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率一般为多少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率一般为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02 17:02:50

1. 水解池,生物接触氧化,混凝絮凝池,混凝气浮池对COD\BOD\SS,氨氮,色度,动植物油的去除率

这个要根据污水种类来看的 污水的种类有很多 所以各种污水里的含量都不同 你要看是处理那种污水 再来问去除率

2. 紧急求助:两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是多少

个人认为大概COD70% BOD60% 氨氮10%
1 工艺概述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略称二段法)将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分为二段:第一段充分利用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的吸附特性,以低能耗、高负荷、快速的生物吸附和合成为主,能够去除污水中70%~80%的有机物,称为吸附合成期;第二段在低负荷下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以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称为氧化分解阶段。由于进行了分段,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二段法采用的是四池联壁式组合结构,这样既节省了占地和土建费用,又能方便操作管理和运行维护,并能减少水头损失,使厂区总体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简洁流畅。

二段法在第二段接触氧化池前后各设一座接触沉淀池,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并能将一段和二段完全分开,使其各自成为独立系统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典型的二段法工艺流程及生化组合池水力剖面图见图1。

污水自初沉池经导流墙进入一段接触氧化池底部,在此处经曝气充氧后自下而上流经填料层,并经顶部集水系统收集后,通过一沉池的导流墙进入一沉池,然后自下而上经砂滤层接触沉淀后进入顶部集水系统,再由导流墙导入二段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最后出水进入消毒池。�

2 工艺特点

①无污泥回流

二段法氧化池的填料上栖息着大量的高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高效快速地吸附合成和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由于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会不断脱落,从而使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高活性,所以不需污泥回流。又由于生化组合池设有二次接触沉淀池,它能够高效截留和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故也无需再设二沉池〔1、2〕。

②污泥产量低、无污泥膨胀、运行稳定

与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相比,二段法虽然容积负荷高,但污泥产量较低,主要是因为:a.氧化池内的微生物链比较完整和稳定;b.微生物内源呼吸进行得较充分,合成物质被进一步氧化〔3〕;c.生物填料内部存在缺氧和厌氧区,能部分分解、转化有机物。

在活性污泥法中容易产生膨胀的菌种(如丝状菌)在二段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沉降性能差,在曝气池中易随水流出〔3〕。

由于二段法的第一段以生物吸附合成为主,且生物负荷和活性很高,对第二段起到了缓冲和保护作用,因此在BOD5、毒物、pH值冲击下生物膜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且恢复很快、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

③水力停留时间短,具有脱氮功能

二段法的生化组合池总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h,比活性污泥法(4~8h)和氧化沟工艺(15~20h)的要短得多;二段法还具有去除NH3-N的功能,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其去除率能达到50%~80%。

④工艺流程简洁、设备少、工程投资低由于二段法没有污泥回流,也就不需设污泥回流泵房;又由于生化组合池除阀门外没有其他设备,所以整个二段法工艺流程简洁、设备少、工程投资低。

3 生物填料

填料的选择是二段法的技术关键,填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处理效能。笔者单位自行研制开发的两种质优价廉、分别适用于不同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填料的性能参数见表1。

4 脱氮除磷效果

二段法对NH3-N的去除率与进水NH3-N的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气水比的关系见表2。

二段法的除磷效果不太明显,虽然生物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内部有一定的缺氧、厌氧区,但由于这些区域太小,不足以构成生物除磷的必备条件,所以污水中的磷主要由生物合成而得到部分去除,故其去除率很低。

5 技术经济分析

二段法同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见表3。

6 工程应用

二段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我国的城市污水厂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但其推广应用却很缓慢,到目前为止只在几座污水厂应用(见表4)。

其原因主要有:①对该工艺的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②该工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计规范;③填料问题(包括填料堵塞和使用情况)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等待高手...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哪些污染物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去除有机物

在本工艺中的中空纤维实际上是生物膜的载体,微生物种群在本工艺中的分布与常规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不同,所以在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分析生物膜的特点。常规的生物膜法有机物和溶解氧由生物膜同一侧进入膜内部,所以在生物膜的表面好氧微生物生长条件较内部深处要好得多。在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消耗了大部分溶解氧,使生物膜内部处于供氧不足甚至无氧状态,于是从生物膜表面至底部出现了供氧充足、缺氧和无氧区域,各区域内分别对应生长的是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这就带来了以下问题:首先,如果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过大则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将使生物膜生长过厚,从而堵塞载体或滤料间的空隙;其次,因为厌氧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质的作用,导致生物膜脱落;另外,为了保证给微生物足够的溶解氧,一般采用污水流速较快或曝气的方法,这也易使生物膜脱落水中,所以要在其后设一个沉淀池将其分离。

在本工艺中污水的有机物和氧气分别从生物膜的两侧进入,即二者的浓度梯度方向是相反的。这对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很有好处,如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机物浓度最大但溶解氧浓度最小,而在生物膜的底部则恰好相反,这样好氧微生物的两个生长控制因子得以相互协调和抑制,其结果是使生物膜协调地生长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厚度范围,不会因有机物的浓度大而过度生长形成堵塞。在试验中观察到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的生长状态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污水进水端至出水端,有机物浓度相差逾十倍,生物膜的厚度却基本一样,仅仅是生物膜的密实程度进水端较出水端密实一些,颜色也略深一些。同样因为本工艺充纯氧,生物膜上不存在厌氧层,全部生物膜都是活性生物膜。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一个微溶解氧层,在该层有机物的浓度最大。这一情况极适于衣球细菌生长,这种细菌对有机物有着极强的分解能力。

SS的去除

从工艺流程中可看出反应器内水流是由下向上流动的,可将其视为一个竖流式沉淀池与一个接触氧化池的组合体。由于试验的接触时间是3~4h,上升流速仅为0.018~0.024mm/s,只相当于一般竖流式沉淀池所采用上升流速的1/10~1/5,所以污水中所挟带的悬浮物除胶体外几乎全部可以通过沉淀作用而去除。试验中观察到反应器靠近进水口处的混浊程度明显大于其上部,这一现象佐证了上述分析。另外生物膜吸附也去掉了一部分SS。

去除氨氮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处理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在增加,到45d时,氨氮的去除率已达到60%,但亚硝酸盐氮浓度增加量与氨氮的下降量并不一致。按照硝化过程:

氨氮的减少数量与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数量应当是对应的,但在本试验中并非如此。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同时还进行着另外两个过程:

由于出水的pH值并未显着降低,猜测以过程(3)为主,但因条件限制,本次试验未能就此加以验证。

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原因与本工艺中微生物所处的特别环境及其特殊的微生物种群分布有关:在生物膜的最内层即与中空纤维相接部分是溶解氧浓度最大的

工艺设备

部分,而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经过外层微生物的降解后抵达此部位时已经大大降低,在该部位污水中的C/N比值也大大下降,这非常有利于硝化微生物生长。所以笔者认为与其他工艺不同,在本工艺中硝化作用不仅仅是发生在反应器的末端,待污水中总有机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而是在原污水接触到生物膜一段时间,当有机物浓度略有下降后就已经在其后的生物膜内层开始了。如果原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则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生物膜内层都有一个生长良好的硝化细菌膜存在。所以得出结论: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氨氮在本工艺中是同步或部分同步进行的。

本工艺脱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了纯氧,这可使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数倍。

阅读全文

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率一般为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