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生物##########培育方法~~~~~~~~~~~~
1.杂交育种(bybridization)
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根据育种目标要求,一般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双亲最好都是适应的品种。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杂交育种是培育家畜新品种的主要途径。通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品系以至个体进行杂交,繁殖出符合育种要求的杂种群。在扩大杂种数量的同时要适当进行近交,加强选择,分化和培育出高产而遗传性稳定,并符合选育要求的各小群,综合为新品种。
所谓杂交育种,一般指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杂交技术因不同作物特点而异,其共同要点为:调节开花期,通过分期播种、调节温度、光照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控制授粉,在母本雌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避免自交和天然异交,然后适期授以纯净新鲜花粉,作好标志并套袋隔离和保护。用于杂交的父本和母本分别用P1和P2表示,其代表符号分别为♂和♀;×表示杂交。杂交所得种子种植而成的个体群称杂种一代(子一代),用F1表示。F1群体内个体间交配或自交所得的子代为F2、F3、F4等表示随后各世代。安排亲本或杂种成对使之交配的杂交方式有:成对杂交(单交)即两个不同品种或系统间的杂交,两亲可互为父母本(正反交);复合杂交,即几个品种分别先后进行多次杂交。回交是以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再交配的杂交方式。
杂交创造的变异材料要进一步加以培育选择,才能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培育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系谱法和混合法 。 系谱法是自杂种分离世代开始连续进行个体选择,并予以编号记载直至选获性状表现一致且符合要求的单株后裔(系统),按系统混合收获,进而育成品种。这种方法要求对历代材料所属杂交组合、单株、系统、系统群等均有按亲缘关系的编号和性状记录,使各代育种材料都有家谱可查,故称系谱法。典型的混合法是从杂种分离世代F2开始各代都按组合取样混合种植,不予选择,直至一定世代才进行一次个体选择,进而选拔优良系统以育成品种。在典型的系谱法和混合法之间又有各种变通方法,主要有:改良系谱法、混合-系谱法、改良混合法、衍生系统法、一粒传法。不同性状的遗传力高低不同。在杂种早期世代往往又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而对遗传力中等或较低的性状则留待较晚世代进行 。选择的可靠性以个体选择最低,系统选择略高,F3或F4衍生系统以及系统群选择为最高。选择的注意力也最高。因此随杂种世代的进展,选择的注意力也从单株进而扩大到系统以至系统群和衍生系统的评定。试验条件一致性对提高选择效果十分重要。为此须设对照区,并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进行鉴定,包括直接鉴定、间接鉴定、自然鉴定或田间鉴定、诱发鉴定或异地鉴定。杂种早代材料多,一般采取感官鉴定。晚代材料少,再作精确的全面鉴定。
作物育种程序在中国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原始材料观察、亲本圃、选种圃、产量比较试验。杂交育种一般需7~9年时间才可能育成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都采取加速世代的做法,结合多点试验、稀播繁殖等措施,尽可能缩短育种年限。
2.人工诱变育种
人工诱变育种是改造生物性状变异的重要途径。目前常用的诱变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用各种射线照射动物或微生物,包括X射线、中子、紫外线、γ射线或者激光照射,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这种方法称为物理诱变。其二是运用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等化学药剂处理生物,也能诱发基因突变,得到生物变异类型,这种方法称为化学诱变。许多有价值的生物新类型就是用这种方法彭玉出来的。现代医学上用的青霉素是由自然界中的青霉素分泌的。最早的青霉素分泌的青霉素很少,产量只有20单位/mL,后来经过科学工作者多次对青霉素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及综合处理,终于培育出青霉素的高产菌株,目前青霉素的产量已达到20000单位/mL以上。运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在农作物的育种上,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例如,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黒\农五号”等大豆品种,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
3.多倍体育种
polyploid breeding 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花卉新品种的技术。
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变异
4.单倍体育种
haploid breeding
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花药培养等方法诱导产生单倍体,并使其单一的染色体各自加倍成对,成为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纯合体,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植物体细胞包含两套染色体,分别来自雌雄配子,因而染色体数是成双(2n)的。单倍体则是具有配子体染色体组成、只含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n)的植物体。有的植物如普通小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是由6个每组染色体基数为 7的染色体组(6x)组成的。它的染色体倍数性是六倍体,由其配子诱导产生的植株实际上是三倍体,但在育种上仍习惯称之为“单倍体”或“多倍单倍体”。单倍体植株不能正常结实。
单倍体的产生 自1921年A.D.伯格纳在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中发现单倍体植株以来,已发现一系列自发产生的单倍体,并有许多人工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方法问世。单倍体的产生,大体有以下两方面的途径:
体内发生 即从胚囊内产生单倍体。这包括:①自发产生。与多胚现象常有联系,如油菜和亚麻的双胚苗中经常出现单倍体,可能是由温度骤变或异种、异属花粉的刺激引起。②假受精。即雌配子或雌性细胞经花粉或雄核刺激后未受精而产生的单倍体植株。如玉米品种间杂交,马铃薯、苜蓿、烟草和杨树的种间杂交等都有此现象。③半受精。雌雄配子都参加胚胎发生,但不发生核融合,因而产生具父母本来源的嵌合植株,这曾在棉花中发现过。④雄核发育或孤雄生殖。卵细胞不受精,卵核消失,或卵细胞受精前失活,由精核在卵细胞内单独发育成单倍体,因此只含有一套雄配子染色体。这类单倍体的发生频率很低。⑤雌核发育或孤雌生殖。精核进入卵细胞后未与卵核融合而退化,卵核未经受精而单独发育成单倍体。远缘杂交中有时会出现此种现象。
离体诱导 植物细胞具有潜在的再生性和全能性,能发育为完整植株,故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特定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可诱导产生单倍体。方法是将一定发育阶段的花药、子房或幼胚,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在培养基上,使单倍体细胞分裂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然后由胚状体发育成小苗或诱导愈伤组织发育为植株。
此外对大麦、小麦还可利用染色体消失法。即将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花粉授予普通大麦或小麦,授粉两周后将幼胚置于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球茎大麦的染色体消失,从而获得大麦或小麦单倍体植株。
离体培养用的人工培养基,除含无机盐、蔗糖、维生素和水等外,还需加入植物激素和其他有机物作诱导物质。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要转移到含量减少或无诱导物质、蔗糖浓度降低的分化培养基上,才能分化出根、芽以至长成小苗。以上过程都在试管内进行。再生单倍体植株的培养则须将小苗从试管取出移栽到小盆中。培养基的成分、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如温度、光照等)、供体的基因型和生理状态以及大、小孢子的发育时期等,是影响诱导频率的主要因素。植株经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等方法,使染色体数加倍后,即成为能结实的纯合二倍体(见倍数性育种)。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也会自交产生一些二倍体,但数量很少。
单倍体育种的意义 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可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植株中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经染色体加倍,但由于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而容易显现。这对诱变育种和突变遗传研究很有好处。在诱导频率较高时,单倍体能在植株上较充分地显现重组的配子类型,可提供新的遗传资源和选择材料。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单倍体育种如能进一步提高诱导频率并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等相结合应用,则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作用将更显着。
‘贰’ 生物中有几种育种方法个有什么优缺点
种三种方法
如何建立自己棚中的基础种群,是很多入门鸽友很想了解的,因为优秀的基础种群是一个鸽舍在激烈的信鸽竞翔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基础种群的建立如果从遗传学深奥的理论入手研究,恐怕我们大多数鸽友会望而止步,而建立自己棚中的基础血统鸽群又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捷径可走哪?天津鸽友姜爱国一位知名的赛鸽高手,用非常实用的姓氏管理法,把复杂的遗传理论简捷明了化,通俗易懂的操作更容易被广大鸽友理解接受和运用。 姜爱国自幼喜爱鸽子,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生活沉积的资本不断打造一个一流实战的鸽舍。他先后引进了桑杰士、狄尔巴、万侯、卡士顿、彼达斯、凡龙詹森、詹森、休斯肯冯莱尔、戈登等鸽系。并根据他对这些鸽系的特性了解,有针对性的选配,并取得了成功,尤其是自2000年至2004年期间在天津激烈的信鸽竞翔中,先后夺得十几个冠军,几十个前十名的好成绩。优异的赛绩证明了他的选育思路是正确的。今对他的育种方法简介如下。 建立一路优秀的基础血统,首先是建立在对赛鸽的竞翔特性的深入了解,一般从四个方面着手:一、鸽子的站姿,神态,反应综合的去分析它们智商分,要留下智商高的鸽子,做种放路即是留最好的。二、鸽子的头脸,身体结构,主羽的形态,眼睛的状态取决于速度。三、快速鸽有不同的砂型,只有多看才能有认识,不同结构的砂型交配成功机遇就高,容易获得遗传变异上的进化,四、近交鸽的使翔与做种,要在杂交鸽后代优胜鸽为基础的条件下,有突出赛绩的名门家族,要符合选种的基本条件才能选定。 一、增级法:就是当一路种鸽的后代在竞翔中飞出了优异成绩后,当然最好是含金量较高的冠军雄鸽,一定要重用这只获奖鸽,具体的操作是在为它选择配对时一定要从形体、血统、个体赛绩表现等方面严格把关,力求高水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路的赛鸽品质逐步得到升级。 二、 姓氏管理法:姓氏管理法是增级法的延伸和具体实践,做为参赛的每位鸽友都有争强好胜的个性,而在品系上也都有自创品系的奋斗目标,姓氏管理法就是把复杂的遗传理论简单化,通俗化,更贴近我们鸽友的实际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位鸽友的棚中都有几路血统的种鸽,有的适合于抗恶劣天气、有的是短程快速各有个的优势,如何保留它们的品系特征,是每一个养鸽人力求做到的一件事,利用姓氏管理法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某一路种鸽的后代雄鸽在本地区的竞翔中飞出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一成绩应该是优异的,在为其选择种雌时可以选择另一路血统鸽的冠军鸽的女儿,且本身表现极佳的雌鸽做为配偶,它们的的后代多数能够保留本系的特点,由于优秀的外血融进往往后代有上佳的表现,这些佼佼者一般要拉回本血统中来,提升本血统的亲缘程度,所出后代经竞翔检验后雄鸽进入下一轮的杂交,而具有同样优秀竞翔成绩的雌鸽就要在本血统中选择佳偶,这样育出的后代无论是竞翔品质、外形特征基本不走样,它们的子代一旦飞出成绩,又是做种的好材料。简言之,姓氏管理法的核心是,以优秀种雄定棚,其优秀的子代雄鸽可以选择其它姓氏的优秀雌鸽为妻,而优秀的子代雌鸽不能招赘其它姓氏的优秀雄鸽为夫,只能在本姓氏中选择。 三、 中长配法:即培育中距离的赛鸽,要融进长距离赛鸽的血统,其道理要以赛鸽能够从异地归巢的特点分析,一般认为,赛鸽归巢是考体内一种特殊的器官感应家乡的电磁波信号定向归巢。这种电磁波信号由来是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的巨大的磁体,磁力线贯穿南北两极,包裹整个地球。长距离的赛鸽对磁场的感应能力比较强,身体的平衡感比较好,具有很好的抗逆行,但是骨架不适应中短距离的快速比赛。所以说,中长配法也只能是起一个桥梁作用,对作出的的子代鸽也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当基础种群中具备了良好的归巢率之后就不要再掺入长程赛鸽的血统了。 增级法、姓氏管理法、中长配法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是赛鸽在培育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有兴趣的鸽友不妨一试。
‘叁’ 高中生物中,有几种育种方法比如诱导育种
1、杂交育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育种年限长,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2、诱变育种 (人工诱导突变,利用人工方法提高突变频率,从突变体中选择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原理基因突变)
3、单倍体育种 (通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成正常二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要求高,原理,染色体变异)
4、多倍体育种(诱导染色体加倍,多倍体茎秆粗壮、营养物质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原理染色体变异)
5、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原理基因重组)
‘肆’ 高中生物中常见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1 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2 杂交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3 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4 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 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6植物激素育种
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7细胞工程育种 (分三种)
1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优点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缺点 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
2方式 植物体细胞杂交 原理 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优点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缺点 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
3 方式 细胞核移植 原理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优点 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 缺点 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这么麻烦的问题也不多给点分
‘伍’ 生物中有几种育种方法
生物中有几种育种方法
1、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selection by mutation)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
2、杂种优势育种:作物和家畜生产能力和强健性等一些对人类有利的性状,通过利用提高杂种优势,来对栽培作物和饲养动物的杂种进行育种称为杂种优势育种。由于杂种优势并不是牢固的,所以一般必须通过杂交来制备杂种。因此在杂种优势育种中,具备优良组合能力的亲本品种的培育,选定它们的组合,以及有效的杂种生产方法等就成为主要的课题。在杂交中,除人工杂交外,可以有效地利用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及雌性系等方法。根据亲本的组合方法,可以分成品种间杂交、自交系间杂交(单杂交、三系杂交、双杂交、多系杂交)品种和自交系之间的杂交(顶交)几种。美国的玉米,日本的蚕等都是利用杂种优势育种取得成果的代表性例子。
3、基因工程育种:随着 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 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如果将一种生物的 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这种做法就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4、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haploid breeding)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5、多倍体育种:多倍体(polyploid)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育种(polyploid breeding)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6、细胞融合: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遗传学名词,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基本过程包括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heterokaryon)、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进行核融合、最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细胞融合可作为一种实验方法被广泛适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膜蛋白的研究。
7、核移植:核移植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让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把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移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方法。核移植的细胞来源主要分为:供体细胞来源和受体细胞的来源两种。核移植主要用于细胞移植和异种器官移植,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由于细胞功能缺陷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陆’ 生物学中的五种育种方法是哪几种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柒’ 生物育种方法有哪些
级别:硕士研究生
一、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这句话在中学领域来说应该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查阅相关资料。)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亚硝酸、秋水仙素等)。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处理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从“细胞分裂知识”理解。)经处理的生物材料经选择、培育才能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出人类需要的生物类型。缺点是必须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二、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为: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作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动物则用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隐性性状育种就此结束,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用子二代中选出的个体进行连续自交(动物同前),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为止
三、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四、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五、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在该育种方法中需两种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质粒),质粒上必须有相应的识别基因,便于基因检测。如人的胰岛素基因移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后,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指导合成人的胰岛素;抗虫棉植株的培育;将固氮菌的固氮酶基因移接到植物DNA分子上去,培育出固氮植物
七、有关育种要注意的问题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
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
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
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 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捌’ 高中生物:什么叫间行种植
间行种植隔一行种植。间是间隔的意思
是指原来种植的太密了,两棵中间去掉一棵或两棵栽植在其它地方。这种方式叫间行种植。
比如种一行玉米,旁边种一行黄豆,再种一行玉米,则玉米就是间行种植
最重要的意义是一行种这种植物,挨着一行种另一种,意义是,方便杂交。比如玉米的建行种植,BB型和Bb型的玉米,在授粉的时候,去掉雌蕊,就可以实现杂交。
‘玖’ 新课标高中生物一共有多少种常见的育种方式
常见的育种方式
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
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常用方法:杂交—自交-筛选-自交
3.优点:是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4.缺点:育种时间长,过程繁琐
5.实例: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
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常用方法:物理方法: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
3.优点:提高突变频率,短时间内获得优良的品种
4.缺点:有利突变少,必须处理掉大量材料
5.实例:诱变大豆,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太空小麦、太空椒
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常用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果实、种子大,营养丰富
4.缺点:发育迟缓;在动物中难以展开
5.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
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
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缺点:方法复杂,存活率低
5.实例:小麦花药离体培养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或异源DNA重组)。
方法: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优点:不受种属限制,可根据人类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
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细胞工程育种
原理:细胞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