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是怎么形成的

微生物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2-06-05 07:40:09

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的定义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机物维持生命。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三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 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
;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编辑本段类群
种类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 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 水和无机盐 2 碳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 3氮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来源 作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4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
根据碳源和能源分类
5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象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⑵ 微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简单的说,是微生物爸爸和微生物妈妈结合后生的!呵呵!
开个玩笑,你的意思是说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吗?
微生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就是微生物爸爸和微生物妈妈结合后产生有性生殖孢子,孢子再成长为个体
无性繁殖包括裂殖、芽殖等

⑶ 微生物是怎么形成

目前,有关生命起源最为坚实的证据还是来自于地球,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从已得到的非常稀少的化石推算,地球生命出现在35亿年前,之后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剧烈的火山活动和地质变迁,彻底地改变了模样,寻找古老生命化石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在非洲、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等地还是发现了35亿年形成的火山熔岩和沉积燧石,最早的生命被凝固在这些岩石内。
尽管人们对生命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最早生命的诞生必须有水。正因如此,人们发现木星的一颗卫星表面覆盖大量冰时,自然会联想起是否存在有生命的可能。就地球而言,最早的生命肯定起源自海洋。科学家认为海水能溶解许多物质,这些物质的分子在水中不停地碰撞和结合,极有可能产生一些大而复杂的生命诞生所必需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合成这样的大分子物质需要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很可能来自海底的火山活动,为此,科学家将探索的目光瞄向海底的火山。
1977年,海洋生物学家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了生物,尽管火山口附近的水温高达350℃,生命却依然生机勃勃。在火山附近的热水中生活着巨蛤、贻贝、有孔线虫和其他一些说不出名的生物,它们不需要阳光,仅仅依靠海水中的硫化物作为能量。
令人称奇的是,海底的活火山口会不断向外喷射出黑色的液体,就像股股的黑色烟雾袅袅上升,科学家将这一景观称之为“黑色烟雾”。
“黑色烟雾”的形成似乎非常简单,活火山通过地壳的裂缝不时向外喷射熔岩,熔岩遇到低温的海水立即冷却下来,使得喷射口处熔岩凝固成像“烟囱”一样。火山喷发时,海水不断地通过缝隙流入“烟囱”,由于“烟囱”内温度极高,海水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升高到1000℃左右。在极度的高压下,海水无法变为气体,这样,极度高温的海水就会与周围的岩石发生作用,使岩石内含有的硫化铁、硫化锌和硫酸钙等矿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含有大量矿物质的海水随着熔岩一起从“烟囱”口喷射出来,遇到冰冷的海水时,这些硫化物又形成黑色的沉淀物,随着水流上升,就形成所谓的“黑色烟雾”。“黑色烟雾”大小不一,多数高度为10米,最高的“黑烟”可高达13米,“黑烟”直径也从30厘米到1米不等。
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的科学家相信,“黑色烟雾”是产生生命的摇篮,海水中所含有硫和其他矿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合成有机化合物,当黑色的海水逐渐上升时,这些有机物分子开始冷却,水中含铁颗粒和其他矿物质与有机物分子相互作用,吸附在有机物的表面,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氨基酸或更大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再通过链接成为蛋白质样颗粒。这些蛋白质样颗粒非常之小,呈球形,冷却后就成了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室模仿海底火山口高温高压情况已合成了相应的一些大分子物质,支持了这一学说。科学家还认为黑色的海水除了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外,还可以遮挡来自太空的有害射线的辐射,这一点在生命诞生时确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证明这一学说,2000年,海洋生物学家乔治和安娜乘坐深海潜水器对海底“黑色烟雾”进行了探险。他们操纵潜水器上的机械臂对“黑色烟雾”化学成分和温度,以及是否存在微生物进行探测。果然,在“烟囱”出口处的海水中发现了微生物,他们认为这种生活在极端高温下的微生物是最早微生物的后代,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祖宗。由于微生物生存的海水中硫化氢和硫化铁含量很高,推测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后能产生氢气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当然也有人不同意他们的这一看法的,认为只有当微生物学家对微生物的DNA进行分析鉴定后才能定论。

⑷ 微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灰尘和微小液滴中。

至于灰层如何形成的参考:
http://ke..com/view/20486.htm?fr=ala0_1_1

液滴的形成:水的翻腾,气泡的破裂,蒸汽的凝结

微生物大量存在于土壤,水体中,在一起物体的表面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只怕火或极高的温度。所以但空气流动时自然就携带大量的粉尘和小液滴进入空气,这些粉尘和液滴中的大量微生物就形成了微生物气溶胶。

⑸ 微生物从哪来

首先,我告诉你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和放线菌等原核生物
细菌在生物学上的定义就是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真菌就是大家吃的蘑菇,香菇,平菇等等,注意真菌不是微生物,它有细胞核!
病毒结构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一半就是由蛋白质包裹核酸形成

下面我来告诉他们的进化起源
微生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无法回答他的起源
地球上大概在数十亿年前,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原始的蛋白质和核酸
后来者两种化合物结合在一起形成最原始的原核生物,

这些原核生物发展到现在形成整个地球的生态圈
细菌依然处在进化的底层
最后我告诉你病毒的来历
病毒作为结构最简单的生物,但是他的来历在生物学界有着比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它是生物细胞扔出去的一段无用核酸序列赞同0| 评论

⑹ 微生物是怎么来的

微生物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好像生物是怎么来的。首先是无机物,然后变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然后变成有生理活性的微生物。
至于微生物是不是世界上最多的生物,我想应该是的。一方面微生物的结构简单,容易变异,因此容易产生新品种,所以种类多。另一方面微生物繁殖快,以数量取胜。所以应该是最多的了。

⑺ 微生物从哪来它何时诞生

你应该有的观念是微生物无处不在。至于从何时从哪里来,看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吧

⑻ 微生物怎么形成的

微生物就是分化分裂产生的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⑼ 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拟核 菌毛(帮助附着在物体表面)鞭毛(运动功能)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⑽ 为什么会产生微生物

其实世界上先有的微生物,最先是厌氧微生物,有了氧气后产生了需氧微生物,然后才有的动植物,微生物是生命最早的起源。至于微生物的产生,目前还没有统一说法,主要有两种,彗星带来,地球产生

阅读全文

与微生物是怎么形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