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RBC,Hb,MCHC,RDW他们代表什么意思啊
RBC是红细胞计数,就是红细胞数量。Hb是血红蛋白的简称,MCHC是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RDW是红细胞分布宽度,表示血液里面红细胞大小的均一性,也就是看红细胞大小是不是一致的。这些主要用来诊断贫血
⑵ 临床医学中字母RBC表示什么
临床医学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RBC一般情况下指的就是红细胞red blood cell
⑶ 七年级生物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红蛋白(Hb)
血小板(PLT)
⑷ 验血报告中的RBC指的是什么
RBC是红细胞数值。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WBC、RBC、HGB、PLT的检查结果,如果这四项数值在正常范围,没有什么症状,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
⑸ 在血常规中RBC表示什么
在血常规中RBC表示外周血中红细胞数。
⑹ 血检报告里WBC,RBC等都代表什么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0-10.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
结果评价: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
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应与过去结果比较)
临床意义: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炎症、内分泌疾病等。
结果评价:
应与过去结果比较。增高:生理性如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减少:应用安眠通、眠尔通、苯妥英钠、甲基多巴、乙琥胺、马利兰、消炎痛、双氢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抗癫痫药、洋地黄等、采血时凝固或溶血可使结果偏低。
9、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男:120-170g/L;女:110-160g/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类型需结合其它指标判断);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结果评价:
增高: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减少:应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强力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时可使结果偏低。
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临床意义: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真红、>0.70应立即放血治疗;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75-103fL
临床意义:
增高: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降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5-35pg
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
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参考值:15.1-18.8
临床意义:
指外周红细胞体积大小差异程度,增高见于大小不等。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4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40×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7.0-11.1fL
临床意义:
与巨核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增高:血小板过多破坏或过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减少如再障、脾亢、化疗后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与血小板同时持续降低,恢复时其先升高。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
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值:男:0.10-0.27%;女:0.11-0.29%
临床意义:
增高: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化疗等。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1-18.8
临床意义:
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异质性的指标。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疗后、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
这些都是理论的内容,具体的血常规还是需要医生来看,才可以诊断疾病
⑺ 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什么,WBC表示什么,PLT表示什么
病情分析:
你好,血常规检查RBC是红细胞,WBC白细胞,PLT血小板。
指导意见:
血常规检查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就好,即可排除炎症,感染和贫血。
⑻ 化验单中的MBC和RBC分别是指什么
MBC是指中性粒细胞
RBC是指红细胞
⑼ RBC是什么意思
Red Blood Cell 红细胞
⑽ 什么是rbc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测出浓度。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血细胞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也存在于某些低等动物和豆科植物根瘤中。分子量约67 000,含有四条多肽链,每个多肽链含有一个血红素基团,血红素中铁为二价,与氧结合时,其化学价不变,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与氧解离后带有淡蓝色。有多种类型:血红蛋白A(HbA),α2β2,占成人血红蛋白的98%;血红蛋白A2(HbA2),α2δ2,占成人血红蛋白的2%;血红蛋白F(HbF),α2γ2,仅存在于胎儿血中;血红蛋白H(HbH),β4,四个相同β链组成的四聚体血红蛋白;血红蛋白C(HbC),β链中Lys被Glu取代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HbS),镰刀状细胞红蛋白;血红蛋白O2(HbO2,HHbO2),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CO(HbCO),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在没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四个亚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很强。氧分子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越强。中心离子铁(II)进一步和蛋白质链中的组氨酸结合,成为五配位。既是配位中心,又是活性中心。血红蛋白中铁(II)能可逆地结合氧分子,取决于氧分压。它能从氧分压较高的肺泡中摄取氧,并随着血液循环把氧气释放到氧分压较低的组织中去,从而起到输氧作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较氧强,即使浓度很低也能优先和血红蛋白结合,致使通往组织的氧气流中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