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有哪些基本方法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强制性检验,以防止某些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的危险性病害、害虫、杂草种子随产品的调运和交流在国家或地区间扩散和传播为害;而对已传入的某种这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则采取强力措施及时扑灭,即为植物检疫。相关内容详见本书第四篇“植物检疫”。
② 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常用的措施有哪些方法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采取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
要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在预测、 预报的指导下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防止蔓延成灾。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抓住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就温度而言,大多数农药适宜的温度是20~30℃。温度过低不利于农药的充分发挥;温度过高药液蒸发分解快,缩短了药效时间,降低了农药的使用效果。对于挥发性强的农药,如敌敌畏、溴氰菊脂等,在高温下分解速度快易使植物发生药害。
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可冲掉叶面上的药液或冲淡农药,所以在降雨一般不要喷药。所以夏季室外的喷药时间最好选择晴天上午 10点钟以前或下午4点钟以后,大多数农药需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喷药效果好。
③ 现代农业绿色防控有哪些措施
1、绿色防控的定义: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2、绿色防控的内涵:一是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栽培健康作物,利用生物多样性,应用有益生物,科学合理用药。
4、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技术/生态防控技术(3)理化诱控技术(4)生物防治技术(5)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④ 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防治,做好田间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田间小环境,从而达到防控目的。
二、物理防治,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黄性等特性,采用灯光或黏虫板诱杀,减少成虫虫源,从而达到防控目的。
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可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虫、绿僵菌防治天牛等。
⑤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的根本区别
摘要 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灭变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把病虫害看作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农业的高产与稳定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协调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保护和培养环境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不是孤立的,要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防治措施的选择、运用和协调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⑥ 怎样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有哪些重要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制剂来防治害虫。比如利用鸟防止森林害虫,利用赤眼蜂来防止棉铃虫。采用生物防治要比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更优越。因为防治效果好,且不污染环境,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物防治中有可能加以利用的有拮抗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等。
(1)拮抗作用及其利用
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这种作用在微生物之间广泛存在,在高等生物间、高等生物和微生物间也广泛存在。拮抗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抗生作用、寄生作用和竞争作用等。一种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够杀死或抑制其他生物的现象,称为抗生现象。具有抗生作用的微生物称为抗生菌,这些抗生菌主要来源于放线菌、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病原物有寄生作用的微生物很多,如噬菌体对细菌的寄生,病毒、细菌对真菌的寄生等,寄生作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在枝、干、根、叶、果、花的表面及周围的微生物区系中,除直接作用于病原物并具有抗生作用或寄生作品的微生物之外,还有一些同病原物进行阵地竞争或营养竞争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往往可以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类:①直接使用。把人工培养的拮抗微生物直接施入土壤或喷洒在织物表面,可以改变根围、叶围或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组成,建立拮抗微生物的优势,从而达到控制病原物的目的。②促进繁殖。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有拮抗微生物的存在,创造一些对其有利的环境条件,可以促使其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例如多施有机肥,会促进鳄梨根腐病菌的多种抗生菌的增殖,大大减轻该病的危害。在土壤中施入二氧化硫、甲基溴化物等化学物质可以刺激木霉的增殖,杀死或抑制根朽病菌。此外,把拮抗微生物与其适宜的基物混合在一起施入土壤中,可以帮助拮抗微生物建立优势,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2)交叉保护现象及其利用
在寄主植物上接种低致病力的病原物或无致病力的微生物后,诱导寄主增强其抗病力,甚至可保护寄主不受侵染,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保护。例如在番茄花叶病的防治上,即在番茄播种20~30天,或在番茄有3~4片真叶时,接种无致病力的弱病毒株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新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上述使用途径外,新近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途径,如某些生防因子与某些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可发生协同作用。如果把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对病害进行综合防治,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⑦ 有害生物防治有哪些途径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指用化学药剂毒杀有害生物,作用途径(经皮、经口、经呼吸)。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指用器械、工具的方法捕获或杀灭有害生物。例如用鼠夹、鼠笼、粘鼠胶等捕获老鼠,用“电猫”电击毙老鼠;用捕蝇笼、粘蝇纸捕获苍蝇,用蝇拍击打苍蝇;用紫外线灯诱捕或电击蚊蝇;用捕蟑器、粘蟑板诱捕蟑螂等。⑧ 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有哪些基本原则
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原则:植物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为害方式各异,发生规律也不尽相同。被动地等到病、虫、草、鼠严重发生为害时再防治是不行的,防治时单纯使用农药而忽视其他方法或不论什么情况一味排斥使用农药只靠生物防治等方法也是不当的。有害生物的防治必须掌握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并结合田间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的结果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及早防范,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各种必要的措施,力求控制有害生物不发生或在不足以为害的水平上。
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从整个生态系的角度考虑问题。
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性,有害生物的防治(尤其是药剂防治)绝不能以牺牲人、畜、有益生物和环境的安全为代价。这就是我国多年来推行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原则。
⑨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生物措施:病源微生物抑制、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
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
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
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
5、部分化学防治:以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制做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
6、其他措施: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霉素等。
⑩ 桃树主要害虫有哪些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如下:
(1)10月至翌年2月(休眠越冬期),主干涂白,同时彻底清园,减少越冬虫口密度。
(2)3月(发芽前),该月是全年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着重的是芽萌动前清理枯枝落叶,刮粗皮、老皮、翘皮,剪除虫枝集中烧毁等农业措施。
3月中旬(花芽露红),这段时间主要是桃蚜越冬代卵孵化、苹小卷叶蛾和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羽化,桃潜叶蛾羽化,这时喷施植物源药剂0.36%苦参碱1000倍液。
(3)4月(花后幼果期),这段时间桃蚜继续发生,苹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开始羽化,这段时间挂性诱剂、糖醋液诱杀,同时设置杀虫灯,种植有益植物,培育天敌,并结合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
(4)5月(新梢生长期),这段时间桃蚜和桃蛀螟等鳞翅目害虫继续发生,以桃蚜为主,此时要通过释放天敌,适时割草,将桃蚜天敌助迁至树上,同时要避免桃蛀螟转果为害。桃果套袋前喷施植物源药剂防治病虫害。
(5)6~9月(果实膨大和采收期),这段时间要注意桃潜叶蛾、梨小食心虫等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发生,继续悬挂性诱剂、糖醋液诱杀,同时配合夏剪,及时剪除受害的枝条。虫害发生严重时要结合药剂防治,喷施除虫菊1500倍液+竹醋液300倍组合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