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

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8 08:54:21

Ⅰ 初一生物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生物知识点有如下:

1、细胞核在遗传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2、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3、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Ⅱ 初一生物必背内容

理解的方式去记住课本上的东西,也不能死记硬背. 要理解,能拿到现实生活中. 它不像历史只能去记住, 你也可以通过做实验加深印象.
比如说 细胞那一章, 根尖的结构, 你可以很形象的把它认为是你手里拿着的一根小草的根.
总之,学生物不要太累.它毕竟不像其它科目,它就在我们身边.
【生物的学习】
基本方针: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必须是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的

请采纳: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共同特征
1. 生物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2. 能进行呼吸
3. 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能生长和繁殖
特殊: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范围:海平面向上、向下10千米
1. 大气圈(低部)
2. 水圈(全部)
3. 岩石圈(表面)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 非生物因素
2. 生物因素
第四节 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1. 植物 生产者
2. 动物 消费者
3. 真菌、细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水、空气、光
食物链和食物网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五节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1. 取镜和安放
2. 对光
3. 观察、调焦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本P45页图)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中心
细胞质:1.液泡:内有细胞液 2.叶绿体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课本P48页图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从外界吸收;分子大):糖类、核酸、蛋白质、脂类
无机物(自己制造;分子小):水、无机盐、氧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叶绿体;线粒体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保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课本P53页图Ⅱ-9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生物遗传信息在细胞和的DNA中。
DNA是双螺旋结构,能分成许多片段——基因。
染色体由DNA何蛋白质组成。
生物染色体的数量是恒定的。
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染色体的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AN上有遗传信息。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能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细胞和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分裂过程:
① 核先分,然后是质分裂,最后长出膜、壁。
② 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一样。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化 形成 形成 构成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形成
动物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细胞→四大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组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裂 形成 形成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分化
植物四种主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分生组织:分裂能力强,不断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的部分
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
输导组织:输送物质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可做鱼类的天然饵料或净化污水。
(2) 有害:会危害人类健康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核酸内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一旦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1. 大多数在水中
2. 单细胞或多细胞
3. 无根、茎、叶
苔藓植物
1. 潮湿环境
2. 有茎、叶、假根
3. 无输导组织
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蕨类植物
1. 潮湿环境
2. 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生物结构
种皮
1.菜豆
胚芽
胚 胚轴
胚根
子叶(2片,储藏营养)
果皮和种皮
2.玉米 胚芽
胚 胚轴
胚根
子叶(1片,储藏营养)
胚乳
二.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条件
1. 外界条件:水、空气、适宜温度
2. 内部条件:活的、渡过休眠期
过程
首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运转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的生长
分生区 伸长区(最快)
二.枝条是由芽发育
三.需要营养:水、无机盐、有机物(自己制造)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P102,P103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珠皮发育成种皮。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P111图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一. 叶片的结构
1.上表皮
下表皮
2.叶肉
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叶脉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能张开,能闭合。太阳升起是气孔张开,空气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分也会通过气孔二散失。夜晚,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从细胞到器官)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有机物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CO2)、水(H2O)
需要:氧气(O2)、线粒体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呼吸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机物(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水
二.氮——氧平衡
三.光合作用实质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Ⅳ 急需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一)探索生命的奥秘

1、认识周围的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命现象包括:

(1)具有一定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能生长

(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

(4)生物体都能产生后代,亲子代间具有遗传和便宜的现象。

(5)生物体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可以躲避有害、趋向有利。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有: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温度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其他的生物影响该种生物的生活,比如草的繁盛,影响到牛羊的数目,人类对自然界森林的破坏,导致森林中原有生物的数量剧减。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相应环境,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土壤中的蚯蚓。同时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比如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5、认识显微镜

基本结构:

目镜:用来进行观察的窗口,长度越长倍数越低。

转换器:通过转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物镜:起放大作用,与目镜一起放大被观察物。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粗准焦螺旋:迅速升降镜筒,使成像比较清晰。

细准焦螺旋:精确升降镜筒,使成像最清晰。

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的玻片,上有玻片夹用来固定,中间有通光孔。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通过通光孔,照在玻片上。其上有遮光器用来调节强弱。

6、使用显微镜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偏左处。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4)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3~5mm处。

(5)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当看到物象时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

(6)将观察对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心,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简要步骤:

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对焦→低倍镜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

7、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主要包括:观察器具(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盘、刀片等)、计量器具(天平、量筒等)、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等)、通用器具(试管、培养皿等)。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尤其要注意安全。

8、临时玻片的制作

过程: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加盖玻片→吸去多余清水

9、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染色→加盖玻片→吸去多余清水→观察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立方形、扁平形、柱形等,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还分布有各种各样细胞器,各结构的功能总结如下:

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其中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失水、吸水有关。

其他:了解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是依靠各种细胞结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也因此,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取玻片→滴加生理盐水→取材料并涂抹→染色→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水→观察

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的差异更加多样化,例如红细胞的圆盘形,肌肉细胞的梭形等。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相似,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但是没有细胞壁,同时细胞质中也没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总结各结构功能

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他:了解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为该物质可以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我们称之为染色质,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特定的时候,染色质可以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一定的。因为DNA是遗传物质,储存并传递遗传信息,是控制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根本所在。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4、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何不同

总结: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三)生物体的组成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有的生物是单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还有的生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称为多细胞生物。那么,一个受精卵是怎么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的呢?一个多细胞生物,不单有很多的细胞,细胞的种类也很多,受精卵要形成多细胞的生物,需要经过分裂、分化的过程。

1、细胞分裂

生物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本节所介绍的植物细胞分裂,因为分裂过程中会产生纺锤丝,又叫有丝分裂,其过程如下:

间期:染色体以丝状的染色质形式存在,通过复制,每个染色体具有两个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染色单体,以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前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凝缩成染色体。细胞的两极出现纺锤丝,通过着丝粒连接在染色体上,细胞核的核膜开始消失。

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集中到细胞的中央截面。

后期: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原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端移动。

末期: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解旋松散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典型的变化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因为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所包含的染色体携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保证了生物体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即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新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小而分散,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小液泡逐渐融合成中央大大液泡。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这样生物体就由小长大了。但是,细胞分裂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一般地细胞分裂50-60次,若出现无限分裂则可能已发生癌变,成了癌细胞。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

2、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如果细胞如此分裂下去,细胞就都是相同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我们人呢,有手有脚,有鼻有眼等,显然不是由同种细胞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分裂产生的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的分化。那些由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体就形成了组织。

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吸收等功能

肌肉组织:运动等功能

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

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等功能。

3、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人体的组成

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的。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5、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紧紧通过一个细胞,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如草履虫的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纤毛具有运动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

和多细胞生物一样,单细胞生物也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例如草履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的适当反应,就是一种应激性。

(四)绿色植物的一生

1、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结构

(2)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内部条件: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种子的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之前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同时胚吸收储存于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然后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则突破土壤逐渐发育成茎和叶——地上部分,子叶因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则枯萎消失。

2、植物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植物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根冠:细胞体积较大,性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有保护根的作用。

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细胞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水分、无机盐吸收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长

生长过程:分生区不断分裂使细胞增多,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伸长区迅速伸长使根尖长度增加。

生长特性: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等,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

3、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吸水方式:渗透作用

主要部位:根毛区

吸收特点:土壤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否则细胞失水。

渗透作用:水分子穿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合理灌溉:适时适量

(2)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含氮无机盐:缺乏植株细弱矮小,颜色发黄。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含磷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含钾无机盐: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其他无机盐:此外,还需要含钙、锌、硼的无机盐。

合理施肥:适时适量,过量施肥,会导致植物失水。

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枝芽发育成茎

茎是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和叶,着生叶和芽的茎通常也称为枝或枝条。

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花的称为花芽,发育成枝的称为枝芽。(2)茎的基本结构

补充:木本植物茎具有形成层,所以可以逐年加粗,草本植物的茎不具有形成层,所以不能加粗。

(3)茎的输导功能

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具有运输有机养料的作用。

茎的其他功能:支持、贮藏和生殖等。

5、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开花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开花,开花是指花瓣等展开的现象。

(2)花的结构(3)果实的结构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逐步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的发现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范·海尔蒙特第一次企图用实验来回答植物营养物质来源的问题。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其他营养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土壤晒干后的重量仅比原来少100g。因此,范·海尔蒙特说,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

过渡:范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到了18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莱。

普里斯特莱实验看课本上的图

看图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做的,从图文中得到:放了一盆薄荷植株后蜡烛继续燃烧,植物长得也很好。

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坏”空气而且能使“坏”空气变好。

当时普利斯特莱仅知道这些,但现在我们知道,人和动物生存必需O2,同时呼出CO2,所以“坏”空气即为富含“CO2”的空气,“好”空气为富含“O2”的空气。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CO2作原料,同时放出O2。

许多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不论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还是高大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有机物。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旺盛的细胞中,叶绿体的含量较多。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没有光照叶绿素就无法合成,叶片因此呈黄色,韭黄的生产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探究实验:

a.选择一株长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把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上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c.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d.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e.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完,确保实验的严谨。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叶片,是为了与照光的部分叶片形成对照。摘下叶片之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是为了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因为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观察颜色,避免干扰。最后滴加碘液,碘遇淀粉显蓝色。

结论:光合作用会产生淀粉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探究实验:

a.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满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支盛满自来水的试管。

b.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c.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d.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地插入试管内,发现木条复燃。

结论: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

a.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满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支盛满自来水的试管。

b.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c.试管内液面下降高度,比用自来水下降的更多,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d.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地插入试管内,发现木条复燃。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4、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实质

将新鲜的蔬菜放入密闭的锥形瓶,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当把燃烧的木条伸入,火苗立即熄灭,表示锥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殆尽。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得混浊,说明还产生了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实质: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随时都在进行,产生的能量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所需,比如细胞分裂、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等。除了淀粉以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使用的粮食、蔬菜、油料、瓜果等虽然取自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部位,但是利用的都是植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而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又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快光合作用的速度,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以加快光合作用的速度,比如施有机肥、直接施放二氧化碳、加强农作物通风。其他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还有: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还有一部分则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用于其他各种生命活动。为了收获到更多的有机物,我们不但要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减弱呼吸作用也有很好的效果。

呼吸作用很容易受到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所以适当降低环境的温度,有利于减慢呼吸作用,同时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也有相同效果,还有减少植物细胞的含水量也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我们收获的水果、蔬菜等食物,其中的植物细胞仍然在继续进行生命活动,使有机物不断被消耗,我们同样可以采取上述手段,减慢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之可以储存更长时间。

(六)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人和其他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因此各种动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而这些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绿色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中。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还有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尤其是一些储存营养的器官,比如有些植物的块茎、块根,还有多数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2)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来获取有机物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比如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则一植食动物为食,也间接的是以绿色植物为食。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整个生物圈中被循环利用。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都要通过有氧呼吸来提供能量,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进入现代社会后,很多能源燃料的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但是长久以来,大气中的氧气浓度一直保持在21%左右,这说明氧气还有产生的途径,后来发现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燃料燃烧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约有99%以水蒸汽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剩下的不到1%的水分,则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蒸腾作用能够产生一定的“拉力”,可以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同时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汽,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为阳光直射而灼伤叶片。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生物圈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光能,阳光的照射使温度升高,使水分通过蒸发而进入大气,在大气中随着空气的流动而移动,遇冷则凝结成雨雪等而降落。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供给植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一部分直接在地表重新蒸发,还有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或汇成河流,最后流入海洋。

植物不但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还能覆盖在地面截留雨水,避免了雨水直接冲刷地面;地面的植物能减缓雨水的流速,植物的根也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将更多的水转入地下。

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关注森林

森林对人类的作用相当重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木材、煤炭等;还提供大量的食物,并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同时,还能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同时,森林也是很多动物栖息的家园。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1.3%,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3%。为了改善我国的森林资源,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大家植树造林,同时为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我国在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校园绿化设计

基本要求:要尽量减少地面裸露,避免起风时尘土飞扬,尽量种植不同花期的花卉,使校园处处绿树成荫,四季花开。绿化时尽量选择环保树种,比如法国梧桐,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较强。海桐还可以吸收这些有害气体,这样的树种还有女贞、槐树等。

Ⅳ 初中生物学什么

初中生物学基础的生物知识,包括细胞(动物和植物)、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遗传和变异、还有一些理论,外加一些实验和显微镜的操作,对细胞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都有粗浅认识。

Ⅵ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和知识点(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哈哈,同胞啊!
1.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和用处(使用方法、步骤)
2.怎样制作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
3.探索的基本步骤
4.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所有特征
5.粮食作物的分类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还有蕨类植物
7.藻类植物和珍稀植物的分布
8.昆虫的口器和野外考察
9.水产动物和家禽、哺乳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细致)
10.昆虫和寄生虫(虽然很……但很重要)
11.珍稀动物的分布。
12.生物的分类。
1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分化、作用)
14.单细胞生物
多看一看书,分点去记。对了,还有那本实验操作规程,里面东西很多。

Ⅶ 初一上册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

3、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对环境也是有影响的。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是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目镜、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镜臂、镜柱等等。

6、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Ⅷ 如何学好初一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初一生物的七大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

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如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

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习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

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听讲;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

三、课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四、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五、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的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阅读全文

与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