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植食性生物与什么生物

植食性生物与什么生物

发布时间:2022-06-12 10:20:02

① 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的区别

区别:
1、觅食的区别:
肉食性恐龙,是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长有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用来捕食猎物。
植食性恐龙,是以植物为食,由于身高的限制,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
2、外貌体型的区别:
肉食性恐龙: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有较大的头,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双颚很长,颚骨上整排巨大弯曲的利齿,看起来就像牛排刀边缘的锯齿一样。
植食性恐龙:一般体型巨大,行动缓慢(个别除外),脑子较小,没有较大的爪子,牙齿呈勺子装或者扁平装,前洞眼窝较小。
3、斗争方式不同:
肉食类恐龙的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它们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植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1)植食性生物与什么生物扩展阅读:
1、霸王龙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着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体长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从地面至头部)。
平均体重10吨,最重14.86吨,头部1·3~1·5米。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2、三角龙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2个有效种:恐怖三角龙、T.
prorsus,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最着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恐龙

② 人是什么动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各个层面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学名为Homo sapiens Linnaeus),也称高等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人型动物作对照。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生物学上人的学名为“智人”(拉丁文homo为“人”,sapiens即“聪明的”),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合趾猿同属人科的灵长目动物。人类与其它灵长目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直立的身体、高度发展的大脑,以及由高度发展的大脑而来的推理与语言能力。由于人和猿血缘相近,动物学家D.莫利斯戏称人类为裸猿 ,并着述从各个角度论述人类种种行为的起源。

行为学上来看人类的特征有:懂得使用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互助性社会组织,喜欢发展复杂的科技。这些行为学上的差异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传说、仪式、价值观、社会规范。

③ 哪些动物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猴子

植食性动物:生物交互作用之一,通常指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取食的,而在动物中,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许多专门以吃植物为生的种类。例如蝗虫、蚕、菜青虫和兔、马、牛、羊、骆驼等。
食肉动物:四肢强劲,灵活性非常强,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裂齿),即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最前1枚臼齿。上裂齿两个大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两个大齿尖在咬合时像尖锐的刺刀,可将韧带、软骨切断。大齿异常粗大,长而尖,颇锋利,起刺穿作用。野外攻击性强,速度快。例如老虎、狮子、豹子、熊、大白鲨、抹香鲸等。
杂食动物:杂食动物相对来说并没有明显一致的结构特征,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是一个生物学种类划分,动物分类学上没有这一类。它是按照动物的饮食习性而归纳出来的一类动物,是学术界的一种公认观点。例如人类、大猩猩、大熊猫、青蛙、麻雀等。

④ 高中的食物链中,有既是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吗

高中的食物链中,有既是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食物链第二环节的消费者以生产者植物为食,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是肉食性动物.所以各种食物链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由绿色植物开始、位于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故答案为:由绿色植物开始;位于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⑤ 食草动物和啮齿动物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植食性是指生物交互作用之一,通常指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取食的,而在动物中,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许多专门以吃植物为生的种类。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

2、啮齿动物(学名:Glires)是一个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兔、野兔和鼠兔)的演化支。啮齿(niè chǐ)动物,英文名rodent,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指啮齿目。

二、物种不同

1、食草动物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例如蝗虫、蚕、菜青虫和兔、马、牛、羊、骆驼等。

食草动物一般是双胃,前面一个相当于食物储藏袋,后一个胃才是用于消化食物,有反刍行为,一般在休息时候可将食物吐出再反复咀嚼,细嚼慢咽,胃内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纤维素,以淀粉酶为主,胃壁结构分为4层,胃的蠕动能力较强。

家兔等以青草、菜叶、萝卜等较嫩的植物为食,一般都具有适宜于切断植物和磨碎食物的牙齿;肠子很长,尤其是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盲肠发达,内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把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物质。

2、啮齿动物

根据牙齿、咬肌结构啮齿目动物大体分成4大类:始啮类(如今仅在北美残留一种—山河狸)、松鼠类(包括松鼠和河狸)、鼠类(家鼠、仓鼠和跳鼠)和豚鼠类(豚鼠和水豚)。

三、价值不同

1、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的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啮齿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有许多种类对农、林、牧、粮食、仓库、建筑、运输等有害。

⑥ 食物链的类型有哪些

中国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叫做食物链。

按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捕食性食物链,以植物为基础,由植物到小动物,再到大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青草→蝗虫→蛙→蛇→鹰,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由小动物寄生在大动物身上。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是腐生性食物链,也称分解链,在死的动植物残体上,从繁殖细菌、真菌及某些土壤动物开始。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就属于这种类型。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复杂的,大体上,食物链可分为4类。

捕食性食物链:反映捕食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这种食物链在水域和陆地都存在,它的链索是由小生物开始逐渐到较大的生物。构成方式是:植物——植食性生物——肉食性动物。

寄生性食物链:反映寄生物与宿主之间的食物联系,它的链索是由较大的生物逐渐到较小的生物,后者是前者躯体上的寄生物。

腐生物食物链:反映腐烂的动物尸体和植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关系。

碎食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的最初食物源是碎食物。高等植物叶子的碎片,经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后,再加入微小的藻类,就构成碎屑性食物。其构成形式是: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肉食性动物——大肉食性动物。

⑦ 是不是吃草的动物,都比吃肉的动物繁殖率高为什么

为什么食肉动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动物繁殖率这么高?

猪是杂食性动物,牛是食草动物,北极狐是食肉动物。牛是食草动物,虽然一年四季内可以多次发情,但它们的妊娠期长达280天左右,而且有时候还是单胎或双胎;而生为食肉动物的北极狐,虽然发情期一般固定在每年的2月到5月份,但它们通常只需要5天左右就会生下小狐狸,而且,一窝狐狸幼崽通常都有8到10个左右,一次生下十几个也不罕见。

⑧ 食物链因食性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捕食性食物链:反映捕食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这种食物链在水域和陆地都存在,它的链索是由小生物开始逐渐到较大的生物。构成方式是:植物——植食性生物——肉食性动物。
捕食性 如:青草→野兔→蛇→鹰。
禾谷类植物→昆虫→青蛙→蛇。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绿藻。
食物链碎食性(腐食食物链)。
寄生性食物链:反映寄生物与宿主之间的食物联系,它的链索是由较大的生物逐渐到较小的生物,后者是前者躯体上的寄生物。

腐生物食物链:反映腐烂的动物尸体和植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关系。

碎食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的最初食物源是碎食物。高等植物叶子的碎片,经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后,再加入微小的藻类,就构成碎屑性食物。其构成形式是: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肉食性动物——大肉食性动物。

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虾(蟹)→鱼→食鱼的鸟类

⑨ 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特征

植食性动物:一般是双胃,前面一个相当于食物储藏袋,后一个胃才是用于消化食物,有反刍行为,一般在休息时候可将食物吐出再反复咀嚼,细嚼慢咽,胃内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纤维素,以淀粉酶为主,胃壁结构分为4层,胃的蠕动能力较强.
肉食性动物:是单胃,没有反刍行为,胃内分泌的消化液以蛋白酶为主,胃蠕动能力相对较弱.
植食性动物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例如蝗虫、蚕、菜青虫和兔、马、牛、羊、骆驼等。
家兔等以青草、菜叶、萝卜等较嫩的植物为食,一般都具有适宜于切断植物和磨碎食物的牙齿;肠子很长,尤其是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盲肠发达,内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把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物质
肉食性动物

阅读全文

与植食性生物与什么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