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病菌、病毒都有哪些
病菌: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病菌是机体致病的微小生物,其形体微小,它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繁殖,感染人体。病菌可以分为细菌和病毒。细菌是较大的病菌,长约一微米,一万个细菌排起来有一厘米。病毒是最小的病菌,伤风,流行感冒,麻疹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全长不足0.1微米,100万个病毒排起来长约1厘米。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任何地方都是病菌的栖身之所。每个人的口腔和皮肤都有病菌的影响,如果病菌进入血液,会引起败血症。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如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等。也叫致病菌或病原菌。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号菌、螺菌、螺杆菌)。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 5×10的三十次方个。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粒线体和叶绿体。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a)。原核生物中还有另一类生物称做古细菌(Archaea),是科学家依据演化关系而另辟的类别。为了区别,本类生物也被称做真细菌(Eubacteria)。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着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然而,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份。细菌域下所有门中,只有约一半包含能在实验室培养的种类。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营及异营,其中异营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分类地位
域: 细菌域 Bacteria
界:细菌界
门:
产水菌门 Aquificae
热袍菌门 Thermotogae
热脱硫杆菌门 Thermodesulfobacteria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产金菌门 Chrysiogenetes
绿弯菌门 Chloroflexi
热微菌门 Thermomicrobia
硝化螺旋菌门 Nitrospirae
脱铁杆菌门 Deferribacteres
蓝藻门 Cyanobacteria
绿菌门 Chlorobi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浮霉菌门 Planctomycetes
衣原体门 Chlamydiae
螺旋体门 Spirochaetes
纤维杆菌门 Fibrobacteres
酸杆菌门 Acidobacteria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黄杆菌门 Flavobacteria
鞘脂杆菌门 Sphingobacteria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网团菌门 Dictyoglomi
芽单胞菌门 Gemmatimonadetes
病毒的请点击:http://ke..com/view/2584.htm
② 原核生物有哪些
蓝细菌、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原核生物界包括所有缺乏细胞核膜的生物,主要是细菌.
具原核细胞结构的各类生物所组成的一大类群。它包括细菌门(其中也包括放线菌)、蓝藻门、原绿藻门、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蓝藻又叫蓝细菌
细菌的种类很多,像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等,这里有一个窍门,就是常见的带菌字的除了霉菌、酵母菌和蕈菌是真核生物的真菌外,其他的都是原核,而且这些都是单细胞生物
③ 高中涉及到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举例
真核生物
植物,动物,真菌(真菌通常包括:霉菌、酵母菌(高中常考的,唯一一个带“菌”字还不 是原核生物的)、一些食用菌(各类蘑菇)等)
原核生物
包括:支原体、衣原体、蓝藻(包括:篮球藻,颤藻,念珠藻)、放线菌、细菌。注意细菌包括三个属:球菌属(如肺炎双球菌)、杆菌属(如大肠杆菌)、螺旋菌属。
所以看到带有“球”“杆”“螺旋”字眼的菌一般能判别是细菌。有些细菌称呼简化(括号内字常省去),如根瘤(杆)菌、圆褐固氮(杆)菌、乳酸菌的全称是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细胞
区别
1、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包括操纵子和调节基因,简单的说,原核生物的DNA基本都是可以转录翻译的。
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中多出来一个内含子结构,这是一些不编码序列,可以说是“冗余”,内含子结构之间才是外显子结构,只有外显子才能转录翻译。
因此,说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有区别。
2、现在所说的遗传规律一般都是指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真核生物一般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因此,除一些特殊真核生物外,都符合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而原核生物的核区内是双链环状DNA,繁殖方式多为无性生殖,因此不遵循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DNA病毒和RNA病毒有哪些?
DNA:噬菌体,乙肝,鼠疫,多种肿瘤病毒,天花,炭疽杆菌
RNA: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流感,艾滋,SARS,禽流感,狂犬病毒,H1N1,
阮病毒: 阮病毒(唯一一种没有核酸的病毒,唯一一种只有蛋白质构成的生物)
疯牛病(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 S. B. Prusiner)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朊病毒不仅与人类健康、家畜饲养关系密切,而且可为研究与痴呆有关的其他疾病提供重要信息。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重大的影响)
④ 真菌、细菌、病毒有何区别,哪个对人的威胁大
通过今年的疫情来看,众所周知,病毒对人体的威胁是最大的。病毒都是非特异性的,都是通过寄生的方式生活在活细胞中。防御和消除病毒都为什么带来了非常的难关,因为消除病毒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并且有的到目前为止都没法控制。因此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真菌在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有大约300多种对人体具有危害性的。医学上现如今很多被发现能导致致命的真菌都是霉菌,一般都出现在家庭中的厨房里,因为很多筷子以及砧板,长时间不使用它就会通过一系列的反应,然后就会给那些真菌带来一个适合生长,繁衍的环境。所以一定要有规律性的进行筷子以及厨具的换用
⑤ 哪些疾病的病原体是原核生物
结核病(结核杆菌引起)
金葡菌可以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引起肺炎、骨髓炎、脑膜炎、败血症或心内膜炎等;产肠毒素金葡菌可引起食物中毒;一种产特殊外毒素(TSST-1)的金葡菌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反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病原体都是原核生物
⑥ 原核生物种类有哪些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
原核生物介绍:
一、细菌
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区,有的还有鞭毛、芽孢等。它们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简单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它们无染色体,在拟核区有一个DNA分子,它决定细菌的主要性状。
其分裂方式主要以二分裂为主,变异均为基因突变。遗传物质位于拟核区和质粒两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根据同化作用可分为两类:
1、自养细菌
自养细菌指的是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碳源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细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如蓝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
2、异养细菌
异养细菌利用现存的有机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这类细菌属于异养型细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的属于消费者,如根瘤菌、肺炎双球菌S型、R型、结核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麻风杆菌、大肠杆菌等;有的属于分解者,如反硝化细菌、圆褐固氮菌等。
根据异化作用可分为两类:
1、需氧型细菌
需氧型细菌种类较多,这类细菌虽无线粒体,但细胞内有有氧呼吸的酶,它们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成。像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蓝藻、根瘤菌、圆褐固氮菌等就属于需氧型细菌。
2、厌氧型细菌
厌氧型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无法生存,或生长不好,它们必须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比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反硝化细菌等就属于厌氧型。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的属于消费者,比如: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大多数属于分解者,如反硝化细菌等。
二、放线菌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它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抗生素产生。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三、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四、古细菌
古细菌(古核细胞),常生活于热泉水、缺氧湖底、盐水湖等极端环境中的细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化性质,如膜脂由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其营养方式亦不同于常规生物,如硫氧化等。古核细胞遗传的信息量较小,是世界上最早的生物。
⑦ 生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霍乱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而无益的
略 (1)有益细菌:根瘤菌、乳酸菌等;有害细菌:结核菌、痢疾杆菌等 (2)不同意。大肠杆菌能在肠道内能形成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K12
⑧ 常见的有害微生物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上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其实,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则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微生物与人类"相识"甚晚,人类认识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几百年。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单个的微生物细胞,但是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种材料上形成一个大集团时,或是把微生物培养在某些基质上,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了。我们把这一团由几百万个微生物细胞组成的集合体称为菌落。例如腐败的馒头和面包上长的毛,烂水果上的斑点,皮鞋上的霉点,皮肤上的藓块等就是许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虽小,但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对人类有害,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有的虽然和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⑨ 原核生物的疾病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江河、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微生物最多。在人体、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人体和动物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等,均有多种微生物存在。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菌群”。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对人类动植物是有益的、必需的。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有机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食用。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固氮菌等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维生素K,供机体所利用并具有拮抗某些病原菌的作用,受到广泛应用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因此,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自然界中除了一部分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外,还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例如,能引起人类痢疾、伤寒、结核、病毒性肝炎,对动植物可引起鸡霍乱、鸭瘟、水稻白叶枯病等。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于这类微生物。其体积微小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第二类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仅有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第三类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于这类微生物。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把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常规染色法。细菌经过结晶紫、碘液先后染色后,都被染成深紫色。这时再用95%酒精脱色,有些细菌可脱掉紫色,用复红再染后变为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简写为G- 菌)。有些细菌不被酒精脱色,仍然保留深紫色,称革兰氏阳性菌(简写为G+菌)。
区分这两类细菌对于鉴别细菌,分析细菌的致病作用和选择抗菌药物都有重要意义。将所有细菌初步分成G+和G-两大类后,一方面便于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另一方面由于G+菌和G-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这样便于选择有效药物进行及时治疗。G+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敏感,而G- 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较敏感,可供治疗时用药的参考。化验室尚可通过分离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帮助正确选择有效药物,达到合理治疗不同传染病的目的。此外,在细菌的致病作用方面G+菌和G-菌也有不同,如G+菌一般以外毒素致病,G-菌则主要以内毒素致病。
食物中毒是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或称为毒物性食物中毒,如误食毒蕈,或误食农药,或误食含有剧毒化学药品的食品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毒素性食物中毒和感染性食物中毒)除肉毒杆菌所产生的肉毒毒素外,其他细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等为主(少数伴发烧)。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1~2天可自愈,极少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由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很常见的。有多种细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如猪、牛、羊、鸡、鸭、鹅及鼠类的肠道和粪便里,蛋类也容易被这种菌污染。金黄色葡萄菌也是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之一,它常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腔、咽喉部和皮肤化脓病灶中。奶牛的乳房化脓疱里也存在大量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以A型引起者最多,B和C型金黄葡萄球菌次之。
此外变形杆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各种海产品、盐腌渍品中有一种副溶血性弧菌、肉类食品中的产气荚膜杆菌,发酵的豆、面制品、罐头食品、腌肉中的肉毒杆菌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平常我们见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很急,大多在吃了不洁食物几小时后就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但恢复也较快,1~2天就可自愈。但是,有一种毒素性食物中毒(一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被肉毒杆菌的芽孢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细菌生长繁殖产生的一种剧烈外毒素,称肉毒毒素),如果人食入含有这种外毒素的食物,即可引起食物中毒。即使这种毒素仅1微克,也可使人致命,因此,它就是食物中毒中的最危险的“刺客”。
在国外,这种食物中毒主要是以腊肠、家制罐头、肉制品为主,但在我国此类食品引起肉毒中毒很少见,大多是由发酵的豆制品和面制品所致。如臭豆腐、豆鼓(占80%)、甜面酱(占10%)等。我国十几个省均有发现,以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省为多见。肉毒杆菌只有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当它存在于土壤和家畜的粪便这些对它不利的有氧环境中,就会在体内产生一个卵圆形小体,叫做芽孢。这样肉毒杆菌就能存活很长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若制作加工时食品被肉毒杆菌芽孢污染,在厌氧条件下就可以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强烈的肉毒毒素。由于它是神经毒素,人摄入后导致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眼部、咽部的肌肉麻痹造成复视、斜视、眼睁不开、进食困难、阻嚼无力,30%以上的病人脑神经可受损。
在自然情况下,大多数致病性细菌只对人类或动物引起感染。但也有少数动物源性病原菌使人类患病。这类由同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家畜(或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病。例如,家畜的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牛羊、猪等家畜的病原菌,患病后表现为流产、睾丸炎、副睾炎、子宫炎等;当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通过其污染的乳制品,病菌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染给人,出现菌血症,发热呈波浪型,称为波浪热。人畜共患病还可由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引起。鼠疫杆菌是鼠类病原菌之一,亦可经染菌鼠蚤叮咬人类发生人类鼠疫。炭疽杆菌主要引起草食动物炭疽病,也可传给人类和肉食动物,引起人类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