度37℃,含盐量在3%~3.5%的环境中能极好的生长.对热敏感,56℃加热1分钟可将其杀灭.对酸也敏感,在食醋中能立即死亡.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温热带地区的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由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很强,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如海产鱼,虾,蟹,贝,咸肉,禽,蛋类以及咸菜或凉拌菜等.据报到,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49%,夏季高达90%以上.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自于近海海水及海底沉积物对海产品及海域附近塘,河水的污染,使该区域生活的淡水产品也受到污染;沿海地区的渔民,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都有一定的带菌率,有肠道病史的带菌可达32~35%.带菌人群可污染各类食品.食物容器,砧板,菜刀等加工食物的工具生熟不分时,常引起生熟交叉污染的发生.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的污染,或生熟的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并生长繁殖,当达到一定量时即引发食物中毒. 2,预防措施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措施可多方面进行.低温保存海产食品及其它食品是一种有效办法;烹调加工各种海产食品时要原料要洁净并烧熟煮透.从防止污染,控制生长繁殖和杀灭细菌三个环节入手能有效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
⑸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该怎样避免
食品污染 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污染食品。这种污染的危害主要为:①使食品腐败、变质、霉烂,破坏其食用价值;②有害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时产生毒性代谢物,如细菌外毒素和真菌毒素,人摄入后可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中毒;③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分解释放出内毒素,使人中毒;④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侵入组织,使人感染致病。 污染物种类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不是来自食品本身,而是来自食品所在的环境。 1862年L.巴斯德所作的肉汁腐败实验,卓越地证实了这一点。从生物学观点来看,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可分为:①能在食品上繁殖并以分解食品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腐生性微生物;②能在人体内或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内寄生、以活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寄生性微生物;③既能在食品上腐生,也能在人体内寄生的微生物,这是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各类食品各有其特殊的生物、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只适于某些微生物生存。因此,微生物只有在适于其生存的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引起污染。这是食品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不同的地方。 污染途径 食品生物污染源是含有微生物的土壤、水体、飘浮在空中的尘埃、人和动物的胃肠道、鼻咽和皮肤的排泄物它们或直接污染食品,或经由人、鼠、昆虫、加工设备、用具、容器、运输工具等间接污染食品。如果动、植物感染患病,则以这种动、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也会含有大量微生物,这称为原始性污染。当然,原始性污染也是从动、植物最初受到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污染而来的。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方式,取决于它们的生物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腐生或兼有腐生和寄生特性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能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寄生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弱,只能直接污染食品或以原始污染的方式存留于食品中。 防治防止食品生物污染,首先应注意食品原料生产区域的环境卫生,避免人畜粪便、污水和有机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和控制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病虫害,在收获、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防止食品污染。其次是在食品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采取清除、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措施,如各种高低温和化学消毒、冷藏和冷冻、化学防腐、干燥、脱水、盐腌、糖渍、罐藏、密封包装、辐射处理等。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更能起到消除或控制生物污染、保证食品质量的效果.
⑹ 食品中的危害有哪几类,应该如何去预防
1.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除包括可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的致病菌外,还包括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并可作为食品受到污染标志的非致病菌。寄生虫和虫卵主要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间接通过水体或土壤污染食品或直接污染食品。昆虫污染主要包括粮食中的甲虫、螨类、蛾类以及动物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病毒污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其它病毒不易在食品上繁殖。
2.化学性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主要包括: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④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⑤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
主要来源于复杂的多种非化学性的杂物,虽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有: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②食品的掺假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
一、食品污染
1、食品污染的概念
食品污染是指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
2、食品污染的分类
按外来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3、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急性毒性
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如急性肠胃炎型),称为急性中毒。引起急性中毒的污染物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和化学毒物。
(2)慢性毒性
食物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由于长期持续不断地摄入体内并且在体内蓄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引起机体损害,表现出各种各样慢性中毒症状,如慢性铅中毒、慢性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等。对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经历了时间的积累之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儿童:儿童时期孩子的发育处于一生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涉及到各个身体器官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身体根基。儿童时期最主要的应当补充充分的富含蛋白的食品然后辅以矿质元素(钙镁锌等)最好让每天的或每周的菜谱有所变换多以蔬菜和谷类食品为主并适量的补充肉质食品(当然也是优质肉类食品少吃那些吃人工饲料的动物肉食草食的比较好)。
女人:给予女性的特殊生理状况,应注意饮食富含铁的食品,平时应补充充分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这有益于缓解疲劳增强身体机能)。
老年人:老年时期身体机能处于一生当中最低的活性状态,应当以钙类食品和蛋白类食品为主。
(3)致畸、致癌、致突变
某些食品污染物通过孕妇作用于胚胎,使之在发育期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畸胎,甚至死胎。引起致畸的物质有滴滴涕(ddt)、五氯酚钠、西维因等农药,黄曲霉毒素bl也可致畸。
化学物质和其他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在机体内可引起癌肿生长作用,目前怀疑或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数百种,其中90%以上是化学因素,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以及砷、镉、镍、铅等因素,与饮食有关的占35%。
3、食品污染主要介绍
(1)食品的黄曲霉素污染
(2)食品中的苯并(а)芘污染
二、食物中毒
1、概念
食物中毒是因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2、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人大多在较短而又相近的时间内出现,发病急骤,常呈暴发型。
(2)所有病人都有表现类似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3)发病的范围局限在一定人群,所有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吃过同一种或同几种食物,停止食用致病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4)发病率高,不具有传染性。
3、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植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4)霉菌毒素中毒
4、食物中毒主要介绍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2)河豚中毒
(3)毒蕈中毒
⑺ 食品污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食品污染对我们的伤害
食品污染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为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引起机体急慢性中毒、对机体的远期危害,如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具体的危害依食品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1、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与人体健康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致病菌主要来自病人、带菌者、病畜和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空气、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经煮熟或未经必要的加热处理,会引起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还可引起炭疽、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波状热)等传染病;其他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大流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有些细菌还含有可分解各种有机物的酶类,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食品被这些细菌污染后,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腐败变质。
如果食品被寄生虫或寄生虫卵污染,人食用后则可引起相应的寄生虫病,如绦虫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蛔虫病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后再使家畜、鱼类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受真菌污染的农作物、空气、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真菌菌株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即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很强的毒性。一次大量摄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长期、小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也会引起慢性病或癌症。如黄曲霉毒素不仅具有很强的肝脏毒性,导致急慢性肝中毒,甚至导致死亡,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可引起肝癌、胃癌、肾癌、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症。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活性物质。黄曲霉菌是真菌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在有氧、温度较高和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易在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麦、棉籽和大豆等农产品上生长发霉。黄曲霉素对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很普遍,我国南方地区、印度、美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粮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率均较高。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对肝脏造成损害,造成肝细胞变性,脂肪浸润、胆管增生等。黄曲霉毒素不仅引起家禽、鱼类、家畜和其他动物的肝癌等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类肝癌发病率也较高。国际癌症研究所将黄曲霉毒素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
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在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现,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
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因食用霉变的谷物引起某些疾病,导致孕妇流产、畸胎的记载。霉变的饲料可使家畜的生长减缓,出现畸胎或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农场10万只火鸡食用霉变的花生粉后,相继在几个月内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真菌毒素不仅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也是重要的致癌物质。
粮食和各种食品的贮存条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种仓储害虫。例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和螨类;鱼、肉、酱或咸菜中的蝇蛆以及咸鱼中的干酪蝇幼虫等。枣、栗、饼干和点心等含糖较多的食品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昆虫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坏,食用了这些受昆虫污染的食品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化肥污染与人体健康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近几年大量长期地乱施化肥造成了农业环境的污染,进而给食品带来了污染。在蔬菜种植中,施用过量的氮肥,再加上蔬菜是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物,从而对叶菜类蔬菜含硝酸盐影响最大。人类摄入硝酸盐约有80%—90%来自蔬菜,虽然蔬菜中的硝酸盐对人体无害,但它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导致癌症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3年就规定硝酸盐的日允许摄入量为0?36毫克/千克(体重),亚硝酸盐的日允许摄入量为0?13毫克/千克(体重)。从一次测定结果来看,有些蔬菜(叶菜类)硝酸盐含量已经超标,大多数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尚未超标,但腌制的芥菜已明显超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一种潜在威胁,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被硝酸盐污染的蔬菜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硝酸盐含量高可能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二是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前体,可诱发消化系统癌变。
3、食品中的农药污染与人体健康有机氯类农药在我国使用长达30余年。虽然1983年停止生产有机氯类农药,但它们的残留问题仍不容忽视。如DDT、六六六的残留期长达50年。有机氯类农药挥发性不高,脂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在动植物富含脂肪的组织及谷类外壳富含脂质的部分中蓄积。
人体长期摄入含有有机氯农药的食物后,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肾及神经系统;此外,农药还具有环境激素的作用,对内分泌及生殖系统也会造成一定损害。
在肝病高发的某县,肿瘤病人体内脂肪中的DDT和六六六残留量都高于健康人的水平。国外有人提出警告,即使立即停止使用DDT、六六六,现在人体脂肪中的蓄积量在10—20年内也不会改变。
我国自停止使用有机氯类农药以来,有机磷类农药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类农药,尤其是蔬菜、瓜果、茶叶等用量较大。据某市调查,在蔬菜上使用较多的是乐果、DDV、甲胺磷、马拉硫磷等,而且在使用这些农药后都难于做到安全间隔以后进入市场。
经常摄入微量有机磷农药可引起精神异常、慢性神经炎,对视觉机能、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有不良的影响,尚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
4、食品中重金属和非金属的污染与人体健康有害金属与非金属对食品产生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不经处理随便排放,使水和土壤污染,再造成种植、养殖的粮食动物污染,这是食品有害金属与非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未经处理随便排放的“三废”中含有大量的汞、镉、砷、铅、镍、锑、锡、钴、铬、氟和硒等,可使水源和土壤遭到严重污染。通过灌溉、养殖和栽培,有害污染物经动、植物的吸收、富集,进入食物链,使鱼虾等水产品和粮食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等受到严重污染。
汞的污染:据调查,江苏省主要水系中鱼体内汞的检出率达100%。鱼体内的汞有95%以上是毒性很强的甲基汞,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但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和精神症状,而且遗传,易发生畸胎。
在日本水俣地区就有6%的“水俣病”是先天的,这些小孩表现为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畸形,有的瘫痪而死。经过“三废”中废水灌溉后的粮食、蔬菜、瓜果中的汞检出率也很高,有些含量已超过了国家标准。
镉的污染:镉在一般环境中相当低,但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后,可达到相当高的浓度。由于含镉工业废水排入水体,水生生物能从水中浓集镉。其体内浓度可比水体含镉量高4500倍左右。食物是摄入镉的主要来源,人体每天所摄入的镉,仅有很小一部分排泄出来。随食物进入体内的镉经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镉大部分进入肾脏和肝脏,并在体内蓄积,引起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临床上出现高钙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最后导致负钙平衡,引起骨质疏松症。
5、食品中有机、无机物的污染与人体健康食品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种类复杂,污染途径也多种多样。它们的主要来源有:工业“三废”的排放等环境污染物导致食品生产过程污染;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污染等。
多环芳烃类是一类数量多、种类复杂、分布广,与人的关系密切及对人的健康威胁较大的化学致癌物质。多环芳烃主要由各种有机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烟燃烧不完全而来。苯并芘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食品的一种主要的致癌性污染物。在新鲜肉、烟熏制肉、煎炸烘烤食品、各类蔬菜、水果类、粮食类、海产类、植物油及酒类中都能检出苯并芘,特别是油炸、烧烤、烟熏食品中致癌物质会大大增加。多环芳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可能是致癌。
流行病专家为了预测食品中的多环芳烃对人体致癌的危险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匈牙利西部一地区胃癌明显高发,调查认为与该地区居民经常吃家庭自制含苯并芘比较高的熏肉有关;前苏联曾报道拉脱维亚一个沿海地区胃癌明显高发,据认为是吃熏鱼较多而致。
亚硝胺也是公认的致癌污染物之一,对动物所有的重要器官都可发生作用,但以肝脏和食管最为敏感,由于生成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二级胺和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并可在动物和人体内生成,因此亚硝胺也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亚硝胺与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都与加工方法有关,如生鲤鱼的亚硝胺为4微克/千克,经熏制后增至9微克/千克;如经硝酸盐发色后再烟熏处理,可增至14—26微克/千克。
氯乙烯、A?苯基r奈胺、苯二甲酸二辛酯是食品包装、容器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氯乙烯是塑料制品的单体,具有致癌性,在氯乙烯中添加的增塑剂(苯二甲酸二辛酯)、稳定剂都有一定毒性,当接触水、油、酒精、酸、碱时可能溶解迁移到食品中去。如果用了含氯乙烯的塑料制品做食品包装,则可导致食品的污染;如使用含有增塑剂的聚氯乙烯容器盛放淡水或海水饲养鱼时,可导致鱼死亡。据试验,苯二甲酸二辛酯能引起白细胞增加、贫血、血尿、中枢神经系统的纤维细胞死亡等。
又如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一种在餐馆、家庭广泛使用的新型餐具。据中新网2009年4月12日报道,最近,北京、河北两地在对仿瓷餐具的检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甲醛超标等质量问题。深入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竟然在用禁用原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尿素甲醛树脂遇高温易分解出甲醛,而甲醛是公认的致癌物质,用这样的餐具盛装食品,必然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不用一次性产品、使用那些能够多循环使用的餐具等等
⑻ 怎样防止食品污染
家庭预防果蔬食品农药污染残留中毒的方法
浸泡水洗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水冲洗2-3遍。
碱水浸泡法:有机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中分解迅速,此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具体做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5遍。
去皮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西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但要防止再次污染。
储存法:农药在空气中随时间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5天)的储存,以减少农药的残留量。此法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果蔬。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未削皮的果蔬。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难以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将果蔬表面上的污物洗净,再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答案补充
还有这个
一、安全选购食品。一是要正确识别标签,查看标签内容是否清晰、齐全。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另外加贴、补贴和篡改。二是要选择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的食品。如:优质的香肠肠衣应干燥完整且紧贴肉馅,肉色均匀,无黏液及霉点,用手捏时,坚实而有弹性;质量良好的腊肉,皮为金黄色并有光泽,瘦肉红润,肥膘淡黄色,无斑点,而有哈喇味或变色的腊肉不能食用;新鲜的带鳍鱼类有一种轻微的鱼腥味,鱼皮发亮有光泽,鱼磷紧贴鱼身,眼睛凸出清澈,鱼鳃红润潮湿,鱼肉触摸坚挺有弹性;已死亡、壳破碎及损坏的甲壳类动物不能购买。
答案补充
二、正确加工保存食品。易腐败的食品要随买随加工,加工过的食品最好马上吃掉。当准备食用已存放了一段时间的食物时,要将食物再次加热到100摄氏度以上;不喝生水、不食用未经加工的牛奶;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缩短在5-6小时;新鲜的鸡蛋产品应该储存在5摄氏度或5摄氏度以下,冷冻鸡蛋储存在-18摄氏度或-18摄氏度以下,牛奶最理想的保存温度是1-5摄氏度,对没有包裹冰层的鱼和贝类水产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低温和空气流通,是保持果蔬新鲜的必备条件。
三、注重清洁卫生。做饭前要把手洗干净,中间转而做另一种食品时最好也要洗手。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要先切熟食,后切生品。尽量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避免生熟食品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同时,要注意及时将厨房里的垃圾、污垢清除。
⑼ 如何控制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控制
1.防止内源性污染。主要作法是:1)科学管理,提高动物抗病能力;2)保护环境,建立无病害畜禽群体;3)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作;4)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5)做好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诊治工作;6)对动物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2.防止外源性污染。主要是:1)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加工、包装、贮藏、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二次污染;2)在动物屠宰、奶制品加工实行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3)生产用水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4)加工场地、设备、运输器材、包装材料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要求;5)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对患传染病的人员坚决清除;6)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动物产品的检验和加工过程的监督。
二、化学性污染控制
1.农残控制。主要是:1)合理使用农药;2)使用国家规定标准的动物体表杀虫剂;3)动物饲料农残要符合卫生标准的规定;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5)建立健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6)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
2.兽药残留的控制。1)加强兽药监督管理;2)规范使用兽药;3)合理使用饲料药用添加剂;4)严格遵守休药期;5)禁止使用违禁药物;6)开展兽药残留监控。
三、畜禽标识和可追溯体系建设
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是以新型的动物标识为载体,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身份识别、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查询,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安全监管(既HACCP控制系统),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关系着(HACCP)控制系统的成败,应由国家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根据省级机构上包的信息统一进行编码、并制定生产厂家下达生产命令进行生产,同时全程监控具体情况,各级各有关单位应按发放、接收和回收程序进行痕迹管理。
(二)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控系统该系统是(HACCP)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动物的饲养信息、防疫档案、检疫证明和监督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运用这一信息和动物的唯一编码,可实现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原产地及同群畜,从而达到控制动物性食品污染的目的。(本文来自: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室)
⑽ 如何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求答案
微生物超标是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是判断其保存能力的指标。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越多,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食品质量就越差;菌落总数越小,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小。统计发现,导致这些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很多,微生物污染是问题食品主因,一般微生物超标原因是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如:
1、生产设备消毒不到位
2、生产环境消毒不到位
3、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不到位
4、产品包装密封不严、
5、人员消毒不到位(更衣室,工作服等)
6、储运条件控制不当、
7、工器具等生产设备消毒不到位、
8、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
在消毒剂领域,传统的方式包括紫外线灯照射杀菌、药物喷洒灭菌、臭氧、采用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方式滤尘等。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他们在之前的食品安全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但随着现在国家监管及食品质量的不断提升,缺点也慢慢体现出来。
紫外线灯照射杀菌:紫外线灯对人体有害,所以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生产时为细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机会。紫外线灯还有一个弊端,有效辐照距离为1.5米,开启时空气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只是暂时击晕(隐藏在0.6M以下或辐照距离外),并未完全杀死;关闭时,待人、物流动后被击晕的细菌、病毒会反弹,使空气浮游菌数量更高。
药物喷洒灭菌: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因强烈的气化作用,刺激性很强,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多数出口食品企业也不在用喷洒方法灭菌,主要原因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试剂易在食品中残留,对作业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肠胃及呼吸道也有影响,长期容易患毒害性职业病。
臭氧:使用面比较广,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车间湿度及臭氧浓度大小。在静态(无人)的状态下使用,对器具、设备有氧化、腐蚀作用。由于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危害。
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方式滤尘:目前,洁净室无法在食品行业普及(保健食品除外),原因如下:1、洁净室造价高、耗电大、易损耗品更换频繁,运行成本大;2、现有食品企业多为老式厂房,改造成本大,搬迁或重建时则报废。因此,无尘洁净室对诸多企业而言成了一种摆设,一种形象工程,只有上级检查时才开启。
通过以上常用方法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很多企业无法稳定,有效,长期的控制微生物,究其原因就是消毒产品和消毒方案不正确的缘故。因此解决食品微生物超标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客户生产工艺,制定专门的消毒方案和选择一款优质的消毒剂。
奥克泰士作为进入中国5年的品牌,深耕于食品行业,对众多产品的生产流程了如指掌,配合我们独有的消毒方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奥克泰士己经为超过10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解决了食品微生物超标问题。
奥克泰士—德国原装进口,专为食品厂设计,奥克泰士配合空间、环境、物表等可达到食品企业消毒灭菌的要求,近来深受食品企业的青睐。其主要成分是由食品级过氧化氢和银离子组成的复合型溶剂,食品级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型。
产品经过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ISO9001/ISO14001管道体系认证、德国莱茵TUV认证等。由于产品其独特的作用原理,能够快速杀灭包括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平酸菌、耶尔森氏菌、阪崎肠杆菌、蛔虫卵等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奥克泰士食品厂专用消毒灭菌剂,是利用消毒剂的质量特性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杀菌效果良好的特点,利用德国技术工艺将消毒剂和酸性活化剂分别加工,经总混压片制备的同体速溶性消毒剂.是集消毒、清洗、灭菌三者合一的产品,稳定性好、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副作用,使用非常方便,样品在54℃上储存14天,有效成分降解率达到3.83%,通过测试,奥克泰士的稳定性良好,杀菌效果符合同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