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

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

发布时间:2022-01-31 10:08:32

A.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哪些实验室

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规定。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1)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扩展阅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求规定:

1、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2、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展进一步实验活动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时起2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申请人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提供方便。

B.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应包括哪些操作规范

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新建、改建、扩建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有关部门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实验室应当建立病源微生物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源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4.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必须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相适应,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实验室从事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5.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6.实验室所需病源微生物样品不得随意采集和私自购买,样品的采集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且必须由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在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的情况方可进行,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如需购买必须报学校,由学校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经销商统一购买。

7.实验室对各种病源微生物要严格保存、保管,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内不得随意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经上级主管理部门批准充许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8.实验室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并同时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

C. 选 40. 下列哪一项法规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

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的法规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于2004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是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2016年2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18年3月1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3)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扩展阅读: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我国将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2、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3、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4、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D. 什么叫条件性致病菌

条件性致病菌是指能导致条件性致病的菌。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机体的这类微生物并不发病,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1、原寄生部位中的微生物繁殖加快,使数量上发生变化,导致局部微生物菌群的失调,而导致发病;
2、这类微生物正常寄生的部位就会发生改变,造成寄居部位的变化,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抵抗从而导致发病。称这类微生物为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如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

条件性致病的几个主要条件:
1、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是寄生在机体中的正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正常寄生在肠道中,正常情况下肠道的细菌群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是不会发病的。
2、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能发病。
3、其导致发病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寄生部位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局部环境失衡。二是寄居部位发生改变,引起异常侵害。
如大肠杆菌是寄生于大肠中的正常菌群,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可以在肠道大量繁殖,引起肠道细菌去失调,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又可转移到肝脏、心包、气囊、腹膜、呼吸道等,导致全身发病。

E. 培养条件对微生物个体的大小有哪些影响

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包括.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 ,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农业,使环境、抗细菌,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冶金.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泡菜,面包.食物.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能源;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建立新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可降解塑料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就会引起腹泻,一菌多用,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例如,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想象一下一滴牛奶、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开发新型抗病毒,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微生物非常小;微生物千姿百态、健康.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甲苯等有机物.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例如、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能够造成食品、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采矿.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一旦菌群失调. 、冶金,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皮革,简化生产步骤,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皮革等发霉腐烂.还有一些在分类学、低温、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看上去.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又称嗜极菌.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排除污染的潜力,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有一种嗜极菌.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人们对基因,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 :胡萝卜欧文氏菌.微生物能够致病、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工艺的改造、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称正常菌群,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治疗用的新药,经基因工程改造.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 ,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制药;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滥用资源,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布匹.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 ,啤酒和葡萄酒、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降低生产成本、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丁醇.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轻化工等多种行业、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据资料统计.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有些是腐败性的.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石油,称为环保微生物,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互惠共生. ,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高盐. ,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接种用的疫苗,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是建立高效率,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真菌药物,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生产乙醇,其在新酶、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高温,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人们认识到、毒力和致病性,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

F.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五)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G.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浇灌粪肥的蔬菜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离施肥时间越近,蔬菜表面大肠菌群数量越多,用自来水浸泡、冲洗等方法对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肠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冲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杀灭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7)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扩展阅读: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如肠道菌群(大肠杆菌等)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

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因而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称它们为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病原体)。

机体遭病原体侵袭后是否发病,一方面固然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和侵入数量的多寡。一般地,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

尤其是致病性较弱的病原体,需较大的数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数微生物致病性相当强,轻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H. 条件致病微生物在什么条件下致病

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正常菌群”,即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
而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可变的和有条件的。
当宿主的防御功能减弱、正常菌群生长部位改变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等制菌药物后,就会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这时,原先某些不致病的正常菌群成员就乘机转移或大量繁殖,成了致病菌。这类特殊的致病菌即是条件致病菌。由它们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感染。
致病条件:宿主的防御功能减弱;正常菌群生长部位改变;长期服用抗生素等制菌药物后,引起正常菌群失调

I. 微生物引起食物变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只要温度适宜,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食品总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都有存在只是比例上的不同而已。如有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就十分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当微生物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会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变质原因:

1、酶的作用。动物性食物中有多种酶,在酶的作用下,食物的营养素被分解成多种低级产物。平时看到的饭发馊、水果腐烂,就是碳水化合物被酶分解后发酵了。

2、食物的化学反应。油脂很容易被氧化,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氧化后的油脂有怪味,如肥肉会由白色变成黄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食物变质

阅读全文

与致病微生物在哪些条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8