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酚类化合物有哪些应用
酚类化合物
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根据其挥发性分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大部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果,植物体内所含的酚称内源性酚,其余称外源性酚。酚类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均呈弱酸性,在环境中易被氧化。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以苯酚为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目前环境监测常以苯酚和甲酚等挥发性酚作为污染指标。
环境中的酚污染主要指酚类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含酚废水是当今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围广的工业废水之一,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在许多工业领域诸如煤气、焦化、炼油、冶金、机械制造、玻璃、石油化工、木材纤维、化学有机合成工业、朔料、医药、农药、油漆等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酚。这些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灌溉农田则可污染大气、水、土壤和食品。
酚是一种中等强度的化学毒物,与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低浓度时使细胞变性,高浓度时使蛋白质凝固。酚类化合物可经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内。低浓度可引起蓄积性慢性中毒,高浓度可引起急性中毒以致昏迷死亡。一般来讲,酚进入人体后机体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使之转化为无毒物质而排出体外。只有当摄入量超过解毒功能时才有蓄积而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由于酚的用途极为广泛,预防其污染的工作也很困难。在生产和使用酚的工厂必须建立严格的操作制度,谨防酚的外泻。同时要搞好废水的回收利用和生物氧化处理,严禁含酚废水排入渗井、渗坑,以免污染地下水。
❷ 酚类物质的特点是什么
许多酚类物质都具有抗菌作用,既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也可抑制病原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
洋葱紫色鳞茎表皮的品种比表皮无色的品种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circinans)有更强的抗病性。这是因为有色鳞茎外层死鳞片分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和邻苯二酚(catechol),能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而减少侵入。这虽然是植物病理学文献中经常引用的例子,但距Link等(1929)这一发现70余年后还没有遗传学试验进行验证。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是马铃薯根部的主要多酚化合物。马铃薯的幼根含绿原酸比老根多,幼根较抗黄萎病。抗病品种5周龄的幼根绿原酸含量是同龄感病品种的5倍,抗病水平更高。根老化后丧失了合成绿原酸的能力,不论抗病品种或感病品种,都不抗黄萎病。棉花5~14d的幼苗,下胚轴儿茶酸含量较高,抵抗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
儿茶素(catechin)是棉花植株中最重要的多元酚。随着棉苗生长,其体内儿茶素的含量增高,同时对丝核菌立枯病的抗病性也明显增强。在离体条件下,儿茶素可抑制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并使其泌出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失活。儿茶素对棉花枯萎病菌也有相同的作用,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抑制其果胶酶活性而发挥抗病作用。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植株中棉酚含量和叶片中单宁含量也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多巴胺(dopamine)是香蕉果实中的主要酚类物质,对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香蕉抗病品种中含量较高。
❸ 酚和链霉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1.酚类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于放线菌不起作用。所以,加入一定量酚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放线菌。
2.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❹ 酚类化合物是什么
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与抗病性有关。经典的事例是有色洋葱对葱炭疽病菌的抗病性。鳞片中积累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以及儿茶酚和原儿茶酸等酚类化合物。水溶性的酚类化合物对病原真菌孢子萌芽和侵入有抑制作用。苹果和其他作物叶片蜡质层中的酚酸对白叉丝单囊壳侵染丝的侵入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在抗根病豌豆品种的种皮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比感病品种高。
生物碱
已证明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生物碱有α-番茄素、燕麦镰孢素、小檗碱和大麦芽碱等。它们与病害抗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病原物产生的酶或毒素的抑制和钝化作用。
糖苷类化合物
有些糖苷类生物碱本身就有抗菌作用,如α-番茄素(苷)对番茄上的许多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毒性,因此使绿色果实不受茄类镰孢的为害。有些糖苷类化合物,如葡糖苷是植物有毒不饱和内酯的前体,植物受伤后在β-葡糖苷酶作用下产生有毒内酯,研究清楚的有毒内酯有毛茛素和郁金香苷。另外,韭蒜油和芥子油是含硫糖苷,在酶作用下转变为蒜素和异硫氰酸。后两种化合物已证明具有很强的抗真菌和细菌特性。一些含氰糖苷经几步酶解后产生有毒的氰氢酸。已发现70多科约800余种植物具有产氰能力。
水解酶类
植物中的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有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上的葡聚糖和几丁质组分的能力,从而使真菌菌丝在植物组织中的扩展受阻。
参考书目
Vidhyasekaran,P.,Physiology of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C R C Press inc.,1988.
❺ 生物上什么是总酚,它的具体介绍是什么
酚类物质可以有弱酸性,体现在酚类的酚羟基电离出氢离子。于是一个酚溶液中既有酚的分子,也有负电荷的酚阴离子。这两个合称作总酚,考虑酚类物质的化学作用,由于存在电离平衡,考虑的就是溶液内总酚的含量。而不是单独的分子态或电离态的酚
❻ 酚是一种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途
酚就是一个-OH直接连在苯环上.
分类
依分子中羟基数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及多元酚;
羟基在萘环上的称为萘酚,在蒽环上称为蒽酚。
酸性
与普通的醇不同,由于受到芳香环的影响,酚上的羟基(酚羟基)有弱酸性,酸性比醇羟基强。
如苯酚(C6H5OH)自身在水中的电离:
酚可与强碱生成酚盐,如苯酚钠。
易被氧化
在空气中无色的晶体酚易被氧化为红色或粉红色的醌。
配合物
酚在溶液中与三氯化铁可形成配合物,并呈现蓝紫色,可以鉴定三氯化铁或酚。
反应
酚羟基的邻对位易发生各种亲电取代反应;
酚羟基可发生烷基化及酰基化反应。
制备
酚一般可由芳烃磺化后经碱熔融制得;
酚也可由卤代芳烃与碱在高温高压催化下反应制得;
芳香伯胺经重氮盐水解也可制得酚。
用途
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染料、药物、酚醛树脂、胶粘剂等。
苯酚及其类似物可制做杀菌防腐剂。
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可作显影剂。
生物作用
自然界存在有2000多种酚类化合物,他们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免疫、抗真菌、光合作用、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污染
酚污染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很大危害。
环境酚污染
环境酚污染主要来自焦化厂、煤气发生站、炼油、木材防腐、绝缘材料的制造、制药、造纸以及酚类化工厂的废水、废气
酚类化合物挥发到空间可使大气受污染,含酚的废水流入农田会使土壤受污染,流入地下则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土壤酚污染
被酚污染的土壤会使农作物减产或枯死。
水体酚污染
水体酚污染会使水生生物受到抑制,繁殖下降、生长变慢,严重时导致死亡。
对人体的危害
酚侵入人体,会与细胞原浆中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使细胞失去活性。
酚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均有毒害作用。
酚是公认的有毒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收就会蓄积在各脏器组织内,很难排除体外,当体内的酚达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肝细胞和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皮疹、精神不安、腹泻等症状。在权威的《化学试剂目录手册》中特别强调,“酚接触皮肤或吞入时有毒,应防止儿童接近。”
限度
中国规定最高允许浓度:
饮用水中挥发酚:0.002mg/L
地面水中挥发酚:0.010mg/L
渔业水体挥发酚:0.o05,mg/L
居住区大气一次测定值最高限:0.02mg/m3
废水排放限度:0.5mg/L
参见
官能团
羟基
醇
【fen】
酚
hydroxybenzene;
酚
fēn
〈名〉
由羟基与芳香环(苯环)直接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总称。大多数为无色晶体,难溶于水 [phenol]
❼ 酚类物质和相关酶变化的作用是怎样的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酚类物质和一系列酚类氧化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醌的积累是植物对病原菌侵染和损伤的非专化性反应。醌类物质比酚类对病原菌的毒性高,能钝化病原菌的蛋白质、酶和核酸。病植物体内积累的酚类前体物质经一系列生化反应后可形成植物保护素和木质素,发挥重要的抗病作用。
各类病原物侵染还引起一些酚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其中最常见的有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苯丙氨酸解氨酶可催化L-苯丙氨酸还原脱氨生成反式肉桂酸,再进一步形成一系列羟基化肉桂酸衍生物,为植物保护素和木质素合成提供苯丙烷碳骨架或碳桥,因此病株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高,是植物抗病性表达的特征。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细胞壁木质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❽ 为什么酚类物质具有抗衰老的功能
晚上好,因为多数酚类化合物结构上都有与芳香环杂化连接的羟基,可以成为与氧化基团快速反应的供氢来源,利用消耗减少组织肌体内的游离氧来延缓对生物不利的氧化反应速率,也就是间接表现在人体直观印象的抗衰老。一般来说可以安全食用并且能供氢的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能力比如最常见的茶多酚和腰果酚,当然也有很多不行比如甲酚和苯酚等等。
❾ 在培养基中添加酚类物质的目的
在培养基中添加酚类物质的目的是吸引农杆菌侵染烟草细胞,有利于启动子P和M基因成功转化。
用含有卡那霉素和X-Gluc的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烟草细胞,在卡那霉素中能存活说明获得了质粒,能将X-Gluc水解成蓝色说明获得了基因M,筛选出的烟草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转基因植株。
由于酚类物质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其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能力。
❿ 酚类物质主要是些什么
酚类物质
羟基直接和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这种结构与脂肪烯醇有相似之处,故也会发生互变异构,称为酚式结构互变。但是,酚的结构较为稳定,因为它能满足一个方向环的结构,故在互变异构平衡中苯酚是主要存在形式。
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而以苯酚、甲酚污染最突出。苯酚简称酚,又名石炭酸,微酸性(腐蚀性),常温下能挥发,放出一种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在空气中变粉红色。医院常用的“来苏水”消毒剂便是苯酚钠盐的稀溶液。甲酚又称煤酚,与苯酚的化学活性及毒性类似,也经常同时存在。酚类按其芳环上所直接连接的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按其挥发性又可分为挥发酚与不挥发酚。一元酚多具有挥发性(沸点在230℃以内)。 最简单的酚是苯酚,这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无色固体,最早是从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俗称为石炭酸(因其有酸性)。在空气中放置时,许多酚类化合物都是因带有部分氧化产物而呈现粉红色和深棕色,酚分子间及酚与水分子之间也能生成氢键,故其沸点和在水中是溶解性都比分子量相近的芳烃高和大。酚在冷水中的溶解度较少,但与热水可以互溶,也易溶与醇、醚等有机溶剂。主要代表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