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土壤微生物怎么消除重金属

土壤微生物怎么消除重金属

发布时间:2022-06-14 08:53:46

㈠ 土壤重金属污染

14.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标准

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因重金属在土壤中不能被降解,同时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甚至转化为毒性更高的化合物,其污染治理较难。为了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中国国家环保局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表14.1),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控。

14.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长期处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微生物种群和多样性会明显减少(Pennanen et al.,1996)。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均能降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耐性细菌数量比轻度污染土壤多15倍(王秀丽等,2003;Duxbury et al.,1983)。一旦重金属浓度上升到超过生物体的承受范围后,便会影响其生长、繁殖,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2)对农作物的危害。重金属对作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土壤重金属影响作物系统的生理、生化及遗传功能,从而妨碍作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及产量(雷虎兰,1994;Sethy et al.,2013);而且作物累积过量的重金属后,品质会下降,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杨远等,2005)。

(3)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土壤重金属累积后,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影响动物及人类健康。过量的砷、汞及铅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威胁生物体生命;镉属于易累积性元素,过量时引起肾功能障碍,长期摄入还可引起“骨痛病”。铜过量时会引起人体细胞溶血,肝胆损坏;锌过量可引起贫血、高血压等病症。

表14.1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

14.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汞约1.5万吨,铜约340万吨,铅约500万吨,锰约1500万吨,镍约100万吨(周泽义,1999)。我国农业部调查结果显示,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溉区,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汞和镉污染面积最大(郑喜珅等,2002)。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1/5,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107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韦朝阳等,2001)。据媒体报道,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国外也同样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乌克兰弗兰科夫斯克地区的森林土壤中,累积了大量的铅和钼;镉、钼及锌的浓度超标很多,靠近工业区的地方,铅的浓度已超过毒性水平(Shparyk et al.,2004)。

14.1.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目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净化(通过生物来修复污染土壤)、钝化(通过海泡石等矿物吸附重金属元素)和避害(用“客土”来转换污染土壤)。

客土、换土及深翻土壤等物理措施,以及使用改良剂(硅酸盐、石灰、磷酸盐)、表面活性剂及钝化剂等化学方法,均存在治理效果反复、费用高等缺点。

生物修复,指利用生物净化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清除,从而降低其对生物体的毒性,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生物可通过以下途径清除土壤重金属危害:①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价态,将重金属固定或解毒;②通过生物富集对土壤重金属净化;③进行作物育种,使植物不再吸收重金属,从而保证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不超标。陈同斌研究员在国际上发现了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通过每年刈割2次对土壤中的砷能够去除15.5kg/(hm2·a),解决了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可通过浸提方法将蜈蚣草中的砷提取出来(陈同斌等,2002;谢景千等,2010;马杰等,2012)。

㈡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和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消除和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推广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整治矿山防止矿毒污染等。改良治理方面,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但三种方法联合使用才是最佳途径。因重金属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改良剂,以及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使重金属转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碱性肥料、翻耕晒垄、灌水冲洗等措施加以治理。这是针对污染严重且污染集中的土壤。生物方法,这是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大些。微生物的作用类似化学改良剂,将重金属粒子转化为难溶物质。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吸附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粒子,将土壤重金属逐渐吸收。消除和减少土壤重金属一定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即土壤中的污水要采取措施不外流,种植在污染区域的植物,生长在污染地区的动物,不能食用,不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㈢ 怎样更好的清除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如何以预防为主,怎么防控土壤污染“传染”,怎么整治已经“生病”的土壤?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开出三大药方。

1、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

2、风险管控:阻断土壤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

3、污染担责:谁污染,谁治理

“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不均匀性和长期存在性等特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是天长地久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的这段话包含一个道理:对土壤污染,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预防和控制新的污染产生。

大面积的土壤修复治理是个世界性难题,其复杂性和投入远大于空气和水。那么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预防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土壤是如何被污染的。中国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可是在表面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的危险更值得我们重视。现在农民普遍感到土壤板结了,庄稼难种了。居民普遍感到果不香、瓜不甜、菜无味,蔬菜虽然数量多了,但比小时候的难吃了。不仅如此,蔬菜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比以前多得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农作物品质严重下降的呢?

事实上,由于我们片面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少地区农田中有机质的含量已经从解放前的5%-7%降低至0.5%的地步了,所谓土壤中的有机质就是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这使得如果不施用化肥的话,地里什么都长不出来。

但是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健康。

土壤环境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有些人可能有疑问,工矿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可以理解,但是化肥怎么也能造成重金属污染呢?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化肥并没有罪,它就像一把刀,看你怎么用,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问题,只能说明用法不对。

化肥用量越来越多,最大的危害是酸化和富集盐类物质。酸化伴随着板结,过酸的土壤不仅造成作物必须的有益元素利用率下降,同时重金属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活性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作物重金属污染的出现。

并且过酸的环境不适宜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害病菌、病虫特别是根结线虫喜欢这种酸化板结的环境,因此导致作物病虫害的加重,加剧了农药的使用。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关于农业土壤污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过酸造成的。

那么治理土壤污

㈣ 处理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净化处理,化害为利,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大力推广和发展清洁生产。
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农作物的吸收,提高土壤pH值,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4、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近年来,把其他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㈤ 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如何处理

(一)常见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时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可用加热方法从土壤中解吸出来。若重金属渗透性不高且传导性差则用电化学法除去。提取法可利用试剂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试剂络合物,回收再利用。
(二)工程物理化学法
工程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的初期,由于污染较集中,这种方法较为普遍采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冲洗络合法、电动化学法、热处理法、物理固化法等。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土壤运用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效果明显、迅速的优点,但对于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地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三)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或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修复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及工程运用的热点。 1、植物修复措施
植物修复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理论为基础,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存在着对重金属具耐性的植物,这些植物通过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属富集,使重金属在植株根部细胞壁沉淀而“束缚”其跨膜吸收,或与某些蛋白质、有机酸结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从而提高了对重金属伤害的忍耐度。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门新兴起的环境应用技术。植物治理措施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超积累或耐重金属植物,超积累植物可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但植物修复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积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长缓慢,效果不显着。
2、微生物修复措施
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在土壤中培养富汞细菌,将这些细菌收集后,经蒸发、活性碳吸附等方法治理受汞污染的土壤。当前运用遗传、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具有降毒能力的微生物,并运用于污染治理,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主要包括2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生物吸附是重金属被生物体吸附,如蓝细菌、硫酸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具有大量阳离子基团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并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生物氧化是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和脱甲基化作用,降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
3、低等动物修复措施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类)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韩国有科学家运用蚯蚓毒理学试验对3个废弃的砷矿及重金属矿区尾矿进行修复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对锌和镉有良好的富集作用。由此可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放养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属后,采用电激、清水等方法驱出蚯蚓集中处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主要有: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目的;选择化肥是指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选择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指有机肥能够固定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选择农作物品种是指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农业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易操作、费用较低,缺点是周期长、效果不显着。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没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预防为主,切断污染源,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非常复杂,治理极其艰难,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注重,杜绝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㈥ 微生物能彻底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吗

一.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换土、深耕翻土、固化、稳定化、电力修复等工程措施具稳定、见效快优点存工程量、投资费用高、二污染隐患等缺点适宜面积污染土壤治理 二. 化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施用改良剂等能够短期内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物效性向土壤施加化药剂易造二污染且该种原位修复重金属Cd仍存留土壤容易再度化危害植物其潜威胁并未消除 三. 农业态修复措施 通调节诸土壤水、土壤pH值、土壤阳离代换量(CEC)、CaCo三土壤氧化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素降低Cd物效性减弱重金属植物毒害作用Cd形态发改变仍存土壤容易再度化物产危害 四. 微物修复 微物抗重金属机制包括物吸附、胞外沉淀、物转化、物累积外排作用微物面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并吸附积累重金属;另面改变根系微环境提高植物重金属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目前部微物修复技术局限科研实验室水平实例研究面积推广 5. 物修复 利用土壤某些低等物蚯蚓进行重金属cd污染修复研究仍局限实验室阶段且受低等物环境等素制约其修复效率般并种理想修复技术 陆. 植物修复 某种特定植物种植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污染元素具特殊吸收富集能力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灰化收)重金属移土体达污染治理与态修复目 陆.一 植物提取利用些植物某种重金属吸收部蓄积并通收获部达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目比较前景修复 陆.二 植物挥发指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体内重金属转化挥发状态并通植物叶片等部位挥发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挥发重金属造气重金属污染 陆.三 植物稳定通吸收、解、氧化、固定等程降低重金属流性物利用性防止重金属渗漏转移减少重金属植物危害重金属Cd仍存留土壤 二、超积累植物 一. 特征 一)超积累植物部重金属含量同等境条件其普通植物含量 一00 倍镉一00mg/kg 二)部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即运转率于一 三)部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数于一 二. 局限性 一)超积累植物般植株矮物量低缓慢季节性较强易机械化作业修复效率高 二)野型植物物气候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区域性布较强引种受严重限制 三)专性强种植物往往作用于种或两种特定重金属元素土壤其含量较高重金属则表现毒症状限制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四)植物器官往往通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籽实能误食导致食物链污染 三. 镉积累植物 公认镉超积累植物遏蓝菜属少数几种植物遏蓝菜属植物缓慢、植株矮、 部物量实际应用受限制 镉富集植物:蕨类、向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杂

㈦ 如何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性

1.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工程措施具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2.
化学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等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为向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潜在威胁并未消除。
3.
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减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态发生了改变,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对生物产生危害。
4.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抗重金属机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并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根系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局限在科研和实验室水平,实例研究还不多,无法大面积推广。
5.
动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进行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研究仍局限在实验室阶段,且因受低等动物生长环境等因素制约,其修复效率一般,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技术。
6.
植物修复
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6.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积,并通过收获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是比较有前景的修复方法。
6.2
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将体内重金属转化为可挥发的状态,并通过植物的叶片等部位挥发出去,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挥发出的重金属会造成大气的重金属污染。
6.3
植物稳定是通过吸收、分解、氧化、固定等过程,降低重金属的流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防止重金属的渗漏和转移,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
二、超积累植物
1.
特征
1)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是同等生境条件下其它普通植物含量的
100
倍以上。镉为100mg/kg。
2)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即运转率大于1。
3)地上部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数大于1。
2.
局限性
1)超积累植物一般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季节性较强,不易机械化作业,修复效率不高。
2)多为野生型植物,对生物气候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区域性分布较强,引种受到严重限制。
3)专一性强,一种植物往往只作用于一种或两种特定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在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4)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的籽实可能被误食导致食物链污染。
3.
镉积累植物
公认的镉超积累植物只有遏蓝菜属的少数几种植物。但遏蓝菜属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地上部生物量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镉富集植物:蕨类、向日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杂草。

㈧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大多限于重金属元素,因此狭义的植物修复技术也主要指利用植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但是,随着对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重金属耐受和超积累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的研究,植物修复技术的涵义和应用得到了延伸。如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利用野生植物建立各种生物反应器,净化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其污染物,如Newman等(1997)用白杨树来修复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在这些植物修复技术中,根际耐性微生物和化学添加剂的强化作用使修复效果更加理想,大大改进了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生物治污工程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治理技术,与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处理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同时植物修复技术本身及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具体见表5-1。
表5-1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Glass 2000)
优点 缺点
成本低廉 修复时间较长,处理过程比物理化学处理慢
原位的、主动的修复 不能修复所有污染对象,只针对浅层地下水、表层土壤和沉积物
净化与美化环境 生物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还不清楚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分子、生化、生理过程有待深入阐明,限制了植物修复的潜力发挥
环境扰动小 食草动物对修复植物的取食行为使污染物进入食物链
大面积处理 修复植物的后期处置问题难以解决
易为公众所接受 外来修复植物种类可能对当地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㈨ 怎样消除土壤种重金属铬

目前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是很大的技术难题,还没有一个真正简单可行的方法。
1、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电动修复、络合淋洗、蒸汽浸提、氧化还原、农业修复、生物修复等。

其实很多微生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建议你多施生物有机肥,其中的微生物可选含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有机质选用玉米芯为原料的;再适量加一些高岭土;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铬,但也会减少在50-70%左右吧

㈩ 如何利用微生物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有些微生物有嗜性,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吸收土壤中的某种重金属,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种特性减小污染。

阅读全文

与土壤微生物怎么消除重金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