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什么短语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什么短语

发布时间:2022-06-10 05:30:23

❶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中作为生物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相比,有怎样的相似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①如果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②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③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⑤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⑥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①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做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⑦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其它动物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减)
【注】阈,yù,界限或范围。
【小题1】生物学界为什么认为“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的观点是“相当糟糕的态度”?(4分)
【小题2】本文作为科普作品,幽默、风趣、有人情味是它的语言风格之一,请举例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及其好处。(5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虽然人类最具社会性,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本文介绍的昆虫生活对我们有什么警示?(5分)

试题答案练习册答案在线课程在线搜题

【小题1】(4分)因为生物学界认为昆虫行为是绝对有异于人的,(2分)把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相联系是违反科学的。(2分)
【小题2】(5分)作者往往把生物的行为拟人化,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分)如说说蚂蚁“喂养家畜”“使用童工”“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等等,就是把生物当作人来写,让人觉得亲切。(1分)
好处:作为科普作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便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能够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5分)昆虫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随着群体的增大,智慧逐渐增强,显示出非凡的力量。(2分)人类往往盲目乐观自大,缺乏的正是这种联合精神;因此,人类只有加强联合与团结,才能不断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的观点是“相当糟糕的态度”是第一段的中心句,所以只要将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就能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优点在于从文段的中心句入手命题,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中心句,分析中心句的好习惯,同时也可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写一写中心句。
【小题2】
试题分析: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本文重要的文学写作手法为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点评: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小品文的社会需要日益增大,社会效益也日益显着,科学小品文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写作、阅读的内容。近几年来,在各类考试中,说明文选材中,科学小品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无论从内容、形式到命题的设计都有新的尝试和创新。因此,在说明文学习中不能忽视科学小品文存在的价值,应倍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小题3】
试题分析:“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联合”即团结,人类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产生更多的智慧,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回答本题应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和探究的能力。
点评:做探究题时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去找论述的依据,并把这些依据组织到答案里去。观点应明确,看法要积极正确,不可反动消极。要揣摩命题者意图,表达否定看法时要慎重,尽量站在作者的立场去理解作者。还要充分利用题干本身提供的信息,答案符合题干要求。

❷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说明文吗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❸ 作为生物的社会 蚂蚁的活动有什么特点

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一般工蚁负责建造巢穴.而出入口大多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其次也有用来通风的洞口,巢穴里的每个房间都有明确分类.温暖...

❹ 作为生物的社会中白蚁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特征是什么

白蚁的行为方式,他是具体性集体性行动,并且非常有纪律性。

❺ 《繁星》理解 110以后的 越简洁越好可追加10到30分

中学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上册
阅读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威)
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纸船(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名着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繁星》《春水》:母爱 童真 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七年级下册
阅读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荒岛余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珍珠鸟(冯骥才)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名着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
阅读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野望(王绩)
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崔颢)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名着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 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 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村居
名着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
月夜 刘方平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破阵子 晏殊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醉花阴 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名着导读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名着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谈谈散文 谈谈戏剧文学

高中语文
必修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 白瑞雪

必修第二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第三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 *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第四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禺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第五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第六册
阅 读
第一单元
1 数学与文化………………………………………………………………04
2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11
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16
4 宇宙的未来………………………………………………………………20
第二单元
5 语言与文学………………………………………………………………29
6 语言的演变………………………………………………………………37
7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44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9
第三单元
9 诉肺腑……………………………………………………………………56
10 宝玉挨打 ………………………………………………………………62
11 香菱学诗 ………………………………………………………………71
12 抄检大观园 ……………………………………………………………76
红楼梦导读………………………………………………………………85
第四单元
13 报任安书(节选) ……………………………………………………92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96
15 屈原列传(节选)……………………………………………………102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106
司马迁与《史记》 ……………………………………………………110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
快来一起分享吧~~~

❻ 与《作为生物的社会》的拓展作文800字

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而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

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

海豚是唯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

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

❼ 作为生物的社会原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李绍明译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鳟(zūn)鱼〕一种背部淡青略带褐色,侧线下部银白色,全身有黑点的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龙,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黏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阿米巴〕即“变形虫”的音译。变形虫因虫体赤裸、柔软,形体不定而得名。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鲱(fēi)鱼〕一种身体侧扁而长,背部灰黑色的鱼,生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经济类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纽芬兰〕北美洲东部岛屿,属加拿大。近海岛屿的山坡上作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着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他接着写道:

一份期刊把各种各样……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知识,从一个研究者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者……一篇典型的科学论文总是认为自己不过是一条大锯上的又一个锯齿——它本身并不重要,但却是一个更大项目的一个分子。这种技术,这种使得许许多多以微薄的贡献进入人类知识库的技术,乃是17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秘密所在,因为它获得了一种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发出的共同的、集体的力量。

改换几个术语,降低一下格调,这段话就可以用来描绘营造白蚁窝的工作。

有一件事让人叫绝:探索(explore)一词不能适用于探索活动的搜索一面,但却起源于我们在探索时发出的声音(英文explore,其语源拉丁语explorare有“喊出”之意——译者)。我们愿意认为,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的、静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几个阶段是这样。但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❽ 求作业答案:阅读《作为生物的社会

1.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意对即可)
2.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地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意对即可)
3.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意对即可)

❾ 作为生物的社会好句

《作为生物的社会》段落赏析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蹲鱼①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①蹲鱼:一种背部淡青略带褐色、侧线下部银白色、全身有黑点的鱼。蹲,zūn。)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赏读这段文字,要注意开篇的艺术。作者在文章开头采取就地取材的方法,将医学家们的这次年会,比作“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将医学家们的来来往往,比作昆虫“急匆匆来回乱窜”,将医学家们相遇时互相交谈,比作“碰碰触角”,将医学家们走进或离开会场,比作昆虫“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甚至想象医学家们也会像昆虫一样,用木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文章题目是“作为生物的社会”,但却以描写现场的人类活动开篇,不仅能给听众以现场感亲近感新鲜感,而且特别令人大惑不解,作者身为一个医学家,人类的一分子,却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将人类的活动视如昆虫的活动。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观察世界,他想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法,能激起一串串疑窦,吸引听众和读者探究下文。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①的小机器。(①魔魔道道:本是形容人疯疯癫癫,不正常。这里有活灵活现,好像真人的意思。)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把问题引向深入,由第一段过渡到第三段。先挑明第一段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的确很像“蚁群”,接着用“不过”一转,“把话反过来讲”,含蓄地点出第三段说明的中心:“蚂蚁的确太像人了”。作者强调说,对于第一段所说明的观点,人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反过来说蚁群的活动像人类,“显示人类特点”,那么“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一般的人都认为它“违反科学”。通过这样的曲笔,作者把自己提出的问题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逼着读者进一步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正确吗?说人类的活动确如蚂蚁,又说蚂蚁的活动确如人类,这是不是贬低了人类?它的科学性又表现在哪里?

❿ 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

这些生动的事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那个说明方法?(举例子) 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那我们人类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仔细的阅读第11段,品味下面两段话的含义。<>作者说了什么?(人类之间的团结性和协作性比不上其他生物世界) 我们再看几段话<>这又是要说什么?(强调集体的力量及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交流、合作)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了,那作者在阐述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的关系的时候主要用来什么修辞方法呢?(对比) 文章的开头,把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对比,得出结论,是极为相似的,然而生物的社会行为是怎样的?(团结一致、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对,那我们人类呢?(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所以得出结论,我们要怎么样?(人类应该降低格调、团结起来、相互交流、克服困难、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本文虽只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是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反而觉得饶有趣味,这是为什么呢?(对比、拟物、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风趣幽默,化雅为俗)那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下文中的几个精彩的语句。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虫天然构造的精巧,对昆虫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为“魔魔道道”,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不难品出。)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蚂蚁与人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强烈,但人却为蚂蚁伤透脑筋,但蚂蚁并未明显危害人类,这种“为难”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态所使然。本句通过“小”与“大”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明晓作者的用意。)

阅读全文

与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什么短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