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反应器主要控制什么参数
根据目前人们对生物反应过程的理解,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和控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参数,即,
(1) 生物反应进程的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
(2) 生物反应器进程中的化学条件,如液相pH,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3) 生物反应器进程中的生化参数,如生物体量,生物体营养和代谢产物
浓度等。
以上参数中,大部分物理和化学参数都能够使用一般的手段进行在线
检测和控制。但是进行生化参数的在线检测和控制却非常困难。
⑵ 生物活性的种类有哪些评价这些活性的参数有哪些呢
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3.10.15
药效学作为一门科学受到广泛关注。抗生素杀菌作用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种不同方式。浓度依赖性杀菌抗生素(包括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的活体试验中的数据,可用24小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小抑菌浓度(MIC)比值和峰值/MIC比值来描述。而与时间依赖性杀菌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酶类、大环内酯类等)的治疗效果最相关的参数是t>MIC。
喹诺酮类药物的峰值/MIC和24小时AUC/MIC比值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能使临床结果有所改善的峰值/MIC比值约为10~12。也推荐峰值/MIC比值作为出现耐药菌株时的药物选择参数。对于该类中的许多药物而言,增加其剂量使之超过常规值时其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所以,这个比值并不能常作为最佳的优化参数,除非该病原体相对敏感。
最佳的药效学目标值是与特定病原体相关的,可以用24小时AUC/MIC比值预测临床治疗结果。治疗革兰阴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感染时,24小时AUC/MIC比值≥125与最佳临床治愈率相关;而对于革兰阳性菌, 24小时AUC/MIC比值要低,但需要同时考虑到游离药物浓度。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高生物利用度,无论静脉给药还是口服给药均可获得相似的药效学关系,在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中同样如此。蛋白结合率的程度不仅影响药物对组织的渗透能力,也决定了在感染部位可以对细菌起作用的药物剂量。在药效学分析中应用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应是反映游离药物(活性药物)的浓度,而不是总体药物浓度(表1)。
表1. 主要喹喏酮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
参数 诺氟
沙星 环丙
沙星 左氧
氟沙星 斯帕
沙星 加替沙星
(天坤) 莫西
沙星 曲伐
沙星 吉米
沙星
--------------------------------------------------------------------------------
剂量(mg) 400 750 500 200 400 400 200 320
生物利用度(%) 50 70 99 92 96 90 88 80
蛋白结合率(%) 15 25 30 40 20 55 75 59
峰浓度(μg/ml) 1.2 3.5 6 1.3 4.3 4.5 2.3 1.48
游离峰浓度(μg/ml) 1.3 2.6 4.2 0.8 3.4 2.0 0.6 0.6
AUC(0~24)(μg/h/ml) 13.6 64 47.5 17.7 51.3 48 31.2 9.3
游离AUC(0~24)(μg/h/ml) 11.6 48 33.3 10.6 41 21.6 7.8 3.8
T1/2 3.3 4 6 20 9 12 12 7.4
%肾清除率(活性药物) 40 60 95 10 85 20 6 30
--------------------------------------------------------------------------------
肺炎链球菌体外感染模型显示: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24小时AUC/MIC比值范围在大约30左右与4倍log杀菌作用(即杀灭99.99%的细菌)相关,而24小时AUC/MIC比值范围小于30时杀菌作用显着下降,并在某些情况下细菌出现重新生长。非粒细胞减少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数据支持了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并提示抗生素24小时AUC/MIC比值为25时,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获最高生存率。临床上发现环丙沙星治疗的病例中,有相当部分治疗失败和出现与肺炎链球菌脑膜种植相关的多重感染,而其24小时AUC/MIC比值大约为12左右。相反,并未在24小时AUC/MIC比值超过30~40的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中发现相似的治疗失败或多重感染。
目前,肺炎链球菌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广泛的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而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正可弥补这一不断扩大的耐药情况。尽管喹诺酮类药物对多数肺炎链球菌菌株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但是活性较低的种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则显示出耐药发生率的增高。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并选择有最佳药效学特点的种类,将可降低由于肺炎链球菌耐药而引起的药物选择压力。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这种耐药性菌株选择性趋势并不相同,就肺炎链球菌产生耐药的选择性趋势而言,从最可能到最不可能的顺序依次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天坤=莫西沙星。
总之,目前已有不同的药效学目标参数可以预测对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成功的几率大小。对于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革兰阴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感染而言,24小时AUC/MIC比值应达到125。为了防止出现耐药,主要针对非Bush1类的产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建议药物的24小时AUC/MIC比值至少达到100。对于革兰阳性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AUC/MIC比值至少应达到30,才可使清除细菌的成功率较高。显然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来评价这些药效学参数对新出现的细菌耐药机制和厌氧性病原体的作用。
⑶ 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药动学重要参数及意义:
1、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
2、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计算,F=口服AUC/注射AUC。
3、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间的一个比值,Vd=A/C=体内药量/血药浓度。可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
⑷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
1.峰浓度(Cmax)
Cmax是Ct曲线上的峰高血药浓度值,即服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对于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A和B,在服用相同剂量后Ct曲线上有二个高峰值。峰值大小分别反映出制剂A和B的生物利用度。
2.达峰时(Tmax)
Tmax指服用药剂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时所需的时间。此项参数与药物吸收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一种简单指标。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是衡量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同一药物不同剂型的AUC,可以比较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⑸ 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哪些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F=(A/D)X1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由血浆浓度-时间数据来评定生物利用度通常涉及三个参数:最大(峰)血浆药物浓度,达到最大血浆药物浓度的时间(达峰时间)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浆药物浓度随着吸收分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药物消除率与吸收率相等时就达到血浓度高峰。
⑹ 土壤的生物学指标是什么
土壤粒径大小:→容重、总空隙度、持水性(量)、通气性
土壤容重:→土壤通气量、持水性(有7种与土壤容重存在明显负相关,有5种与土壤水的累积入渗速率呈正相关)
土壤密度:
土壤水热程度:
土壤孔隙度:
总孔隙度:
大孔隙度:通气孔隙0.1mm+
小孔隙度:持水孔隙0.001~0.1mm
土壤酶活性指标:(受到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保护,所以稳定)
酶数量(enzymaenumber,EAN)指标:
EAN = 0.2 (DH + CA/10 + AP/40 + PR/2 + AM/20)
式中:DH 为脱氢酶活性 (TPF g/(10 kg•27 h)),CA 为过氧化氢酶活性 (O2 %/3 min),AP 为碱性磷酸酶活性 (PNP mg/(10 kg•5 h)),PR 为蛋白酶活性(氨基氮g/(10kg•16 h)),AM 为淀粉酶活性 (淀粉分解 %/(l0g•16 h ))
土壤脲酶(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密切相关,许景伟,王卫东,李成. 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 ,22(1) :51,但在菜园土壤上,于忠祥等发现脲酶活性仅与水解氮显着相关,与有机质呈显着负相关,于忠祥,汪维云. 合肥郊区菜园土壤酶活性研究[J ]. 土壤通报,1996 ,27(4) :179 – 181)
多酚氧化酶(与全氮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有机质和有效磷呈显着负相关,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愈大,土壤养分含量愈低,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J ]. 林业科学,1997 ,33(6) :488 - 496)
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全钾呈极显着正相关,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关键酶,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J ]. 林业科学,1997 ,33(6) :488 - 496)
转化酶(反映土壤呼吸强度,酶促作用产物—葡萄糖是植物、微生物的营养源。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物学活性强度在转化酶上反映得最明显,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均呈显着相关,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J ]. 林业科学,1997 ,33(6) :488 - 496)
酸性磷酸酶(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钾、有效钾及速效磷的含量呈正相关,与全磷呈负相,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J ]. 林业科学,1997 ,33(6) :488 - 496)
脱氢酶
三苯甲基四氮唑氯化物法(有改进TTC法)顿咪娜,胡文容。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应用
土壤微生物指标:
(4)土壤中细菌 真菌和 PAHs 降解菌的计数、[12]采用平板稀释法 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采用马丁氏培养基PAHs降解菌数量的[13]测定,采用MPN方法
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的周转及土壤肥力和质量)
微生物生物量(被认为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最敏感最有潜力的指标,是表征土壤肥力特征和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一个重要参数,所有的微生物种群数量一般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真菌数量的降低幅度较细菌高)
微生物活性(细菌数量很大程度上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王菲,杨官品等.微生物标志物在土壤污染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2008, 27 (1) : 105- 110
微生物商(Cmic/Corg)Balota EL, Colozzi-Filho A, Andrade DS, Dick RP. Microbial biomass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 system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8: 15-20
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的代谢商(qCO2) 为某一时刻 CO2 释放速率与 MBC 的比,反映了单位生物量的微生物在单位时间里的呼吸作用强度,它可以同时表示微生物量的大小和活孙波, 赵其国, 张桃林等.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土壤, 1997, 29 (5): 225-234,龙健, 黄昌勇, 滕应等. 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 (1):60-63
土壤动物指标:
对土壤过程有显着影响的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主,它们依靠传播接种微生物等方式来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还原,促进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稳定
蚯蚓粪便能增强土壤酶活性
土壤水分:空气烘箱法
土壤酸碱度(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显着,真菌数量在酸性土壤中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较多)
⑺ 生物物理化学参数有哪些
你好,建议了解学习的知识点 复习知识点就可以 从知识的意义联系上,把物理知识分为部、块、点三个层次。
部,是指知识的部类。高中物理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五大部类。
块,是各部类中彼此联系较紧密的单元,在学习过程中通常连续地安排在一起学习,在考试大纲中组合成一块。
力学部类分为质点的运动、力、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机械能、振动和波。
热学部类内容较少,将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放在一块。
电磁学部类分为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部类分为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两块。
原子物理部分也只有原子和原子核一块。
单位制和实验都不单列。有关的思想和方法按教学顺序分散到各块中去。
点,是教学过程中专门列出处理的知识条目。学生必须对它一一专门进行识别、记忆、理解,在继续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加以引用。其中,要求较高的,要安排专门的针对性训练。
例如,质点的运动可分为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路程、矢量和标量、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公式vt=v0+at、公式s=v0t+at^2/2、公式vt^2-v0^2=2a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竖直上抛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中质点必具有加速度、平抛运动、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运动过程的分析等三十五个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大多是课程标准、教材或考纲中专门列出的,也有些是根据教学经验,为着理解主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明确处理的知识要素,如运动过程的分析。
知识要素的分类,除了从意义的逻辑联系上划分外,还可以从其在知识结构体系的功能上划分类别。在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建构中,同一类别的知识要素历经大致相似的认知过程,要达到大致相仿的同一组要求。
从物理知识的功能类别上可以分为:概念、规律、方法和模型。
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低的可以称为是一般术语。术语是物理知识体系的砖块。在高中物理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定义的术语,归类为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希望能帮到你。
⑻ 生物脱氮各阶段的控制参数有哪些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比如乙酸钠),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这里会产生很多危废固废,这些都是需要专门运输和专门处置的,现在有很多产废单位的信息或者处置单位的供需信息在危汇网上有的,要合理合法的处置,解决环保问题。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乙酸钠做能源),合适的PH条件。
⑼ 水质检测中,有哪些生物指标
水质检测中,有哪些生物指标
水质检测指标有以下几种: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4)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5)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6)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9)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 常居菌 ,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 E.coli )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他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简而言之,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⑽ 水质检测中,有哪些生物指标
纯净水:微生物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计数
矿泉水: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