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检测菌株是否产蛋白酶还可以选用何种培养基
检测菌株是否产蛋白酶还可以选用酪素培养基,如果产蛋白酶会出现水解圈。
酪素培养基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一种,选择培养基。常用于产蛋白酶菌株筛选。
② 举例说明如何分离产酶微生物菌种
就说蛋白酶吧。在蛋白质丰富的地方取样,比如腐乳、豆豉就很好啊,已经本身就是利用的产蛋白酶微生物,或者豆腐坊附件的土壤、水体。接种在牛奶平板(或酪素平板)上。培养。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就是目的菌种了,可以选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比较大的。然后需要纯化、保存。
③ 如何通过细菌生化试验鉴定是否产生蛋白酶
自己以前做过相似的实验,稍微回忆了下:
需要知道的是: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
蛋白合成酶能够将蛋白质进行水解,实验的大概过程如下:
将双歧杆菌培养在含有蛋白质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1~2天后,若出现水解圈,则说明了双歧杆菌产生蛋白合成酶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水解,即证明能够产生蛋白合成酶
④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酸性蛋白酶是一种能在酸性环境下水解蛋白质的酶类,其最适作用pH值为2.5-5.0。由于酸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皮革工艺以及饲料加工工业中。 目前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酸性蛋白酶大多为霉菌酸性蛋白酶,此类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3.0左右,当pH值升高时,酸性蛋白酶的酶活会明显降低,且此类酶不耐热,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很不稳定,从而限制了酸性蛋白酶的应用范围。 因此,本研究以开发耐温偏酸性蛋白酶为目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偏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2)偏酸性蛋白酶粗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3)偏酸性蛋白酶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4)偏酸性蛋白酶产生菌P-1007的初步鉴定。 (5)偏酸性蛋白酶在啤酒澄清中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用常规土壤分离方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偏酸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P-1007。 (2)通过单因素发酵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麦麸15g,黄豆粉8%,葡萄糖3%,NaH2PO41%,CuSO40.2%,水35ml,最佳起始pH7.0,最适发酵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所产酶活可达3700u/g,比原始菌株发酵酶活提高了将近2倍,且产酶稳定性较好。 (3)菌株P-1007所产的偏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5,最适作用温度为50℃。酶的pH稳定性和耐温性较好,50℃、pH5.5条件下保温8h后剩余酶活可达83%以上,pH5.5、50℃条件下保温2h后剩余酶活仍在70%以上。Mn2+、Cu2+对偏酸性蛋白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它金属离子则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目前所得到的酸性蛋白酶相比较,偏酸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作用pH值和较好的耐温性。 (3)从菌株P-1007菌落形态、显微观察以及5.8SrDNA-ITS区序列分析可以看出菌株P-1007可能属于烟曲霉。 (4)从酶学性质上可以看出,菌株P-1007所产的偏酸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满足于啤酒澄清工艺的要求,因此本实验进行了偏酸性蛋白酶在啤酒澄清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该酶与酿造复合酶和啤酒用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偏酸性蛋白酶作用后,麦汁和发酵液中酪氨酸含量、透光率、总氮量、可凝固性氮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麦汁中a-氨基氮含量也增加了,说明偏酸性蛋白酶将凝固性蛋白质水解成了分子量较小的a-氨基氮,为啤酒酵母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氮源。同时发酵液中的a-氨基氮含量却降低了,分析原因为发酵阶段中酵母利用a-氨基氮的速度比偏酸性蛋白酶降解蛋白质的速度快。麦汁和发酵液的pH值都无太大变化,因此不会影响啤酒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在与酿造复合酶和啤酒用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的比较中发现,三种酶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但从最适作用条件来看,偏酸性蛋白酶比另两种蛋白酶更适合于啤酒澄清工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课题筛选到的菌株P-1007所产偏酸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特别适合于啤酒澄清工艺,因此在啤酒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烟曲霉,偏酸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rDNA-ITS区序列分析,啤酒澄清
⑤ 如何从环境中分离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如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
用低浓度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然后再逐步降低氨基酸浓度到零做富集。最后得到的应该就是能产蛋白酶的菌株
⑥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除了常用的透明圈法,还有哪些
筛选的流程
最好较简练问题补充:耐酸
而且能产生蛋白酶的菌种
初筛1初筛2:初筛1所得菌种用透明圈法(蛋白酶水解酪素产生透明圈,直径越大,
⑦ 如何筛选产高温蛋白酶的微生物
一般是在土壤中筛选的,具体方法如下: 1、取土壤,晾干,过40目筛,用无菌水梯度稀释至0.000001g土/1mL水或0.0000001g土/1mL水,待用 2、配酪素培养基(加琼脂),高压灭菌,倒平板;配LB培养基或发酵培养基,灭菌,分作液体培养基
⑧ 如何分离高产蛋白酶的菌种,如何分类鉴定
菌的自然突变株ST-91为出发菌株,采用UV诱 变和自然分离纯化的方法,筛选出1白酶产生菌黑曲霉CPu菌株,获得一高产菌株. 其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7359
⑨ 胞外蛋白酶的筛选方法是什么呀
一般用生长圈法.
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
初筛1:用选择性培养基,把N源去掉,加入酪素(酪蛋白),其他营养成分照基础培养基就行了,这样,产蛋白酶的菌种能将酪素分解成酪氨酸,就有可利用的N源,不产蛋白酶的菌种不能利用酪素,则没有N源,产蛋白酶的菌种成为优势菌,挑出,换培养基。
初筛2:初筛1所得菌种用透明圈法(蛋白酶水解酪素产生透明圈,直径越大,酶活越高,具体步骤自己找)挑出蛋白酶活力高的菌种,接入摇瓶培养
复筛:初筛2所得菌以福林试剂法测酶活(以Folin染色,测吸光度,具体步骤自己找),酶活最高者为最终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