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小报的取什么主题或名字好
是期刊还是就发一次?期刊可以题目取大点,前面几位的生命线索,达尔文魔方,进化的探索都可以,或者我觉得“生态近距离”,“悟生物”也不错;要是就一次,可以看看小报内容再定夺,让题目与内容有很好的关联。
② 请你们做一下有关于动物之最或者世界之最的电子手抄报,请发到我有邮箱[email protected] 加50分
最大的动物:蓝鲸(平均长30米,重达140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7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高1米以上,长可达3米,尾巴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千克)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人类
雄性生殖器官最长的动物:非洲象(生殖器官长达2米)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和中华龙鸟(距今2~3亿年前,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而中华龙鸟是龙还是鸟尚有争议。)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 (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 (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
翅膀最多的鸟:四翼鸟(生活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扎伊尔南部)
最大的软骨鱼纲类动物:鲸鲨(平均长8米,最长可达20米)
陆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可高达时速130公里)
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旗鱼(最快可达190公里每小时)
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军舰鸟(最快可达418公里每小时)
最高的犬种:爱尔兰猎狼犬(最高可达150公分)
体积最小的犬种:吉娃娃(一般重量介乎1至5公斤之间)
最高的狗:大丹狗 (通常高76厘米以上)
现存最古老的生物:舌形贝(有4.5亿年历史)
最大的水母:北极霞水母 (伞盖直径可达2.5米)
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
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 (共有14175颗牙齿)
最大的蜘蛛:捕鸟蛛
最常见的蠕虫:蚯蚓
最长的软体动物:枪乌贼 (最大有17米长,触手长达13米)
最大的蝌蚪:不合理蛙(产的蝌蚪全长超过25厘米,但蛙长仅有7厘米)
足最多的动物:千足虫(700只足)
最长的昆虫:竹节虫(最长超过30厘米)
筑巢最精巧的昆虫:蜜蜂
飞行能力最强的昆虫:蝗虫 (每天能够连续飞行近10小时)
爬行速度最快的昆虫:蟑螂
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 (每只复眼由28万个眼晶体组成)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蚊子 (一年内曾使三百万人死于它们传播的疾病)
力气最大的昆虫:蚂蚁 (可以支撑或拖走超过自己体重300多倍的物体)
外形最奇特的鱼:海马
眼睛最奇特的鱼:比目鱼
最毒的鱼:毒鲉(鱼字旁加个由,电脑一般打不出来)
飞得最远的鱼:飞鱼 (记录:高度11米,距离1000多米)
放电能力最强的鱼:电鳗 (放电时最高电压可达800伏)
产卵最多的鱼:翻车鱼 (一次产卵可达3亿个)
最懒惰的鱼:雄性𩽾𩾌鱼
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即娃娃鱼)
最大的爬行动物:咸水鳄 (最长的可达8米多)
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斑点楔齿蜥
最长的蛇:蟒蛇 (身长最长达14.85米,体重达447千克)
最会变色的蜥蜴:避役(或称变色龙)
毒性最强的蛇:海蛇 (其毒性为氰化物的80倍)
寿命最长的动物:海龟 (已发现最年长的海龟有300多岁)
体形最大的恐龙:地震龙 (体长有42米长,体重约130吨)
最聪明的恐龙:伤齿龙 (智商高达5.3)
最笨的恐龙:剑龙
爪子最大的恐龙:重爪龙 (爪子30多厘米长)
身体最宽的恐龙:甲龙 (体长不超过10米,体宽可达5米)
最丑陋的恐龙:肿头龙
最厉害的恐龙:异特龙、暴龙
牙齿最多的恐龙:鸭嘴龙(960颗)
最小的恐龙:新颌龙(体长60厘米,重5.5千克)
双翼最长的鸟:信天翁(一般可达3.17米)
走得最慢的兽:三趾树懒(速度100米/小时)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冬眠时间5~6个月)
怀孕期最短的哺乳动物:达呼尔鼠兔(孕期15天)
最长的蜈蚣:长达1米之多
进入太空中体型最大的动物:黑猩猩哈姆(1965年升入太空)
植物
最大的植物:谢尔曼将军树(体积达到1,489m³)
最小的树:是北方柳树(又称草树)只有2厘米高。
最大的花:大王花(可重达11公斤)
最小的花:无花果的花
最臭的花:腐尸花
最短命的花:葡萄花
最大的叶子:王莲叶
最大的种子:大实椰子(成熟时直径长40至50厘米及重达15至30公斤)
最小的种子:斑叶兰(长约 0.5 毫米、直径 70 微米,只有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才看得清楚)
结果习性最奇特的植物:花生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含植物蛋白质最多的农作物:大豆 (36.3克蛋白质/100克大豆)
最古老的农作物:豌豆 (已有1.1万年历史)
纤维品质最好的植物:苎麻
栽种茶树最早的地区:广西
最耐旱的农作物:粟
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小麦
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辣椒
热量最低的蔬菜:黄瓜
最健康的水果:苹果
最粗的树:波巴布树(树干周长可以超过50米)
最高的树:澳洲杏仁桉树 (最高可达156米)
叶子最长的树:长叶椰子树 (最长有27米)
根长得最深的树:南非奥里斯达德附近的一株无花果树 (根深入地下120多米)
树冠最大的树:孟加拉榕树 (其树冠可以覆盖约1万平方米的土地)
体积最大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巨杉
储水量最大的树:纺锤树
最老的树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6400岁;另外还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亚岛的龙血树,已经活了8000多岁,可惜的是在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
最重的木 :云南西双版纳的铁力木(其主干高达30米,木质坚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会浮于水面)
最轻的木 :美国和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吨重)
最粗的树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生长着一棵栗树(树身周长为56米)
最咸的树 :中国黑龙江生长着一种木盐树(含盐量竟与普通食用盐相差无几)
最甜的树 :北美洲的槭树(含糖量可达85%)
最硬的木 :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铁桦树(比普通钢板还要硬1倍,现代步枪即使在短射程内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树 :北美洲的魔树(晚上在树下可以看清楚小5号楷书大小的字)
最毒的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见血封喉,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树 :中国南海的海松树和南非洲的水瓶树(一旦发生火灾,最多叶子被烧掉,来年照样发新叶,正常开花结果)
对火最敏感的树:灭火树(原产安哥拉,只要有人在树下点火,就会立即喷出一种特殊的液体,把火浇灭)
最珍贵的树 :水杉和银杏(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植物熊猫”)
最具贵族气派的树 :首推檀香树(有位生物学家曾幽默说:檀香树是贵族中的贵族,是非常漂亮、美丽的树,绝不“寄生作伴”,更不轻率接香,因此常与洋金凤和紫珠搞得火火热热)
生长最慢的树 :前苏联喀拉里的尔威兹加树,以及北极林带的希特卡云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径2.5厘米)
③ 做生物小报。需找资料。
蚯蚓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④ 生物手抄报
生物的定义
通常,你可以不太费劲的去分出什么物体是生物,而什么物体不是生物,可是真正让你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什么是生物时,事情就不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要给生物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之前人类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广义上的生物: 生物是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例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甚至细胞,一片绿叶,一段枝条,活的心脏,生殖细胞等等。注:新陈代谢是指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1,凡遗传物质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间的微小差异)视为同一类(种)。例如人的细胞,心脏,受精卵,人视为同一类生物。 2,生殖细胞视为母本那一类(种)。例如,马的精子与马同类,驴的卵子与同类。马的精子和驴的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与骡子同类。
狭义上的生物:是指传统意义的独立、能自主生存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英文:Biology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编辑本段]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低等动物反应称为应激性。高级动物反应称为“反射”。
3.生物都能生长、繁殖和发育。
4.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5.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生物都会呼吸。
[编辑本段]生物的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
4、有生长,发育,繁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8、生物能进行呼吸
9、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编辑本段]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 一类没有成型细胞核的细胞,其细胞核为拟核。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在细胞里盘曲折叠,没有膜包裹。几乎没有细胞器(核糖体除外)。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 一类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与蛋白质结合,有膜包裹。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无丝分裂方式外,还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第三类生物——海底生物,其基因2/3是与我们见到的生物不同的。
细胞的显微结构:光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过氧化物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具体结构及各种生物膜。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生物的化学成分
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原生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是原生质。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核酸、无机盐、蛋白质、水
生物的螺旋结构
在生物界,螺旋结构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形态之一,无论是宏观的动物、植物界,还是微观的微生物;无论是染色体,还是生物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分子,都有螺旋形结构
[编辑本段]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一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总界、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
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植物有藻类植物、苔癣、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菌类;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
无脊椎动物有节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病毒。
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细胞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含碳,可以燃烧的物质叫有机物),如:糖、淀粉、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不含碳,不可燃烧),如:水、无机盐、氧气。
植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编辑本段]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①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⑩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原核生物,体内具有由质膜内褶而成的象内质网那样的内膜系统和原始的微纤维系统,能够作变形运动和吞噬。以后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包围了染色质,于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细胞核。内膜系统的其他部分则分别发展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按照美国学者L.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内共生说”(见细胞起源),线粒体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细菌,而叶绿体则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
[编辑本段]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具有以下特点:
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④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
⑤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等细胞器,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⑥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
[编辑本段]生物的利用
1、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开发已取得巨大进展,基因的分离、扩增、重组以及体细胞的克隆技术都已实现,某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协能已经探明。快速繁殖脱毒、组织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切割和单克隆抗体等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预计到2000年时产值可超过1000亿美元。
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抗虫害的转基因水稻、玉米、薯仔、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大面积试种。美国种值的转基因作物越来越多,1998年种植7000万英亩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几年前则很少。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在3年内可推广种植,它可以使水稻单产提高20%-25%。据法国《论坛报》近日报道,纺织业已采用了既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的生物技术棉花。从1996年开始,美国专门生产“户外用”服装的帕塔戈尼亚公司使用的棉花100%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棉花。现在,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棉花生产国,每年产量是2800吨,继美国之后是印度(年产量是930吨)、土耳其(800吨)和秘鲁(650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科学家已运用生物技术设使一只老鼠长出一个大象的卵,该技术在未来可以帮助拯救世界上的一些濒危动物。老鼠可被用作制造其他动物的卵子的“工厂”,这些卵在受精后,可用来使濒危动物怀孕。
2、人类基因组项目在本世纪初完成
人类基因组织项目在本世纪初完成,这将极大推动医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改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健康。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科学家卡罗尔·西拉科教授说:“在今后50年,主要置人于死地的杀手可能被消灭掉。
在几十年内,基因条码将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一旦科学家更多地了解了导致癌症或者中风的生物途径,这此条码将变成预知未来的“水晶球”。在交织的DNA链中,基因条码将有可能确定人们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以及人们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3、生物技术能使多种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由于基因组项目的完成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今后癌症病人不需要经历痛苦的治疗过程,他们将使用根据基因筛选而制定的治疗方法。基因分析将使医生有可能在分子层面上评估化疗既杀死患者的健康细胞又杀死癌细胞的问题,并使他们有可能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纠正。科学家正逐渐解开癌症、血管堵塞和阿耳海默氏症的生化途径,他们能把新的基因移植到人体内,治疗疾病。许多危害人类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等,糖尿病等,将得到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美国有数十家公司已用“合理药物设计”法设计超级药物,这种方法把生物技术和化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医治目前药物不能医治的癌症、艾滋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致命疾病,有的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专家们预计,这方面的研究将对遗传机制、发育机制和免疫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不但有助于治疗一些遗传疾病,而且对了解生物进行过程也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家最终可能发现阻止患心脏病和癌症的方法。
4、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突破,随着在英国克隆的“多莉”羊的出生,引起世界范围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家认为它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多莉已在1998年4月顺利产下它的第一只羊羔,这表明,由一只成熟细胞克隆出的羊可以受孕并足月怀胎,产出一只健康羊羔。曾帮助克隆出多莉羊的PPL制药公司在今年还克隆出一头牛犊。
克隆出“多莉”的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说,克隆体有生产健康的后代对于核转移技术的商业化很重要。采用克隆技术的好处是:可以加快良种家畜的繁殖,从而有可能使畜牧业发生一场革命;可以培养出一批批优质的牛羊品种,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拯救濒危野生物,保持生态平衡;可在医学领域大量生产人们所急需的许多名贵药品。此外,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克隆,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总之,在这世纪之交,在隆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大大造福于人类。
克隆技术还可以带来医学突破。克隆出“多莉”羊的科学家说,如果伦理及法律许可,为不育夫妇克隆婴儿的事最终会出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者伊恩·维尔穆特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我毫不怀疑,这种技术的潜在益处要远远大于其潜在坏处。就人类克隆来说,这项研究将大大延长人类生命。”
5、生物技术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也逐渐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新趋势。生物芯片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美国艾菲梅特里克斯公司宣布用DNA成功地制成生物芯片,可用于读取活组织基因随进化而来的涌动信息流,这是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结晶。摩托罗拉公司、柏德仪器公司以及美国政府的阿尔贡国家实验所已宣布,它们已经结成合作关系,以便批量生产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对于医学和农业具有广泛的意义,它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可以进行数以千计的生物反应。生物芯片采用“微凝胶”技术,其中,在一块面积相当于显微镜载物片的玻璃上的微型结构——其数目多达1万个以上——起着微型试管的作用。这些芯片工作的速度比常规方法更快。生物芯片计划可能会导致一个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6、环保领域大量采用生物技术
科学家们还在环保领域大量采用生物技术,以遏制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目前开发的主要技术有: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用微生物脱硫防治大气污染,用细菌降解清除污染物,用无污染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培育抗病虫害农作物和开发实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
[编辑本段]生物的危害
一个或其中部分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传染因子,通过直接传染或者破坏周围环境间接危害人,动物以及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
生物危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首先,来自人和动物、植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危害称为紧急卫生事件。有史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害微生物一方面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危害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重的。2003年在我国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禽流感,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危害的认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极度关注。
其次,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虽然在历史上有不少引进的外来生物使当地人们得益的先例,但是,也有许多由于引进本地区外的外来生物导致的农作物和牲畜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甚至丧失,从而严重危害环境生物安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物入侵,也有人称之为 “生物污染”。由于国际贸易、科技交流、教育交流的增加,人员交往频繁,有很大可能把本来我国没有的传染病传入国内。
第三,来自转基因生物可能的潜在危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是通过现代生物重组DNA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生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基因生物也是外来生物。正如核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危害人类,转基因生物存在着一定风险。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农业生物和环境生物构成极大的影响。
第四,来自生物恐怖事件。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人类和平事业如何发展,世界局部战争或冲突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恐怖活动愈加猖狂,已经成为世界公害,甚至成为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利用致病微生物搞恐怖活动,造成公众混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当前恐怖主义者的一个重要手段。生物恐怖还往往与化学恐怖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预防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编辑本段]生物安全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拟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2000年5月15日至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
[编辑本段]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都造成重大的改变。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之定义,系指“基于特定之目的利用有机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或部分来制造或修改产品、改良动植物,并发展为生物体(microorganism)之一套具实用性之机制”。现代生物科技肇始于1973年由Boyer和Cohen所发明的DNA重组技术与1975年的融合瘤 (hybridoma)技术。DNA重组技术显示细胞具有自我复制数百万次的能力,其经济力量才在日后逐渐形成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如克隆技术)、酵素工程及发酵工程(如利用酵母菌,霉菌和乳酸菌来发酵)等。时至今日,生物技术已广泛运用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能源、海洋与国防等领域,其发展潜力亦与日剧增,并为世界之医疗、能源、环保与粮食等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生物个体识别
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生物的起源及进化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如“神创说”(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尤其是简单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等。这些假说多出于臆测,已被人们所否定。从近年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学术会议提出的研究论文看,当代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化学进化说”,一是“宇宙胚种说”。细胞的全能性不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
化学进化说主张,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只是后来才在地球上发展了起来。
化学进化说
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 1922年,生物化学家奥巴林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假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太阳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变成了第一批有机分子。时隔31年之后的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实验证了奥巴林的这一假说。他模似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有机分子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了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的生物分子,如嘌呤、嘧定、核糖、脱氧核糖、核苷、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脂质等。1965年和1981年,我国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是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上述两种生物分子的人工合成成功,开始了通过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去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时代。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⑤ 做生物手抄报用什么背景比较好是做世界上稀有动物的手抄报,初中。需要图片。或者告诉我类型。
用绿色为底吧,或者有蓝天白云还有草地,我的生物小报就这么做的
⑥ 求关于生物的小报资料(关与制作豆瓣酱之类的,最好有原理)
参考资料;里有可多了你找找有没有需要的!!!
1、加酶洗衣粉 利用酶催化原理,可以洗去衣服上的血迹等蛋白类污迹。这是由于加酶洗衣粉中加有蛋白酶等水解蛋白类的酶,可以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大大降低了蛋白质水解的活化能,将蛋白质水解,污点除去。
2、农药除害虫 利用蛋白质变性原理除害虫。这是由于农药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使害虫体内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或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活性和和一些理化性质的改变,将害虫致死。
3面包和馒头:酵母利用的产气、产酸发酵。
泡菜、浆水菜:乳酸细菌产乳酸发酵
啤酒、白酒生产:糖化过程用霉菌把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糖,进而酵母将糖发酵成乙醇。
醪糟:解淀粉微生物降解淀粉为糖(甜味),且发酵糖为乙醇(酒味)属于混合发酵。等等很多例子。
生产上和生活中应用实例的生物学原理
1、输液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或相应浓度的其它溶液
用0.9%的生理盐水或相应浓度的其它溶液,和血浆的浓度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保证血细胞处于等渗溶液中,不会因细胞外液浓度低而渗透吸水破裂,也不会因为细胞外液浓度高而渗透失水变形,破坏细胞。
2、用晒干或盐渍(或糖渍)的方法保存食物的原理
保存食物的目的是不让食物腐烂变质。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以食物为营养,大量繁殖,并产生某些代谢产物。晒干的方法可以保存食物,如晒干菜、水果干等,由于这些食物上缺水,微生物不能生存;盐渍(或糖渍)的方法保存食物则是利用渗透原理,微生物在高浓度溶液中由于渗透失水而死亡。
3、饮食中要保证均衡营养尤其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的原理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都有重要的特定的生理作用,不可缺少。人体内可利用糖类等原料合成的氨基酸只有12种,其他8种必须由食物供给,叫做必须氨基酸。故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4、食用含油脂多的食物耐饥饿的原理
脂肪的元素组成C、H的比例高,同样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蛋白质相比,氧化分解时释放更多的能量。
5、细胞质遗传表现的母系遗传的原理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既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受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是由卵细胞传递给子代,所以总是表现为母本的性状。
6、细胞质遗传,后代性状不出现一定分离比例(不符合核基因传递规律)原理
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象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因此,后代性状不出现一定规律的分离比例。
7、血糖浓度过低出现惊厥和昏迷的原理(上册必修72页)
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等情况下,血糖含量降低(50—60mg)而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早期低血糖症状。(这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任上述情况继续发展,就会出现惊厥和昏迷。这是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是,脑组织含糖元极少,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提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这时只要及时给病人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缓解)。
8、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等合成减少造成脂肪肝的原理(上册必修72页)
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脂肪来源太多(如高脂肪、高糖膳食时),肝脏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活是磷脂等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9.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选修9页)
10.糖尿病患者“三高一少”的原理(选修教材10页)
11.微生物代谢异常旺盛的原理(选修89页,100页)
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比大,能够迅速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除了生产效率高外,发酵工程以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转移、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环保等领域。)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动物克隆技术(胚胎细胞克隆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原理(选修教材72页,79页,80页)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种物质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要的一整套基因,因此,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13.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
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就制成了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籽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14.CO2进出细胞的原理
O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运动的方向取决于细胞内外O2、CO2浓度差(分压差),由于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细胞内二氧化碳高于组织液,而O2则低于组织液,因此可以不断和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时,O2、CO2进出毛细血管原理是扩散作用。
15.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原理,用胰蛋白酶分离动物组织细胞的原理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有果胶和纤维素,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可水解纤维素和果胶,从而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可以水解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蛋白质,因此可以获得分散的动物细胞,用于细胞培养等。
16.加酶洗衣粉需合适的水温,并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原理
加酶洗衣粉中常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能水解蛋白质和脂肪,可洗去奶渍、血渍、油渍等,使衣物洗得更干净。酶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高温时,酶变性失活。
⑦ 生物小报资料。急需!!!!!
什么是生物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可是对“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关于生命的定义。但是,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具有新陈代谢作用; 4、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5、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 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凡遗传信息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间的微小差异)视为同一类(种)。例如所有人可以视为同一类生物。
狭义上的生物
生物是指能独立、自主生存的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 物质组成:指元素和化合物。 蛋白质
(1)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与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它们都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高分子物质。 (2)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很大作用;而微量元素则具有量小作用大的特点。 结构基础: 都由细胞组成(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病毒也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活细胞)。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低等动物反应称为应激性;高级动物反应称为“反射”。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专营活细胞内寄生),没有酶系统、供能系统,没有合成新物质所需原料等。可以说,病毒无应激性可言。
生物能生长、繁殖和发育
病毒
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寄主细胞)。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物种稳定的基础,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适应环境的如枯叶蝶伪装成枯叶的样子,躲避天敌;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改变环境的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分解后把一些物质返回到土壤或大气中。
生物的特征(个人观点)
一、生物不一定要上面所说的那些条条框框、新陈代谢等等。比如没有受精的鸡蛋没有人会说它是非生命物质,就像石头一样。在任何情况下,这个鸡蛋都不可能产生出新的生命,因为它没有受精。但是它永远属于生物的概念范畴。马王堆出土的莲子,2000多年没有体现出生物的特征,一旦将它植入合适的水塘,它照样可以生根开花结果,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你说它没有生物特征,它就不是生物了?不,它还是生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在的生物的概念进行修正。要了解这种修正的结果,请参看网络词条:双命。 二、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比如眼睛里的沙眼衣原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很多这样的生物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有些生物个体还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人的心理进程,虽然对遗传的影响没有证据,但是在很多动物的进化中,我估计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过作用。我们将单一的个体叫做“生物主体”,将存在于生物主体的那些所有生物体叫“生物支体”,将这个混合体叫“生物混合体”。人体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也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它的体内同时存在很多细菌病毒,在沙门氏杆菌的体内还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这些病毒的体内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体。所以,生物混合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 三、有智力的生物其智力也不是单一存在的,虽然遗传决定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外界的不等影响。智力的发挥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你的智力再好,如果你生长在5000年前,你一样不能造出原子弹,所以人类的智力是一个人类历史整体传播的过程,没有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编辑本段结构基础
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分类
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一类没有成型细胞核的细胞,其细胞核为拟核。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在细胞里盘曲折叠,没有膜包裹。仅含有核糖体。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一类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与蛋白质结合,有膜包裹。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无丝分裂方式外,还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主要有:动植物、酵母菌等。 古细菌:有时也称为“第三类生物”,原来曾归入原核生物的细菌域,现在已经分出。往往生存在其它两域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的构成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膜、成形的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器(含有众多细胞器)。 原核细胞:细胞膜、未成形的细胞核(拟核)、细胞器(只含有核糖体)
细胞内的工厂- 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核糖体,质体(叶绿体属于质体中的有色体,还包括白色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及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级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
显微结构: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具体结构及各种生物膜。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物质基础
元素
大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体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微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是Fe、Mn、Zn、Cu、B(硼)、Mo(钼)等,它们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同样也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所需的物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B会导致花而不实;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
化学成分
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总述 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指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碳酸盐除外),如:淀粉、氨基酸、氨基酸盐、核酸等;无机物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气体单质。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盐(占1~1.5%)、脂质(占1~2%)、蛋白质(占7~10%)、 水(占85~90%)。 无机盐 无机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生理功能有:①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例如:兴奋的传递就需要神经元上的内外钾、钠离子浓度的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生物高分子 生物高分子是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但组成它们的元素、原子,乃至分子本身都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理活性物质 凡是对人或动物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例如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多种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辅酶、辅机、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生物分类
生物的一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总种、种、亚种。 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统,称作“域”(Domain)或者“总界”(Superkingdom)。目前这三域分别命名为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望采纳
⑧ 幼儿动物之最的科学小报怎么做
可以看下平时的报纸,按照那个模式排版,报纸内容方面,可以是自己生活小常识、科学小发现之类的,加个科学笑话等等的,都可以可以的。如果可以电脑排版的话,很容易的。
⑨ 我要办一张生物小报,内容是蝴蝶,需蝴蝶的资料,谢谢
蝴蝶的简介
(拉丁:Rhopalocera;英:butterflies)
鳞翅目的锤角亚目,俗名蝴蝶。也作“胡蝶”。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
蝴蝶的形态特征
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腹部瘦长。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有的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
蝴蝶的分布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有17000种,中国约占1300种。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出产最多,其次是东南亚一带。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而受到国际保护的种类,多分布在东南亚,如印度
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湿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应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种群。中国的云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亚洲,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着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但是,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
蝴蝶的种类
根据蝴蝶的特征和进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为4总科、17科、分列如下:
★弄蝶总科 [Hesper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缰弄蝶科 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 Megathymidae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凤蝶科 Papilionidae
☆绢蝶科 Parnassiidae
☆粉蝶科 Pieridae
★蛱蝶总科 [Nymphaloidea]
☆灰蝶科 Lycaenidae
☆蚬蝶科 Riodinidae
★灰蝶总科 [Lycaenidea]
☆喙蝶科 Libytheidae
☆眼蝶科 Satyrldae
☆环蝶科 Amathusiidae
☆斑蝶科 Danaidae
☆闪蝶科 Morphidae
☆蛱蝶科 Nymphalidae
☆袖蝶科 Heliconiidae
☆珍蝶科 Acraeidae
☆绡蝶科 Ithomiidae
上述分类中、大弄蝶、绡蝶、闪蝶、袖蝶、缰弄蝶五科中国均无分布。凤蝶科和闪蝶科是最有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蝴蝶,其次为蛱蝶科、粉蝶科、绢蝶科、斑蝶科、环蝶科等。
按照生态环境来划分,还可将蝴蝶分为以下类型:森林蝶类、沼泽蝶类、森林草原蝶类、农业植物蝶类。
中国的蝴蝶
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科有:
凤蝶科:大型蝶类,色彩艳丽,后翅一般有尾带,更增娉妍。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时成害,如黄凤蝶、玉带凤蝶等。
粉蝶科:中等体型,一般为白、黄、橙等色。白粉蝶和 Pieris napi 均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树粉蝶为害果树。
蛱蝶科:已知5000种以上,是蝶类中为数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无爪,翅叠于背上。易于识别。稻眼蝶幼虫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纹,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小型蝶类。翅色有蓝、绿、青铜等色,带金属光泽。幼虫大都植食性,少数能捕食蚧或蚜。
绢蝶科:本科昆虫翅薄半透明,无尾,一般白色或带有花纹,极为娟丽,为山栖性,多在寒冷地区。
环蝶科:大型或中型的种类,翅展最小在50毫米以上最大达到200毫米触角短细,端部膨大不显着。须侧扁眼有毛。前足退化。色暗多呈黄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数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点。
闪蝶科:大型华丽的蝶种,翅膀宽大,翅展75——200毫米。触角细而短,腹部很短,翅膀多蓝色,有金属光泽,也有黄褐色或灰白色,有条纹及成列的眼斑,眼睛裸出,无毛。后翅中室开式,雄种前足符节有长毛,白天活动飞翔敏捷,该科全世界有记载的约80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本科以其大形及闪光的色彩,为收藏家所喜爱,视为精品。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种类,体多黑色,头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点,翅膀多色彩艳丽有群栖习性。
蝴蝶的生活习性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和成虫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两个活动时期,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种多样的。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对采集和分类研究都有很大帮助,下面叙述蝶类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
取食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
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
取食植物叶子的幼虫,如是第一龄的初期,常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随着虫体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虫口密度大的时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动和栖息
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但是,有些种类(如菜青虫等)是在白天活动的,也有一些种类(如许多弄蝶幼虫)是夜出活动的。
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其中,借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
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功能
蝴蝶等昆虫的鳞片的作用
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嗜于阴暗处飞行。其飞行的高度因种类而异,有些只在草面飞行,有些则飞行很高。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如屋顶之瓦片般重叠排列,型态类似球拍,基部有一小柄嵌入翅膀上的凹窝。具有防水功能。
翅膀的颜色和花纹有些由鳞片所含之色素所造成,有些则为鳞片表面之条状刻纹分散投入之光而产生蓝色或青铜金属光泽。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可以达到威吓、警戒或隐蔽的效果。兰屿产之珠光黄裳凤蝶后翅之金属光泽驰名于世,此为表面构造特殊所造成之构造颜色。
操作蝴蝶时很容易损坏此精细关节,鳞片因而脱落,以肉眼观察鳞片似为有颜色之尘粒,称为鳞粉。由于鳞粉易于脱落的特性,在其遇到蜘蛛网时,可以较容易挣脱。某些鳞粉连结毒腺,当接触鳞粉使其脱落后,毒液自然沾黏到触碰者身上。
雄蝶另有发香鳞散生于鳞片间,发香鳞基部有一小腺体,产生挥发性费洛蒙,于求爱时刺激雌蝶,此种挥发性费洛蒙来自其基部腺体鳞片之柄,而由鳞片末端之毛状物散布。
蝴蝶的养殖
一.蝴蝶的饲养.
从野外采集来的优质蝴蝶的幼虫.成虫.卵和蛹均可移入室内饲养.蝴蝶饲养室通常采用木制或竹制,用16--18目的铜纱,铁纱或尼龙纱盖笼室,以防外逃,如采用养虫笼,笼高1.8--2米.由于饲养蝴蝶要经幼虫.蛹.成虫和卵四个阶段,其形态和习性完全不同,饲养方法也各不同,从田间采回成虫准备繁育时,必须是雌雄配对交配产卵.蝴蝶习惯在飞行中交配,故要准备较大的空间.交配后的雌虫,喜欢在叶面.果面.平滑的枝干或粗糙的缝隙等处产卵.室内饲养时应根据各处蝴蝶的不同习惯准备产卵场,如折的纸条.谷草.干枝.纱布等.卵期要注意保湿,过于干燥会降低卵的孵化率,用湿纱布围在卵面上,效果较好,卵孵化为幼种后,大多数以叶片.茎杆.花果为食.田间采回即可.为了保持饲料新鲜度,可将植物茎部插入盛水器中.或用湿棉球包裹.饲养密度每10平方厘米0.5--2只,具有相互残钉性的虫种,虫口密度应更少或单独饲养.幼虫发育到506龄老熟后即化蛹,可饲养室内,可用人工制作折叠的纸条.皱缩的纸团.禾秆及在木板上刻上若在小适应的凹陷小室等均可满足幼虫化蛹.应将它们放在黑暗的保湿土壤中.蝴蝶就是蛹羽化的成虫,需要供给的吃的,包括天然食料和人工饲料两大类.水.蜜汁.糖浆.牛奶等是常用的液体食料.供蝴蝶取食的糖水或蜜汁的浓度为1%--10%,可直接把液体食料装入供食杯蝶等容器中.也可采用吸收性弱的脱脂棉.脱脂纱布等浸入供食液体后再放入瓶中,再将瓶倒置于底部朝有吸水纸或脱脂棉的玻璃器皿中,由外凸的脱脂棉等供给蝴蝶取食.还可自制适合不同蝴蝶"口味"的人工饲料.如凤蝶类采用醋糖.葡萄糖.干酵母.高蛋白.滤纸粉末.甘桔叶等.添加防腐剂。
二.蝴蝶的野外采集:
野外采集蝴蝶需备有捕虫网.毒瓶.镊子和三角纸袋等.捕虫网可以自制,形状是铁丝弯成的直径33厘米的网圈,两端留出适当一段,弯成直角,固定在网柄上.风柄为长60--100厘米,粗1.5厘米的木棒,网袋可采用白色细眼珠罗纱.白蚊帐布或粗纱布及尼龙蚊帐等.由2片缝合而成,口部用白布包边,穿套在网上.毒瓶是以毒气装氢化钾5--10克或敌敌畏作毒馏.上盖一层木屑压紧后灌一层石膏即可,用热石膏粉加清水制成石膏,糊时不宜过稠过稀以不下流为即.土法也可采集桃树叶,搅料后每瓶放入0.5公斤,压实约占瓶高的1/2--2/3,后撒一层热石膏粉压平,并均匀喷水使之结成硬块,再用剪圆牛皮纸盖住石膏粉即成,在桃树叶上滴1--2滴敌敌畏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发现珍稀蝴蝶,迅速将网口张开,套住蝴蝶,随即将网口向下翻,挥动网袋下部连蝴蝶一同甩到网圈上来.如大型蝴蝶则可以从网外捏住其胸部.轻轻放入预备的三角袋里并注明采集地点和日期.如无毒瓶时,可用手指直接捏一蝴蝶的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后再用镊子轻轻夹入三角袋中.切忌用手触摸翅膀,以保持自然美态.否则,受损蝴蝶售价降低。
观赏价值
蝴蝶之所以叫butterfly的原因
1、butterfly一词源自古英文buterfleoge,由butere(butter)加fleoge(flying creature)构成。
2、有一种流传比较久远的说法,因为蝴蝶喜欢偷吃奶油和牛奶,人们把它说成是长着彩色翅膀、喜欢偷吃奶油的精灵,所以叫它butterfly。以上传说也反映在蝴蝶的德语名称之一milchdieb,该词相当于英文milk-thief(偷奶贼)。
3、另有一种解释说,其中butter是指蝴蝶的颜色。fly这个本来就是指涉能飞行的昆虫,而butterfly一词最先可能指的是源自南欧冬季过后,出现的以种带着硫磺色(合翅时较近于奶油色)的粉蝶。雄蝶前翅色泽澄黄,飞行时带起一道温暖的光线,被人们称为butter-colored fly。这个词渐渐演变成butterfly,并用来指涉所有种类的蝴蝶。
文学价值
蝴蝶翅膀上的粉有什么用处?
蝴蝶属于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种蝴蝶和蛾类。鳞翅目昆虫是完全变态生物(卵、幼虫、蛹、成虫)。成虫有两对翅膀,上面覆满鳞粉,口器则呈吸管状。
鳞翅目有约40个以上的总科、约120个以上的科(依照分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及超过18万种的种类,是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绝大部份属于蛾类,蝶类只占约十分之一。
从蛹中羽化后就有 幼虫时期没有
蝴蝶的鳞片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丰富的鳞片更容易形成漂亮的求偶颜色或警戒色或拟态色,掠食者抓捕不易(一咬一嘴鳞片~~在蜘蛛网上比蜜蜂更容易逃脱 相对来说)
法国电影《蝴蝶》
【领衔主演】: 米歇尔塞侯 (Michel Serrault) 柯莱儿布翁尼许 (Claire Bouanich)
【导 演】: 菲利浦慕勒 (Philippe Muyl)
【上映时间】: 2002
【制片国家】: 法国
【影片类别】: 喜剧/生活
【语言】: 法语
【简介】:
她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她不怕陌生人。
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她叫做爱乐莎,今年8岁。
中午放学,妈妈忘了接她回家,
爱乐莎不哭不闹,坐在咖啡店,被邻居爷爷发现。
脾气怪怪的爷爷,搜集了各种美丽花蝴蝶, 还要去山上找“伊莎贝拉“,他说那是欧洲最稀有蝴蝶。
小女孩找不到妈妈,好怕被送到孤儿院!
爱乐莎也想看蝴蝶飞呀飞,可以跟爷爷一起去吗?
一个严肃的老人,一个活泼的孩子,两人一问一答,情趣盎然,对话简洁而深邃,伴随着音乐的层层深入,老少二人问答机智,互动和谐。歌曲的最后结尾使人感觉到这一老一小已经变成了有趣的搭档,在相互启迪,相互关爱中,踏上了走向大自然的旅程。电影中的主题曲,就是这一老一小在冒险路上的风趣对话。邻居爷爷冷静肃穆,不苟言笑,小爱乐莎活泼可爱,总有问不完的话题。
《蝴蝶》看似儿童电影,其实剧本写得聪明巧妙、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每个问题的背后,都隐含了人生的哲理。这些来自法国的“心灵课题”,可让大朋友在会心微笑之余,去思考学习。
片中的小女孩热情活泼,老爷爷冷静严肃,两人个性迥然不同。但就某个层面来看,他们却像两个小孩子,会彼此斗嘴、嘲弄和反驳。正如同毛毛虫会慢慢地变成蝴蝶,这一老一小的有趣搭档,一旦踏上了大自然的旅程,经历不同阶段的相互启迪,关系也开始有了微妙的转变……。这位天才童星在剧中纯真自然的表现,让导演喜欢她、摄影师喜欢她,身为观众的您,也一定会喜欢她!
蜕变成美丽蝴蝶的重要时刻即将来临,《蝴蝶》这部电影会帮助你破蛹而出,诞生崭新的生命!
关于“伊莎贝拉”蝴蝶:
1839年,西班牙一位昆虫学家发现了稀有品种的蝴蝶,决定以西班牙女王Isabella“伊莎贝拉”来命名,她被誉为全欧洲最美丽、最罕见的蝴蝶,只有3天3夜的寿命,蓝绿色的双翅璀璨无比,展幅约为巴掌大,飞翔时间从黄昏到子夜,每年5、6月间羽化,活动范围限于海拔5400英尺山区松林旁的旷野,交配周期一年只有10天,之后便消失无踪。传说中,只要向“伊莎贝拉”许愿,她便会将愿望带上天堂,令美梦成真!在《蝴蝶》这部电影里,有“伊莎贝拉”破蛹而出的珍贵画面,长达4分钟,难得一见。
⑩ 生物学中的之最有哪些
嗯,藻类是产氧最多的一类植物,还有最大的植物,有股尸臭味儿,还有没有根茎叶的植物,只有一朵花,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是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