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海洋生物贝类有哪些

海洋生物贝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3 12:29:07

❶ 海鲜贝类有哪些

贝类海鲜是指海洋生物贝类中,能够为人类食用且味道鲜美的贝类,贝类海鲜通常倍受消费者喜爱,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相当养眼,那么你知道常见的贝类海鲜有哪些吗?

常见的贝类海鲜有哪些

1、田螺

田螺肉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营养成分: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

功效:清热,消肿,软化血管,提高代谢,利尿,助发育。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忌食田螺。

2、蛤蜊

蛤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

功效:清热,养胃健胃,丰胸,健脾养脾,祛湿,利尿,化痰。

禁忌人群:蛤蜊性寒,脾胃虚寒,腹泻者忌食;寒性胃痛腹痛者忌食;女子月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受凉感冒者忌食蛤蜊不宜与啤酒同食,否则容易诱发痛风。

3、扇贝

扇贝为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中的一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功效:调理肠胃,养胃健胃,滋阴补阴,暖胃。

禁忌人群:许多贝类是发物,有宿疾者应慎食;扇贝性多寒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4、牡蛎

牡蛎,属牡蛎科或燕蛤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牡蛎是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素有海洋牛奶之称牡蛎体内锌的含量居人类食物之首,又有益智海味和夫妻和谐素之称

功效:降血压,养肝,养胃健胃,丰胸,安神镇定,通淋散结,健脑。

禁忌人群:虚而有寒者忌食牡蛎患有急慢性皮肤病以及对水产类腹泻便溏等病症者不宜多食牡蛎。

5、白贝

白贝贝壳略呈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长24-28mm,宽20mm左右,高10-14mm壳背部**隆起,两侧坚厚而低平,在壳后方相当于壳长1/3处,两侧突然扩张,形成瘤状突起白贝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常食白贝能起到清热利尿,去火除湿的功效。

功效:调理肠胃,养胃健胃,健脾养脾,滋阴补阴,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利尿。

禁忌人群:白贝无特殊食用禁忌。

6、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系,真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蛏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有左右相等的两个贝壳,壳质脆薄,呈长方形,表面常生长一层浅绿色的薄皮蛏肉味道鲜美,是比较普通的海产食品。

功效:调理肠胃,养胃健胃,健脾养脾,理气,提高免疫力,滋补,解酒。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蛏子。

❷ 贝类有哪些

海货贝类有扇贝,海白,带子,沙包螺,毛蚶,贻贝,海瓜子等等。大多数的贝类海鲜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比如碘、锌、硒、铜等。在所有贝类海鲜中,海蛎肉含锌量是最高的。贝类海鲜是指海洋生物贝类中,能够为人类食用且味道鲜美的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文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

❸ 海底都有什么贝类呀

1.蛤蜊。
蛤蜊又被称为花甲,是一种分布在世界各大洋浅海海底的经济性贝类,目前在中国沿海发现有30多种,因蛤蜊肉新嫩味美、制作方式多样、且内部营养丰富,...
2.鲍鱼。
鲍鱼是一种有着海洋软黄金之称的海洋珍品,是一种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而新鲜的鲍鱼中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是对人体非常有利的...
3.生蚝。
生蚝又被称为牡蛎、海蛎子,是世界重要的养殖贝类,在世界各沿海国家均有分布,因肉味鲜美,含锌量居人类食物之首,营养价值较高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海...
4.象拔蚌。
象拔蚌又被称为高雅海神蛤、皇帝蚌,是一种蛤属的大型贝类食物,世界十大顶级海鲜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东海岸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体...
5.扇贝。
扇贝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中的水产食物,其中的扇贝柱晒干后就是中国十大最常见的海鲜干货之一“干贝”,而新鲜扇贝可食用部分以蛋白质为主要营...
6.田螺。
田螺是一种以淡水湖泊、水库、池塘沟渠为分布范围的田螺科软体动物,田螺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煮熟后肉嫩味美,营养丰...
7.海瓜。
海瓜子又被称为寻氏肌蛤、乌鲶,是一种贝壳小呈三角形的贝类海产品,外壳内面呈灰白色并泛有珍珠光泽,因肉质鲜美、内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多...
8.文蛤。
文蛤是一种以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潮间带为主要栖息地的广温性半咸水贝类,通常成熟的雌性肉质呈奶黄色,雄性呈乳白色,在中国沿海均可见到这种经济贝类...
9.海虹。
海虹又被称为青口、贻贝,是一种广泛分布与中国黄海、渤海及东海沿岸地区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因生命力顽强,产量佳因此被在中国大多数沿海省份均有养殖...
10.蛏子。
蛏子是一种以近岸海水为主要生活场所,目前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的海产贝类,主要可分为竹蛏和缢蛏两种,在中国沿海地区均可见到这种贝类食物,蛏子肉洁白...

❹ 贝类都有哪些

贝类,即软体动物中的一类。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真体腔的动物。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及生殖腺腔中。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足位于头后、身体腹面,是由体壁伸出的一个多肌肉质的运动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面,是由柔软的体壁包围着的内脏器官,外套膜是由身体背部的体壁延伸下垂形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即为外套腔。由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酸钙,形成一个或两个外壳包围整个身体,少数种类壳被体壁包围或壳完全消失。这些基本结构在不同的纲中有很大的变化与区别。软体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出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也出现了比原肾更进化的后肾(metanephridium)。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中文学名
贝类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常见种类
牡蛎、贻贝、蛤、乌贼、螺

外形特征
贝类的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斧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斧足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内脏器官。外套膜包被于身体的外面,系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少许肌肉组成。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分泌贝壳,外套膜和贝壳都是贝类的保护器官。

贝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 4对神经节和与其联络的神经构成。脑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位于身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和鳃;脏神经节位于身体之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贝类原始的种类神经系统简单,没有显着的神经节,较进化的种类形成神经节,更进化的种类则是各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形成“脑”。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眼、平衡囊、嗅检器等。

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食道、胃肠、肛门和附属的消化腺,其中齿舌是贝类比较特殊的舐食和磨碎食物的器官,又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贝类靠鳃和肺呼吸。水生的种类有鳃,通常由外套膜内面皮肤伸展形成的,称为本鳃。每一鳃片鳃轴的两侧或一侧生有鳃丝,鳃上生有纤毛。依纤毛的运动使呼吸水流按一定线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种类本鳃消失,而用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后鳃类)进行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借以在空气中呼吸。

循环系统一般是开管式的,但在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由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贝类循环系的中枢为心脏,心脏有1个心室,1个、2个或4个心耳。血液含血青素,一般无色,仅少数种类如双壳类的蚶和腹足类的扁卷螺有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肾脏。肾由具纤毛的肾管形成,一端与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在外套腔中开口。肾脏的数目因种类而异,有6对、2对、1对或仅1个的。除肾脏外,有的种类围绕心腔壁上的腺体或肝脏的一部分也有排泄功能。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一些附属腺体。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

❺ 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
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
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❻ 什么是贝类,贝类都包括哪些生物

贝类,
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柔鱼(Ommastrephes)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胴部两侧生有鳍,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Chlamys)、日月贝(Amussium)、锉蛤(Lima)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例如玉螺、泥螺(Bullacta)等在泥沙底爬行,鲍、马蹄螺(Trochus)、蝾螺(Turbo)等在岩石上爬行,一些裸鳃类如海牛(Doris)、淡水中生活的萝卜螺(Radix)、扁卷螺(Planorbis)等都在水生植物上爬行。它们的足部肌肉特别发达,蹠面广平,适于爬行。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如帘蛤(Venus)、樱蛤(Tellina)、竹蛏(Solen)、海螂(Mya)等等,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有些底栖贝类营附着生活,像贻贝、扇贝、不等蛤(Anomia)等,足部能分泌足丝,用以附着在岩石、珊瑚礁、其他贝壳或物体上生活。牡蛎、猿头蛤(Chama)、海菊蛤(Spondylus)等则以一扇贝壳固着在外物上生活,这些种类在固着后一般不再移动。有些底栖贝类在岩石、珊瑚礁、贝壳、竹木等外物上穿孔穴居,亦称穿孔生物,如石蛏(Lithophaga),海笋科(Pholadidae)中的一些种、钻岩蛤(Saxicava)、船蛆(Teredo)、马特海笋(Martesia)、食木海笋(Xylo-phaga)等,都靠发达的水管与洞外交通,汲取海水进行呼吸及摄取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作为食料。

阅读全文

与海洋生物贝类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