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什么生物武器

什么生物武器

发布时间:2022-06-03 12:22:54

‘壹’ 生物武器是什么

利用生化产品攻击敌方。。。。。

‘贰’ 生物武器的种类有哪些有是如何分类的

生物武器的种类很多,至少有160种。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疽杆菌、士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叁’ 什么是生物武器 都有那些

当然厉害,还很恐怖!主要有细菌武器,现在,迟点可能有基因武器

‘肆’ 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利用间谍撒播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感染对方的骡马。这是20世纪生物武器的第一次应用。1917年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撒播过污染细菌战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国更信赖化学战。由于德国的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放弃了生物武器计划。

但生物武器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繁荣时期,各个大国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并且还公开或秘密的应用于实战。

英国

1916年,英国于波顿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后波顿成为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生物化学武器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顿基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事实可以印证,1942年英国曾计划并生产500万块的混有炭疽杆菌的饲料饼,准备投放到德国居民点,但该计划取消。1941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在类人猿”计划中,用肉毒素刺杀了德国纳粹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随着欧洲战场吃紧,英国放弃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发计划,转为和美国、加拿大共同研发生物武器。

日本

1935年,在哈尔滨建立细菌战研究所,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代号“731”,附设监狱和实验场。731部队进行人体的活体试验,遭杀害者达10 000人以上。1940年、1944年日军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致使霍乱流行,仅感染鼠疫致死者达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乱弧菌导致万余人死亡,而且也导致1 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发明了装有活体跳蚤的陶瓷炸弹。此外,日本还在战俘营中用霍乱弧菌进行屠杀。尽管日军屡次应用,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效果甚微。战败后,日军大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终结。后来美国以包庇战犯为条件,获得了日军的技术成果。而且,美国的生物武器投送技术受到“731”的巨大影响。

前苏联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菌,但战果不祥。前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储备,这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得到验证。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被怀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一起炭疽芽孢杆菌气溶胶外逸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于肺炭疽。1982年,前苏联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战争中曾使用过镰刀菌(TS)毒素黄雨。80年代,前苏联还制定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计划。而且,前苏联生物武器储备全球第一。

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有大规模应用。伊拉克、古巴等后起国家也大力发展生物武器。

但在冷战期间,生物武器的发展却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只有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实现了转变;而且美国生物武器发展最为完善,资料最为公开,生物战实践充分,生物武器决策最为理智,所以下面详细介绍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政策的变化。

美国

美国在一战后开始发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参与针对生化武器的军备谈判,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1925年6月17日,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但《日内瓦协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发挥作用,在以“防御”为目的的研制和储备不违反这一协定。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德国或日本可能发动的首次生物武器袭击”,属于防御性质。在1941年,美国开始和加拿大、英国合作研究和生产炭疽炸弹,并进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实验。英国此时因为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生物武器,并派出生物武器专家常驻美国,指导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制,1942年,美国认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二战后,美国俘获“731”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经费投入。

1952年初,美军向朝鲜的朔宁、平康等地投放了带有细菌的苍蝇和昆虫,2月美机对铁原地区的志愿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的昆虫,此后发生了着名的宽甸事件和甘南事件,这两起在中朝边境的平民区投放细菌容器的军事行动被“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证实。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朝鲜平壤市、江原道、咸镜北道、黄海道,对中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多次发动了轰炸,轰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对美国空军飞机出动的架次、轰炸后发现的各类昆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细菌学实验鉴定后表明,这些昆虫带有鼠疫、霍乱以及其他传染病菌。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始终没有承认。

1962年1月美军在新竹布洒了1 000加仑的落叶剂,1962年9月3日到10月11日,在金瓯半岛布洒橙剂,美军对越南使用的6种植物杀伤剂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使越军不能得到粮食,生存变得困难,而且使25 000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破坏,13 000平方千米的农作物被杀死,153?6万人中毒,死亡3 000余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国基于以下3个理由对生物武器的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①由于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战略,美国大力削减军费。②生物武器耗资巨大,但性能不稳定,作战效果差。③美国急于改变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经泛化为道德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成本太高。美国生物武器政策改变表现为:①重视化学武器,轻视生物武器;②重技术储备,轻装备部队,在研究中重防御技术和探测技术;③将生物武器泛化为道德问题,制约他国。

70年代,鉴于前苏联生物武器的巨量储备,美国相应的提高生物武器军备,但未到达收缩前水平。美国一方面保持对前苏联的威慑平衡,另一方面进行军控谈判,并在舆论上对前苏联进行制约。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确切信息,美国大大加强了对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对抗前苏联所谓的即将到来的“生化威胁”。但是美国此时的重点是二元化学毒剂;在生物武器领域,美国只是进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术储备。

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查。并以之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对伊朗、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家进行指控;还和前苏联国家展开军控合作。尽管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挥舞道德大棒,但美国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生物恐怖袭击、基因武器、人种炸弹等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袭击后,美国将生物武器的军事用途向国土防御和公共安全领域倾斜。现在美国提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生物战剂的缺点

生物战剂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一般认为生物战剂是战略武器,不是很好的战术武器。使用生物战剂必须考虑气象和气候条件,因为风速和风向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在投放毒气时,因为没有考虑天气因素而遭到可怕的自我伤亡,即“蓝方针对蓝方”的伤亡。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物战剂需要几天才能使人丧失能力或被杀死。生物战剂对部队没有持久的影响。生物战剂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在此时间内,如果不穿防护服,无法占领使用过生物战剂进行控制的敌军地区,但等生物战剂失效后可以进入那个地区。

生物战剂有天然的敌人。除了受天气影响外,紫外线能够杀死它们;干燥环境不利于它们生存。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生物战剂将受到世界舆论攻击,引发政治问题。今天传媒这么发达,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新闻节目中出现敌方老百姓被生物战剂杀伤的悲惨镜头。即使最狂热的恐怖主义者也要三思而后行。

‘伍’ 什么叫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一般可分为两种。
第一是指利用生物战剂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致病因子杀害有生力量。生物武器可以做到无色无味,而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
第二是指经过科技改造的特殊生物,从而让生物达到了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程度。但该技术目前不成熟,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当中。

‘陆’ 什么是生物武器

现在,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既不是原子弹,也不是氢弹,而是一种被称为“热毒素”的巨毒细菌生物。只需20克这种巨毒细菌,就能导致50亿人死亡。“热毒素”就属于生物武器的一种。

生物武器,是对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工具的总称,是能使人、畜致病,使农作物受害的特种大规模杀伤武器。旧称细菌武器。过去,生物武器的施放方式是利用飞机投施带菌昆虫、动物;现在的施放方式主要利用飞机、舰艇、炮弹、炸弹和导弹,从空中、海上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这种气溶胶无色无味,能形成肉眼看不见的悬浮颗粒,一旦与人的呼吸道和皮肤相接触,即可使人感染致病。

生物战剂分为六类:1.细菌类,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2.病毒类,如天花病毒等;3.立克次体类,如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等;4.衣原体类,如鸟疫衣原体;5.毒素类,如肉毒杆菌毒素等;6.真菌类,如粗球孢子菌等。最新一代的生物武器是利用生物遗传工程科学的成果而制成的生物战剂,即基因武器。这种武器,是通过重新组织遗传基因,培育新的生物战剂,热毒素就是通过移殖改变肉毒杆菌的基因而产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首次使用了细菌武器袭击协约国的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731部队在我国哈尔滨等地长期进行生物武器实验,并在中国一些地方散布了鼠疫杆菌,引起鼠疫大流行。朝鲜战争中,美国军队也曾经对中朝军队使用过细菌武器。

生物武器一般没有立即杀伤作用,但是其危害时间长,有的细菌甚至可存活几十年,有着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生物武器的危害范围广,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使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以致于破坏生产和运输,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潜力,并引起心里恐慌。最新的基因武器具有更大威力,它可使敌方军队不战自溃,使整个民族都染病以至失去智能。基因武器存有遗传密码,如不破译该密码,染病者将无药可救。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包括进行生物武器的实验,了解生物武器的情况,加强对军队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护准备,提高卫生条件,尽快发现确定染病情况,进行有效的隔离,全面消毒处理,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可喜的是,反生物武器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生物武器对全人类的生存都产生了威胁,1972年4月10日,联合国通过并签订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贮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加入该公约。

‘柒’ 生物武器都有哪些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碳蛆杆菌、土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碳蛆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将其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

传染性生物战剂包括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所致疾病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为了挖掘新的生物战剂,有的国家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热病毒、伊波拉出血热病毒及马尔堡热病毒等致病性强的病毒,作为新的生物战剂。

除了刻意发现自然界现存的病毒以外,生物病毒专家们还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获得新的、符合生物战要求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上述生物战剂尽管林林总总,但其总体趋势是价格比较低廉,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投放也很方便,因此生物武器被认为是最便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据推算,与其他武器相比较而言,生产1吨核武器炸药(相当于400万吨的TNT炸药)需要100万美元,生产1吨沙林(神经性)化学毒剂需要1万美元,而生产1吨生物战剂仅需要几十美元。相差是多么的悬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迄今仍有许多军事大国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和制造,并或明或暗地把它们装备了部队。当然,有生物战就有反生物战,许多国家也十分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

‘捌’ 生物武器有多少种类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疽杆菌、士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将其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

传染性生物战剂包括大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所致疾病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为了挖掘新的生物战剂,有的国家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热病毒、伊波拉出血热病毒及马尔堡热病毒等致病性强的病毒,作为新的生物战剂。

除了刻意发现自然界现存的病毒以外,生物病毒专家们还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获得新的、符合生物战要求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不同于通常的爆炸杀伤性武器。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和战场上想要达到的目的,生物战剂可以使用火箭发射,飞机布撒,也可以通过带菌昆虫及特务投放;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甚至可以与放射性物质。化学武器同时使用。

第一种方式是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这是现代生物武器的主要施放方式。

鉴于生物战剂的特点,在攻击目标的上方,可用飞机、军舰或其他运载工具装载的气溶胶发生器,直接喷洒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气溶胶颗粒的大小,既要有利于顺风传播,保持稳定性,又要使人吸进后迅速吸收。形成气溶胶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类型:投掷式发射、机械发生器和喷雾装置。

归纳起来,气溶胶这种生物战剂的施放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线源施放。如由飞机连续喷洒形成空中线源;军舰喷洒形成地面线源;飞机连续投掷小型生物弹,也可连续形成地面线源。

二是用机械发生器,向单点施放。比如用生物战剂作为装药制成的弹头,可以瞄准一点进行射击,从而达到打击有限目标的目的。

三是多点源施放,用爆炸性生物弹造成,当风向不定时,许多点源可连成一片污染区。

另外一种生物战剂施放方式是散布带菌的媒介物。可以携带致病微生物的媒介物有:小昆虫,比如跳蚤、蚊、蝇、虱、螨、婢、蜘蛛、黑跳虫等;小动物,如老鼠、青蛙、蛤蜊等;杂物,如树叶、羽毛、食品、玩具、棉花、纸片等。

其他生物战剂投放方式,如派遣特务潜入对方领地施放病毒,在战场上遗弃污染物品、尸体,释放感染病毒的战俘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新技术相继出现,微生物的致病力、对外界的耐受力和对各种药物的抵抗力都得到了增强,甚至还可能生产出传统方法所无法大量生产的致命微生物。

今后,生物武器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不外3个方向:利用生物技术研制基因武器;寻找新的病原体用作生物战剂;继续完善已有的生物战剂。

‘玖’ 生物武器的种类有哪些

1.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
(1)致死性战剂。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班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等。
(2)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2. 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3.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两种:
(1)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2)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致命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阅读全文

与什么生物武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